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胶囊内镜牵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7550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一种胶囊内镜牵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确切地说是一种胶囊内镜牵引装置。



背景技术:

胶囊内镜是消化内镜中一个重要的类型,只需要像口服药物一样将胶囊内镜吞下,就可以对消化道进行有效观察,是一种无创、舒适的检测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然而,目前胶囊内镜主要用于小肠部位的检查,对于胃部的观察效果还不够满意,尤其是近端胃,常常观察的不够全面。如果能有一种牵引装置,可以控制胶囊内镜在胃内进行上下来回运动,就可以对胃部进行更加全方面的、满意的观察,而且保持较好的舒适性,目前尚无这种牵引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胶囊内镜牵引装置,其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胶囊内镜牵引装置,包括橡皮圈安置器,且所述橡皮圈安置器包括一尖端部,且所述尖端部的尾部向外延伸形成两穿孔部,且所述两穿孔部向内凹陷形成一凹陷部。

还包括一穿引线,且所述穿引线穿过所述穿孔部。

还包括一橡胶圈,且所述橡胶圈可从尖端部穿过所述穿孔部,并套设于所述穿引线上。

两穿孔部之间的距离宽于尖端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可以较好地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具有简便、舒适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RFID的开关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胶囊内镜牵引装置,包括橡皮圈安置器3,且所述橡皮圈安置器包括一尖端部31,且所述尖端部的尾部向外延伸形成两穿孔部32,且所述两穿孔部向内凹陷形成一凹陷部33。两穿孔部之间的距离宽于尖端部。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穿引线2,且所述穿引线穿过所述穿孔部。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橡胶圈1,且所述橡胶圈可从尖端部穿过所述穿孔部,并套设于所述穿引线上。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胶囊内镜牵引装置是由牵引线、橡皮圈和橡皮圈安置器三部分构成。使用时,首先将橡皮圈沿着橡皮圈安置器的尖端部分向上移动至对侧凹陷部分,然后将牵引线顺着穿线孔贯穿橡皮圈,将胶囊内镜放入橡皮圈安置器的凹陷部内,牵拉牵引线将橡皮圈移动至胶囊内镜表面中部,调整橡皮圈位于牵引线中部。检查者一只手持牵引线的两个末端,受检者通过150ml水吞服胶囊内镜,检查者通过实时监控装置观察胃内的情况,通过牵引线控制胶囊内镜在胃内进行上下往复运动,从而完成全面的胃部观察。观察结束后,检查者向外牵拉牵引线的一侧至完全拉出体外,胶囊内镜即自行向下蠕动,继续拍摄胃部以下消化道部位。该种牵引装置可适用于任何型号的胶囊内镜,而不需要改变胶囊内镜的外部结构。

如图2所示,橡皮圈安置器3设有一RFID标签,用于追踪其所在地,防止其丢失,且所述RFID标签包括一开关电路,当clks为低电平,clksb为高电平,N1管导通,电容下极板被放电为0电平,电容上极板与电源之间的P2管因为N6、N7管导通所以P2的栅压降低后导通,使电容上极板充电至电源电压,此时电容两极板间电压为电源电压;当clks为高电平时,反相器使电容上极板右侧P3管导通,电容上极板与自举开关管N5栅极相连,并且由于开关管N5栅极为高电平,所以开关管左侧N4管导通,使电容下极板与开关管N5的源极相连,此时clksb为低电平,电容下极板成为“浮动节点”,开关管栅源电压等于电容两极板间电压,即电源电压。这种开关通过提高栅压来减小开关的导通电阻,从而减小时间延迟,提高转换速度,从而提高开关的速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