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管内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6148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油管内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工业油管的修复设备,特别是一种油管内清洗装置,用于清洗油田作业回收的旧油管。
背景技术
在石油工业中,油管是最常见的井下用具,使用量大,直接影响采油成本。对回收的旧油管清洗后再利用,是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办法。但旧油管清洗一直是困扰油田各油管修复厂家的一大难题,也是修复油管的主要成本项目。如何提高油管清洗质量,降低清洗成本,是各油管修复及其相关单位长期以来苦心研究的项目。多年来,国内油田从井上回收的带有油污的旧油管,主要是靠传统的化学煮泡法清洗,该技术存在很多缺点需要庞大的供热系统连续加热,清洗池内温度高达90℃以上,热损失大,使用成本高;需要添加大量的化学清洗剂,环境污染严重,工作条件恶劣,清洗液排放受到限制;油管清洗效果受环境温度,清洗液浓度温度、冲洗压力等综合因素影响,质量难以控制。近年来,高压水射流油管清洗工艺在油田推广,经几年的实践证明,高压水射流工艺流程压力高达40MPa以上,设备总功率高达405.4kW,运行成本高;高压水射流清洗配套技术不成熟,设备故障率高,维修困难,清洗质量不高,清洗后的油污不能及时排出油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管内清洗装置,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高清洗质量和效率,确保油管检测、探伤的准确性,降低生产成本。
本技术解决方案可达上述目的一种油管内清洗装置包括内清洗头和动力冲洗机构,内清洗头与动力冲洗机构连接,内清洗头主体设有内孔与引锥的引流喷嘴连通,其外圆设有刮削刃。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油管清洗设备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使用本实用新型在常温常压下清洗油管不使用化学药剂,不使用高温高压设备,节能降耗,改善了工人的劳动条件;2、由于内清洗头设有刮削刃,导流槽中设有冲洗喷嘴能有效刮掉油管内的油污并能使油污沿导流槽被水流带出油管,保证了清洗的质量;3、用本实用新型对油管做内清洗,较之现有化学煮泡法、高压水射流法,其成本大大降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内清洗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述一种油管内清洗装置包括内清洗头和动力冲洗机构,内清洗头与动力冲洗机构连接。动力冲洗机构设有冲洗水龙带和动力推进器,冲洗水龙带固定在动力推进器上与内清洗头连通。油管用气缸固定在清洗槽内,动力推进器将内清洗头送入油管内冲洗去除污物,同时完成了油管的通径工作。内清洗头的外径与被清洗的油管的内径相匹配,可根据油管的内径更换相近型号的内清洗头。参见附图,内清洗头主体设有内孔,外圆设有刮削刃4,刃间的导流槽3内设有冲洗喷嘴5与其主体的内孔连通。内清洗头主体顶端是引锥1,在引锥1上分布引流喷嘴2与其主体内孔连通,刮削刃4呈螺旋形状。来自冲洗水龙带的水流自内清洗头主体内孔进入,并经引流喷嘴2、冲洗喷嘴5喷出,起到清污助洁的作用。被刮掉的油污沿导流槽3被水流带至油管外。
现场使用时,从井场回收的带有大量油污的待修油管,首先进行分拣,合格可修复的油管同方向整齐排放在待洗管架上,传送至内清洗作业线上用本实用新型刷洗内通径。将油管在内清洗槽内固定后,启动动力冲洗机构,带动内清洗头旋转,刮洗油管内壁,同时辅以大排量水流对油管内壁进行冲刷,及时带走清理下来的油污,完成内清洗,同时也完成了内通径处理。用本实用新型刷洗合格的油管转入下道工序。内洗通径不合格的油管做报废处理。
权利要求1.一种油管内清洗装置,包括内清洗头和动力冲洗机构,内清洗头与动力冲洗机构连接,内清洗头主体设有内孔与引锥(1)的引流喷嘴(2)连通,其特征是内清洗头外圆设有刮削刃(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管内清洗装置,其特征是刮削刃(4)呈螺旋形状,刃间的导流槽(3)内设有冲洗喷嘴(5)与其主体的内孔连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管内清洗装置,用于清洗油田作业回收的旧油管。本实用新型包括内清洗头和动力冲洗机构,内清洗头与动力冲洗机构连接,内清洗头主体设有内孔与引锥的引流喷嘴连通,其外圆设有刮削刃。使用本实用新型在常温常压下清洗油管不使用化学药剂,不使用高温高压设备,节能降耗,改善了工人的劳动条件;由于内清洗头的刮削刃和导流槽中冲洗喷嘴能有效刮掉油管内的油污并能使油污沿导流槽被水流带出油管,保证了清洗的质量,较之现有化学煮泡法、高压水射流法,其成本大大降低。
文档编号B08B9/02GK2920453SQ20062008503
公开日2007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29日
发明者谢邦荣, 石淑英, 吴晖, 王春岩, 李朝霞, 唐友庆, 崔兆平, 单杰 申请人: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井下作业二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