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脏瓣膜成形效果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5742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心脏瓣膜成形效果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
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心脏瓣膜成形效果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心脏瓣膜成形技术是外科手术治疗心脏瓣膜病(例如,二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常用技术。而心脏瓣膜成形效果一般采用注水试验进行检测。在现有技术中,注水试验装置包括相互连通的注射器和细尿管。通过注射器抽水,通过细尿管向左/右心室注水。以充盈心室,观察心脏瓣膜返流情况,从而检测心脏瓣膜的成形效果。其中,注射器的容量较小(一般为50ml),一次注水试验需要进行多次抽水和注水。且每次抽水时需将细尿管从注射器上拔掉,注水时再将细尿管安装到注射器上,操作繁琐且费时费力。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中的至少一个。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脏瓣膜成形效果检测装置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中的至少一个。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心脏瓣膜成形效果检测装置。所述心脏瓣膜成形效果检测装置包括:注水器,其包括储水筒、与所述储水筒相连通的注水管以及与所述注水管的侧壁相连通的抽水管;注水活塞,其包括设置在所述储水筒内的活塞以及与所述活塞相连的活塞杆,且所述活塞杆能够在抽水位置和注水位置之间运动;以及球阀,其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注水管和抽水管的交汇处,且能够选择性地将所述注水管和/或所述抽水管与所述储水筒连通或阻断。优选地,所述球阀包括:阀座,其设置在所述注水管和所述抽水管的交汇处,所述阀座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球孔、第二球孔以及第三球孔;以及球阀旋柄,其位于所述注水器的外部,且贯穿所述交汇处,并与所述阀座相连,用于驱动所述阀座转动,以使所述第一球孔、第二球孔以及第三球孔能够分别与所述注水管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以及所述抽水管的第三端口中的一个相连通。优选地,所述储水筒的容量设置在150毫升至200毫升的范围内。优选地,所述储水筒由透明材质制成,且所述储水筒上标注有刻度线。优选地,所述储水筒、所述注水管以及所述抽水管为一体成型。优选地,所述注水管的长度设置在10厘米至20厘米的范围内。优选地,所述注水管为软管。优选地,所述注水管和所述抽水管之间的夹角设置在30度至90度的范围内。在本实用新型的心脏瓣膜成形效果检测装置中,通过注水活塞中的活塞杆带动活塞在注水器中的储水筒内的运动,使注水器中的抽水管能够将生理盐水抽入至储水筒内,以向心室供生理盐水。或者使注水器中的注水管能够向心室内注入生理盐水,以充盈心室,观察心脏瓣膜返流情况,从而检测心脏瓣膜的成形效果。且通过球阀在注水器中的注水管和抽水管的交汇处的转动,而选择性地将注水管和/或抽水管与注水器中的储水筒连通或阻断。从而能够将注水管与储水筒之间形成的注水路径和抽水管与储水筒之间形成的抽水路径分隔开,且在两个路径之间能够实现自由切换。本实用新型的心脏瓣膜成形效果检测装置与现有技术中需要反复拔除和安装细尿管的繁琐操作过程相比,操作过程简单方便,且省时省力。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心脏瓣膜成形效果检测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心脏瓣膜成形效果检测装置中的注水器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心脏瓣膜成形效果检测装置中的球阀的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心脏瓣膜成形效果检测装置中的活塞杆处于抽水位置时的示意图。图5是图1所示心脏瓣膜成形效果检测装置中的活塞杆处于注水位置时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注水器22活塞杆11储水筒3球阀12注水管31阀座121第一端口311第一球孔122第二端口312第二球孔13抽水管313第三球孔131第三端口32球阀旋柄21活塞A夹角具体实施方式在附图中,使用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参见图1,心脏瓣膜成形效果检测装置包括注水器1、注水活塞以及球阀3。其中,注水器1包括储水筒11、注水管12以及抽水管13,注水活塞包括活塞21和活塞杆22,球阀3包括阀座31和球阀旋柄32。参见图1和图2,注水器1中的储水筒11的内部是中空的,用于容纳生理盐水。在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储水筒11的容量设置在150毫升至200毫升的范围内。例如,储水筒11的容量可以设置为150毫升、180毫升、200毫升或此范围内的其它数值。在本实施例中,储水筒11的容量优选为200毫升,此容量能够满足一次注水试验所需要的注水量。与现有技术中的小容量的注水器相比,能够有效减少操作步骤,以提高工作效率,且省时省力。在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储水筒11由透明材质制成,以使容置在储水筒11内的生理盐水可视。且储水筒11上标注有刻度线,能够明确储水筒11内的生理盐水注水量,从而明确注入心室内的注水量。而注水心室内的注水量一般参考术前心脏超声所测心室容积,并参照储水筒11上的刻度线进行注水操作。参见图1和图2,注水器1中的注水管12具有第一端口121和第二端口122,第一端口121和第二端口122相对设置且相互连通。第一端口121用于与储水筒11相连通,第二端口122用于向心室供生理盐水。在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注水管12的长度设置在10厘米至20厘米的范围内,以使心脏瓣膜成形效果检测装置能够伸入至心室较深处进行注水操作。例如,注水管12的长度可以设置为10厘米、15厘米、20厘米或此范围内的其它数值。在本实施例中,注水管12的长度设置15厘米,足以满足对心室深处的注水操作。在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注水管12为软管。软管具有一定的柔度且相对柔软,以有效降低注水管12对心室损伤的可能性。参见图1和图2,抽水管13与注水管12的侧壁相连通。抽水管13具有第三端口131,第三端口131用于将生理盐水注入至储水筒11内。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抽水管13为硬质管道,且抽水管13的长度小于注水管12的长度,以保证硬管抽水的便捷性。需要指出的是,注水管12与抽水管13之间的夹角A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注水管12和抽水管13之间的夹角A设置在30度至90度的范围内。即注水管12的上侧边和抽水管13的右侧边之间的夹角A设置在30度至90度的范围内,以保证生理盐水顺利地通过抽水管13流入储水筒11内。例如,注水管12的上侧边和抽水管13的右侧边之间的夹角A可以设置为30度、45度、60度、90度或此范围内的其它数值。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抽水管13与注水管12之间的夹角为60度,以使生理盐水容易通过抽水管13流入储水筒11内。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储水筒11、注水管12以及抽水管13为一体成型,以使注水器1加工制造简单方便且连接可靠性强。参见图1,注水活塞中的活塞21设置在储水筒11内,注水活塞中的活塞杆22与活塞21相连,以将储水筒11的内部分为有杆腔和无杆腔。从而使注水活塞与注水器1配合形成类似于注射器功能的装置。参见图4和图5,活塞杆22能够在抽水位置和注水位置之间运动。具体地,在抽水位置,活塞杆22带动活塞21向储水筒11的有杆腔的方向运动(即水平向左运动),以通过抽水管13向储水筒11的无杆腔内抽入生理盐水。在注水位置,活塞杆22带动活塞21向储水筒11的无杆腔的方向运动(即水平向右运动),以通过注水管12将储水筒11的无杆腔内的生理盐水挤出,而注入至心室。参见图1,球阀3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注水管12和抽水管13的交汇处,且能够选择性地将注水管12和/或抽水管13与储水筒11连通或阻断。也就是说,球阀3通过其转动能够将注水管12与储水筒11连通,同时将抽水管13与储水筒11阻断;或球阀3通过其转动能够将抽水管13与储水筒11连通,同时将注水管12与储水筒11阻断;或球阀3通过其转动能够将注水管12和抽水管13同时与储水筒11连通;再或者球阀3通过其转动能够将注水管12和抽水管13同时与储水筒11阻断。从上述可知,球阀3能够将注水管12与储水筒11之间形成的注水路径和抽水管13与储水筒11之间形成的抽水路径分隔开而互不干扰。即在抽水管13与储水筒11相连通时将注水管12与储水筒11截断,使抽水管13与储水筒11之间形成的抽水路径用于将生理盐水抽入至储水筒11的中空内部,以向心室供生理盐水。在注水管12与储水筒11相连通时将抽水管13与储水筒11截断,使注水管12与储水筒11之间形成的注水路径用于向心室内注入生理盐水,以充盈心室,观察心脏瓣膜返流情况,从而检测心脏瓣膜的成形效果。从而使本实用新型的心脏瓣膜成形效果检测装置只需要通过球阀3的转动即能够实现在两个路径(即注水路径和抽水路径)之间的自由切换,操作过程简单方便,且省时省力。参见图1和图3,球阀3中的阀座31设置在注水管12和抽水管13的交汇处。阀座31具有第一球孔311、第二球孔312以及第三球孔313,第一球孔311、第二球孔312以及第三球孔313相互连通。球阀3中的球阀旋柄32位于注水器1的外部,且球阀旋柄32贯穿注水管12和抽水管13的交汇处,并与阀座31相连。球阀旋柄32用于驱动阀座31转动(具体地,驱动阀座31在平行于图1所示的平面内转动),以使第一球孔311、第二球孔312以及第三球孔313能够分别与注水管12的第一端口121和第二端口122以及抽水管13的第三端口131中的一个相连通。从而通过球阀旋柄32驱动阀座31的转动即可实现注水路径和抽水路径之间的切换,省去了现有技术中反复拔除和安装细尿管的繁琐操作过程。使本实用新型的心脏瓣膜成形效果检测装置的操作过程简单方便,且省时省力。具体地,球阀旋柄32能够驱动阀座31在初始位置、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以及第三位置之间转动。其中,在图1所示的初始位置,第一球孔311与第一端口121相对设置,第二球孔312与第二端口122相对设置,第三球孔313与第三端口131相对设置,以使注水管12和抽水管13均与注水器1相连通。将球阀旋柄32从初始位置逆时针90度,阀座31即处于第一位置,第一球孔311被注水管12的侧壁封堵,第二球孔312与第三端口131相对设置,第三球孔313与第一端口121相对设置。以使抽水管13与储水筒11相连通,从而形成抽水路径(具体如图4所示)。再继续将球阀旋柄32从第一位置逆时针90度,阀座31即处于第二位置,第一球孔311与第二端口122相对设置,第三球孔313被注水管12的侧壁封堵,第二球孔312与第一端口121相对设置。以使注水管12与储水筒11相连通,从而形成注水路径(具体如图5所示)。再继续将球阀旋柄32从第二位置逆时针90度,阀座31即处于第三位置,第一球孔311与第三端口131相对设置,第三球孔313与第二端口122相对设置,第二球孔312被注水管12的侧壁封堵,第一端口121被阀座31封堵。以使储水筒11封闭,注水管12和抽水管13均无法与储水筒11连通。心脏瓣膜成形效果检测装置的工作过程具体如下所述。首先,将阀座31转动至第一位置,以使抽水管13与储水筒11相连通,通过向储水筒11的有杆腔的方向拉动活塞杆22而将生理盐水通过抽水管13抽入至储水筒11的无杆腔内;然后,将阀座31转动至第二位置,以使注水管12与储水筒11相连通,通过向储水筒11的有无杆腔方向推动活塞杆22而通过注水管12向心室注入生理盐水,以充盈心室,观察心脏瓣膜返流情况,从而检测心脏瓣膜的成形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心脏瓣膜成形效果检测装置中,通过注水活塞中的活塞杆带动活塞在注水器中的储水筒内的运动,使注水器中的抽水管能够将生理盐水抽入至储水筒内,以向心室供生理盐水。或者使注水器中的注水管能够向心室内注入生理盐水,以充盈心室,观察心脏瓣膜返流情况,从而检测心脏瓣膜的成形效果。且通过球阀在注水器中的注水管和抽水管的交汇处的转动,而选择性地将注水管和/或抽水管与注水器中的储水筒连通或阻断。从而能够将注水管与储水筒之间形成的注水路径和抽水管与储水筒之间形成的抽水路径分隔开,且在两个路径之间能够实现自由切换。本实用新型的心脏瓣膜成形效果检测装置与现有技术中需要反复拔除和安装细尿管的繁琐操作过程相比,操作过程简单方便,且省时省力。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