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药物中的应用

文档序号:8504044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的新用途,具体地,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是指颈内动脉系统或椎 基底动脉系统局部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的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综合征,脑缺血的局灶 性、短暂性和反复发作性是其最主要的临床特征,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TIA是缺血 性中风的临床早期表现,TIA发作越频繁,发生中风的危险性就越大。TIA患者有10%-37% 在3-5年内可发展为完全性脑卒中,从第1次TIA发作到发展为脑卒中,多数在TIA后第1 年内,且在TIA后头2个月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最高。TIA患者1年后脑卒中的发生率比 同年龄而无TIA的对照高16倍。TIA被认为是脑梗死的超级预警信号,无论何种原因所致 的TIA都应作为发生完全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一旦出现即意味着脑梗死风险显著增 加,及时治疗TIA是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措施。
[0003] 药物对脑血管疾病的干预治疗已成为社会和医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虽然对治疗 脑血管疾病药物的开发还在不断深入,但是现有的药物由于价格较贵且给药方式受限、不 良反应及副作用多而不适宜正常状况下反复应用或因用药时间长、给药剂量大等使应用受 到了限制,目前缺少一种专一用于防治TIA的药物,因而仍需进一步研发高效、低毒的防治 脑缺血疾病的药物。
[0004] 中药治疗脑血管疾病的历史悠久,且中药具有副作用小,成本低等优点;中医学 具有整体观念的特点,而中药又具有多成分、作用于多靶点的特征,从而干预脑缺血损伤病 理程多条路经。对于脑缺血疾病,中医多认为血瘀、火热内灼是缺血性脑卒中常见原因,因 此长期主张使用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为主的治则来治疗本病。中医药利用"活血化 瘀"方法治疗脑缺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较广泛的肯定。运用"活血化瘀"方药治疗 TIA具有较广阔的研究前景,研发出疗效确切、起效快、剂量小的新剂型是中药治疗脑血管 疾病的关键。
[0005] 本发明是在中国专利ZL 02146573. 8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发明,在此全文引用该 专利文件记载的内容。中国专利ZL 02146573. 8未记载该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短暂性脑 缺血发作的药物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药物中的应 用。
[0007]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作为活性组分的原料药的拉丁名及其加工方法来自《中药 大辞典》(1977年7月,第一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和《中国药典》(2005年版,化学工业 出版社)。
[0008] 所述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黄芪170-425份、附子45-100份、人参或党参90-190份、丹参80-220份、葶苈子 70-125份、香加皮或南五加皮65-170份、泽泻90-200份、 玉竹30-65份、桂枝40-85份、红花45-85份、陈皮30-70份; 优选地,所述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黄芪425份、附子89. 5份、人参或党参90份、丹参220份、 葶苈子125份、香加皮或南五加皮65份、泽泻200份、玉竹30份、 桂枝85份、红花85份、陈皮70份。
[0009] 或 黄芪170份、附子45份、人参或党参190份、丹参80份、 葶苈子70份、香加皮或南五加皮170份、泽泻90份、玉竹65份、 桂枝40份、红花45份、陈皮30份。
[0010] 或: 黄芪250份、附子89. 5份、人参或党参160份、丹参100份、 葶苈子115份、香加皮或南五加皮150份、泽泻180份、玉竹60份、 桂枝75份、红花75份、陈皮60份。
[0011]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中药组合物的活性成分由下列步骤制成: (1) 将黄芪、葶苈子、泽泻、人参或党参、香加皮或南五加皮用7-9倍量70%乙醇提取,滤 过,浓缩提取液至在60°C热测时相对密度为1. 25-1. 30的清膏; (2) 提取桂枝、陈皮的挥发油; (3) 附子、丹参、玉竹、红花加6-10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桂 枝、陈皮提油后的水溶液滤过,收集水溶液滤液,再加6-10倍量水煎煮残渣1小时,滤过,合 并水溶液;将上述所得的各种水溶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25-1. 30清膏,搅拌中加入 乙醇,至醇浓度70%,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在60°C热测时相对密度为1. 25-1. 30清膏; 步骤(1)所得清膏、步骤(2)所得挥发油以及步骤(3)所得清膏共同构成活性成分。
[0012]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还可以按常规的制剂工艺,例如,范碧亭《中药药剂学》(上海科 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记载的制备工艺,制成药剂学可接受的任意常规剂型,例如 胶囊剂、片剂、颗粒剂、散剂、口服液或丸剂等。
[0013] 为使上述剂型能够实现,需在制备这些剂型时加入药学可接受的辅料,如范碧亭 《中药药剂学》(上海科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中各剂型记载的辅料,例如:填充剂、 崩解剂、润滑剂、助悬剂、粘合剂、甜味剂、矫味剂、防腐剂、基质等。填充剂包括:淀粉、预胶 化淀粉、乳糖、甘露醇、甲壳素、微晶纤维素、蔗糖等;崩解剂包括:淀粉、预胶化淀粉、微晶 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低取代羟丙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等; 润滑剂包括:硬脂酸镁、十二烷基硫酸钠、滑石粉、二氧化硅等;助悬剂包括:聚乙烯吡咯烷 酮、微晶纤维素、蔗糖、琼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粘合剂包括,淀粉浆、聚乙烯吡咯烷酮、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甜味剂包括:糖精钠、阿斯帕坦、蔗糖、甜蜜素、甘草次酸等;矫味剂 包括:甜味剂及各种香精;防腐剂包括:尼泊金类、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及其盐类、苯 扎溴铵、醋酸氯乙定、桉叶油等;基质包括:PEG6000, PEG4000,虫蜡等。
[0014] 本发明还提供了该中药组合物胶囊剂的制备方法: (1) 将黄芪、葶苈子、泽泻、人参或党参、香加皮或南五加皮按照比例量称取,加8倍量 70%乙醇回流提取2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 醇,浓缩至60°C测定相对密度为1. 25-1. 30的清膏,备用; (2) 按照比例称取桂枝、陈皮,蒸馏提取挥发油,提油后的水溶液滤过,备用,残渣再加8 倍量水煎煮1小时,滤过,合并水溶液,备用; (3) 按比例量称取附子、丹参、玉竹、红花,加水9倍量煎煮2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 液,滤过,与步骤(2)中桂枝、陈皮水溶液合并,浓缩至60°C测定相对密度为1. 25-1. 30清 膏,搅拌中加入乙醇,至醇浓度70%,4°C以下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 60°C测定相对密度为1. 25-1. 30清膏,与步骤(1)的醇提清膏混合,65-70°C烘干; (4) 将步骤(3)所得干膏粉碎成100目粉,加适量70%乙醇制粒,喷入步骤(2)所得桂 枝、陈皮挥发油,混匀,装胶囊,即得。
[0015]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用量,按活性组分原料药总重量计,为4-20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