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融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30356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椎体融合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椎体融合器。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肿瘤、骨折、感染等原因导致椎体损坏的病例时有发生,在治疗这些患者时,目前采用的方式是在损坏的椎体间植入一个融合器,使骨组织产生爬行替代,从而修复损坏的椎体,然而传统的椎体融合器高度固定,而人体的椎间高度会因人而异,在手术中无法通过调节椎体融合器的高度来适合不同患者的不同椎间高度,从而无法使椎体融合器完全适用人体的椎间高度,影响了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椎体融合器,能实现高度调节,适合不同患者的不同椎间高度。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椎体融合器,包括第一升降杆、第二升降杆、螺杆及上下设置的上板与下板,所述螺杆的第一端套设有与其螺纹配合的第一滑块,螺杆的第二端套设有与其螺纹配合的第二滑块,所述螺杆第一端的螺纹与螺杆第二端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分别与下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一升降杆的下端铰接,所述第二滑块与第二升降杆的下端铰接,所述第一升降杆的中部与第二升降杆的中部交叉铰接,所述第一升降杆、第二升降杆的上端分别与上板滑动连接。

其进一步技术特征如下:

所述上板的两侧均设有两个第一滑动孔,所述第一升降杆的上端设有第一轴销,第二升降杆的上端设有第二轴销,所述第一轴销的两端、第二轴销的两 端分别位于与其对应的第一滑动孔内,所述下板的两侧均设有两个第二滑动孔,所述第一滑块上设有第三轴销,所述第二滑块上设有第四轴销,所述第三轴销的两端、第四轴销的两端分别位于与其对应的第二滑动孔内。

所述下板的上端面开设有沿所述螺杆轴向方向的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块、第二滑块位于所述滑动槽内,所述第二滑动孔设置在所述滑动槽的两侧壁上。

所述下板的上端面开设有沿螺杆轴向方向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两侧壁上设有第一滑轨或者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块、第二滑块位于所述容纳槽内,且所述第一滑块、第二滑块上均设有与所述第一滑轨匹配的第二滑槽或者与所述第一滑槽匹配的第二滑轨。

所述上板的下端面上开设有沿螺杆轴向方向的让位槽,所述第一滑动孔设置在所述让位槽的两侧壁上。

所述上板的上端面、下板的下端面上均设有防滑齿,且上板的上端面及下板的下端面上还开设有安装孔。

所述的椎体融合器还包括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螺芯、夹芯及夹套,所述螺芯与螺杆的一端连接,所述下板靠近螺芯的端面上设有夹托或者靠近螺芯的第一滑块的外端面上设有夹托,所述夹芯套设在螺芯外且与螺芯螺纹连接,所述夹芯的一端夹在夹托外,且所述夹托与夹芯接触的表面为朝第一滑块倾斜的斜面,所述夹套套设在夹芯外且与夹芯螺纹连接,所述夹套朝第一滑块旋转使夹芯锁紧夹托。

所述旋转机构还包括外套与卡块,所述外套套设在所述夹芯外且与所述夹芯滑动配合,所述外套开设有沿其径向方向的卡槽,所述螺芯与所述卡槽对应的位置设有环形槽,所述卡块穿过卡槽卡设在所述环形槽上。

所述旋转机构还包括手柄以及设置在手柄上的扭力限制器,所述螺芯远离螺杆的一端伸出所述外套,且螺芯远离螺杆的一端与所述手柄连接。

所述夹芯与外套对应的芯段外表面呈多面体状,所述外套的内表面与多面体状芯段滑动匹配。

下面对前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

上述椎体融合器,通过转动螺杆,带动与其螺纹配合的第一滑块与第二滑 块同步向中间靠拢,从而带动与第一滑块铰接的第一升降杆、与第二滑块铰接的第二升降杆转动,将上板与下板撑开,从而使上板与下板之间的距离增大,反向转动螺杆,带动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同步向外侧移动,从而带动第一升降杆与第二升降杆转动,将上板与下板靠拢,从而使上板与下板之间的距离减小,实现高度调节,适合不同患者的不同椎间高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椎体融合器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椎体融合器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椎体融合器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旋转机构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旋转机构的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夹芯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螺芯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一升降杆,110、第一轴销,20、第二升降杆,210、第二轴销,30、螺杆,40、上板,410、第一滑动孔,420、让位槽,430、防滑齿,440、安装孔,50、下板,510、第二滑动孔,520、滑动槽,530、防滑齿,540、夹托,60、第一滑块,610、第三轴销,70、第二滑块,710、第四轴销,80、旋转机构,810、螺芯,812、环形槽,820、夹芯,822、夹槽,830、夹套,840、外套,842、卡槽,850、卡块,860、手柄,870、扭力限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3所示,一种椎体融合器,包括第一升降杆10、第二升降杆20、螺杆30及上下设置的上板40与下板50,所述螺杆30的第一端套设有与其螺纹配合的第一滑块60,螺杆30的第二端套设有与其螺纹配合的第二滑块70,所述第一滑块60、第二滑块70分别与下板50滑动连接,所述螺杆30第一端的螺纹与螺杆30第二端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滑块60与第一升降杆10的下端 铰接,所述第二滑块70与第二升降杆20的下端铰接,所述第一升降杆10的中部与第二升降杆20的中部交叉铰接,所述第一升降杆10、第二升降杆20的上端分别与上板40滑动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板40的两侧均设有两个第一滑动孔410,所述第一升降杆10的上端设有第一轴销110,第二升降杆20的上端设有第二轴销210,所述第一轴销110的两端、第二轴销210的两端分别位于与其对应的第一滑动孔410内,也可以采用滑轨与滑槽配合的方式实现滑动连接。

通过转动螺杆30,带动与其螺纹配合的第一滑块60与第二滑块70同步向中间靠拢,从而带动与第一滑块60铰接的第一升降杆10、与第二滑块70铰接的第二升降杆20转动,使第一升降杆10与第二升降杆20之间的夹角减小,将上板40与下板50撑开,从而使上板40与下板50之间的距离增大,反向转动螺杆30,带动第一滑块60与第二滑块70同步向外侧移动,从而带动第一升降杆10与第二升降杆20转动,使第一升降杆10与第二升降杆20之间的夹角增大,将上板40与下板50靠拢,从而使上板40与下板50之间的距离减小,实现高度调节,适合不同患者的不同椎间高度。第一升降杆10与第二升降杆20转动过程中,所述第一轴销110、第二轴销210在其对应的第一滑动孔410内左右滑动,起到导向作用。

本实施例所述下板50的两侧均设有两个第二滑动孔510,所述第一滑块60上设有第三轴销610,所述第二滑块70上设有第四轴销710,所述第三轴销610的两端、第四轴销710的两端分别位于与其对应的第二滑动孔510内。第一滑块60、第二滑块70在左右滑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三销轴、第四销轴在其对应的第二滑动孔510内左右滑动,一方面起导向作用,另一方面避免第一滑块60、第二滑块70分开或者靠拢过度。所述下板50的上端面开设有沿所述螺杆30轴向方向的滑动槽520,所述第一滑块60、第二滑块70位于所述滑动槽520内,所述第二滑动孔510设置在所述滑动槽520的两侧壁上,第一滑块60、第二滑块70沿滑动槽520滑动,且位于下板50内部,滑动更平稳。

根据实际需求,也可以不设置第二滑动孔510,在所述下板50的上端面开设有沿螺杆30轴向方向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两侧壁上设有第一滑轨或者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块60、第二滑块70位于所述容纳槽内,且所述第一滑块 60、第二滑块70上均设有与所述第一滑轨匹配的第二滑槽或者与所述第一滑槽匹配的第二滑轨,通过第一滑轨与第二滑槽配合或者所述第一滑槽与第二滑轨配合,使所述第一滑块60、第二滑块70分别与下板50滑动配合。

本实施例所述上板40的下端面上开设有沿螺杆30轴向方向的让位槽420,所述第一滑动孔410设置在所述让位槽420的两侧壁上。将第一滑动孔410设置在让位槽420的侧壁上,不仅方便设置,而且使第一轴销110、第二轴销210在升降的过程中带动上板40同步升降,运动更平稳。也可以不设置让位槽420,直接在上板40的下端两侧设置分别设置两个吊耳,将第一滑动孔410开设在吊耳上。

所述上板40的上端面上设有防滑齿430,下板50的下端面上设有防滑齿530,且上板40的上端面上还开设有安装孔440,下板50的下端面上还开设有安装孔(图中未示出),方便放入植骨材料。

如图4至7所示,所述的椎体融合器还包括旋转机构80,所述旋转机构80包括螺芯810、夹芯820及夹套830,所述螺芯810与螺杆30的一端连接,所述下板50靠近螺芯810的端面上设有夹托540或者靠近螺芯810的第一滑块60的外端面上设有夹托(图中未示出),所述夹芯820套设在螺芯810外且与螺芯810螺纹连接,所述夹芯820的一端夹在夹托540外,且所述夹托540与夹芯820接触的表面为朝第一滑块60倾斜的斜面,所述夹套830套设在夹芯820外且与夹芯820螺纹连接,所述夹套830朝第一滑块60旋转使夹芯820锁紧夹托540。转动螺芯810,带动与其连接的螺杆30转动,从而使与螺杆30螺纹连接的第一滑块60、第二滑块70沿螺杆30相互靠拢或者分离,所述夹芯820的前端套在夹托540上,由于夹托540与夹芯820接触的表面为朝第一滑块60倾斜的斜面,夹芯820的前端开设有沿其轴向方向的夹槽822,所以夹套830朝第一滑块60旋转的同时不断压迫夹槽822两侧的夹芯820,使夹芯820锁紧夹托540,螺芯810相对夹芯820转动,若夹托设置在第一滑块60上,夹芯820则与第一滑块60同步移动,若夹托540设置在下板50上,由于下板50固定不动,夹芯820相对螺杆30不移动位置,通过设置夹芯820与夹托540连接,使螺杆30在旋转过程中更轻松,而且使上板40与下板50保持固定位置。

所述旋转机构80还包括外套840与卡块850,所述外套840套设在所述夹芯820外且与所述夹芯820滑动配合,所述外套840开设有沿其径向方向的卡槽842,所述螺芯810与所述卡槽842对应的位置设有环形槽812,所述卡块850穿过卡槽842卡设在所述环形槽812上。由于设置了卡块850卡在卡槽842与环形槽812上,所述螺芯810转动时相对外套840自转,而夹芯820可相对外套840左右滑动,滑动平稳,以适应夹托540位置的变化,所述夹芯820与外套840对应的芯段外表面呈多面体状,本实施例中呈六面体状,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如五面体、七面体等,所述外套840的内表面与多面体状芯段滑动匹配,这样设置,使夹芯820相对外套840只能左右滑动,而不会转动。

所述旋转机构80还包括手柄860以及设置在手柄860上的扭力限制器870,所述螺芯810远离螺杆30的一端伸出所述外套840,且螺芯810远离螺杆30的一端与所述手柄860连接。通过旋转手柄860带动螺芯810转动,所述扭力限制器870是为了限制扭力,控制抬升力度,即当达到一定力度时,无法扭动,避免手柄860旋转过度,可选用棘轮等作为扭力限制器。本实施例中,所述手柄860前端设有条形槽,所述螺芯810与手柄860连接的一端呈与所述条形槽匹配的腰形,使螺芯810与手柄860联动,两者之间不发生相对转动。对应的,所述螺芯810的前端也设有条形槽,所述螺杆30与螺芯810连接的一端呈与螺芯810前端条形槽匹配的腰形,使螺杆30与螺芯810联动,两者之间不发生相对转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