本实用新型涉及特殊功能担架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够平移的将病人转移的担架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担架形式多种多样,但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无意识病人、无自主行动能力的病人而言,从床铺移至担架过程是整个搬运过程中最困难的环节。病人身体与床铺之间结合紧密,通常只能由多名医护人员用人力进行搬运。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病人状态与姿态造成额外困难,参与搬运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体能差或人数不足,搬运操作空间严重受限等。以上问题使得现有的担架无法应对各种实际情况。
在将病人从床铺移至担架过程中,对于目前已知的困难因素,需要从担架设备上提出新的设计予以解决。如果是考虑设计一种全新的带有拖拽功能的担架,将造成大量的浪费,原因如下:对于简单情况而言,现有担架设备能够满足要求,并且在携带过程更加轻便,因此两套设备冗余常备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若硬性推行新设计,将大量淘汰已有担架设备,势必造成更大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已有担架设备设计的附加辅助装置,该装置能够在人手不足、空间狭小、无主动活动能力病人搬运等特殊情况快速组装,省时省力,不仅减轻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负担,而且节省空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担架辅助装置,包括拖拽组合,所述拖拽组合由第一托板、第二托板以及连接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的曲轴构成,驱动装置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曲轴转动从而使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相对反向运动。
所述的担架辅助装置,所述拖拽组合具有多个且沿担架一侧依次平行排列,其 中,与所述驱动装置相连的拖拽组合为主动组合,其他拖拽组合为从动组合;所述主动组合通过一传动轴带动所述从动组合。
所述的担架辅助装置,所述传动机构具有多个并包括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链条,所述从动齿轮固定穿设有一曲轴,所述驱动装置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通过链条带动从动齿轮转动,所述主动组合传动机构上的主动齿轮通过所述传动轴带动所述从动组合传动机构的主动齿轮。
所述的担架辅助装置,所述从动齿轮具有2个。
所述的担架辅助装置,所述传动机构具有多个并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的一端穿设有所述曲轴,所述曲轴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的一端;所述固定支架的另一端设有滑槽,所述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的另一端各设有一所述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一端位于所述滑槽内。
所述的担架辅助装置,所述传动机构为一驱动柄,所述驱动柄与曲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具有多个,并依次固定设置在所述曲轴上。
所述的担架辅助装置,所述传动机构固定在一U型支架上,所述U型支架具有夹具并能够拆卸的固定在担架的一侧上。
所述的担架辅助装置,所述固定支架靠近曲轴的一端设有夹具并能够拆卸的固定在担架的一侧上。
所述的担架辅助装置,所述曲轴上还设有若干夹具并能够拆卸的固定在担架的一侧上。
所述的担架辅助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为手动或电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不需要对已有担架设备进行改造或重新购买,适用性广泛;可以通过组合选择多个被动组合,以适应不同身长、担架长度需求;结构简单,设备可靠,操作方便,动力部分由于转轮与齿轮组的选择构成省力装置,使得一个操作人员就可以将体重很重的病人搬运至担架上,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资源;对于空间狭小、医护人员不足、无活动能力病人等情况广泛适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简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的运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案例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案例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案例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案例的主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案例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案例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拖拽组合;11-第一托板;12-第二托板;13-曲轴;14-主动组合;15-从动组合;16-传动轴;2-传动机构;21-第一传动机构;211-主动齿轮;212-从动齿轮;213-链条;214-U型支架;22-第二传动机构;221-固定支架;222-滑槽;23-第三传动机构;231-驱动柄;3-驱动装置;4-固定装置;5-连杆;6-担架或床铺;7-病人身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来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担架辅助装置的整体结构简易示意图,由图1可知,本实用新型包括拖拽组合1,所述拖拽组合1由第一托板11、第二托板12以及连接第一托板11和第二托板12的曲轴13构成,驱动装置3通过传动机构2带动曲轴13转动从而使第一托板11和第二托板12相对反向运动。
如图2所示,当第一托板11在上方时,将病人身体7托起,然后第一托板11向后运动,并通过第一托板11与病人身体7的摩擦作用带动病人身体7向后运动,因此产生拖拽动作,与此同时第二托板12在下方向前插入病人身体7与担架或床铺6之间的空隙,在第一托板11向后运动的过程中同时下降,而第二托板向前运动并升起,此时第二托板12开始讲病人身体7托起,摩擦并拖拽,第一托板11和第二托板12在曲轴13的作用下往复运动,直到将病人身体脱离担架或床铺并平移的将病人转移。
再如图1、图3所示,所述拖拽组合1可以具有一组,也可以有多组,在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实施案例中,所述拖拽组合1均具有多个且沿担架7一侧依次平行排列,其中,与所述驱动装置3相连的拖拽组合1为主动组合14,其他拖拽组合1为从动组合15;所述主动组合14通过一传动轴16带动所述从动组合15。
如图1、图3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案例,图1所述传动机构2为图3中的第一传动机构21,所述第一传动机构21具有多个,图1中每个拖拽组合1配备有一个第一传动结构21,所述第一传动机构21包括主动齿轮211、从动齿轮212和链条213,所述从动齿轮212固定穿设有一曲轴13,本实施案例中,所述从动齿轮212具有2个,因此具有2个曲轴13。图1中所述驱动装置3带动主动齿轮211转动,主动齿轮211通过链条213带动从动齿轮212转动,图1所述主动组合14的第一传动机构21上的主动齿轮211通过所述传动轴16带动图1所述从动组合15的第一传动机构21的主动齿轮21。
本实施案例中所述第一传动机构21固定在一U型支架214上,所述U型支架214具有夹具(图中未显示)并能够拆卸的固定在担架或床铺6的一侧上。
如图5至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案例,所述传动机构2为第二传动机构22,所述第二传动机构22具有多个,每个第二传动机构22包括固定支架221,所述固定支架221的一端穿设有所述曲轴13,所述曲轴1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托板11和第二托板12的一端;所述固定支架221的另一端设有滑槽222,所述第一托板11和第二托板12的另一端各设有一所述传动轴16,所述传动轴16的一端位于所述滑槽222内。
在本实施案例中,驱动装置3只驱动主动组合14第一托板11的一端(后部),第一托板11的后部将动力通过曲轴13传送给主动组合14的第二托板12,同时,第一托板11和第二托板12的另一端(前端)的运动姿态是通过固定支架221上面的滑槽222来实现的,即,第一托板11和第二托板12的前端各设有一所述传动轴5,这样托板可用实现类似平动或者各种姿态摆动。
所述固定支架221靠近曲轴13的一端设有夹具(图中未显示)并能够拆卸的固定在担架或床铺6的一侧上。
如图7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案例,所述传动机构2为第三传动机构23,所述第三传动机构23为一驱动柄231,所述驱动柄231与曲轴1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托板11和第二托板12具有多个,并依次间隔的固定设置在所述曲轴13上。
所述曲轴13上还设有若干夹具(图中未显示)并能够拆卸的固定在担架或床铺6的一侧上。
上述所有实施案例的驱动装置3可为手动,也可为电动。
以上的说明和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