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覆膜支架,具体是一种口径可调的主动脉覆膜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微创技术的普及,采用腔内血管覆膜支架对病变的主动脉进行腔内隔绝术已成为趋势,但是传统的人造血管的口径尺寸大多是固定的,有时不能满足使用的需要,为了需要提供一种口径方便调节的覆膜支架。
中国实用新型CN203815663U公开了一种口径可调的主动脉外套式覆膜支架:它包括支架以及纤维织物;所述的支架是由合金丝编织形成的方型网状平面结构,网状平面结构的网眼为正六边形且若干个正六边形网眼相互接壤;所述的纤维织物附着于支架的内侧面;在网状平面结构上设有若干平行分布的金属丝,金属丝的一端 固定在网状平面结构的一侧边缘,金属丝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正六边形网眼且超出网状平面结构的另一侧边缘,金属丝与网状平面结构的上边平行,在金属丝的固定端、网状平面结构上还设有与每条金属丝分别对应的锁孔,每条金属丝对应2个或2个以上的锁孔且锁孔从金属丝的固定端向金属丝的另一端等距分布,使得当带有纤维织物的支架卷曲后,每根金属丝的一端穿过对应的锁孔并绕于锁孔上,可以完美的对覆膜支架的口径进行调节,但是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覆膜支架体积小,金属丝和锁孔的量级是在毫米甚至是微米级的,金属丝需要穿过锁孔并绕于锁孔上,给操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口径可调的主动脉覆膜支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口径可调的主动脉覆膜支架,包括支架、固定层和调节层,所述支架是通过静电纺丝编制成的方形网状平面结构,支架的内侧设有附着的纤维织物;所述支架的两侧分别设有固定层和调节层,其中固定层上设有一列卡钩,调节层上设有多排成列设置的固定孔,卡钩卡接在固定孔内,卡钩的数量与每列固定孔的数量相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支架的网眼形状为正六边形且若干个正六边形网眼相互接壤。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纤维织物通过血管缝合线进行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需要使用覆膜支架时,将平面状的支架卷曲成圆通状,此时固定层与调节层的位置相对应,将固定层上的卡钩卡入到调节层内的固定孔中,静电纺丝在张力的作用下即可将支架张成为圆筒状结构,即可完成支架的固定,卡钩可以选择不同列上的固定孔进行连接,可以实现支架口径的调节,完美的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覆膜支架口径调节不方便的问题,方便医护人员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口径可调的主动脉覆膜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口径可调的主动脉覆膜支架的使用示意图。
图中:1-支架、2-固定层、3-卡钩、4-调节层、5-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2,一种口径可调的主动脉覆膜支架,包括支架1、固定层2和调节层4,所述支架1是通过静电纺丝编制成的方形网状平面结构,支架1的内侧设有附着的纤维织物;所述支架1的两侧分别设有固定层2和调节层4,其中固定层2上设有一列卡钩3,调节层4上设有多排成列设置的固定孔5,卡钩3卡接在固定孔5内,可以实现将支架1连接呈圆筒状,卡钩3的数量与每列固定孔5的数量相等,卡钩3可以选择不同列上的固定孔5进行连接,即可实现支架1口径的调节,而且调节时只需要将卡钩3卡入到固定孔5内即可实现固定,无需像背景技术中需要将金属丝穿过锁孔,省时省力。
所述的支架1的网眼形状为正六边形且若干个正六边形网眼相互接壤。
所述纤维织物通过血管缝合线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需要使用覆膜支架时,将平面状的支架1卷曲成圆通状,此时固定层2与调节层4的位置相对应,将固定层2上的卡钩3卡入到调节层4内的固定孔5中,静电纺丝在张力的作用下即可将支架张成为圆筒状结构,即可完成支架1的固定,卡钩3可以选择不同列上的固定孔5进行连接,可以实现支架1口径的调节。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