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液采集与回输装置的净化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69481发布日期:2019-02-26 17:59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消化液采集与回输装置的净化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净化机构,尤其是涉及消化液采集与回输装置的净化机构。



背景技术:

某些消化液的丢失、肠道功能异常的患者,例如大型腹部手术术后胃瘫、上消化道梗阻、胃肠道手术后消化道瘘及部分严重胰腺炎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需要进行消化液的回输。尤其是胃瘫患者及消化道瘘的患者,此类病人常常消化液及营养物质还没有被吸收就从瘘口或胃管中排出,造成水、电解质、酸碱失衡、营养不良,大大提高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另外此类患者多需要长期禁食,消化液的分泌大大减少,导致胃肠道黏膜的萎缩,肠道屏障功能的减退,此时如果给予肠内营养,亦容易出现对营养剂的不耐受,出现腹泻等不良反应。

经临床研究证实,消化液的回收对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保护胃肠道黏膜屏障,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增加营养的吸收,促进康复具有促进作用。

目前,临床上对消化液的收集及回输主要采取人工操作,用人工手动操作,从胃管或其他引流管内抽吸引流液,采用治疗碗及纱布手工滤过,过滤后装入营养瓶中进行回输。但是操作过程复杂,操作工作量大,增加护士工作负担,现有医护人员紧缺,限制了该技术的推广。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消化液回输过滤装置[CN201610799000.1]包括精密引流袋、肠内营养泵、引流连接管、输出管,精密引流袋由相互连通的计量器和储液袋组成,计量器上端与引流连接管连接;储液袋内设有过滤袋,计量器和储液袋的连接口设置在过滤袋内,经计量器进入储液袋内的消化液经过滤袋过滤;输出管的一端伸入储液袋中的消化液液面之下,它的另一端与肠内营养泵的泵管皮条的输入端连接,经过肠内营养泵,泵管皮条的输出端与病人营养管相连。

上述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人工操作的部分问题,方便了使用,但是过滤后的消化液除去了大颗粒的污染物,但是对于细菌和其他病原体未进行处理,若消化液放置时间过久或者过程中接触到空气引入污染,再进行回输可能会引起病情恶化,此外单纯采用过滤袋进行过滤,有可能因为颗粒物沉积造成过滤速度的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和缺陷,提供一种消化液采集与回输装置的净化机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消化液采集与回输装置的净化机构,消化液采集与回输装置包括按照消化液流动方向依次连接的吸取管、消化液盛装容器和回输管,净化机构包括过滤机构和灭菌机构,过滤机构按照消化液流经方向依次设置粗滤网和精滤层,所述消化液盛装容器包括收集容器,所述收集容器直接连接吸取管,所述过滤机构设置在收集容器和回输管之间,过滤机构与回输管可拆卸的连接。

在上述的消化液采集与回输装置的净化机构中,所述的过滤机构还包括动力泵,所述的动力泵连接在过滤机构和回输管之间,动力泵提供动力以抵消过滤机构在过滤消化液的阻力消耗。

在上述的消化液采集与回输装置的净化机构中,所述粗滤网为硬质材料制成的网孔结构,粗滤网为波浪形网面结构,所述的粗滤网为10-20目,精滤层6的过滤孔径小于粗滤网5的过滤孔径。

在上述的消化液采集与回输装置的净化机构中,所述的精滤层为灭菌的纱布、过滤棉或者过滤膜的一种或者多种,。

在上述的消化液采集与回输装置的净化机构中,所述收集容器竖直设置并且在收集容器内边横向设有带孔隔板,所述过滤机构与收集容器通过管道连接,并且过滤机构与收集容器的连接管伸入到收集容器底部。

在上述的消化液采集与回输装置的净化机构中,所述的过滤机构设置在收集容器内。

在上述的消化液采集与回输装置的净化机构中,所述的灭菌机构为过滤灭菌,所述的灭菌机构包括细菌过滤膜和加压泵,细菌过滤膜的孔径为0.2微米,所述灭菌机构连接在过滤机构和回输管之间。

在上述的消化液采集与回输装置的净化机构中,所述灭菌机构为紫外灭菌,所述的灭菌机构包括均匀设置在消化液盛装容器外的冷阴极紫外线灯管和排气扇。

在上述的消化液采集与回输装置的净化机构中,所述冷阴极紫外线灯管波长为240~280nm。

在上述的消化液采集与回输装置的净化机构中,述冷阴极紫外线灯管波长为253.7nm。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1、过滤采用粗滤网和精滤层进行两次过滤,分别过滤掉大颗粒和小颗粒,防止大颗粒沉积造成过消化液通过困难。

2、设置灭菌机构,对消化液进行灭菌,防止回输的消化液存在大量病菌造成对患者肠道的刺激,并且可以延长消化液的保存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吸取管1,回输管2,过滤机构3,灭菌机构4,粗滤网5,精滤层6,收集容器7,动力泵8,带孔隔板9,细菌过滤膜10,加压泵11,冷阴极紫外线灯管12,排气扇13。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消化液采集与回输装置的净化机构,消化液采集与回输装置包括按照消化液流动方向依次连接的吸取管1、消化液盛装容器和回输管2,消化液盛装容器包括若干相互连接的容器,其中包括收集容器7,所述收集容器7直接连接吸取管1,收集容器7中为原始的消化液,未经处理直接回输容易刺激患者肠道。

本实施例中,净化机构包括过滤机构3和灭菌机构4,过滤机构3按照消化液流经方向依次设置粗滤网5和精滤层6,所述过滤机构3设置在收集容器7和回输管2之间,过滤机构3与回输管2可拆卸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收集容器7竖直设置并且在收集容器7内边横向设有带孔隔板9,所述过滤机构3与收集容器7通过管道连接,并且过滤机构3与收集容器7的连接管伸入到收集容器7底部。所述过滤机构3与收集容器7分离设置,当过滤机构7或者收集容器7单独出现问题,可以拆分更换。

本实施例中,过滤机构3还包括动力泵8,所述的动力泵8连接在过滤机构3和回输管2之间,动力泵8提供动力以抵消过滤机构3在过滤消化液的阻力消耗。动力泵8为蠕动泵等不直接与液体接触的运输动力装置,防止对消化液的污染,并且后续更换过滤机构3等装置时,动力泵8可以循环使用。

所述粗滤网5为硬质材料制成的网孔结构,粗滤网5为波浪形网面结构,所述的粗滤网5为20目,精滤层6的过滤孔径小于粗滤网5的过滤孔径。所述的精滤层6为多层的灭菌的纱布。采用波浪形的粗滤网5,可以防止平面的残渣堆积,波浪起伏分担残渣堆积厚度,当凹陷堆满后,凸起部分还未进行堆积,消化液流通容易,并且起伏均匀,消化液流通区域大。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实施本实用新型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锥形凸起等非平面结构。

本实施例中,灭菌机构4为紫外灭菌,所述的灭菌机构4包括均匀设置在收集容器7外的冷阴极紫外线灯管12和排气扇13。排气扇13用于流通空气,对冷阴极紫外线灯管12的发热进行降温,防止过热造成消化液的酶失活。所述冷阴极紫外线灯管12波长为253.7nm。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实施本实用新型时,可以根据现实情况选择波长范围240-280nm的灯管,均有较好的灭菌效果。

采用这种方案,消化液首先通过收集容器7,经过带孔隔板9的初步过滤,阻隔大颗粒残渣,使得消化液在连接管道中更加容易流动,并且也是增加一道过滤步骤,过滤效果更好,而后在收集容器7外侧设置灭菌机构4,对进入的消化液进行灭菌,通过多重过滤去除大颗粒的残渣以及灭菌操作对消化液做到净化。

本实施例的工作方式:将吸取管1连接患者需要抽吸消化液的部位,将消化液收集到收集容器7中,全过程打开灭菌机构4,打开冷阴极紫外线灯管12和排气扇13。并打开动力泵8,进行过滤。过滤机构3和灭菌机构4净化后的消化液直接通过回输管进行回输,或者进行存放。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一种消化液采集与回输装置的净化机构,消化液采集与回输装置包括按照消化液流动方向依次连接的吸取管1、消化液盛装容器和回输管2,所述净化机构包括过滤机构3和灭菌机构4,过滤机构3按照消化液流经方向依次设置粗滤网5和精滤层6,所述消化液盛装容器包括收集容器7,所述收集容器7直接连接吸取管1,所述过滤机构3设置在收集容器7和回输管2之间,过滤机构3与回输管2可拆卸的连接。

所述的过滤机构3设置在收集容器7内。过滤机构3与收集容器7一体设置,机构精简,收集后直接进行过滤。

所述的过滤机构3还包括动力泵8,所述的动力泵8连接在过滤机构3和回输管2之间,动力泵8提供动力以抵消过滤机构3在过滤消化液的阻力消耗。

所述粗滤网5为硬质材料制成的网孔结构,粗滤网5为波浪形网面结构,所述的粗滤网5为20目,精滤层6的过滤孔径小于粗滤网5的过滤孔径。所述的精滤层6为灭菌的过滤棉。采用波浪形的粗滤网5,可以防止平面的残渣堆积,波浪起伏分担残渣堆积厚度,当凹陷堆满后,凸起部分还未进行堆积,消化液流通容易,并且起伏均匀,消化液流通区域大。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实施本实用新型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锥形凸起等非平面结构。

本实施例中,灭菌机构4为过滤灭菌,所述的灭菌机构4包括细菌过滤膜10和加压泵11,细菌过滤膜10的孔径为0.2微米,所述灭菌机构4连接在过滤机构3和回输管2之间。物理过滤灭菌,对于消化液的酶的损伤小。本实施例中加压泵11通过向内施加气压,加速过滤,也可以设置在灭菌机构4和回输管2之间,通过形成灭菌机构4内的负压来加速过滤。

采用这种方案,消化液首先通过收集容器7,然后直接接通过粗滤网隔除大残渣,精滤层分离细小残渣,而后通过过滤灭菌进行灭菌消毒,通过多重过滤去除大颗粒的残渣以及灭菌操作对消化液做到净化。

本实施例的工作方式:将吸取管1连接患者需要抽吸消化液的部位,将消化液收集到收集容器7中,并打开动力泵8和加压泵11,进行过滤和灭菌的加压,加快过滤速度。过滤机构3和灭菌机构4净化后的消化液直接通过回输管进行回输,或者进行存放。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吸取管1,回输管2,过滤机构3,灭菌机构4,粗滤网5,精滤层6,收集容器7,动力泵8,带孔隔板9,细菌过滤膜10,加压泵11,冷阴极紫外线灯管12,排气扇13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