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及穴位组合针灸应用

文档序号:8305982阅读:6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及穴位组合针灸应用
【技术领域】
:
[0001]本发明涉及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尤其涉及一种以植物中草药为原料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及穴位组合针灸刺激穴位经络的应用与治疗,用药物治疗与物理刺激穴位疗法配伍相结合达到最佳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
【背景技术】
:
[0002]中草药的疗效在当今世界上越来越被重视,像中国的针灸、中草药的熬制都深入到世界各地,而中药的可研宄性给我们很多不同的可塑性,用中草药治病是我国的医学瑰宝。
[0003]中草药当归
[0004]【性味】味甘;辛;苦;性温【归经】归肝;心;脾经【功能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主治: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结聚;崩漏;虚寒腹痛;瘘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
[0005]中草药独活
[0006]【性味】辛、苦,微温。【归经】归肝、肾、膀胱经。【功能主治】:祛风胜湿;散寒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少阴伏风头痛,头痛齿痛。
[0007]中草药白芍
[0008]【性味】性凉,味苦酸,微寒。【归经】入肝、脾经。【功能主治】:具有补血柔肝、平肝止痛。敛阴收汗等功效,适用于阴虚发热、月经不调、胸腹胁肋疼痛、四肢挛急,泻痢腹痛、自汗盗汗、崩漏、带下等症。
[0009]中草药熟地
[0010]【性味】味甘;性温。【归经】肝经;肾经。【功能主治】:补血滋润;益精填髓。
[0011]主治:血虎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崩不止;肝肾阴亏;潮热盗汗;遗精阳瘘;不育不孕;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头目昏花;须发早白?’消渴;便秘;肾虚喘促。
[0012]中草药秦艽
[0013]【性味】辛、苦,微寒。【归经】归胃经、肝经、胆经。【功能主治】:袪风湿,舒筋络,清虚热。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日晡潮热,小儿疳积发热。
[0014]中草药陈皮
[0015]【性味】苦、辛,温。【归经】归肺、脾经。【功能主治】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0016]中草药防风
[0017]【性味】辛、甘,微温。【归经归膀胱、肝、脾经。【功能主治】: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瘆瘙痒,破伤风。
[0018]中草药桂枝
[0019]【性味】辛、甘,温。【归经】归心、肺、膀胱经。【功能主治】:散寒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化气。主风寒表证;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经闭痛经;症瘕结块;胸痹;心丨季;痰饮;小便不利。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
[0020]中草药油松节
[0021]【性味】苦,温。【归经】。【功能主治】:祛风、燥湿,舒筋,通络。治历节风痛,转筋挛急,脚气瘘软,鹤膝风,跌损瘀血。
[0022]中草药威灵仙
[0023]【性味】辛咸,温,有毒。【归经】入膀胱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消痰水,散癖积。主治痛风顽痹、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腰膝冷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脚气,疟疾,症瘕积聚,破伤风,扁桃体炎,诸骨鲠咽。
[0024]中草药红花
[0025]【性味】味辛、性温。【归经】归心、肝经。。【功能主治】:具有气香行散,入血分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功效。主治痛经,经闭,产后血晕,瘀滞腹痛,胸痹心痛,血积,跌打瘀月中,关节疼痛,中风瘫痪,斑瘆紫暗。
[0026]中草药灸附子
[0027]【性味】辛、甘,大热;有毒。【归经】归心、肾、脾经。【功能主治】:功能: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主治:用于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泻厥逆,肢冷脉微,心腹冷痛,冷痢,脚气水肿,风寒湿痹,阳瘘,宫冷,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阴疽疮疡以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0028]中草药牛膝
[0029]【性味】苦;酸;性平。【归经】肝;肾经。【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引火(血)下行;利尿通淋。主治:牛膝-原植物腰膝酸痛;下肢瘘软;血滞经闭;痛经;产后血瘀腹痛;症瘕;胞衣不下;热淋;血淋;跌打损伤;痈肿恶疮;咽喉肿痛。
[0030]中草药地龙骨
[0031]【性味】味甘涩,性微寒。【归经】归心肝经。【功能主治】:具有平肝潜阳,镇静安神,收敛固涩的功效。用于阴虚阳亢所致的烦躁易怒,头晕目眩等症,可与牡蛎白芍等药同用;用于神志不安,心t季失眠以及惊痫癫狂等症。
[0032]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
[0033]曲池穴(大肠经)
[0034]位于前臂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完全屈肘时,当肘横纹外侧端处。针法:直刺I?2寸,可透少海。主治:老人斑、皮肤粗糙、手肘疼痛、眼疾、牙疼;上肢瘫、麻、痛;高血压、贫血等。主治疾病:咽喉肿痛,牙痛,目赤痛,瘰疬,瘾瘆,热病上肢不遂,手臂肿痛,腹痛吐泻,高血压,癫狂。
[0035]肩髁穴(大肠经)
[0036]位于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平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针法:沿三肌向下斜刺I?1.5寸,可透极泉穴。主治病症: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肩周炎、高血压,乳腺炎,荨麻瘆。
[0037]极泉穴(手少阴心经)
[0038]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针法:直刺0.3?0.5。主治:心痛、胸闷、四肢不收、肩周炎、腋下瘰疬(颈淋巴结核)、腋臭、悲愁不乐、咽干、烦渴、干呕、目黄、臂肩不举、肘臂挛痛、冠心病、心绞痛、心包炎、脑血管病后遗症、肋间神经痛、癔病、乳汁分泌不足。弹拨本穴可预防冠心病,肺心病。
[0039]养老穴(小肠经)
[0040]位于前臂背面尺侧,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陷中。针位:向内关方斜刺I?1.5寸。主治:主治为①目视不明,头痛,面痛。②肩、背、肘、臂疼痛。
[0041]内关穴(心包经)
[0042]位于腕横纹上2寸,两筋之间。针法:直刺5分?I寸,可透外关穴。主治:心痛、心悸、胸闷气急、呃逆、胃痛、失眠、孕吐、晕车、手臂疼痛、头痛、眼睛充血、恶心想吐、胸肋痛、上腹痛、心绞痛、月经痛、呃逆、腹泻、精神异常等。
[0043]合谷穴(大肠经)
[0044]位于上肢第一第二掌骨间,近第二掌骨缘中点。针法:直刺I寸可透后溪。主治:头痛、牙痛、感冒、神经衰弱、面神经麻痹、口腔疾病等。
[0045]后溪穴(小肠经)
[0046]位于微握拳,第5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针法:直刺0.5?I寸。主治:治头项强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挛痛等痛证;耳聋,目赤;癫狂痫;疟疾。
[0047]阳陵泉穴(胆经)
[0048]位于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针法:直刺I?2寸,可透阴陵泉。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瘘痹,麻木,膝膑肿痛,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现多用于坐骨神经痛,肝炎,胆囊炎,胆道蛔虫症,膝关节炎,小儿舞蹈病等。
[0049]闭孔穴(新穴)
[0050]位于尾骨尖旁开2寸处。针法:直刺3?4寸进入坐骨大骨中。主治: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后遗症、下肢运动障碍等。
[0051]足三里穴(胃经)
[0052]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针法:稍偏向胫骨方法,直刺1.5?3寸。针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瘘痹、泄泻、便秘、痢疾、疳积、癫狂、中风、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赢瘦。
[0053]三阴交穴(足太阴脾经)
[0054]位于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针法:直刺I?2寸。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肠鸣,腹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