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倾倒及固定便捷式胃肠负压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55756发布日期:2019-07-13 08:56阅读:1743来源:国知局
可倾倒及固定便捷式胃肠负压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胃肠负压球的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胃肠负压球是肠梗阻的病人使用负压球胃肠减压;胃肠道术后通过胃管、鼻肠管外接负压球促进胃肠道内手术冲洗液排除体外;此外大手术后腹腔引流管、盆腔引流管、腋窝引流管等常外接负压球,促进相关引流液的引流。

目前使用的胃肠负压球存在一些缺陷:第一难以固定,医护人员通常使用别针进行固定,存在针刺伤的风险。病人床上翻身活动时无法固定,下床活动如厕时需在他人协助下端举负压球,增加病人活动的负担。第二无法倾倒引流液,现使用的胃肠负压球有多种,均不存在可倾倒引流液的功能。然而肠梗阻的病人胃肠减压24h内引流胃液往往超过500mL,在负压球未超过使用时间内需进行更换新的负压球,如此造成增加病人经济负担的问题。第三排气阀密闭性能差,肠梗阻的病人多数积气较多,胃肠减压后数小时内负压球便鼓起,医护人员打开排气阀进行排气后,排气阀密闭功能下降,造成负压球有效负压降低。

再有,现有的胃肠负压球其引流连接管为硅胶管,其遇高温或长时间闭合状态,被其上的调节器长时间压制后,管壁间会出现粘连,影响其畅通性:医务工作量大,在为病人更换负压球后若未检查处硅胶管老化粘连,则影响手术病人的术后恢复、影响肠梗阻病人的治疗进程;调节器内调节阀本身易滑脱,闭合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产品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倾倒及固定便捷式胃肠负压球。

本实用新型包括负压球主体、负压球主体顶部设置有引流连接管,在所述负压球主体的中部设置二次固定装置,在所述负压球主体底部的中部设置倾倒引流液孔,在所述倾倒引流液孔处盖置密封盖。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负压球上设置二次固定装置,提高了负压球安全固定率,减少因别针引起的针刺伤,减轻病人活动的负担,促进其有效活动,早期康复;在负压球的底部设置倾倒引流液孔,增加的引流倾倒功能,减少负压球不必要的更换,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提高了排气阀的密闭性,保证负压球的有效负压。更换连接管为高性能聚烯烃热塑弹性体管体,将调节器创新为截止型开关调节器,避免了硅胶管的老化粘连,提高的传统负压球调节器的闭合功能。

本实用新型所述悬挂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线、固定夹,所述负压球主体顶部中部设置连接耳座,所述连接耳座与所述负压球主体一体设置,所述固定线的一端与所述连接耳座连接,所述固定夹连接在所述固定线的另一端。固定线和固定夹的配合,其结构简单,固定方便、稳定。

本实用新型所述固定线、连接耳座、固定夹一体成型设置。通过模具一体热塑成型,加工简单、方便,避免了使用时的系扣,使用便捷。

本实用新型所述倾倒引流液孔外的所述密封盖通过连接条固定连接在所述负压球主体外底面,所述连接条与所述密封盖一体设置。密封盖通过连接条配合固定在负压球本体上,倾倒引流液后,可及时盖上,避免遗失;密封盖与连接条生产时可一体成型,减少加工工序,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述引流连接管为与输液器管体材料一致的高性能聚烯烃热塑弹性体管体,所述引流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负压球主体的进口接管连接,所述引流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锥形连接嘴,在所述引流连接管上配合穿置调节器。

本实用新型将引流连接管由目前使用的硅胶软管改成与输液器材料一致的管体,这种设置可以避免长时间使用,被调节器压制后管体侧壁间的粘连,保持畅通,以及延长其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所述调节器为截止型开关调节器。采用开关式调节器,可以避免滑脱,保证关闭后的密闭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可倾倒及固定便捷式胃肠负压球,包括负压球主体1、负压球主体1顶部设置有引流连接管2,在负压球主体的中部设置二次固定装置3,在负压球主体1底部的中部设置倾倒引流液孔4,在倾倒引流液孔4处盖置密封盖5。

悬挂固定装置3包括固定线6、固定夹7,负压球主体1顶部中部设置连接耳座8,连接耳座8与负压球主体1一体设置,固定线6的一端与连接耳座8连接,固定夹7连接在固定线6的另一端。

为了成型方便,将固定线6、连接耳座8、固定夹7一体成型设置。

倾倒引流液孔4外的密封盖5通过连接条9固定连接在负压球主体1外底面,连接条9与密封盖5一体设置。

引流连接管2为与输液器管体材料一致的高性能聚烯烃热塑弹性体管体,引流连接管2的一端与负压球主体1的进口接管10连接,引流连接管2的另一端连接锥形连接嘴11,在引流连接管2上配合穿置调节器12。调节器12为截止型开关调节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