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椎贴配方及其贴剂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05207阅读:60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颈椎贴配方及其贴剂制备方法,涉及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颈椎是脊柱椎骨中体积最小,但灵活性最大、活动频率最高、负重较大的节段。颈椎为了适应视觉、听觉和嗅觉的刺激反应,需要有较大而敏锐的可动性。由于长期伏案或姿势不标准,导致颈椎长期处于非正常状态,久而久之会产颈椎不适,进而演变为颈椎病。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有效缓解颈椎不适的颈椎贴配方,并同时提供其贴剂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颈椎贴配方,其关键技术点在于,其由如下组分组成:当归50-70份,川芎25-35份,桂枝30-50份,附子30-50份,杜仲30-50份,牛膝50-70份,苍术30-50份,天南星15-25份,威灵仙30-50份,红花15-25份,羌活15-25份,秦艽30-50份,鲜姜500-700份,桑枝25-35份,乳香30-50份,黄芪50-70份,补骨脂30-50份,骨碎补30-50份,制川乌30-50份,白芥子15-25份,川椒30-50份,地骨皮50-70份,地龙15-25份,丹参50-70份,乌梢蛇25-35份,木瓜30-50份,三七30-50份,鸡血藤30-50份,桑寄生30-50份,海桐皮30-50份,伸筋草30-50份,路路通15-25份,透骨草15-25份,细辛15-25份,防风30-50份,朝天椒7-13份,冰片3-7份,麻油和黄丹适量。

进一步的其由如下组分组成:当归60份,川芎30份,桂枝40份,附子40份,杜仲40份,牛膝60份,苍术40份,天南星20份,威灵仙40份,红花20份,羌活20份,秦艽40份,鲜姜600份,桑枝30份,乳香40份,黄芪60份,补骨脂40份,骨碎补40份,制川乌40份,白芥子20份,川椒40份,地骨皮60份,地龙20份,丹参60份,乌梢蛇30份,木瓜40份,三七40份,鸡血藤40份,桑寄生40份,海桐皮40份,伸筋草40份,路路通20份,透骨草20份,细辛20份,防风40份,朝天椒10份,冰片5份,麻油4000份,黄丹适量。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贴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按重量份称取各组分药材,将除乳香、细辛、冰片之外的药品进行粉碎,将乳香、细辛、冰片研碎备用;

2)将麻油至于铜锅中,微热后将药材投入,至药材炸至深灰色为度,去渣后为药油;

3)继续熬制药油,待温度上升至320度时改用中火,熬至油烟为白色,油花向锅中聚集,滴水成珠为度,起锅;

4)起锅后按药油与黄丹比例2:1加入黄丹,边加入边搅拌,搅拌成粘稠膏体,直到膏体不粘手,拉丝不断;

5)膏药制成后放入冷水浸泡七日,每日换水一次,七日后取出;

6)将膏药置于好锅中文火微熔,将乳香细辛冰片加入搅匀,最后取膏体涂于膏药布上即为成品!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步骤2)中榨至温度为220±10℃。

在本发明中,各中药材的功效药材如下:

当归性味甘、辛,温。归经归肝、心、脾经。功能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安抚神经,正头风头痛,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桂枝性味辛、甘,温。归经归心、肺、膀胱经。功能主治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

附子性味辛、甘,大热;有毒。归经归心、肾、脾经。功能主治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萎,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

杜仲性味甘,温。归经归肝、肾经。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用于肾虚腰痛,筋骨无力,妊娠漏血,胎动不安;高血压。

牛膝性味苦、酸,平。归经归肝、肾经。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引血下行。用于腰膝酸痛,筋骨无力,经闭症瘕,肝阳眩晕。

苍术性味辛、苦,温。归经归脾、胃、肝经。功能主治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用于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躄,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

天南星性味苦、微辛,凉。归经归肺、肝、脾经。功能主治清热化痰,息风定惊。用于痰热咳嗽,咯痰黄稠,中风痰迷,癫狂惊痫。

威灵仙性味辛、咸,温。归经归膀胱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骨哽咽喉。

红花性味辛,温。归经归心、肝经。功能主治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跌扑损伤,疮疡肿痛。

羌活性味辛、苦,温。归经归膀胱、肾经。功能主治散寒,祛风,除湿,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风湿痹痛,肩背酸痛。

秦艽性味辛、苦,平。归经归胃、肝、胆经。功能主治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日晡潮热,小儿疳积发热。

鲜姜性味辛,微温。归经归肺、脾、胃经。功能主治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寒痰咳嗽。

桑枝性味微苦,平。归经归肝经。功能主治祛风湿,利关节。用于肩臂、关节酸痛麻木。

乳香性味辛、苦,温。功能主治活血止痛。用于心腹诸痛,筋脉拘挛,跌打损伤,疮痈肿痛;外用消肿生肌。

黄芪性味甘,温。归经归肺、脾经。功能主治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补骨脂性味辛、苦,温。归经归肾、脾经。功能主治温肾助阳,纳气,止泻。用于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外用治白癜风,斑秃。

骨碎补性味苦,温。归经归肾、肝经。功能主治补肾强骨,续伤止痛。用于肾虚腰痛,耳鸣耳聋,牙齿松动,跌扑闪挫,筋骨折伤;外治斑秃,白癜风。

制川乌性味辛、苦,热;有毒。归经归心、肝、肾、脾经。功能主治同川乌。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

白芥子功能主治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止痛。治痰饮咳喘,胸胁胀满疼痛,反胃呕吐,中风不语,肢体痹痛麻木,脚气,阴疽,肿毒,跌打肿痛

川椒性味辛,温。归经归脾、胃、肾经。功能主治温中止痛,杀虫止痒。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虫积腹痛,蛔虫症;外治湿疹瘙痒。

地骨皮性味甘,寒。归经归肺、肝、肾经。功能主治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肺热咳嗽,咯血,衄血,内热消渴。

地龙性味咸,寒。归经归肝、脾、膀胱经。功能主治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用于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关节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肺热喘咳,尿少水肿,高血压。

丹参性味苦,微寒。归经归心、肝经。功能主治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

乌梢蛇性味甘,平。归经归肝经。功能主治祛风,通络,止痉。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瘰疬恶疮。

木瓜性味酸,温。归经归肝、脾经。功能主治平肝舒筋,和胃化湿。用于湿痹拘挛,腰膝关节酸重疼痛,吐泻转筋,脚气水肿。

三七性味甘、微苦,温。归经归肝、胃经。功能主治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剌痛,跌扑肿痛。

鸡血藤性味苦、甘,温。归经归肝、肾经。功能主治补血,活血,通络。用于月经不调,血虚萎黄,麻木瘫痪,风湿痹痛。

桑寄生性味苦、甘,平。归经归肝、肾经。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元。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高血压。

海桐皮性味苦,平。归经归肝、肾经。功能主治祛风湿,舒筋通络。用于风湿麻木,腰腿筋骨疼痛,跌打损伤;外用治各种顽癣。

伸筋草性味微苦、辛,温。归经归肝、脾、肾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用于关节酸痛,屈伸不利。

路路通性味苦,平。归经归肝、肾经。功能主治祛风活络,利水通经。用于关节痹痛,麻木拘挛,水肿胀满,乳少经闭。

透骨草性味辛、苦,温。有小毒。归经归肝、肾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解毒止痛。用于风湿关节痛;外用治疮疡肿毒。

细辛性味辛,温。归经归心、肺、肾经。功能主治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

防风性味辛、甘,温。归经归膀胱、肝、脾经。功能主治解表祛风,胜湿,止痉。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

朝天椒性味果:辛、热。功能主治果:温中散寒,健胃消食。用于胃寒疼痛,胃肠胀气,消化不良;外用治冻疮,风湿痛,腰肌痛。

冰片性味辛、苦,微寒。归经归心、脾、肺经。功能主治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用于热病神昏、痉厥,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目赤,口疮,咽喉肿痛,耳道流脓。

黄丹性味辛、咸,微寒。有毒。功能主治拔毒生肌,敛疮。外用治疮疡肿毒,创伤出血,烧烫伤。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根据中医理论和经验医学,严格遵从中药七情配伍,科学调配各组方,各组方共用,达到治疗颈椎不适的效果。诸药合用共奏行气化瘀、活血通络、舒筋止痛之功效。本发明所提供的贴剂贴到人体的颈椎部位,无任何毒副作用,只外敷,不涉及内服,不会危及到人体健康,通过中药渗透,不仅能调理颈椎疲劳、颈椎疼痛等亚健康状态,同时还会对眼睛干涩、眼睛疲劳、眼睛胀痛等起到调理和保健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发明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实施例1

颈椎贴配方,其由如下组分组成:当归60份,川芎30份,桂枝40份,附子40份,杜仲40份,牛膝60份,苍术40份,天南星20份,威灵仙40份,红花20份,羌活20份,秦艽40份,鲜姜600份,桑枝30份,乳香40份,黄芪60份,补骨脂40份,骨碎补40份,制川乌40份,白芥子20份,川椒40份,地骨皮60份,地龙20份,丹参60份,乌梢蛇30份,木瓜40份,三七40份,鸡血藤40份,桑寄生40份,海桐皮40份,伸筋草40份,路路通20份,透骨草20份,细辛20份,防风40份,朝天椒10份,冰片5份,麻油4000份,黄丹适量。

其由以下步骤制备:

1)按重量份称取各组分药材,将除乳香、细辛、冰片之外的药品进行粉碎,将乳香、细辛、冰片研碎备用;

2)将麻油至于铜锅中,微热后将药材投入,至药材炸至深灰色为度,油温220℃,去渣后为药油;

3)继续熬制药油,待温度上升至320度时改用中火,熬至油烟为白色,油花向锅中聚集,滴水成珠为度,起锅;

4)起锅后按药油与黄丹重量比例2:1加入黄丹,边加入边搅拌,搅拌成粘稠膏体,直到膏体不粘手,拉丝不断;

5)膏药制成后放入冷水浸泡七日,每日换水一次,七日后取出;

6)将膏药置于好锅中文火微熔,将乳香细辛冰片加入搅匀,最后取膏体涂于膏药布上即为成品!

实施例2

颈椎贴配方,其由如下组分组成:当归50份,川芎35份,桂枝30份,附子50份,杜仲30份,牛膝70份,苍术30份,天南星25份,威灵仙30份,红花25份,羌活15份,秦艽50份,鲜姜500份,桑枝35份,乳香30份,黄芪70份,补骨脂30份,骨碎补50份,制川乌30份,白芥子25份,川椒30份,地骨皮70份,地龙15份,丹参70份,乌梢蛇25份,木瓜50份,三七30份,鸡血藤50份,桑寄生30份,海桐皮50份,伸筋草30份,路路通25份,透骨草15份,细辛25份,防风30份,朝天椒13份,冰片3份,麻油3500份和黄丹适量。

其由以下步骤制备:

1)按重量份称取各组分药材,将除乳香、细辛、冰片之外的药品进行粉碎,将乳香、细辛、冰片研碎备用;

2)将麻油至于铜锅中,微热后将药材投入,至药材炸至深灰色为度,油温220℃,去渣后为药油;

3)继续熬制药油,待温度上升至320度时改用中火,熬至油烟为白色,油花向锅中聚集,滴水成珠为度,起锅;

4)起锅后按药油与黄丹重量比例2:1加入黄丹,边加入边搅拌,搅拌成粘稠膏体,直到膏体不粘手,拉丝不断;

5)膏药制成后放入冷水浸泡七日,每日换水一次,七日后取出;

6)将膏药置于好锅中文火微熔,将乳香细辛冰片加入搅匀,最后取膏体涂于膏药布上即为成品!

实施例3

一种颈椎贴配方,其由如下组分组成:当归70份,川芎25份,桂枝50份,附子30份,杜仲50份,牛膝50份,苍术50份,天南星15份,威灵仙50份,红花15份,羌活25份,秦艽30份,鲜姜700份,桑枝25份,乳香50份,黄芪50份,补骨脂50份,骨碎补30份,制川乌50份,白芥子15份,川椒50份,地骨皮50份,地龙25份,丹参50份,乌梢蛇35份,木瓜30份,三七50份,鸡血藤30份,桑寄生50份,海桐皮30份,伸筋草50份,路路通15份,透骨草25份,细辛15份,防风50份,朝天椒7份,冰片7份,麻油和黄丹适量。

其由以下步骤制备:

1)按重量份称取各组分药材,将除乳香、细辛、冰片之外的药品进行粉碎,将乳香、细辛、冰片研碎备用;

2)将麻油至于铜锅中,微热后将药材投入,至药材炸至深灰色为度,油温220℃,去渣后为药油;

3)继续熬制药油,待温度上升至320度时改用中火,熬至油烟为白色,油花向锅中聚集,滴水成珠为度,起锅;

4)起锅后按药油与黄丹重量比例2:1加入黄丹,边加入边搅拌,搅拌成粘稠膏体,直到膏体不粘手,拉丝不断;

5)膏药制成后放入冷水浸泡七日,每日换水一次,七日后取出;

6)将膏药置于好锅中文火微熔,将乳香细辛冰片加入搅匀,最后取膏体涂于膏药布上即为成品!

效果例

采用本发明中实施例1制备的颈椎贴,做如下临床试验:

分别选取100名25岁-35岁的颈椎不适的文案工作者(颈椎酸痛),100名23岁-52岁的颈椎病患者,施予实施例1制备的颈椎贴,进行试验。

具体试验方法:将患处洗净擦干,将膏药敷于患处,每日1贴,7天为1个疗程,连续使用2个疗程。

临床试验结果如下:

选取的100名25岁-35岁的颈椎不适的文案工作者,其中有效者(酸痛症状减轻)32名,占32%,显著者(酸痛症状基本消失)60眼,占60%,总有效率达92%。

选取的100名23岁-52岁的颈椎病患者试验组,其中有效者(症状有所减轻,身体有所好转)57名,占57%,显著者(症状明显减轻,身体明显好转)34眼,占34%,总有效率达91%。

经试验者陈述其眼睛干涩、眼睛疲劳、眼睛胀痛等达到了有效缓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