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敷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71995发布日期:2019-03-22 19:52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敷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敷料。



背景技术:

静脉穿刺术在众多外科手术中已属于常见手术中的一种,手术后,医生需要对穿刺点区域进行有效处理,以防止创伤的破溃口细菌繁殖,造成病人的感染。当前医院主要采用无菌帖粘附在穿刺点区域进行伤口治疗,用于外科手术切口、穿刺针孔及各种出血、渗液外伤创面的护理。通常情况下,穿刺点区域所黏贴的敷料需经常观察、更换,根据实际情况,至少每日更换1次,甚至一日更换数次。

而现有的敷料与患者皮肤是完全黏贴,时间一长,黏贴区域因不透气带给患者诸多不适感;同时,皮肤挥发的汗液无法排出,使得辅料逐渐潮湿,影响治疗效果,加大更换敷料频率。在辅料更换过程中,由于黏贴面积偏大,医生撕掉辅料时,患者的穿刺点周边皮肤上的汗毛同时被撕掉,给患者带来的不适感进一步增强。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敷料。

本实用新型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功能敷料,所述敷料包括第一敷贴和与所述第一敷贴配合使用的第二敷贴,所述第一敷贴中心处设有用于穿刺手术导管通过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敷贴的上表面或下表面涂覆有医用粘胶层,所述医用粘胶层表面覆盖有保护膜;

所述第二敷贴中心处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配合的用于治疗穿刺伤口的治疗部;所述治疗部外围设有与所述第一敷贴相配合的遮盖部,所述遮盖部的外围还设有与患者皮肤固定的粘贴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敷贴、所述遮盖部以及所述粘贴部均为透明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敷贴和所述遮盖部为尺寸相同的圆形、矩形或椭圆形。

进一步的,所述治疗部为医用无菌棉布层。

进一步的,所述治疗部外表面还配套有用于固定所述治疗部的医用弹力胶布。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敷贴内水平设置有若干与外界连通的主气道,所述第一敷贴与皮肤黏贴的表面垂直设有若干与所述主气道连通的支气道;所述粘贴部上位于所述主气道的出口处设有通气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更换敷料仅需撕掉第二敷贴即可,黏贴面积大大减小,有效改善患者的不适感;

(2)第一敷贴和遮盖部均为透明状,便于医生对穿刺点状况的观察;

(3)与皮肤接触的第一敷贴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气道,配合粘贴部的通气孔,具有良好的透气效果,确保皮肤的干爽,提升舒适感。

附图说明

图1为多功能敷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敷贴的纵向剖视图;

图3为第一敷贴的俯视图。

其中:1、第一敷贴;11、主气道;12、支气道;2、第二敷贴;3、第一通孔;4、保护膜;5、治疗部;6、遮盖部;7、粘贴部;8、通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敷料,如图1和图2 所示,敷料包括第一敷贴1和与第一敷贴1配合使用的第二敷贴2,第一敷贴1和第二敷贴2采用透气、防水的医用材料。第一敷贴1中心处设有用于穿刺手术导管通过的第一通孔3,第一敷贴1的上表面或下表面涂覆有医用粘胶层,医用粘胶层表面覆盖有保护膜4。穿刺手术实施过程前,医护人员划定好穿刺点,将保护膜4揭掉,带有医用粘胶的一面朝下,确认穿刺点位于第一通孔3内后,将第一敷贴1贴于患者皮肤,注意将贴膜内空气排尽,第一敷贴1完全与皮肤接触,随后进行穿刺手术。当进行外接导管连接穿刺点操作时,导管穿过第一通孔3,此时,第一敷贴1用于固定穿刺点外接导管。

第二敷贴2中心处设有与第一通孔3配合的用于治疗穿刺伤口的治疗部5。治疗部5为医用无菌棉布层,无菌棉布层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和吸湿性,避免了针眼处感染。另外,治疗部5亦可选用碘伏棉签或者酒精棉签或者干棉签。为了确保治疗部5与穿刺点贴合紧密,防止治疗部5晃动、脱落,优选的,治疗部5外表面还配套有用于固定治疗部5的医用弹力胶布,通常选用两条弹力胶布交叉固定,确保治疗部5使用的稳定和牢固。治疗部5外围设有与第一敷贴1相配合的遮盖部6,遮盖部6的外围还设有与患者皮肤固定的粘贴部7。进一步优选的,第一敷贴1、遮盖部6和粘贴部7均为透明状,采用医用透明塑料制成,便于医生对患者穿刺部位的观察,准确把握穿刺方向。第一敷贴1和遮盖部6为尺寸相同的圆形、矩形或椭圆形。本实施例中,第一敷贴1和遮盖部6均为矩形。治疗部5、遮盖部6以及粘贴部7 三部分采用无缝隙连接。粘贴部7为围合的“回”字形,面积远远小于现有辅料与患者皮肤黏贴的面积。当更换敷料时,本产品仅需撕掉第二敷贴即可,黏贴面积大大减小,有效改善患者的不适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多功能敷料结构,如图2 和图3所示。该结构还包括第一敷贴1内水平设置有若干与外界连通的主气道11,第一敷贴1与皮肤黏贴的表面垂直设有若干与主气道11 连通的支气道12。当第二敷贴2覆盖在第一敷贴1上后,第一敷贴1 的边缘与粘贴部7的交界处存在一定的空间,本实施例中,主气道11 的出口端即位于此空间。粘贴部7上位于主气道11的出口处设有通气孔8,本实施例中,通气孔8的数量为两个,为长条状结构,通气孔8 通过气道将患者穿刺区域的皮肤与外界空气连通。

与皮肤接触的第一敷贴1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气道,配合粘贴部7 的通气孔8,具有良好的透气效果,确保皮肤的干爽,提升舒适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更换敷料仅需撕掉第二敷贴即可,黏贴面积大大减小,有效改善患者的不适感;

(2)第一敷贴和遮盖部均为透明状,便于医生对穿刺点状况的观察;

(3)与皮肤接触的第一敷贴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气道,配合粘贴部的通气孔,具有良好的透气效果,确保皮肤的干爽,提升舒适感。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