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体信息测量设备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8419544阅读:来源:国知局
调整带部20产生的紧固力,即使反复向手腕WR摘戴,也能够再现经调整的紧固力。
[0186]如图4的(b)所示,第一带部22的前端部23,向内侧即第一片31的相反侧弯曲。因此,能够抑制当从开放状态折叠第一片31和第二片32而变为配戴状态时,前端部23向第一片31侧(外侧)翘曲而被卷入第一带部22和第一片31之间或第二带部24和第二片32(图5的(b))之间。
[0187]如图5的(a)所示,第二带部24通过第二片32的连接部37和连接部27通过销等能够转动地轴支撑,而连接于第二片32。第二带部24的前端部25,向内侧即手腕WR侧弯曲。并且,在第二带部24上,在折叠时与第二片32的定位孔39重叠的位置,形成有凸形状40。当带扣部30被折叠、第二片32和带扣部30重叠时,凸形状40与定位孔39匹配。由此,能够抑制第二带部24的宽度方向上的二者的位置偏离。如上所述,在图5的(b)所示的配戴状态下,第二带部24被配置于最外侧。该第二带部24的前端部25向内侧弯曲,因此,在配戴状态下,能够抑制前端部25钩挂于衣袖等。
[0188]并且,如图5的(b)所示,在第二带部24上,在安装时与爪部36重叠的位置,形成有凹形状41。凹形状41,在第二带部24的宽度方向的中部形成为凹陷状(参照图6),避免爪部36和凸状部38产生的突出。由此,抑制了第二带部的上浮。
[0189]如图5的(c)所示,第一带部22的宽度Wl和第二带部24的宽度W2为Wl <W2的关系。也就是说,在配戴状态下,与配置于内侧的第一带部22的宽度Wl相比,配置于外侧的第二带部24的宽度W2更宽(大)。并且,当将带扣部30的宽度最宽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导向部34)的宽度为W3时,优选W3<W2。也就是说,优选与在配戴状态下配置于第二带部24内侧的带扣部30的宽度W3相比,第二带部24的宽度W2更宽(大)。
[0190]当配置于最外侧的第二带部24的宽度W2,比第一带部22的宽度Wl及带扣部30的宽度W3更宽时,第一带部22及带扣部30被第二带部24所覆盖。由此,在配戴状态下,能够抑制由金属材料构成的带扣部30向衣袖等的钩挂或与障碍物等的接触,外观提升。
[0191]在此,优选至少在第一带部22及第二带部24相互接触的部分实施纹理加工即凹凸加工。当在相互接触的部分实施纹理加工时,第一带部22和第二带部24相互滑过时的摩擦力下降,变得易于滑动。因此,与未实施纹理加工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安装时的第一带部22的前端部23或第二带部24的前端部25的卷入,能够容易地进行测量设备I的摘戴。
[0192]此外,优选在第一带部22及第二带部24的与手腕WR接触的部分,也实施纹理加工。当在与手腕WR接触的部分实施纹理加工时,与未实施纹理加工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第一带部22及第二带部24的每单位面积的实质接触面积。由此,在配戴状态下,能够抑制第一带部22及第二带部24与手腕WR接触而产生的配戴者的不适感。
[0193](有关配戴时的环状的开口大小)
[0194]图6为开放状态的测量设备的侧面图。图7为配戴状态的测量设备的侧面图。图8的(a)为从多个被测者取得的实测数据的统计表。图8的(b)为示出收拢手的状态的图。
[0195]在此,对开放状态和配戴状态下的测量设备I的环状的开口部大小进行说明。如前所述,为了稳定地检测生物体信息,需要即使反复摘戴,检测部也正确地紧贴手臂的检测位置。发明者等反复试验及验证,导出最佳的环状的开口部大小(长度)。说明如下。
[0196]图6为使测量设备I的带扣部30为开放状态时的侧面图,其内周71通过点线(虚线)示出。图7为折叠带扣部30而为配戴状态时的侧面图,其内周72以点线示出。
[0197]要求测量设备I具有顺滑的配戴性、配戴后的生物体信息的稳定计测功能、即使长时间配戴也不会感到负担的舒适性。发明者等调查满足上述条件的尺寸。
[0198]图8的(a)的表80为对于由一般成人构成的多人被测者调查被配戴部位(手腕)的尺寸、最佳的配戴尺寸等的结果。详细而言,对于每一位被测者,测量手腕(手臂)的周长“a”、适宜配戴状态下的内周72(图7)的长度“b”、收拢手的状态下最粗的部分的外周73(图8的(b))的长度“C”。此外,表80中抽出有代表性的被测者6名而记载,实际上根据更多的被测者的数据(原数据)而进行调查。
[0199]首先,手腕的周长“a”在138mm?203mm的范围内,平均值为165臟。
[0200]适宜配戴状态下的内周72的长度“b”在133mm?196mm的范围内,平均值为159mm。此外,内周72也可以理解为适宜配戴状态下的配戴者的手腕的周长。
[0201]在此,与手腕的周长“a”的平均值165mm相比,配戴状态的内周72的长度“b”的平均值159mm更小,是由于为了使检测部以适当的强度紧贴而进行了必要的紧固。也就是说,为了确保检测部的紧贴性,需要使内周72的长度“b”比手腕的周长“a”短约5mm。换言之,使壳体部10、带部20及带扣部30构成的环状的内周尺寸,比生物体中的被配戴部(手腕)的外周短。这与前述的手臂的情况(a > b)为相反的设定,其正是作为测量设备I的要件。
[0202]接下来,收拢手状态下的外周73的长度“c”在203mm?270mm的范围内,平均值为231mm。此外,长度“c”可以理解为开放状态的内周71 (图6)的长度。
[0203]并且,在带扣部30中求得的长度调整范围(开闭时的尺寸差)“d”为从收拢手状态下的外周73的长度“c”减去配戴状态的内周72的长度“b”的尺寸。尺寸差“d”在70mm?74mm的范围内,平均值为72mm。此外,尺寸差“d”,可以理解为开放状态(图6)和配戴状态(图7)的环状的内周尺寸的差。
[0204]发明者等基于上述的结果和前述的原数据,对于测量设备I的设计值进行了如下的规定。换言之,以带部20的长度、调整孔的数量、带扣部30的长度等满足(能够调整为)以下尺寸的方式进行设计。
[0205]首先,如图7所示,使配戴状态的内周72的长度“b”在130mm?220mm的范围内。换言之,使其在130mm以上220mm以下的范围内。使下限为130mm是由于当不足130mm时对于成人来说过小(过度勒紧)。并且,使上限为220mm是由于手腕比220mm粗的人很少,大至220_可以对应大部分的一般成人。此外,实际的长度调整,作为使用测量设备I时的初始设定,可以根据带扣部30对于第一带部22的安装位置而调整。详细而言,在配戴状态下,以内周72的长度比配戴者的手腕WR的周长短约5_的方式,而选择调整孔的位置安装带扣部30。
[0206]下面,如图6所示,使开放状态下的内周71的长度“c”在200mm?300mm的范围内。换言之,使其在200mm以上300mm以下的范围内。使下限为200mm是由于小于该大小时无法顺利摘戴。并且,超过300mm时,对于一般成人而言过大。并且,大型化会增加带部20等的材料,导致成本上升。
[0207]并且,使带扣部30的长度调整范围(开闭时的尺寸差)“d”在70mm?80mm的范围内。换言之,使其在70mm以上80mm以下的范围内。使上限为80mm是由于通过留有一些余量而易于摘戴。此外,在希望进一步提高平均尺寸的配戴者的舒适性的情况下,可以使“d”在72mm?78mm的范围内,为了个性化也可以例如设定为74mm。
[0208]此外,上述的设定值为一般成人用的设定值的一例,并不限于上述的设定值,可以根据对象而设定。例如,既可以按照性别、年龄、人种设定,也可以根据配戴部位例如上臂、脚踝、颈部等生物体的部位而设定。
[0209]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测量设备I能够取得如下的效果。
[0210]当配戴测量设备I时,使带扣部30为伸展变长的状态,收拢手而插入以该状态形成的环状的大的开口部之后,通过在手腕的配戴位置折叠带扣部30而使其变短,能够简便地配戴测量设备I。在此,配戴状态的内周72的尺寸(图7),根据带扣部30向带部20的安装位置,作为初始设定而预先调整为适于配戴者的尺寸。优选例中,窗部13(检测部)以大约5_的过盈量紧贴手臂。
[0211]从而,根据测量设备1,能够确保稳定地测量生物体信息所需要的紧贴性(配戴性)。
[0212]从而,能够提供即使反复摘戴也能够稳定地测量生物体信息的测量设备I。而且,能够通过配戴后缩短带扣部30这一简便的方法确保紧贴性。并且,带扣部30长的状态下整体仍为环状,因此只要不从手臂掉落就不会丢失,也能够进一步防止掉落导致的故障。
[0213]而且,配戴于一般成人的手腕的情况下,如前所述,基于实验数据而设定配戴状态下的内周72的长度“b”、开放状态下的内周71的长度“C”、带扣部30的长度调整范围“d”的最佳值。由此,能够提供一种大部分的一般成人方便使用的测量设备I。
[0214]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加入各种变更或改良等。变形例如下所述。
[0215](变形例I)
[0216]图9为变形例I涉及的带部周边的立体图,对应于图4的(b)。
[0217]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多个调整孔部26在第一带部22上形成为一列,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形成多列。例如,如图9所示,沿第一带部22的延伸方向,由多个调整孔部26构成的列形成2列。在优选例中,第一片31的爪部35配合2列而形成2处。
[0218]根据该构成,由于卡合构成成为两列,因此,与一列的卡合构成相比,能够牢固地连接第一带部22和第一片31。而且,由于成为设计上的重点,也能够提高美观度。
[0219](变形例2)
[0220]图10为变形例2涉及的生物体信息测量设备的简要构造的展开立体图,对应于图2。
[022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与带扣部30的连接部27在第二带部24上形成一处的情况,但不限于此构成,也可以形成多个。例如,如图10所示,连接部27可以沿第二带部24的延伸方向形成两处。此外,图10和图2的不同点仅在于连接部27的个数。
[0222]通过该构成,在将第二片32连接于第二带部24时,可以选择多个连接部27的任一个而连接。从而,在初始设定中进行环状的开口部长度调整时,不仅在第一带部22侧,在第二带部24侧也能够进行调整。从而,由于环状的开口长度的调整宽度变宽,因此,能够为更多的配戴者所使用。
[0223](实施方式2)
[0224]以下,使用附图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
[0225]实施方式2涉及的生物体信息测量设备(以下,也称为测量设备)1B,与前述的实施方式I同样地,为配戴于被测量生物体信息的生物体(例如,人体)并测量脉搏等的生物体信息的电子设备。在以下的实施方式2的说明中,以与实施方式I的测量设备I不同的构成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与实施方式I的测量设备I相同的构成,付与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并且,在以下各图中,由于使各构成要素为在附图上能够识别的大小,因此,存在使各构成要素的尺寸或比例与实际的构成要素不同而记载的情况。
[0226](生物体信息测量设备的简要构成)
[0227]测量设备IB的构成与使用前述的图1及图2说明的实施方式I相同。因此,在此省略其说明。
[0228](壳体部及带部的构成)
[0229]下面,参照图11及图12,进一步说明实施方式2涉及的测量设备IB的壳体部10及带部20的构成。图11及图12为示出实施方式2涉及的生物体信息测量设备IB的壳体部10及带部20的简要构成的图。图11的(a)为测量设备IB的正面图,图11的(b)为测量设备IB的侧面图,图11的(c)为从将测量设备IB配戴于手腕WR的底面1b侧观察的俯视观察图。图12为扩大图11的(b)中的壳体部10和其周边部分的侧面图。此外,图12中以两点划线示意性示出配戴者的手腕WR的截面。此外,对于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付与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
[0230]如图11及图12所示,实施方式2涉及的测量设备1B,在与壳体部10的端部12邻接的第一带部22的部分,具有向-Z方向突出的凸状部22b。并且,在与壳体部10的端部12邻接的第二带部24的部分,具有向-Z方向突出的凸状部24b。
[0231]详细而言,如图12所示,带部20的主体部21的表面(外面)21a,沿壳体部10的上表面(外面)10a以大致圆弧状弯曲。第一带部22,在与壳体部10的端部12邻接的部分具有向-Z方向突出的凸状部22b。第二带部24,在与壳体部10的端部12邻接的部分具有向-Z方向突出的凸状部24b。因此,在配戴状态下,壳体部10在从端部12的两侧被第一带部22的凸状部22b及第二带部24的凸状部24b夹持的状态下被配戴于手腕WR,因此能够以稳定的状态保持作为设备主体的壳体部10。
[0232]而且,在配戴状态下,通过第一带部22的凸状部22b及第二带部24的凸状部24b,形成测量设备IB的内面侧沿着手腕WR的周围的形状,在测量设备IB和手腕WR之间产生的空隙被填充。由此,当配戴者将测量设备IB配戴于手腕WR而运动时等,能够抑制配戴者的动作产生的测量设备IB的晃动,能够进行稳定的生物体信息的测量。
[0233]第一带部22在设置有凸状部22b的部分的表面21a侧具有以大致圆弧状弯曲并与表面21a连续设置的外面22a (第二曲面部)。并且,第二带部24,在设置有凸状部24b的部分的表面21a侧,具有以大致圆弧状弯曲并与表面21a连续设置的外面24a (第二曲面部)。外面22a的曲率半径与外面24a的曲率半径大致相同,比壳体部10的上表面1a的曲率半径小。主体部21覆盖壳体部10的上表面10a,因此,主体部21的表面21a (第三曲面部)的曲率半径(第一曲率半径)比壳体部10的上表面1a的曲率半径大。
[0234]因此,带部20在第一带部22及第二带部24与主体部21的连接部分与假想地延长表面21a而成的曲面相比,向内面侧(配戴于手腕WR侧)弯曲。因此,在带部20上,被付与如下的施力,该施力将凸状部22b、24b从壳体部10的两侧向端部按压,且使第一带部22及第二带部24朝向内面侧(配戴于手腕WR侧)。
[0235]壳体部10的底面(底面部)1b在中央部和两侧的端部12之间具有曲面部17(第四曲面部)。曲面部17的曲率半径,比主体部21的表面21a(第三曲面部)的曲率半径(第一曲率半径)大。由于测量设备IB中的接触手腕WR的内面侧的曲面部17的曲率半径大于外面侧的表面21a的曲率半径,因此,可以通过使表面21a(壳体部10的上表面1a)侧膨出而吸收作为检测部的光电脉波传感部5 (参照图2)的厚度部分,因此,不会影响测量设备IB向手腕WR的紧贴性。
[0236]将窗部13相对于底面1b的突出量设为Dl,将端部12相对于底面1b的突出量设为D2,在本实施方式中,Dl <D2,相对于底面10b,端部12比窗部13更向配戴者的手腕WR侧突出。换言之,窗部13,相对于配戴者的手腕WR,相比端部12,位于向+Z方向侧偏离的位置。因此,在配戴状态下,对应于配戴者的手腕WR的圆度,壳体部10的底面1b侧易于配合,能够使窗部13紧贴手腕WR而保持。并且,配戴者的负担(例如,由于窗部13按压于手腕WR而产生的压迫感)被减轻。
[0237]此外,相对于底面1b的窗部13的突出量Dl及端部12的突出量D2,优选基于壳体部10的Y轴方向的长度、第一带部22及第二带部24的凸状部22b、24b的突出量等的设定,考虑向手腕WR的紧固力或配戴感而设定。也可以设定为相对于壳体部10的底面1b的窗部13的突出量Dl大于端部12的突出量D2 (Dl > D2)。
[0238]如以上说明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测量设备IB的壳体部10及带部20的构成,能够以稳定的状态使作为设备主体的壳体部10的底面1b (窗部13)紧贴手腕WR而保持,因此,即使在长时间配戴测量设备IB的情况下,也能够以稳定的状态测量生物体信息。
[0239]壳体部10为正面观察中以宽度方向(X轴方向)为短边的大致长方形。因此,能够使将测量设备IB配戴于手腕WR状态下的宽度(X轴方向的长度)比一般的测量设备小。由此,能够减轻配戴测量设备IB的配戴者的负担,也能够抑制视觉上的压迫感。
[0240]并且,壳体部10的侧部11的上表面1a侧及壳体部10的外周,被带部20所覆盖。换言之,带部20也具有作为覆盖作为设备主体的壳体部10的周围并保护的保护构件的作用。因此,壳体部10由于在其厚度方向及宽度方向均不从带部20向表面21a侧突出,因此,能够抑制向衣袖的钩挂或与障碍物等的接触。
[0241]并且,即使在被带部20覆盖的部分接触障碍物等的情况下,由于壳体部10不直接接触,因此,接触导致的对于壳体部10的冲击被缓和,因此,能够抑制壳体部10从配戴者的手腕WR中的测量部位脱离或偏离。由此,即使长
当前第4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