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兽用缝合线收纳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4446发布日期:2019-04-20 03:06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兽用缝合线收纳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兽用缝合线收纳盒,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用于存放兽用缝合线的收纳盒,属于畜牧兽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兽用缝合线以优质丝线为原料由多股合并而成,供动物组织缝合、结扎使用,使用时按照手术的需要剪成适宜的长度,使用前在沸水内煮10分钟,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张力,消毒时缝合线切勿接触锅底,消毒后的缝合线一次性使用。

通常兽用缝合线成辊放置在纸质包装盒内,纸质的包装盒在使用过程中易损坏,包装盒内的兽用缝合线易暴露在外部,增加了兽用缝合线感染病菌的风险,同时由于兽用缝合线成辊放置,兽用缝合线易发生弯曲,影响后期缝合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兽用缝合线收纳盒,该兽用缝合线收纳盒用于收纳兽用缝合线,避免了兽用缝合线暴露在外部,降低了兽用缝合线感染病菌的风险,抽拉过程中将弯曲兽用缝合线变直,方便了后期缝合使用,该缝合线收纳盒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兽用缝合线收纳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盒体的上部设置有可开合的上盖体;

所述盒体包括前挡板、后挡板、左侧板、右侧板和底板,盒体的内部设置有支撑轴,支撑轴为两个,两个支撑轴相对的设置在左侧板和右侧板上,支撑轴用于支撑兽用缝合线;

所述盒体的内部还设置有缠绕辊,缠绕辊为三个,三个缠绕辊设置在后挡板上;

所述上盖体上设置有线头固定件,线头固定件为圆柱体,线头固定件的中心设置有通孔,该通孔与盒体的内部相连通,线头固定件上还设置有卡接缝,卡接缝与通孔相连通,卡接缝从线头固定件的中心向外追逐渐变窄。

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缠绕辊包括第一缠绕辊、第二缠绕辊和第三缠绕辊,第二缠绕辊和第三缠绕辊设置在同一水平线上,第一缠绕辊、第二缠绕辊和第三缠绕辊呈三角形分布,缝合线由第三缠绕辊缠绕至第二缠绕辊,然后再由第二缠绕辊缠绕至第一缠绕辊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轴穿过左侧板延伸至盒体的外部,支撑轴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挡块,第一挡块设置在盒体的外部,支撑轴与左侧板之间设置有缓冲垫,支撑轴上设置有第二挡块,第二挡块与左侧板之间设置有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轴穿过右侧板延伸至盒体的外部,支撑轴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挡块,第一挡块设置在盒体的外部,支撑轴与左侧板之间设置有缓冲垫,支撑轴上设置有第二挡块,第二挡块与左侧板之间设置有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缠绕辊的截面形状为“T”形,缠绕辊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的直径大于第二部分的直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均为圆柱体。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部分上设置有固定螺栓,固定螺栓为三个,三个固定螺栓呈三角形分布,第二部分的外部设置有防滑垫。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打开上盖体,将缠绕缝合线的圆柱筒套装在其中一个支撑轴上,拉动第一挡块,将缠绕缝合线的圆柱筒套装在另一个支撑轴上,两个支撑轴受力平衡,防止缠绕缝合线的圆柱筒在支撑轴上脱落,将缝合线依次缠绕过第三缠绕辊、第二缠绕辊、第一缠绕辊,再穿过上盖体上的线头固定件的通孔,不使用时,将缝合线卡在卡接缝的最窄处,使用时,将缝合线拉至通孔处进行抽拉;

该兽用缝合线收纳盒用于收纳兽用缝合线,避免了兽用缝合线暴露在外部,降低了兽用缝合线感染病菌的风险,抽拉过程中将弯曲兽用缝合线变直,方便了后期缝合使用,该缝合线收纳盒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兽用缝合线收纳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缠绕辊的主视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缠绕辊的右视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线头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缠绕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兽用缝合线收纳盒收纳缝合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盒体,2-上盖体,3-支撑轴,4-缠绕辊,5-第一缠绕辊,6-第二缠绕辊,7-第三缠绕辊,8-线头固定件,9-通孔,10-卡接缝,11-第一挡块,12-缓冲垫,13-第二挡块,14-弹簧,15-第一部分,16-第二部分,17-固定螺栓,18-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一种兽用缝合线收纳盒,包括盒体1,盒体1的上部设置有可开合的上盖体2,盒体1包括前挡板、后挡板、左侧板、右侧板和底板,盒体1的内部设置有支撑轴3,支撑轴3为两个,两个支撑轴3相对的设置在左侧板和右侧板上,支撑轴3用于支撑兽用缝合线,通常情况下,兽用缝合线缠绕在圆柱筒的外部,将缠绕缝合线的圆柱筒套装在两个支撑轴3上。

盒体1的内部还设置有缠绕辊4,缠绕辊4为三个,三个缠绕辊4设置在后挡板上,缠绕辊4包括第一缠绕辊5、第二缠绕辊6和第三缠绕辊7,第二缠绕辊6和第三缠绕辊7设置在同一水平线上,第一缠绕辊5、第二缠绕辊6和第三缠绕辊7呈三角形分布,缝合线由第三缠绕辊7缠绕至第二缠绕辊6,然后再由第二缠绕辊6缠绕至第一缠绕辊5上。

上盖体2上设置有线头固定件8,线头固定件8为圆柱体,线头固定件8的中心设置有通孔9,该通孔9与盒体1的内部相连通,线头固定件8上还设置有卡接缝10,卡接缝10与通孔9相连通,卡接缝10从线头固定件8的中心向外追逐渐变窄。

支撑轴3穿过左侧板延伸至盒体1的外部,支撑轴3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挡块11,第一挡块11设置在盒体1的外部,支撑轴3与左侧板之间设置有缓冲垫12,支撑轴3上设置有第二挡块13,第二挡块13与左侧板之间设置有弹簧14;

支撑轴3穿过右侧板延伸至盒体1的外部,支撑轴3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挡块11,第一挡块11设置在盒体1的外部,支撑轴3与左侧板之间设置有缓冲垫12,支撑轴3上设置有第二挡块13,第二挡块13与左侧板之间设置有弹簧14。

缠绕辊4的截面形状为“T”形,缠绕辊4包括第一部分15和第二部分16,第一部分15的直径大于第二部分16的直径,第一部分15和第二部分16均为圆柱体,第二部分16上设置有固定螺栓17,固定螺栓17为三个,三个固定螺栓17呈三角形分布,第二部分16的外部设置有防滑垫18。

使用时:打开上盖体2,将缠绕缝合线的圆柱筒套装在其中一个支撑轴3上,拉动第一挡块11,将缠绕缝合线的圆柱筒套装在另一个支撑轴3上,两个支撑轴3受力平衡,防止缠绕缝合线的圆柱筒在支撑轴3上脱落,将缝合线依次缠绕过第三缠绕辊7、第二缠绕辊6、第一缠绕辊5,再穿过上盖体2上的线头固定件8的通孔9,不使用时,将缝合线卡在卡接缝10的最窄处,使用时,将缝合线拉至通孔9处进行抽拉。

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只是示例性的,是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内容,不应理解为是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只要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作的改进,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