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退化性疾病的组合物及其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98222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药、食品、化妆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有烟酰胺核糖、紫檀芪、阿洛酮糖、硫辛酸的治疗退化性疾病的组合物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现在得慢性退化性疾病的人越来越多,这类病是指如心脏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症,高血压,癌症等等。这些病顾名思义是经历了一个漫长时间才形成的,其中的原因很多,比如环境(空气,紫外线,水,温度等等,工业化的后遗症),饮食:激素的增加,压力大:心情不好,自由基的侵袭,太多了。这些问题一天一天形成,不知不觉,比过去突如其来的疾病更可怕,因为引不起人们的重视,但一旦发现得了病,靠传统的观念就是找医生,吃药,打针。随着现代工农业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曰益严重,自由基大幅增加,机体组织、器官功能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退行性变化,也是机体各种生化反应的综合表现,是体内外许多因素(环境污染、精神紧张、遗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治疗退化性疾病是指一些能延缓退行性疾病,促进身体健康,在遗传因素决定的寿限内,保持较好智力和体力的药物。

当人体进行新陈代谢时,体内的氧会转化成极不稳当的物质——自由基(freeradical),自由基会破坏细胞膜上的分子,产生更多自由基,同时开始了连锁受损,并会破坏细胞中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或称遗传基因,从而使一系列致病因子时入细胞。例如:自由基进入细胞破坏了dna,便会导致癌症的发生,自由基破坏了蛋白质,便会破坏体内的酶,从而导致炎症和退行性疾病;自由基破坏了脂肪,便会使产生脂质过氧化,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最后发生心、脑血管疾病;自由基破坏了碳水化合物,便会使体内的透明质酸降解,产生关节炎,所有需氧生物(如人类)的生理过程均会产生自由基,但同时人体亦有自动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然而,若自由基的产生和清除失去平衡的原因有两种,一还从外界侵入的自由基增多,一是人体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减弱。

治疗退行性疾病的产品按理化属性可分为:①化学药物,有抗氧化剂、抗退行性疾病激素、营养素、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免疫调节剂、生化制剂、大脑功能促进药等。②中药,有单味中药以及复方削剂。

到目前为止,医学界已发现许多疾病都与自由基有关,尤其是非病毒性和非细菌性的疾病,特别是退化性疾病,其中研究得较多的有:动脉粥样硬化、肿瘤、白内障、辐射损伤与烧伤、退行性疾病、关节炎、肺病、肾病与肝病等,即使是病毒性和细菌性疾病,虽然病源不是自由基的缘故,但自由基也在其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白内障是眼睛失明的重要原因,而自由基有可能对眼睛造成化学性损伤,令眼睛晶体混浊,白内障的作用,此外,目前医学界发现了在癌变的两个阶段——诱癌与促癌,都有自由基的参与,致癌特质经过物理与化学因素后,成为自由基,从而引发癌症的发生。

目前有关退行性疾病的学说,几乎全都与自由基有关,有人发现动物脑、肝和心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代谢率的比值与寿命成正比,这意味着各种动植物抗活性氧自由基的能力愈强,耗氧量愈少,则动植物的寿命就愈长。例如,寿命与体内的一些抗氧化剂如生物黄酮,sod、尿酸、β胡萝卜素、维生素e呈正比。即抗氧化能力越强,寿命脉愈长,反之体内组织脂质过氧化物质愈多,则寿命越短。这样就提出一个问题,是否补充有抗氧化作用的营养素就能延长寿命。有人发现,服用生物黄酮和维生素e,能延缓退行性疾病与延长寿命,许退行性疾病学说都提到细胞dna或基因的损伤还导致退行性疾病的原因,这种损伤的因素也还由于自由基与活性氧。

目前有关退行性疾病机制的代表性学说有自由基学说(freeradicaltheory)、线粒体dna损伤学说等。自由基学说是具有代表性的退行性疾病学说之一,这一学说是1956年由harman提出的。该理论认为,机体内时刻产生着自由基,但同时又存在有效的自由基清除系统(如超氧化物歧化酶等),使体内自由基维持在正常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平衡逐渐被破坏,造成自由基的过剩。过量自由基可通过过氧化作用攻击细胞膜及核酸、蛋白质和酶类等生物大分子,引起细胞膜上的不饱和脂肪酸产生脂质过氧化反应,核酸及蛋白质分子交联,dna基因突变或复制异常及生物酶活力下降,最终导致细胞功能严重受损以至退行性疾病、死亡。线粒体dna损伤学说是近年来国际上研究退行性疾病机制的热点,有学者认为它是细胞退行性疾病与死亡的分子基础,认为线粒体的变性、渗漏和破裂都是细胞退行性疾病的重要原因。延缓线粒体的破坏过程,可能延长细胞寿命,进而延长机体的寿命。

退行性疾病在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学家们陆续发现第1、4、7号染色体与x染色体上各自存在着与退行性疾病相关的基因,所以认为退行性疾病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国际上已经提出一系列退行性疾病学说,为揭开退行性疾病机制及开发抗退行性疾病药物奠定了基础。除上述自由基学说、线粒体dna损伤学说外,还有交联学说(crosslinkagetheory)、生物膜损伤学说(theoryofbiologicalmembranedamage)、遗传程序学说(geneticprogramtheory)、染色体突变学说(chromosomalaberrationtheory)、差错学说(elfortheory)、免疫学说(immunologicaltheory)、内分泌学说(endotrinetheory)等。这些学说从不同学科对退行性疾病机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目前研究正逐渐向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但机体退行性疾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复杂生物学过程,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组织再生性细胞减少、机体内自由基增加、机体中毒等,由多种机制参与发生,各种机制因素综合作用,在直接造成机体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等各系统的功能损伤与退化的同时,也使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节功能逐渐衰退,机体因而逐渐趋于退行性疾病。退行性疾病过程中引发的各种老年病又会加速退行性疾病的进程[9]。退行性疾病机制的研究虽已有了较大进展,但仍有待更深入的研究。抗退行性疾病药物可以分为传统中药和西药两大类。

1、延长细胞生长期,例如黄芪可以使试管内培养的细胞生长旺盛,寿命延长一倍左右;

2、调节神经系统功能,如人参、刺五加等;

3、改善内分泌功能,如蜂王浆、何首乌、人参、三七等,它们能增强肾上腺皮质和性腺功能;

4、改善蛋白质和核酸的代谢,如灵芝、黄芪、人参、刺五加等;

5、全身强壮作用,如鹿茸、花粉、何首乌等;

6、调节免疫功能,如党参、黄芪、人参等。

目前国内外用作抗退行性疾病的药物不下数百种,但有确切功效的并不太多。中药强壮剂多具有扶正固本、活血化瘀、补气养血、滋阴壮阳等作用,能调节神经、循环、消化、内分泌系统功能,提高免疫能力等而有利于抗退行性疾病。

西药中常见以下几种:

1、改善脑血液循环,促进脑细胞代谢,如脑益嗪、脑复康、西比灵等;

2、抗氧化剂药物,如维生素e、超氧化物歧化酶、氯酯醒等;

3、提高免疫功能,增可防病能力,如各种球蛋白制剂、维生素e和c、胸腺素等;

4、膜稳定剂,如维生素e等。

但据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巴克退行性疾病研究所(buckinstituteforresearchonageing)最新的研究报告显示,使用富含维生素的抗氧化药物或面霜,可能会加快人的退行性疾病。

维生素对人们来说非常重要,是人类成长和保持健康的基石,因此很多人会服用维生素片或使用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面霜来保持青春。但是最新的实验报告显示,也许使用抗氧化物质不仅没有必要,甚至还会造成更多危害。过度补充维他命c和维他命e会降低身体保护自身、抵御疾病的能力,增加我们过早退行性疾病的可能性。

然而,这些维生素却一直作为抗氧化剂饱受盛名。供应商声称,抗氧化剂可以保护我们的细胞与内脏免受自由基的影响。自由基是在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自动生成的,同时也可能从外部烟尘和污染的空气中吸入到体内。自由基造成的损伤是老化的主要原因,还有可能导致致癌基因的突变,诱发癌症。但研究所经过实验同样发现,自由基对于人类皮肤的自我修复和恢复健康具有重大的意义,特别是对于50岁以下人群。

烟酰胺核糖可以与磷酸、腺嘌呤形成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辅酶i)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辅酶ii)。为脂质代谢、组织呼吸的氧化作用和糖原分解所必需,缺乏时可影响细胞的正常呼吸和代谢而引起糙皮病。

研究者给予2岁小鼠(相当于人类的老年阶段)烟酰胺核糖进行治疗,随后他们发现,接受烟酰胺核糖治疗的小鼠机体中的肌肉再生能力明显增强了,而且相比未接受烟酰胺核糖治疗的小鼠而言,接受治疗的小鼠的寿命也延长了。

紫檀芪是紫檀中所含的一种化学成分,但是科学家在其它植物中也相继发现了紫檀芪的存在,但因其首次发现与紫檀种,固命名为紫檀芪。紫檀芪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结晶,有着丰富的药用价值,属于血竭制品中的抗真菌活性成分,对于癌症,高血压,高血脂的治疗都有一定的效果。日前,科研人员已经掌握了紫檀芪的工业合成方法。

紫檀芪是属多羟基二苯乙烯类化合物,为白藜芦醇的同系物,其药理作用除与白藜芦醇有部分相似之外,还具有较强的抗真菌活性(其抗真菌活性为白藜芦醇的五倍)。

阿洛酮糖是一种发现于水果及类似于葡萄干、天花果、猕猴桃和红糖等食物中的天然的成分,每克只含有0.3千卡的热量。阿洛酮糖低热量糖为饮料、面包、冰冻产品、糖果食品以及奶制品都提供了一个干净、令人满意的甜味饮料,并可满足消费者渴望甜蜜的满足感。

硫辛酸(alphalipoicacid)是一种存在于线粒体的辅酶,类似维他命,能消除加速老化与致病的自由基。硫辛酸在体内经肠道吸收后进入细胞,兼具脂溶性与水溶性的特性,因此可以在全身通行无阻,到达任何一个细胞部位,提供人体全面效能,是具脂溶性与水溶性的万能抗氧化剂。

目前没有发现有将烟酰胺核糖、紫檀芪、阿洛酮糖的组合物用于治疗退化性疾病的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退化性疾病的组合物,包括烟酰胺核糖、紫檀芪、阿洛酮糖、硫辛酸和微晶纤维素,其质量比为2-12.5:1:0.24-2.4:0.08-1.5:0.48-3。

优选的,所述烟酰胺核糖、紫檀芪、阿洛酮糖、硫辛酸和微晶纤维素的质量比为2.5-4:1:1.5-2:1-2.5。

优选的,所述烟酰胺核糖、紫檀芪、阿洛酮糖、硫辛酸和微晶纤维素的质量比为4:1:2:1.5。

优选的,所述组合物的剂型为口服固体制剂或口服液体。

优选的,所述口服固体制剂选用片剂、胶囊或颗粒剂。

制备一种治疗退化性疾病的组合物的方法,所述制备方法采用流化床一步造粒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按处方量称取原辅料,混合均匀,得混合物1;

b、将混合物1放入流化床中,开启风机使粉末完全沸腾;

c、喷加粘合剂,制成大小适宜的颗粒;

d、开启加热50至60℃,通过热风干燥2至3个小时;

e、含水量达到2~5%后,停止加热,关闭风机,取出颗粒,检验合格,包装既得成品。

一种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组合物的用途,所述组合物用于治疗治疗老年痴呆症、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以及皮肤系统病变的用途。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中首次将烟酰胺核糖、紫檀芪、阿洛酮糖和硫辛酸的组合物应用于退化性疾病的治疗中,原料简单易得,配比合理,降糖降血脂效果显著,生产成本低。

流化床制粒法是使药物粉末在自下而上的气流作用下保持悬浮的流化状态,粘合剂液体由上部或下部向流化室内喷入使粉末聚结成颗粒的方法。可在一台设备内完成沸腾混合、喷雾制粒、气流干燥的过程(也可包衣),又称一步制粒。与其它湿法制粒相比,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时间短、劳动强度低等特点,而且减少物料搬运次数并缩短各工序所需时间,从而减少对物料和环境的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操作步骤:

a、按处方量称取原辅料,混合均匀,得混合物1。

b、将混合物1放入流化床中,开启风机使粉末完全沸腾。

c、喷加粘合剂,制成大小适宜的颗粒。

d、开启加热,通过热风干燥,干燥温度为40至60℃。

e、水份合格后,停止加热,关闭风机,取出颗粒,检验合格,包装既得成品。

实施例2

操作步骤:

a、按处方量称取原辅料,混合均匀,得混合物1。

b、将混合物1放入流化床中,开启风机使粉末完全沸腾。

c、喷加粘合剂,制成大小适宜的颗粒。

d、开启加热,通过热风干燥,干燥温度为40至60℃。

e、水份合格后,停止加热,关闭风机,取出颗粒,检验合格,包装既得成品。

实施例3

操作步骤:

a、按处方量称取原辅料,混合均匀,得混合物1。

b、将混合物1放入流化床中,开启风机使粉末完全沸腾。

c、喷加粘合剂,制成大小适宜的颗粒。

d、开启加热,通过热风干燥,干燥温度为40至60℃。

e、水份合格后,停止加热,关闭风机,取出颗粒,检验合格,包装既得成品。

实施例4

操作步骤:

a、按处方量称取原辅料,混合均匀,得混合物1。

b、将混合物1放入流化床中,开启风机使粉末完全沸腾。

c、喷加粘合剂,制成大小适宜的颗粒。

d、开启加热,通过热风干燥,干燥温度为40至60℃。

e、水份合格后,停止加热,关闭风机,取出颗粒,检验合格,包装既得成品。

实施例5

操作步骤:

a、按处方量称取原辅料,混合均匀,得混合物1。

b、将混合物1放入流化床中,开启风机使粉末完全沸腾。

c、喷加粘合剂,制成大小适宜的颗粒。

d、开启加热,通过热风干燥,干燥温度为40至60℃。

e、水份合格后,停止加热,关闭风机,取出颗粒,检验合格,包装既得成品。

实施例6

操作步骤:

a、按处方量称取原辅料,混合均匀,得混合物1。

b、将混合物1放入流化床中,开启风机使粉末完全沸腾。

c、喷加粘合剂,制成大小适宜的颗粒。

d、开启加热,通过热风干燥,干燥温度为40至60℃。

e、水份合格后,停止加热,关闭风机,取出颗粒,检验合格,包装既得成品。

实施例1-6中的粘合剂选用聚乙烯吡咯烷酮。

实施例7组合物对大鼠餐后血糖的影响

(1)材料与试剂

a.sd大鼠:180~220g50只,雌雄各半

b.化学诱导剂:四氧嘧啶

c.罗康全活力型血糖检测仪及配套试纸

d.医用淀粉

e.受试物(样品组):实施例1样品

f.阳性对照品:阿卡波糖(拜糖平)

(2)试验方法

a.模型制备:上述大鼠适应性饲养一周后禁食过夜(18h),不禁水。模型组腹腔注射四氧嘧啶200mg/kg(现用现配)造模。

b.分组及糖吸收试验:上述动物72h后禁食6小时,静脉取血测血糖,选取空腹血糖值>11mmol/l的大鼠均分为样品组、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2天后禁食过夜,测定空腹血糖值为0h血糖,各组按表灌胃给药,测定给药后0.5、1、2小时时间点的血糖值。血糖测定用罗康全活力型血糖检测仪及配套试纸测定。

(3)实验分组及给药表

注:计算每只动物各时间点的血糖浓度和空腹血糖相比的增加值,进一步计算各时间点上各组增加值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并进行统计学比较。

(4)实验结果:

根据下表实验结果,样品组剂量为拜糖苹的3倍时,即有比较明显的降低餐后血糖的效果。各时相点和0小时相比血糖增加值(x±s)

*和模型组比较p<0.01

^和模型组比较p<0.05

结论:上述实验表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组合物对餐后血糖有明显降低作用。

实施例8组合物对大鼠血脂的影响

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均分为4组:

对照:(a)组、

高脂模型:(b)组、

高脂+实施例2样品:(c)组、

实施例2样品:(d)组。

a组和d组大鼠每日饲基础饲料,b组和c组给予高胆固醇饲料,c组和d组的大鼠每日经胃灌服实施例2样品,a组和b组为每日每只经胃灌服饮用水2ml,实验周期为14d。

结果:(1)实验后b组大鼠的血清胆固醇(tc)和甘油三脂(tg)分别为(483±108)和(106±015)mmol/l,显著高于对照(a)组的tc[(157±013)mmol/l]和tg[(068±009)mmol/l](p001),而c组的tc[(371±047)mmol/l]和tg[(077±022)mmol/l]则显著低于b组(分别为p005及p001);(2)d组大鼠的tc,实验后较给药前有显著降低(p001);(3)在实验的第8d,b组大鼠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061±011)mmol/l,显著低于a组[(091±014)mmol/l](p001),而c组hdl-c[(095±008)mmol/l]与a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4)b组大鼠体重在实验后显著增加,而c组的体重在变化与a组相似。结论:实施例2样品对实验性高血脂大鼠有明显的降血脂效应,使实验大鼠的tc和tg显著降低。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