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宫颈口进入宫腔自动展开的防粘连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56239阅读:1429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过宫颈口进入宫腔自动展开的防粘连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过宫颈口进入宫腔自动展开的防粘连器。



背景技术:

妇科子宫腔粘连问题,一直是困扰妇产科医生和患者的一个全球性医疗问题。目前,防粘连材料市场上已经有很多种,一般在暴露的手术完成之后,将防粘连材料覆盖在做手术组织上,再进行缝合,在伤口组织愈合之后,防粘连材料在一定的时间周期内,逐渐被人体组织吸收,达到防粘连的效果。由于宫腔内部的特殊结构,在进行完成人工流产、诊刮、清宫等手术之后,宫腔发生粘连问题时常发生,可能造成痛经、宫腔积液、经量减少甚至闭经、影响受孕导致不孕。目前医疗对于该问题没有特别理想的方法,现有的技术,医院会采用向子宫内注入防粘连凝胶,但由于子宫的不断蠕动,注进去的防粘连凝胶会慢慢从子宫内流出来,防粘连效果很不理想。

美国库克医疗推出一款一次性球囊支架1,球囊部分放入患者子宫腔2内,外露导管和充气部分滞留在阴道里面(如图1所示),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充气,达到宫腔防着连的目的。这种方式确实能够达到一定的防粘连效果,但问题是,患者体内一直放着球囊支架,充气导管一直吊挂在患者阴道里面,时间周期一般长达2-3个月,患者从生理和心理方面,都很难接受这样的治疗方式,而且存在逆行感染的风险。

为此,设计一种放置方便、防粘连效果理想、一旦使用不用再反复就医,患者生理和心理都能够接受的防粘连产品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宫颈口进入宫腔自动展开的防粘连器,其通过宫颈口放入子宫腔内,患者无痛苦,手术简单方便;放入宫腔后,防粘连器自动展开成平面状,大小与宫腔内部基本吻合,且长期具有弹性;手术后,不需要患者反复就医,不会因月经期间自动脱落排出;患者伤口愈合后,防粘连材料自动被身体吸收,支架部分通过简易手术器械取出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通过宫颈口进入宫腔自动展开的防粘连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吸收医用膜、医用不锈钢弹簧圈和医用丝线,所述医用不锈钢弹簧圈设置在可吸收医用膜的外周,所述医用不锈钢弹簧圈位于可吸收医用膜的上方,所述医用不锈钢弹簧圈外侧与可吸收医用膜外侧的大小和形状均吻合,所述可吸收医用膜的外周和医用不锈钢弹簧圈通过医用丝线缝合在一起。

上述的一种通过宫颈口进入宫腔自动展开的防粘连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吸收医用膜的形状为圆形,所述医用不锈钢弹簧圈的结构为圆圈。

上述的一种通过宫颈口进入宫腔自动展开的防粘连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吸收医用膜的直径为16mm~25mm。

上述的一种通过宫颈口进入宫腔自动展开的防粘连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吸收医用膜的厚度为0.05mm~1mm。

上述的一种通过宫颈口进入宫腔自动展开的防粘连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丝线的横截面直径为0.05mm~0.5mm。

上述的一种通过宫颈口进入宫腔自动展开的防粘连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不锈钢弹簧圈的横截面直径为1.5mm~2.5mm。

上述的一种通过宫颈口进入宫腔自动展开的防粘连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不锈钢弹簧圈的周长为50.2mm~78.5mm。

上述的一种通过宫颈口进入宫腔自动展开的防粘连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吸收医用膜是以dl-乳酸为原料经聚合加工制成的可吸收医用膜。

上述的一种通过宫颈口进入宫腔自动展开的防粘连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丝线是以聚乙醇酸为原料、结构为多股编织、涂层采用硬脂酸钙制成的医用可吸收缝合线。

上述的一种通过宫颈口进入宫腔自动展开的防粘连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丝线为医用铜丝、医用银丝、医用钛丝或医用不锈钢丝。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方便。

2、本发明可通过宫颈口放入子宫腔内,患者无痛苦,手术操作简单方便;放入子宫腔后,防粘连器可自动展开成平面状,大小与宫腔内部基本吻合,且长期具有弹性。

3、本发明手术后,不需要患者反复就医,不会因月经期间而自动脱落排出。

4、本发明患者伤口愈合后,防粘连材料自动被身体吸收,支架部分即医用不锈钢弹簧圈通过简易手术器械取出即可。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一次性球囊支架的使用状态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放入子宫腔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使用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一次性球囊支架;2—子宫腔;3—可吸收医用膜;

4—医用不锈钢弹簧圈;5—医用丝线;6—宫颈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发明包括可吸收医用膜3、医用不锈钢弹簧圈4和医用丝线5,所述医用不锈钢弹簧圈4设置在可吸收医用膜3的外周,所述医用不锈钢弹簧圈4位于可吸收医用膜3的上方,所述医用不锈钢弹簧圈4外侧与可吸收医用膜3外侧的大小和形状均吻合,所述可吸收医用膜3的外周和医用不锈钢弹簧圈4通过医用丝线5缝合在一起。

本发明一种通过宫颈口进入宫腔自动展开的防粘连器制作时,可将医用不锈钢弹簧条的两端镶嵌,形成一个封闭的弹簧圈,弹簧圈光滑无明显连接痕迹。将可吸收医用膜3放置在工装上面,将医用不锈钢弹簧圈4放在可吸收医用膜3的上面,并将两者的中心对齐,采用缝合装置,将医用不锈钢弹簧圈4与可吸收医用膜3的外周进行缝合,成为一个整体结构。放入宫腔时,可将医用不锈钢弹簧圈4在平面状态下两侧压缩靠拢,弹簧弹性不变,医用不锈钢弹簧圈4折弯处无缝隙,对折后防粘连器的最大宽度a为3.0mm~5.0mm(如图3所示);弹簧的压缩力解除后,医用不锈钢弹簧圈4恢复原状,几何尺寸不因压缩而发生变化。

本实施例中,所述可吸收医用膜3的形状为圆形,所述医用不锈钢弹簧圈4的结构为圆圈,与子宫腔的内部结构基本吻合,能更好的起到防粘连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可吸收医用膜3的直径为16mm~25mm,所述可吸收医用膜3的厚度为0.05mm~1mm,三个月时间被体内完全吸收,可吸收医用膜3具有一定的拉伸性,并且在后面的拉伸使用中,确保不会破损。由于可吸收医用膜3的直径需要与医用不锈钢弹簧圈4不同型号的直径配套,因此可吸收医用膜3不能过大或者过小,本发明可吸收医用膜3的直径采用16mm~25mm。不同患者体质及不同规格的医用不锈钢弹簧圈4,与相应规格的可吸收医用膜3配套,其在体内吸收的时间不同,可吸收医用膜的厚度不同,吸收的时间也会不同,本发明将可吸收医用膜3的厚度设计为0.05mm~1mm。

本实施例中,所述医用丝线5的横截面直径为0.05mm~0.5mm。

本实施例中,所述医用不锈钢弹簧圈4的横截面直径为1.5mm~2.5mm。医用不锈钢弹簧圈4的横截面直径,与通过宫颈口进入宫腔的产品使用过程相关,医用不锈钢弹簧圈4的横截面直径太小,弹簧弹力不够,医用不锈钢弹簧圈4的横截面直径太大,不容易通过宫颈口进入宫腔,因此本发明设计医用不锈钢弹簧圈4的横截面直径为1.5mm~2.5mm。

本实施例中,所述医用不锈钢弹簧圈4的周长为50.2mm~78.5mm。

本实施例中,所述可吸收医用膜3是以dl-乳酸为原料经聚合加工制成的可吸收医用膜。

本实施例中,所述医用丝线5是以聚乙醇酸为原料、结构为多股编织、涂层采用硬脂酸钙制成的医用可吸收缝合线,三个月时间体内完全被吸收。

本实施例中,所述医用丝线5为医用铜丝、医用银丝、医用钛丝或医用不锈钢丝等其它医疗用的丝线,采用该种丝线,人体不能吸收,后期需取出。具体的可以选择医用t2紫铜丝。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由于子宫腔内的结构较为复杂,在做完人工流产、诊刮等手术后,宫腔壁容易受到创伤,如果不做任何的处理,宫腔壁在伤口愈合期内,上下壁可能会发生粘连而长在一起。如果进行处理,防粘连材料则无法进入子宫腔内,或者进入子宫腔内,无法自动成为平面展开状态,用一定的力量将上下壁隔离开来。

本发明一种通过宫颈口进入宫腔自动展开的防粘连器,将可吸收医用膜3用医用丝线5缝合在医用不锈钢弹簧圈4上面,确保可吸收医用膜3与医用不锈钢弹簧圈4牢固连接在一起。由于子宫腔内部是一个相对闭合空间,入口只有通过宫颈口进入,宫颈管6内径一般在4mm±1.0mm(最大5.0mm)不需要扩宫或者麻醉止痛,因此本发明将医用不锈钢弹簧圈4对折后宽度设计为3.0mm~5.0mm。使用时,通过推入器将本发明防粘连器通过宫颈口推入子宫腔2内,在医用不锈钢弹簧圈4收缩的过程中,缝合在医用不锈钢弹簧圈4上面的可吸收医用膜3受到强力的拉伸,本发明确保拉伸过程中可吸收医用膜3不得有任何破损及与医用不锈钢弹簧圈4脱落;防粘连器进入子宫腔2后,在不锈钢弹簧圈4的弹力作用下,随着不锈钢弹簧圈4自动展开。可吸收医用膜3一并展开成为一个平面(如图4所示),将子宫腔壁上下面隔开,由于可吸收医用膜3被人体吸收的时间为60~90天,这个时间段,子宫腔壁创伤已经逐步愈合,从而达到了对子宫腔防粘连的目的。三个月后,通过简易手术器械取出不锈钢弹簧圈4,手术完成。

另外,医用丝线5如采用以聚乙醇酸为原料、结构为多股编织、涂层采用硬脂酸钙制成的医用可吸收缝合线,则三个月时间体内完全被吸收,三个月后无需取出。医用丝线5如采用医用铜丝、医用银丝、医用钛丝或医用不锈钢丝等其它医疗用的丝线,则人体不能吸收,三个月后采用简易手术器械将不锈钢弹簧圈4和这种丝线一起取出人体。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