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脉血管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6350发布日期:2019-08-13 21:08阅读:525来源:国知局
一种静脉血管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静脉血管支架,属于血管支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血管支架是指在病变段置入内支架以达到支撑狭窄闭塞段血管,减少血管弹性回缩及再塑形,保持管腔血流通畅的目的。部分内支架还具有预防再狭窄的作用。目前,血管支架一般是通过激光切割记忆金属形成的网筒状结构,或者采用记忆金属丝编制而成,激光切割的血管支架存在弹性不足的情况,而记忆金属丝编制的血管支架弹性较好,但是编制的网孔结构在外力作用下易变形,在外力消失后,无法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静脉血管支架,它解决了目前由记忆金属丝编制的血管支架在变形后很难恢复原形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静脉血管支架,它是由记忆金属丝编制而成的筒状支架,所述筒状支架依次由支架主体、扩张段、弹性体构成;

所述支架主体的外径比血管的内径大0.2-4mm,弹性体的外径比支架主体外径大0.2-4mm,扩张段呈喇叭形,由支架主体平滑过渡到弹性体;

所述支架主体、扩张段、弹性体均通过记忆金属丝一体编制而成,其中支架主体、扩张段由记忆金属丝交错编制,形成菱形网孔结构,在两根记忆金属丝交点处,外侧记忆金属丝向内折弯,或者内侧记忆金属丝向外折弯,弹性体由记忆金属丝弯曲成U形结构沿圆周排列而成。

作为优选实例,所述支架主体、扩张段形成的菱形网孔结构中,在两根记忆金属丝交点处,外侧记忆金属丝向内折弯形成150-178°的钝角结构。

作为优选实例,所述支架主体、扩张段形成的菱形网孔结构中,在两根记忆金属丝交点处,内侧记忆金属丝向外折弯形成150-178°的钝角结构。

作为优选实例,所述弹性体由6-12个弯曲成U形的记忆金属丝沿圆周等间距排列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血管支架由支架主体、扩张段、弹性体构成,支架主体能够支撑起血管,防止血管堵塞,弹性体能够将血管支架更紧密的固定在血管的特定位置;在两根记忆金属丝交点处,外侧记忆金属丝向内折弯,或者内侧记忆金属丝向外折弯,一旦外力消失后,变形的记忆金属丝在自身弹力作用下,会滑动到折弯处最低点,也就是交点处,能够更好地保持血管支架的原本形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两根记忆金属丝交点处折弯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目前市场上血管支架的两根记忆金属丝交点处无焊接、无折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目前市场上血管支架的两根记忆金属丝交点处焊接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记忆金属丝1,支架主体2,扩张段3,弹性体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一种静脉血管支架,它是由记忆金属丝1编制而成的筒状支架,筒状支架依次由支架主体2、扩张段3、弹性体4构成;

支架主体2的外径比血管的内径大0.2-4mm,弹性体4的外径比支架主体2外径大0.2-4mm,扩张段3呈喇叭形,由支架主体2平滑过渡到弹性体4;

支架主体2、扩张段3、弹性体4均通过记忆金属丝1一体编制而成,其中支架主体2、扩张段3由记忆金属丝1交错编制,形成菱形网孔结构,在两根记忆金属丝1交点处,外侧记忆金属丝1向内折弯,或者内侧记忆金属丝1向外折弯,弹性体4由记忆金属丝1弯曲成U形沿圆周排列而成。

支架主体2、扩张段3形成的菱形网孔结构中,在两根记忆金属丝1交点处,外侧记忆金属丝1向内折弯形成150-178°的钝角结构。

支架主体2、扩张段3形成的菱形网孔结构中,在两根记忆金属丝1交点处,内侧记忆金属丝1向外折弯形成150-178°的钝角结构。

弹性体4由6-12个弯曲成U形的记忆金属丝1沿圆周等间距排列而成。

血管支架由支架主体2、扩张段3、弹性体4构成,支架主体2能够支撑起血管,防止血管堵塞,弹性体4能够将血管支架更紧密的固定在血管的特定位置;在两根记忆金属丝1交点处,外侧记忆金属丝1向内折弯,或者内侧记忆金属丝1向外折弯,一旦外力消失后,变形的记忆金属丝1在自身弹力作用下,会滑动到折弯处最低点,也就是交点处,能够更好地保持血管支架的原本形状。

如图3所示,为记忆金属丝1正常的编制状态,受到外力后,两根记忆金属丝1之间发生相对滑动,等到外力消失后,记忆金属丝1无法完全恢复到原来位置,网筒中容易出现疏密不同的区域。

如图4所示,为记忆金属丝1之间焊接连接,激光切割的支架血管结构与之类似,虽然能够更好地保持形状不变,但是两根记忆金属丝1交点处无法相对滑动,能够承受的弹性形变程度降低,受外力后,容易发生不可逆的形变。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