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38925阅读:491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设置在与设备连接的缆线端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通常在与设备连接的缆线上设置有能够装卸的连接器。在该缆线中内置有用于传送或输送电、光和流体(例如液体、气体等)的电布线、光纤或管等。其中,为了使连接作业简便化或减少缆线根数,大多使用将布线或管等组装内置在1根缆线内的复合缆线。



技术实现要素:

通常在设置于电布线缆线的连接器上设置有嵌合用引导件以便仅通过插入到安装在设备上的接受侧连接器中而使端子(或电极)之间电连接,在插入时将连接器引导至正确的连接位置。如果是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5130号公报所示那样的与视频处理器连接的连接面为矩形形状的连接器,则构成为通过使互相设置在连接面上的凹部和凸部的嵌合部形成为梯形形状而仅在规定的位置处进行嵌合。

另外,例如,如果是公知的usb连接器,则在框状的金属壳体内分别设置有端子座(模具),在该端子座上形成有在插入时彼此接触的电极。由于usb连接器的能够嵌合的朝向被确定,所以在目视了两个连接器的端子座的朝向之后进行插入,除此之外,也可以在无法插入的情况下使其翻转而再次插入。

另外,由于外形为筒形的连接器在插入时难以明确彼此的嵌合位置,所以在壳体内表面或端子座的侧面上分别形成嵌合用突起或槽,使突起与槽一致而在其卡合的状态下滑动压入,使电极彼此连接。在该情况下,使连接器本身在按压的状态下旋转直到突起与槽一致为止。在连接器的连接构造为销端子和插座的情况下,在相互的中心轴彼此一致的状态下进行旋转的情况没有问题,但当使连接器在略微倾斜地按压的状态下旋转时,也会产生销端子的前端与插座的前端接触的情况,因此不优选。另一方面,如果采用在相互的连接器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对准插入位置的标识的结构,则能够不旋转地插入,但需要通过目视确认,无法凭感觉地把握嵌合位置而插入。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符合把持连接器的手指的形状的搭指部,能够在进行把持的状态下把握与嵌合目标的位置关系。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有:连接器的把持部,其形成为圆筒形状;上表面搭指部,其形成为在所述把持部的外周面上沿长度轴方向延伸,在进行把持时供第1指放置;下表面搭指部,其相对于所述上表面搭指部在长度中心轴的相反侧形成为沿与所述长度轴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在将所述第1指放置在所述上表面搭指部上的状态下进行把持时,供第2指或第3指中的任意手指搭挂;插入部,其配置在所述把持部内,插入到要嵌合的接受侧连接器中;以及引导突起部,其与所述上表面搭指部配置在长度轴方向的同一直线上,进行所插入的所述插入部的定位。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外观结构的图。

图2a是从连接器的正面观察时的外观图。

图2b是从下侧观察连接器时的外观图。

图2c是从连接端子侧观察时的外观图。

图2d是从缆线侧观察时的外观图。

图3是示出把持着连接器的状态的图。

图4是示出将连接器嵌合在照相机控制单元中的状态的外观图。

图5是处于嵌合状态的连接器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外观结构的图。图2a是从连接器的正面观察时的外观图,图2b是从下侧观察连接器时的外观图,图2c是从连接端子侧观察时的外观图,图2d是从缆线侧观察时的外观图。图3是示出把持着连接器的状态的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连接器中,将与其他连接器嵌合的一侧称为前端侧或前方,将缆线所延伸出的一侧称为后端侧或后方。另外,在连接器内,将缆线所延伸的方向称为长度方向或长度轴方向。关于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在将连接器中的径向的任意一个部位确定为上表面的情况下,以长度轴中心为基准将相反侧作为下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后述的设置有上表面搭指部6的位置作为上表面来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以设置在相机用缆线端的连接器为例进行说明,其中,该相机用缆线含有对包含图像信息在内的光信号进行引导的光缆和发送接收电信号的电布线缆线。另外,本发明在连接器的外形形状的构造上具有技术特征,所传送或输送的是电、光以及流体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并没有特别地限定。

在连接器1进行嵌合的一侧设置有插入部13。插入部13具有:光连接部11,其配置在中央而对激光等光进行传播;以及形成为圆柱形的电极部10,其在该光连接部11的周围呈环状配置,在其外周面上形成有多个电极。

在电极部10的外周面上沿长度轴方向形成有至少1个引导突起部9。在未图示的接受侧的连接器上以成对的方式形成有与该引导突起部9嵌合的引导槽(未图示)。该引导突起部9与引导槽在嵌合的状态下通过滑动而插入,在进行连接器连接时进行引导,以使得预先确定的电极彼此接触而电连接。

另外,在光连接部11的基端侧的周围设置有多个对位槽12以便在进行连接器连接时形成适当的光学连接。这是因为在接受侧的连接器上以与对位槽12成对的方式预先形成突起(未图示),在插入时通过使各个突起与对位槽12嵌合而完成适当的对位。这里,示出了等间隔地设置有3个对位槽12的例子,但优选隔开间隔地形成多个对位槽12。

该插入部13的后方的直径阶段性地变大,与作为连接器主体的把持部2连接。在把持部2的后端在周面上设置有截面形状为半圆且呈凸缘状凸出的把手端5。把手端5在用手对把持部2进行把持的状态下如图3所示的那样位于手掌中,例如被搭在第4指(无名指)与第5指(小指)之间。在把手端5的后端侧设置有防弯部4,缆线3从防弯部4的内部向后端侧延伸。如上所述,缆线3例如是含有光纤和电布线缆线的相机用缆线。另外,在把持部2的前端侧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呈矩形突起的卡定部8。在长度轴方向的后方与该卡定部8相邻地配置有上表面标识14,该上表面标识14由能够目视确认的标记(或记号、或颜色标记)构成,表示连接器的上表面的位置。

如图3所示,在把持部2的大致中央设置有沿长度轴方向延伸的上表面搭指部6,该上表面搭指部6在用手对把持部2进行把持的状态下供第1指(拇指)放置或搭挂。如图2b所示,该上表面搭指部6形成为弯曲程度沿着拇指的指腹的形状的凹面。在该凹面内的表面上形成有如图2a所示那样的能够利用所搭挂的手指的指腹的触感来识别的上表面识别部6a。在图示的例子中,形成有平行的两条线状的突起部(凸形部)。当然,该上表面识别部6a的形状不限于图示的线形,只要是能够利用手指的指腹的触感识别出存在的形状即可,也可另外考虑波形、圆柱形或圆顶形等各种形状。另外,上表面识别部6a未必需要突起,可以是呈槽或孔状凹陷的形状(凹形部),也可以是凸形部和凹形部这两者。

图4是作为连接器1所连接的设备的一例而示出内窥镜装置的相机控制单元(ccu)的一部分的图。图5是示出连接器1嵌合在接受侧的连接器中的状态的纵截面的结构的剖视图。

在相机控制单元21的正面上设置有电源开关22、连接器接受部24和操作用触摸面板23。在操作用触摸面板23上显示操作所需的菜单或选择事项,根据指示操作来设定摄像条件等。在连接器接受部24上设置有接受侧连接器15。为了保持连接器1嵌合的状态,在接受侧连接器15上设置有钩挂在卡定部8上而进行连接器1的防脱的卡定钩部25。

该卡定钩部25构成为能够在接受侧连接器15的径向上移动,在朝向中心方向的方向上被施力。在因插入连接器1而移动时,卡定钩部25被卡定部8的前端侧压起而在上表面上滑动,从而完成嵌合,并且卡定钩部25钩挂在卡定部8的后端侧的角部而将连接器1固定成不会从接受侧连接器15脱离。卡定部8与上表面搭指部6被隔开如下的距离而配置:在将手指放置在上表面搭指部6上来插入连接器1并使卡定钩部25进行锁定动作时其指尖不与卡定钩部25接触。因此,只要将手指放置在上表面搭指部6上来插入连接器1,便能够避免指尖被卡定钩部25夹住的意外情况。

在图3所示的将第1指(拇指)放置在把持部2的上表面搭指部6上而进行把持的状态下,以长度中心轴为基准在上表面搭指部6的相反侧,在供第2指(食指)或第3指(中指)的至少末节和中节搭挂的位置处形成有下表面搭指部7。如图2b所示,下表面搭指部7形成为沿与长度轴方向交叉的周向延伸的(即沿着把持部2的外周面的横向较长的)槽形的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由1个槽形成的下表面搭指部7,但也可以由将每个手指分开的多个槽来构成。

如图3所示,在将第1指放置在上表面搭指部6上而进行把持的状态下,第1指朝向长度轴方向,但第2指或第3指成为沿把持部2的周向卷绕的形态,朝向与长度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例如与长度轴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这些手指的朝向,上表面搭指部6形成为沿长度轴方向延伸的曲面凹形(纵向较长的凹形),下表面搭指部7形成为沿与长度轴方向交叉的周向延伸的曲面的槽形(横向较长的槽形)。

在图2a所示的把持部2的上表面上,上表面搭指部6、上表面标识14、卡定部8和引导突起部9(图2a所示的两个引导突起部9中的一个引导突起部9)的各自的中心被配置成在沿着长度轴方向的直线m上排列。即,引导突起部9与上表面搭指部6被配置在长度轴方向的同一直线上。

作业者在将接受侧连接器15安装在相机控制单元21的壳体上时,预先使与引导突起部9嵌合的引导槽对准预先确定的规定的位置、例如卡定钩部25的位置,从而能够把握引导槽的大致位置。另外,作为其他途径,也可以预先接近连接器接受部24而标记出表示引导槽位置的标识。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已知引导槽和卡定钩部25配置在相同的长度轴上,因此能够根据卡定钩部25来想到引导槽的位置。因此,由于引导突起部9的位置位于上表面搭指部6的延长线上,因此当作业者将第1指放置在上表面搭指部6上并将第2指或第3指搭挂在下表面搭指部7上而进行把持时,将第1指的前端(指尖)对准卡定钩部25而将插入部13插入到接受侧连接器15,从而使引导突起部9与引导槽的位置一致而进行嵌合,因此即使不通过旋转来寻找一致的位置也能够直接进行插入。

综上所述,作业者仅通过利用容易把持连接器的把持方法(即,将第1指放置在上表面搭指部6上,将第2指或第3指搭挂在下表面搭指部7上而进行把持的把持方法)来进行把持,便能够凭感觉地把握引导突起部9的位置。并且,仅通过使第1指的指尖对准接受侧连接器的引导槽的预先设定的位置(例如上侧)或标识物而进行插入,便能够容易地进行嵌合连接而不用通过旋转来寻找用于嵌合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符合把持连接器的手指的形状的搭指部,能够在进行把持的状态下把握与嵌合目标的位置关系。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