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盖的夹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9381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锅盖的夹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取装置,尤指一种锅盖的夹取装置。
背景技术
如所公知的,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编号571713号(公告日期93年01月11日)就揭示有一种锅盖的夹取件9(如图1及图2所示),其包括一本体91、多个夹持弹片92;其中,该本体91可供手部提握;多个夹持弹片92布设于本体91上,该本体91与所述多个夹持弹片92一体成型,夹持弹片92具有一凸出段921与一凹入段922,该凸出段921与该凹入段922围成一夹持空间923,该锅盖的夹取件9向下压入一锅盖的握柄93,该锅盖的握柄93装配在锅盖上,该锅盖的握柄93与该夹持空间923相对应,该凸出段921与该凹入段922挤压套入该锅盖的握柄93,使得该锅盖的夹取件9与该锅盖的握柄93套接在一起,从而使该锅盖的夹取件9能够夹取锅盖。
但是在上述公知的锅盖的夹取件9中,该夹持弹片92的凸出段921与凹入段922为非直立体,该夹持空间923压入该相对应的锅盖的握柄93时,向下的作用力会集中在该夹持弹片92的凸出段921与凹入段922上而产生压迫现象,在长期使用下,该凸出段921与该凹入段922会出现损坏现象,甚至断裂,使该锅盖的夹取件9无法安全使用。另外,该夹取件9只能夹取凸出锅盖的握柄93,并且即使锅盖被设计为具有凸出锅盖的握柄93,要夹取锅盖还需考虑该握柄93的高度,从而限制了夹取件9的夹取范围,若锅盖被设计为凹式,则该夹取件9根本无法夹取这种凹式锅盖。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设计的缺陷的锅盖的夹取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锅盖的夹取装置,其设计为,使用夹扣方式夹取凹入锅盖的顶盖,在夹取过程中,锅盖与夹取装置可以扣在一起,使夹取装置不受外力压迫而受到损坏,进而更加稳固地夹取锅盖,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一支杆体夹取出锅盖,如此,杆体可集中施力而使夹取装置在夹取锅盖的过程中,容易且稳定地进行夹取。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锅盖的夹取装置,包含一本体,该本体设有一通孔;一按钮,该按钮穿过该本体的通孔装配在该本体内;一弹性构件,具有一穿套空间,该穿套空间上端装配在该按钮上,使该弹性构件固定在该按钮上;一杆体,该杆体的一端固定在该按钮上;以及一夹扣,该夹扣连接在该杆体的另一端。
在所述的锅盖的夹取装置中,该弹性构件为弹簧。
在所述的锅盖的夹取装置中,该本体的下方设有一套环,该套环设有一穿孔,使该杆体的一端穿过该穿孔固定在按钮上。
在所述的锅盖的夹取装置中,该杆体呈直立柱体。
在所述的锅盖的夹取装置中,该按钮设有一套孔,使该杆体套入该套孔装置在该按钮上。
在所述的锅盖的夹取装置中,该夹扣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该杆体的另一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在夹取过程中,能有效以减少夹持件的损坏或断裂的发生,达到稳固夹取锅盖的效果;另外,由于锅盖设计为凹式,所以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夹取装置夹取锅盖时不需考虑锅盖的高度,增加了可夹取的锅盖的数量,能有效克服公知技术在夹取操作上的困难。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图1为公知锅盖的夹取件的立体图。
图2为公知锅盖的夹取件的动作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锅盖的夹取装置的组合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锅盖的夹取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锅盖的夹取装置的动作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本体11顶靠槽 12通孔2按钮21按压部 22顶靠部23套头 24套孔 3嵌件31嵌入部 4弹性构件 41穿套空间5套环51螺纹 52凹槽53穿孔 6杆体 61套部7夹扣71底板 72夹取块8顶盖81穿洞 82夹取部9锅盖的夹取件91本体 92夹持弹片921凸出段922凹入段 923夹持空间93锅盖的握柄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图4及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锅盖的夹取装置,包含一本体1、一按钮2、一嵌件3、一弹性构件4、一套环5、一杆体6及一夹扣7;其中该本体1内部具有一顶靠槽11,在该顶靠槽11的中心上方设有一通孔12。
该按钮2具有一顶靠部22,该顶靠部22与该顶靠槽11相对应,该顶靠部22的一端设有一按压部21,该按压部21与该本体1的通孔12相对应,该顶靠部22嵌入顶靠槽11内,但无法穿过该本体1的通孔12,该按压部21穿过该通孔12,该顶靠部22的另一端设有一呈中空柱状的套头23,该套头23的内部设有一套孔24。该按压部21、该顶靠部22、该套头23及该套孔24一体成型。
该嵌件3大体呈中空柱状,其嵌入该按钮2的套孔24内,使该嵌件3固定在该按钮2上,另外,该嵌件3内部设有一嵌入部31。
该弹性构件4(如弹簧)的内部具有一穿套空间41,该穿套空间41上端套入该按钮2的套头23上,该弹性构件4上端靠在该按钮2的顶靠部22,使该弹性构件4装配在该按钮2上。
该套环5的外表面具有螺纹51,其以螺接方式装配在该本体1的顶靠槽11上,使该套环5封套住该本体1的顶靠槽11,该套环5固定在该本体1上,该套环5的顶面设有一凹槽52,该弹性构件4的下端放置在该凹槽52内,该弹性构件4在该按钮2的顶靠部22与该套环5的凹槽52之间伸缩活动,另外,该凹槽52底部的中心设有一穿孔53。
该杆体6呈直立柱体,其一端设有一套部61,该套部61穿过该穿孔53,嵌入该嵌入部31,使该杆体6固定在该嵌件3上,通过设置该嵌件3,使该杆体6、该嵌件3及该按钮2固定在一起。
该夹扣7具有一底板71,该底板71的中间位置与该杆体6的另一端焊接在一起,另外,该底板71的两侧各延伸出一体成型的夹取块72。
该套环5螺接在本体1上,使该嵌件3及该弹性构件4都封装在该本体1内,该按钮2的按压部21穿过该本体1的通孔12,该按钮2有部分露在本体1外,该杆体6的套部61穿过该套环5的穿孔53,该杆体6有部分露在本体1外,该夹扣7的底板71焊接在露出于该本体1外的该杆体6的一端,该夹扣7完全在该本体1外部。
另于锅盖(图略)上固定有一顶盖8,该顶盖8的中间设有一穿洞81,该穿洞81与该夹扣7的底板71相对应,该顶盖8的穿洞81的两相对侧各设有一夹取部82,该夹取部82与该夹扣7的夹取块72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在夹取过程中,通过在该按钮2的按压部21上施加一向下的作用力,使该按压部21向下移动,该按压部21带动该顶靠部22向下移动,该顶靠部22向下压缩该弹性构件4,该套环5的凹槽52产生一反作用力,使该弹性构件4无法带动该套环5向下移动,从而使作用力集中在该弹性构件4上;该按压部21带动该套头23向下移动,该套头23带动该嵌件3向下移动,该嵌件3带动该杆体6向下移动,该杆体6带动该夹扣7向下移动,该夹扣7向下移动穿过该顶盖8的穿洞81;然后将该夹取装置旋转90度即可带动该夹扣7旋转90度,使该夹扣7的夹取块72对准该顶盖8的夹取部82;移除对该按压部21施加的向下的作用力,即可带动夹扣7向上移动,使该夹扣7的夹取块72嵌入该顶盖8的夹取部82,该夹扣7的底板71向上顶住该顶盖8,使本实用新型与该顶盖8结合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在夹取过程中,当该按钮2的按压部21被按下时,会产生一作用力,该弹性构件4通过压缩过程吸收部分的作用力,发挥缓冲的效果,使该杆体6承受的作用力降低;该杆体6呈直立柱体,所承受的作用力可平均分散在该杆体6上,而不会集中在一处,这可以减少损坏或断裂的发生,使本实用新型达到稳固夹取锅盖的效果;另外,由于原来的锅盖被设计为凸式的锅盖,而使得在夹取锅盖时需考虑锅盖的高度,因此限制了夹取件的夹取范围,若将锅盖设计为凹式(如顶盖8),则在夹取锅盖时就不需考虑锅盖的高度,由此增加了可夹取的锅盖的数量,而本实用新型在有效克服夹取上的困难的同时,提供了对具有凹式锅盖的锅进行方便夹取的夹取装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所有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都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锅盖的夹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本体,该本体设有一通孔;一按钮,该按钮穿过该本体的通孔装配在该本体内;一弹性构件,具有一穿套空间,该穿套空间的上端装配在该按钮上,并且该弹性构件固定在该按钮上;一杆体,该杆体的一端固定在该按钮上;以及一夹扣,该夹扣连接在该杆体的另一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盖的夹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性构件为弹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盖的夹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的下方设有一套环,该套环设有一穿孔,该杆体的一端穿过该穿孔固定在该按钮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盖的夹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杆体呈直立柱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盖的夹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按钮设有一套孔,该杆体套入该套孔装配在该按钮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盖的夹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夹扣焊接在该杆体的另一端。
专利摘要一种锅盖的夹取装置,包含一本体,该本体设有一通孔;一按钮,该按钮穿过该本体的通孔装配在该本体内;一弹性构件,具有一穿套空间,该穿套空间的上端装配在该按钮上,并且该弹性构件固定在该按钮上;一杆体,该杆体的一端固定在该按钮上;以及一夹扣,该夹扣连接在该杆体的另一端。其中,该弹性构件装配在该本体内,该按钮、该杆体及该夹扣都外露出该本体。当按下按钮时,杆体会带动夹扣向下移动,该本体旋转90度,该夹扣对准设置于锅盖上的顶盖,该按钮放开,该夹扣即可向上扣住该顶盖,由此克服施力不均的问题,并且可通过该夹取装置更稳固、更轻易地将锅盖拿起。
文档编号A47J45/10GK2922741SQ20062012121
公开日2007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16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16日
发明者郭志贤 申请人:日新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