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灭菌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04327发布日期:2018-07-10 21:35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中药灭菌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药物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以及芽孢,使药物达到无菌保障水平。灭菌常用的方法有化学试剂灭菌、射线灭菌、干热灭菌、温热灭菌和过滤除菌等。

传统的药物杀菌多采用温热灭菌法,温热灭菌法是将待灭菌的液体中药置于灭菌柜内利用高温高压等手段使微生物菌体中的蛋白质及核酸等发生变性,从而杀灭微生物的方法,它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灭菌方法。现有的灭菌设备一般仅对药物灭菌,不能对药物进行辅助冷却,需药物自然冷却,从而容易烫伤操作者,并且影响药材的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中药灭菌冷却装置,以对灭菌后的液体中药进行冷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技术方案如下:中药灭菌冷却装置,包括炉体,炉体外部安装有电源箱,炉体内设有隔板,隔板将炉体内部分隔为灭菌室和冷却室,灭菌室设有进药口,灭菌室内设有加热器和推板,推板滑动连接在灭菌室的侧壁上,推板外侧设有气缸,气缸与推板固定连接,冷却室设有出药口,冷却室内设有冷冻器,冷冻器和加热器均通过导线与电源箱连接,隔板上端与炉体的顶壁之间具有空隙,空隙内设有圆环,圆环固定连接在隔板上,圆环上转动连接有转板,转板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板和第二板,第一板和第二板相互贯穿且垂直分布,第二板上设有数个通孔,第二板上连接有拉绳,隔板内设有通道,圆环靠近通道的部位设有穿孔,穿孔与第二板之间连接有弹簧,拉绳远离第二板的一端依次贯穿弹簧、穿孔、通道和隔板的侧壁并连接在推板上。

本方案的原理是:灭菌时,弹簧自然伸长,并支撑第二板呈水平状态,与第二板垂直的第一板呈竖立状态,第一板将隔板与炉体顶壁间的空隙安全封闭。由于第一板上没有通孔,能够将灭菌室和冷却室完全隔离,使灭菌室和冷却室独立工作,以保证灭菌时灭菌室内的无菌环境,提高灭菌质量。当灭菌室内的药液完成灭菌后,气缸工作时将推动推板沿灭菌室的侧壁上滑,从而将灭菌室内的药液上推。推板上移时,将拉动连接的拉绳移动。拉绳另一端连接的第二板将受拉绳的拉动而在圆环上转动,过程中挤压弹簧收缩。与第二板一体的第一板跟随旋转,第一板逐渐倾斜并最终呈水平状态,第二板也转动至竖直状态,由于第二板上有通孔,当第二板呈竖直状态位于隔板与炉体顶壁之间时,灭菌室和冷却室仍然相通,由此,当药液被推板上推后,将由第二板上的通孔流出至冷却室内,从而达到对药液进行冷却降温的目的,并且药液在气缸作用时,能够自动流入冷却室内,提高了药液的加工效率。药液由空隙流入冷却室时,将直接贯穿冷却室内的冷空气向下流动,从而与冷空气充分接触,能够提高药液的冷却效率。

在完成药液的加工后,灭菌室内将在一段时间内保持高温,其外部容易烫伤操作者,而冷却室内将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低温,如此,容易减短设备的使用寿命,不利于设备的长期使用。在完成药液加工后,气缸拉动推板下滑回位时,拉绳失去推板的拉力作用,而变得松弛,从而不拉动第二板,第二板也不再挤压弹簧。弹簧将恢复形变而推动第二板转动回位至水平状态,第一板重新呈竖立状态而将灭菌室和冷却室隔离。在第一板转动回位而将灭菌室和冷却室逐渐隔断的过程中,灭菌室内的热空气和冷却室内的冷空气将通过空隙相互流动,从而使灭菌室内的部分热空气得以进入冷却室内,使冷却室升温,而冷却室内的部分冷空气也得以进入灭菌室内,使灭菌室降温,从而加快两个腔室的降温或升温速度,以利于设备的长期使用。同时,在推板下滑的过程中,推板将充当活塞,而将冷却室内的冷空气大量抽吸至灭菌室内,以使灭菌室得以充分降温,保证灭菌室的降温效果,防止烫伤。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冷却室,使推板移动时,将药液挤入冷却室内,从而实现药液高温灭菌后的及时冷却,加快药液的加工效率;2、通过推板运动时带动第一板和第二板旋转,实现空隙的自动打开或关闭,一方面保证灭菌室与冷却室在工作时的相互独立,提升灭菌和冷却质量,另一方面能够实现两个腔室的相通,利于腔室的降温或升温,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并防止烫伤。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 冷冻器设置在冷却室的顶壁上。如此,冷空气将由上至下流动,当药液由隔板与炉体顶壁间的空隙流入冷却室内时,将跟随冷空气共同下流,从而使药液得以与冷空气充分接触,加快药液的冷却速度。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 冷却室内固定连接有底板,底板和冷却室的底壁之间形成气流腔,气流腔与冷冻器之间设有通气管,通气管一端伸入气流腔内,通气管的另一端靠近冷冻器。冷空气由通气管流入气流腔内,气流腔内的低温经底板传导至上方的药液中,如此从下方对药液进行冷却,增大药液的受冷面积,以加快药液的冷却速度,提高加工效率。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 底板呈倾斜状,底板的低端与出药口的下端连接。完成药液的冷却后,打开出药口,药液即可沿倾斜的底板流至出药口排出,便于排药。并且底板呈倾斜状,相比水平状,能够增大底板的面积,从而加大气流腔对药液的冷却面积。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 通气管靠近冷冻器的一端连接有倒置的U形管。药液由空隙进入冷却室内时,容易飞溅在通气管内,并由通气管流入气流腔内,造成药液的浪费。在通气管上设置倒置的U形管,当药液飞溅在U形管内时,将无法向上流并绕过U形管的凸起部位流入通气管内,而是沿U形管直接下流至底板上,从而防止药液流入气流腔内。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 推板与灭菌室的底壁之间形成设备室,气缸位于设备室内,设备室的侧壁上有门。将气缸设置在装置内部,一方面能够充分利用装置所占用的空间,另一方面能够对气缸进行防尘防破坏保护。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 圆环上设有环形的滑轨,第二板滑动连接在滑轨中。如此,能够使第二板在转动过程中,受圆环的限定而得以平滑旋转,防止第二板与圆环之间脱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药灭菌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0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炉体1、隔板2、灭菌室3、冷却室4、进药口5、加热器6、推板7、气缸8、出药口9、冷冻器10、底板11、气流腔12、通气管13、U形管14、圆环15、第一板16、第二板17、通孔18、拉绳19、通道20、弹簧21、电源箱22、设备室23。

实施例基本如图1和图2所示:中药灭菌冷却装置,包括炉体1,炉体1顶部用螺栓固定安装有电源箱22,炉体1中部设有竖直的隔板2,隔板2将炉体1内部分隔为左部的灭菌室3和右部的冷却室4,灭菌室3顶部设有进药口5,灭菌室3顶壁上设有加热器6,加热器6与电源箱22之间用导线接通,灭菌室3的侧壁上滑动连接有推板7,推板7与灭菌室3的底壁之间形成设备室23,设备室23的侧壁上有门,设备室23内用螺栓固定安装有气缸8,气缸8包括伸缩杆,伸缩杆的上端与推板7之间用螺栓固定。冷却室4右侧壁上有出药口9,冷却室4的顶壁上用螺栓固定有冷冻器10,冷冻器10通过导线与电源箱22接通。隔板2上端与炉体1的顶壁之间具有空隙,空隙内设有圆环15,圆环15焊接在隔板2上,如图3所示,圆环15上设有环形的滑轨,圆环15外侧有转板,转板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板16和第二板17,第一板16和第二板17相互贯穿且垂直分布,第二板17右端的两个角滑动连接在滑轨中,第二板17上设有数个通孔18,如图1,第二板17上系有拉绳19,隔板2内设有通道20,圆环15下端设有穿孔,穿孔与第二板17之间焊接有弹簧21,拉绳19下端依次贯穿弹簧21、穿孔、通道20和隔板2的侧壁并系在推板7上。冷却室4内焊接有向右下方倾斜的底板11,底板11右端与出药口9的下端焊接。底板11和冷却室4的底壁之间形成气流腔12,气流腔12与冷冻器10之间的冷却室4的侧壁上焊接有通气管13,通气管13下端伸入气流腔12内,通气管13的上端螺纹连接有倒置的U形管14,U形管14靠近冷冻器10。

本实施例中,实际应用时,将药液灌入灭菌室3内,启动电源箱22使加热器6和冷冻器10工作,加热器6加热使灭菌室3内产生高温而对药液进行灭菌。灭菌完成后,关闭加热器6,启动气缸8,气缸8推动推板7上移,推板7通过拉绳19拉动第二板17在圆环15上沿滑轨滑动而旋转,使竖直的第一板16转动至水平状态,而水平的第二板17转动至竖直状态,从而将灭菌室3和冷却室4之间的空隙通过通孔18打开,弹簧21被第二板17挤压。药液被推板7上推,并由第二板17上的通孔18流入冷却室4内。冷冻器10使冷却室4内具有低温而对药液进行冷冻降温。推板7将药液推入冷却室4后,气缸8拉动推板7下滑回位,拉绳19被释放,弹簧21失去挤压力逐渐伸长而推动第二板17转动回位,同时第一板16重新转动至竖直位置,将空隙关闭,防止灭菌室3内的热空气大量进入冷却室4内,影响冷却效果。

冷却室4内的部分冷空气经由U形管14和通气管13流入气流腔12内,使气流腔12产生低温,低温通过底板11向上方的药液传导,对药液进行底部的冷却。U形管14防止药液溅入通气管13内。

完成药液的冷冻降温后,打开出药口9,药液由倾斜的底板11向出药口9流动而排出至外部。

完成药液的加工后,再次启动气缸8,气缸8推动推板7上移,推板7通过拉绳19拉动转板旋转,从而将空隙再次打开,灭菌室3内的热空气流入冷却室4内,使冷却室4快速升温,同时冷却室4内的冷空气流入灭菌室3内,使灭菌室3快速降温。之后气缸8拉动推板7下移,推板7移动时充当活塞,而将冷却室4内的冷空气大量抽入灭菌室3内,使灭菌室3快速降温,防止烫伤。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