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荨麻疹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330903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荨麻疹治疗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荨麻疹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限局性水肿反应,临床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疹块损害,骤然发生,迅速消退,瘙痒剧烈,愈后不留任何痕迹,荨麻疹的病因非常复杂,约3/4的患者找不到原因,特别是慢性荨麻疹,常见的原因主要有:食物及食物添加剂;吸入物、感染、药物、物理因素如机械刺激、冷热、日光等;基本损害为皮肤出现风团,常先有皮肤瘙痒,随机出现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皮肤色,少数患者有水肿性红斑,风团的大小和形态不一,发作时间不定,风团逐渐蔓延,融合成片,由于真皮乳头水肿,可见皮毛囊口向下凹陷;部分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头胀、腹痛、腹泻,严重患者还有胸闷、不适、面色苍白、心率加速、呼吸短促等全身症状。目前西药多采用内服抗组胺药物,皮质激素类药物临时抑制为多,中国专利文献“(申请号:201310051928.8)”公开了一种依巴斯汀分散片,它包括以下组分:依巴斯汀、崩解剂、填充剂、矫味剂、助流剂、润滑剂和粘合剂溶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依巴斯汀热熔分散于粘合剂溶液中,以粘合剂溶液为载体,形成热熔的固液体分散体,与崩解剂及填充剂湿法制粒、干燥、总混后压片得到依巴斯汀分散片,依巴斯汀化学名称4-二苯基甲氧基-1-[3-(对-叔丁基苯甲酰基)丙基]哌啶,为一非吸湿性、白色结晶粉末,适用于伴有或不伴有过敏性结膜炎的过敏性鼻炎,其具有下列结构:依巴斯汀在水中几乎不溶,制成的片剂溶出度差,生物利用度低,体内难以吸收,治疗效果差,中国专利文献“(申请号:201310051928.8)”公开了一种依巴斯汀分散片,制备出的依巴斯汀分散片溶出度不是很好,同时分散片在人体内吸收效果不好,此外,容易被氧化,稳定性不好,中国专利文献“(申请号:cn201410000808.x)”公开了一种治疗乙酰胆碱性荨麻疹的药物组合物,其药物活性成分为左西替利嗪和异丙景糖酐,治疗效果仍不是很好,仍需进一步的改善。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荨麻疹的药物组合物,以解决上述
背景技术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荨麻疹的药物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依巴斯汀44-48份、复方甘草酸苷27-31份、增溶剂3-5份、助溶剂1-2份、助悬剂2-4份、浸出辅助剂1-3份、矫味剂1-2份、抗氧剂1-2份、溶剂11-12份。作为优选,所述治疗荨麻疹的药物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依巴斯汀46份、复方甘草酸苷29份、增溶剂4份、助溶剂1.5份、助悬剂3份、浸出辅助剂2份、矫味剂1.5份、抗氧剂1.5份、溶剂11.5份。作为优选,所述增溶剂为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类。作为优选,所述助溶剂为二乙胺。作为优选,所述助悬剂为乙基羟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羧甲基纤维素钙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作为优选,所述浸出辅助剂为稀磷酸。作为优选,所述矫味剂为糖精钠、山梨醇,按照重量比2:1组成的混合物。作为优选,所述抗氧剂为对羟基叔丁基茴香醚;所述溶剂为水、乙二醇、乙腈,按照重量比1:2:3组成的混合物。作为优选,所述溶剂、增溶剂、助悬剂、浸出辅助剂、助溶剂物质的质量比为(6~8):(4~6):(3~4):(2~4):1。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荨麻疹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增溶剂、助溶剂、助悬剂、溶剂混合后搅拌溶解,转速60-100r/min,搅拌25-35min,向其中加入依巴斯汀、复方甘草酸苷继续搅拌10-15min,直至全部溶解,再加入浸出辅助剂、矫味剂、抗氧剂,转速为100-120r/min,继续搅拌45-55min,将混合液降至5℃,继续降温析晶,保温搅拌至析晶完全,养晶,抽滤,水洗,干燥,得白色结晶性粉末,即得本发明的治疗荨麻疹的药物组合物,即得本发明的治疗荨麻疹的药物组合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种治疗荨麻疹的药物组合物,通过溶剂将依巴斯汀、复方甘草酸苷两者难容的物质相溶在一起,通过加入的增溶剂使药物在溶剂中溶解度增大,增溶剂与助溶剂相互配合,进行科学的配伍可以使其达到最大的溶解度,加入的助悬剂可以使药物分散在溶剂媒介中,进一步的起到充分混合作用,加入的浸出辅助剂使药物的成分完全浸出到溶剂中,达到最佳的效果,依巴斯汀、复方甘草酸苷二者不是很稳定,容易被氧化,通过加入的抗氧剂使药物长期处于稳定状态,保持药效;本发明通过探究剂、增溶剂、助悬剂、浸出辅助剂、助溶剂物质的质量比,以达到最佳的溶出度和治疗效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的实施例将对本发明作更具体的解释,但本发明并不仅仅局限于这些实施例,同样这些实施例也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一种治疗荨麻疹的药物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依巴斯汀44份、复方甘草酸苷27份、增溶剂3份、助溶剂1份、助悬剂2份、浸出辅助剂1份、矫味剂1份、抗氧剂1份、溶剂11份。本实施例的增溶剂为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本实施例的助溶剂为二乙胺。本实施例的助悬剂为乙基羟乙基纤维素。本实施例的浸出辅助剂为稀磷酸。本实施例的矫味剂为糖精钠、山梨醇,按照重量比2:1组成的混合物。本实施例的抗氧剂为对羟基叔丁基茴香醚。本实施例的溶剂为水、乙二醇、乙腈,按照重量比1:2:3组成的混合物。本实施例的溶剂、增溶剂、助悬剂、浸出辅助剂、助溶剂物质的质量比为7:5:3.5:3:1。本实施例的一种治疗荨麻疹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增溶剂、助溶剂、助悬剂、溶剂混合后搅拌溶解,转速80r/min,搅拌30min,向其中加入依巴斯汀、复方甘草酸苷继续搅拌12.5min,直至全部溶解,再加入浸出辅助剂、矫味剂、抗氧剂,转速为110r/min,继续搅拌50min,将混合液降至5℃,继续降温析晶,保温搅拌至析晶完全,养晶,抽滤,水洗,干燥,得白色结晶性粉末,即得本发明的治疗荨麻疹的药物组合物。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一种治疗荨麻疹的药物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依巴斯汀48份、复方甘草酸苷31份、增溶剂5份、助溶剂2份、助悬剂4份、浸出辅助剂3份、矫味剂2份、抗氧剂2份、溶剂12份。本实施例的增溶剂为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本实施例的助溶剂为二乙胺。本实施例的助悬剂为乙基羟乙基纤维素。本实施例的浸出辅助剂为稀磷酸。本实施例的矫味剂为糖精钠、山梨醇,按照重量比2:1组成的混合物。本实施例的抗氧剂为对羟基叔丁基茴香醚;所述溶剂为水、乙二醇、乙腈,按照重量比1:2:3组成的混合物。本实施例的溶剂、增容剂、助悬剂、浸出辅助剂、助溶剂物质的质量比为7:5:3:3:1。本实施例的一种治疗荨麻疹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一种治疗荨麻疹的药物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依巴斯汀45.5份、复方甘草酸苷29.5份、增溶剂4份、助溶剂1.5份、助悬剂3份、浸出辅助剂2份、矫味剂1.5份、抗氧剂1.5份、溶剂11.5份。本实施例的增溶剂为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本实施例的助溶剂为二乙胺。本实施例的助悬剂为乙基羟乙基纤维素。本实施例的浸出辅助剂为稀磷酸。本实施例的矫味剂为糖精钠、山梨醇,按照重量比2:1组成的混合物。本实施例的抗氧剂为对羟基叔丁基茴香醚;所述溶剂为水、乙二醇、乙腈,按照重量比1:2:3组成的混合物。本实施例的溶剂、增溶剂、助悬剂、浸出辅助剂、助溶剂物质的质量比为7:5:2:3:1。本实施例的一种治疗荨麻疹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实施例4:本实施例的一种治疗荨麻疹的药物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依巴斯汀45.5份、复方甘草酸苷29.5份、增溶剂4份、助溶剂1.5份、助悬剂3份、浸出辅助剂2份、矫味剂1.5份、抗氧剂1.5份、溶剂11.5份。本实施例的增溶剂为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本实施例的助溶剂为二乙胺。本实施例的助悬剂为乙基羟乙基纤维素。本实施例的浸出辅助剂为稀磷酸。本实施例的矫味剂为糖精钠、山梨醇,按照重量比2:1组成的混合物。本实施例的抗氧剂为对羟基叔丁基茴香醚;所述溶剂为水、乙二醇、乙腈,按照重量比1:2:3组成的混合物。本实施例的溶剂、增溶剂、助悬剂、浸出辅助剂、助溶剂物质的质量比为6:4:3:2:1。本实施例的一种治疗荨麻疹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实施例5:本实施例的一种治疗荨麻疹的药物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依巴斯汀45.5份、复方甘草酸苷29.5份、增溶剂4份、助溶剂1.5份、助悬剂3份、浸出辅助剂2份、矫味剂1.5份、抗氧剂1.5份、溶剂11.5份。本实施例的增溶剂为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本实施例的助溶剂为二乙胺。本实施例的助悬剂为乙基羟乙基纤维素。本实施例的浸出辅助剂为稀磷酸。本实施例的矫味剂为糖精钠、山梨醇,按照重量比2:1组成的混合物。本实施例的抗氧剂为对羟基叔丁基茴香醚;所述溶剂为水、乙二醇、乙腈,按照重量比1:2:3组成的混合物。本实施例的溶剂、增溶剂、助悬剂、浸出辅助剂、助溶剂物质的质量比为8:6:4:4:1。本实施例的一种治疗荨麻疹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对比例1:与实施例3的材料及制备工艺基本相同,唯有不同的是依巴斯汀43份、复方甘草酸苷26份、增容剂2份、助溶剂0.8份、助悬剂0.2份、浸出辅助剂0.9份、矫味剂0.9份、抗氧剂0.9份、溶剂10份。对比例2:与实施例3的材料及制备工艺基本相同,唯有不同的是依巴斯汀49份、复方甘草酸苷32份、增容剂6份、助溶剂3份、助悬剂5份、浸出辅助剂4份、矫味剂3份、抗氧剂3份、溶剂13份。对比例3:与实施例3的材料及制备工艺基本相同,唯有不同的是依巴斯汀42份、复方甘草酸苷25份、增容剂1.5份、助溶剂0.7份、助悬剂0.15份、浸出辅助剂0.8份、矫味剂0.8份、抗氧剂0.8份、溶剂0.8份。对比例4:与实施例3的材料及制备工艺基本相同,唯有不同的是依巴斯汀50份、复方甘草酸苷33份、增容剂7份、助溶剂4份、助悬剂6份、浸出辅助剂5份、矫味剂3.5份、抗氧剂3.5份、溶剂13.5份。对比例5:与实施例3的材料及制备工艺基本相同,唯有不同的是溶剂、增容剂、助悬剂、浸出辅助剂、助溶剂物质的质量比为5:3:2:1:1。对比例6:与实施例3的材料及制备工艺基本相同,唯有不同的是溶剂、增容剂、助悬剂、浸出辅助剂、助溶剂物质的质量比8.5:6.5:4.5:4.5:1。对比例7:与实施例3的材料及制备工艺基本相同,唯有不同的是溶剂、增容剂、助悬剂、浸出辅助剂、助溶剂物质的质量比9:7:5:5:1。对比例8:采用中国专利文献“(申请号:201310051928.8)”实施例1公开的材料及方法制备的治疗荨麻疹的药物组合物。对比例9:采用(申请号:cn201410000808.x)”实施例1公开的材料及方法制备的治疗荨麻疹的药物组合物。荨麻疹是一种多病引起的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展,渗透性增加的局限性水肿反应,通过测试组胺释放含量、复发率达到治疗效果,溶出度检测,溶出检测方法:采用篮法,在37℃和100rpm搅拌速度下,置于900ml的0.3%sds溶液中,在90分钟后,取1ml样品,并通过hplc检测实施例1-3及对比例1-9中药物含量。实验例1:性能检测实验表1性能检测实验结果组胺含量(%)复发率(%)溶出度(%)实施例17.34.197.8实施例27.43.997.9实施例36.93.698.9实施例47.23.898.4实施例57.13.998.6对比例17.75.395.2对比例27.95.795.7对比例38.16.194.4对比例48.36.994.8对比例57.46.594.1对比例67.66.494.7对比例77.96.395.2对比例88.15.996.1对比例97.85.796.9实施例1至5及对比例1-9中,本发明中组胺含量、复发率最低,溶出度也最高,本发明制备出的药物性能最佳。实验例2:临床资料:选择门诊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的慢性荨麻疹100例,男50例,女50例,年龄15-65岁,病程2月-10年,将100例患者分别用实施例1-5及对比例1-9制备的治疗荨麻疹的药物组合物,进行测试。治疗方法服用实施例1-5及对比例1-9制备的药物,一天三次,一次一粒,两组治疗时间为4周。观察指标治愈:瘙痒消失,疹块消退,在无复发现象。显效:瘙痒基本消失,疹块消退,一年后有瘙痒现象不明显。有效:疹块减少,发作次数减少,一年后瘙痒现象减轻。无效:瘙痒、疹块无改善。实施例1-5及对比例1-9治疗结果组别病例数治愈数显效数有效数无效数治愈率(%)有效率(%)实施例1100691912069100实施例2100672013067100实施例310074197074100实施例4100711910071100实施例5100701713070100对比例1100622018062100对比例2100631919063100对比例3100542521054100对比例4100571825057100对比例5100591921059100对比例6100532324053100对比例7100561727056100对比例8100652015065100对比例9100611920061100通过治疗结果表格看出,本发明3治愈率最高,达到74%,对比例8中国专利文献“(申请号:201310051928.8)”一种依巴斯汀分散片,与对比例9(申请号:cn201410000808.x)”一种治疗乙酰胆碱性荨麻疹的药物组合物治疗效果均比不上实施例3。典型病例:病例1:王某,男,17岁,北京人,2014年开始患有慢性荨麻疹,用冷水洗澡,皮肤出现瘙痒、风团,服用中药后症状消失,但过几天又复发,于2016年开始服用实施例3中的治疗荨麻疹的药物组合物,一月之内,无瘙痒、风团现象,继续服用3个疗程,治愈,且无其他副反应。病例2:李某,男,25岁,河南人,2015年开始患有慢性荨麻疹,皮肤被划痕容易出现风团、红斑和瘙痒,服用西药,一星期内症状消失,西药停止,又复发,该症状持续两年,于2017年,开始服用实施例3中的治疗荨麻疹的药物组合物,服用4个疗程,治愈,至今未复发。病例3:杨某,男,41岁,江苏人,2013年开始患有慢性荨麻疹,洗澡时容易出现红斑和瘙痒,瘙痒感强烈,于2016年开始服用实施例3中的治疗荨麻疹的药物组合物,服用5疗程,瘙痒完全消失,治愈。实验例3浸出辅助剂稀磷酸的用量筛选实验本实验例为在制备治疗荨麻疹的药物组合物时,稀磷酸作为浸出辅助剂,使药物的成分完全浸出到溶剂中,达到最佳的效果,因而控制各原辅料重量百分含量:依巴斯汀45.5份、复方甘草酸苷29.5份、增容剂4份、助溶剂1.5份、助悬剂3份、矫味剂1.5份、抗氧剂1.5份、溶剂11.5份,在此基础上调整稀磷酸重量百分含量。稀磷酸(%)溶出度(%)有效率(%)064.1460.573.153179.2591.593.162298.9742.594.367384.165通过浸出辅助剂稀磷酸的用量筛选实验得出,浸出辅助剂稀磷酸含量在2%时,溶出度、治愈有效率最佳,继而药用效果最好,中国专利文献“(申请号:201310051928.8)”、(申请号:cn201410000808.x)”均未采用浸出辅助剂,达到效果不如本发明实施例3。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