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帘的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8942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窗帘的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窗帘有关,特别是指一种窗帘的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瑞士 CH702766A2号专利,揭示了一种蜂巢式窗帘(简称蜂巢帘)的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主要是利用一个表面呈弯折的凸块以及一个盖块组成,其中的凸块具有由上往下开设的一个弯折绳槽,该绳槽呈V字型侧置的形状,可供窗帘的拉 绳通过,该盖块则盖置于该凸块,以将该拉绳限制于该绳槽中不能脱离。此外,此种蜂巢帘的拉绳均是以绷紧的方式固定于窗框上,借由该拉绳的绷紧状态,可使得拉绳在该绳槽内时会对该绳槽底面产生摩擦力,进而产生该定位装置相对于该拉绳的移动阻力,而具有定位的效果。由此,在将多个该定位装置设置于蜂巢式窗帘的上梁以及下梁后,再将拉绳穿过,即可使用。使用时,使用者为直接手持该上梁或下梁向上或向下推移,使用者此时发出的力量必须克服该定位装置与该拉绳之间的摩擦力才能移动上梁或下梁,在移动至定位后,通过该拉绳绷紧的状态,可使得拉绳对该定位装置的绳槽产生摩擦力,而达到定位的效果。然而,为了提供有效的摩擦力,传统的拉绳大多使用钢索,前述的方式在使用时,由于绳槽呈弯折状,因此拉绳在通过绳槽时,会对定位装置上的绳槽弯折处造成大量的磨损,其它部位则几乎没有磨损的问题。此种对单一部位的磨损,很容易就会造成损坏,进而使得定位效果降低,最后即无法定位,此种结构的使用寿命即较短。
发明内容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窗帘的定位装置,其可使拉绳对定位装置的磨损较为平均,进而提供较长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窗帘的定位装置,其可减少拉绳对定位装置的磨损,进而提供较长的使用寿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窗帘的定位装置,装设于窗帘的上梁或下梁,与所述窗帘的拉绳相作用而产生定位或是能拉动的效果,所述拉绳呈绷紧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帘的定位装置包含有一架体,具有一身部,以及至少一由所述身部向一侧延伸而成的安装部;至少一环面体,设于所述身部,且所述拉绳绕于所述至少一环面体的周缘的至少局部而呈弧状绕设的状态。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部在数量上为一,由所述身部向后侧延伸而成,所述至少一环面体位于所述身部前侧。所述安装部在数量上为二,分别为一上安装部以及一下安装部,且由所述身部向前侧延伸而分别位于所述身部的上端及下端,所述上安装部及所述下安装部分别位于所述至少一环面体的上方及下方,且所述至少一环面体位于所述上安装部以及所述下安装部之间。所述上安装部具有一上横板以及一上垣,所述上横板由所述身部顶端向前延伸而成,所述上垣则由所述上横板向下延伸而成;所述下安装部具有一下横板以及一下垣,所述下横板由所述身部底端向前延伸而成,所述下垣则由所述下横板向上延伸而成。所述上横板以及所述下横板相平行,具涵盖所述至少一环面体。所述上横板及所述下横板分别具有一穿孔,供所述拉绳穿过。所述架体的身部的两侧边缘为向外弧状延伸而呈弧状,所述身部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上横板以及所述下横板的左右方向的宽度。所述至少一环面体由一固定件以及一套环所组成,所述固定件设于所述身部,所述套环以其内环面套设于所述固定件;所述套环的周缘内凹形成一环状槽,且所述拉绳绕于所述套环的所述环状槽的至少局部而呈弧状绕设的状态。所述安装部在数量上为二,分别为一上安装部以及一下安装部;所述上安装部具有一上横板以及一上垣,所述上横板由所述身部顶端向前延伸而成,所述上垣则由所述上 横板向下延伸而成;所述下安装部具有一下横板以及一下垣,所述下横板由所述身部底端向前延伸而成,所述下垣则由所述下横板向上延伸而成;所述上横板的底面以及所述下横板的顶面分别具有一限位块,各所述限位块为邻近但不接触于所述至少一套环的环状槽,而挡止于所述至少一套环的环状槽外,进而限制所述拉绳位于所述至少一套环的环状槽内。所述至少一环面体在数量上为一个,且所述拉绳环绕一整圈于所述套环的环状槽。所述至少一环面体在数量上为复数,各所述固定件及其对应的各所述套环由上而下呈一左一右的排列且彼此相隔预定距离,且各所述套环均干涉于由上而下的一虚拟直线,且所述拉绳为穿梭于各所述套环之间且左右交替的局部绕于各所述套环的环状槽,而在各所述套环的环状槽上呈弧状绕设的状态。所述至少一套环固定于所述至少一固定件上不能旋转。所述至少一套环以能旋转的方式枢设于所述至少一固定件。所述身部具有所述至少一环面体的表面凹设一导线槽,所述导线槽沿所述至少一环面体的至少局部周缘配置,且所述拉绳穿设所述导线槽,并与所述至少一环面体的周缘的至少局部呈弧状绕设的状态。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使得拉绳在使用的过程中,对套环的磨损平均的落在与拉绳接触的环状槽表面,不会有单一位置磨损的问题,其磨损比习知的弯折点的磨损更少,进而提高了使用寿命。

图I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主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操作状态图;图4是图3的右侧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显示本实用新型组装于窗帘上的状态;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0028]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组合主视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操作状态图;图9是图8的右侧视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操作状态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操作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及功效,现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下。如图I、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窗帘的定位装置10,用于装设在窗帘91的上梁92或下梁94而与窗帘的拉绳96相作用而产生定位或是可拉动的效果,拉绳96呈绷紧状态,窗帘的定位装置10主要由一架体11以及至少一环面体19所组成,其中架体11,具有一身部12,以及具有一上安装部14以及一下安装部16由身部12向前侧延伸而分别位于身部12的上端及下端。在本实施例中上安装部14具有一上横板141以及一上垣142,上横板141由身部12顶端向前延伸而成,上垣142则由上横板141向下延伸而成;下安装部16具有一下横板161以及一下垣162,下横板161由身部12底端向前延伸而成,下垣162则由下横板161向上延伸而成;上安装部14以及下安装部16用于勾设在窗帘91的上梁92或下梁94。此外,上横板141以及下横板161为相互平行。在本实施例中,上横板141与下横板161分别具有一穿孔15,供拉绳96穿过。至少一环面体19,在本实施例中在数量上为多个,各环面体19由一固定件21以及一套环31所组成。各固定件21设于身部12。各套环31分别以其内环面套设于各固定件21,上安装部14以及下安装部16分别位于各固定件21的上方及下方,各套环31位于上安装部14以及下安装部16之间,此外,各套环31的周缘内凹形成一环状槽32。在本实施例中,各固定件21及其对应的各套环31由上而下呈一左一右的排列且彼此相隔预定距离,且各套环31均与由上而下的一虚拟直线(VL)相干涉,虚拟直线VL在图2中与各穿孔15对齐。此外,各套环31在本实施例中,为固定于各固定件21不可旋转。在本实施例中,拉绳96穿梭于各套环31之间且左右交替的局部绕于各套环31的环状槽32中,在各套环31的环状槽32上呈弧状绕设的状态。其中,上横板141以及下横板161涵盖各套环31。以上说明了本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接下来说明本第一实施例的操作状态。如图3至图5所示,在使用前,需先将本实用新型利用上安装部14及下安装部16安装于窗帘91的上梁92或下梁94上并配合穿过拉绳96,值得说明的一点是,本实用新型安装于上梁92的方式与安装于下梁94的方式是上下颠倒的。如图5所示,当使用者要调整窗帘91时,是移动窗帘91的上梁92或下梁94,由于拉绳96是通过图3及图4中的三个环面体19的套环31来进行左右交错的干涉,进而拉绳96是局部的绕在各套环31的环状槽32中,因此在移动的过程中,拉绳96便会在各套环31之间通过,并借由干涉的关系产生摩擦力,进而产生定位的效果。借由本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可使得拉绳96在使用的过程中,对套环31的磨损平均的落在有与拉绳96接触的环状槽32表面,其磨损比习知的弯折点的磨损更少,使用寿命更长。需补充说明的是,各套环31也能够以可旋转的方式枢设于各固定件21。通过此种可旋转的结构,可以让拉绳96在通过本实用新型时,带动各套环31旋转,由此能进一步的大幅降低对环状槽32表面的磨损。而在可旋转的状况下,各套环31与各固定件21之间可采用有摩擦力的关系来装配,同样可以提供定位的摩擦力。再如图6至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窗帘的定位装置40,主要概同于前述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架体41的身部42的侧边缘为向外弧状延伸而呈弧状。由此身部42的左右范围 便大于上横板441以及下横板461,从而可涵盖套环61。至少一环面体49在数量上是分别为一个。在本实施例中,拉绳96是在套环61的环状槽62中环绕一整圈。由图8中可知,绕圈的起点以及终点均在图中的套环61左侧(也可为右侧),上横板441的底面以及下横板461的顶面分别具有一限位块45,各限位块45为邻近但不接触套环61的环状槽62,而挡止于套环61的环状槽62外,进而限制拉绳96使其不会脱离环状槽62。此外,上安装部44与下安装部46均不具有穿孔,而是使拉绳96直接由上安装部44及下安装部46的一侧通过。本第二实施例的操作方式概同于前述第一实施例,以下仅说明不同之处如图8、图9所示,当使用者移动窗帘91的上梁92或下梁94时(窗帘的部分类同于图5),本实用新型的定位装置40便在拉绳96上移动,拉绳96即相对的沿套环61的表面移动。由此,借由拉绳96相对套环61表面的摩擦力,可以发挥定位的效果。而通过本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可使得磨损平均的落在套环61的表面,不会有单一位置磨损的问题,进而提闻了使用寿命。在本第二实施例中,套环61可以用固定的方式设置于固定件51上,也可以用可旋转的方式枢设于固定件51上。而在可旋转的状况下,套环61与固定件51之间可采用有摩擦力的关系来装配,同样可以提供定位的摩擦力。本第二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以及所能达到的功效均概同于前述第一实施例,容不赘述。再如图10、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窗帘的定位装置70,主要概同于前述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架体71具有一安装部74,而由身部72向后侧延伸而成。安装部74用于卡掣于窗帘的上梁92或下梁(图中未示)本身所设置的轨道921内。此安装部74的型态属于习知技术,概同于瑞士 CH702766A2号专利所公开的技术方案。此外,各固定件79为位于身部72前侧。在本实施例中,安装部74上还没有设置穿孔,拉绳96为穿梭于各套环81之间且左右交替的局部绕于各套环81的环状槽82,并在各套环81的环状槽82上呈弧状绕设的状态。[0059]此外,在图11中,位于右侧上下的每个套环81及其对应的固定件79的组合,也可以使用与二套环81相同口径的圆柱来替代(例如下述第四实施例中图12所示的环面体109),如此一来,即是仅以一个套环81配合两个圆柱形成交错状态来使拉绳96绕于套环81的局部。由此,本实施例同样可通过各套环81与拉绳96之间的干涉状态来产生定位效果。本第三实施例的其余结构及操作方式均概同于前述第一实施例,容不赘述。再如图12、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窗帘的定位装置100,主要概同于前述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身部102具有各环面体109的表面为凹设一导线槽103,导线槽103沿各环面体109的局部周缘配置,且拉绳96穿设导线槽103,并与各环面体103的局部周缘呈弧状绕设的状态。 由此,本实施例同样可通过拉绳96位于导线槽103中的设计,来使拉绳96与各环面体103之间发生干涉状态,进而产生定位效果。本第四实施例的其余结构及操作方式均概同于前述第一实施例,容不赘述。
权利要求1.一种窗帘的定位装置,装设于窗帘的上梁或下梁,与所述窗帘的拉绳相作用而产生定位或是能拉动的效果,所述拉绳呈绷紧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帘的定位装置包含有 一架体,具有一身部,以及至少一由所述身部向一侧延伸而成的安装部; 至少一环面体,设于所述身部,且所述拉绳绕于所述至少一环面体的周缘的至少局部而呈弧状绕设的状态。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窗帘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在数量上为一,由所述身部向后侧延伸而成,所述至少一环面体位于所述身部前侧。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窗帘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在数量上为二,分别为一上安装部以及一下安装部,且由所述身部向前侧延伸而分别位于所述身部的上端及下端,所述上安装部及所述下安装部分别位于所述至少一环面体的上方及下方,且所述至少一环面体位于所述上安装部以及所述下安装部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窗帘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安装部具有一上横板以及一上垣,所述上横板由所述身部顶端向前延伸而成,所述上垣则由所述上横板向下延伸而成;所述下安装部具有一下横板以及一下垣,所述下横板由所述身部底端向前延伸而成,所述下垣则由所述下横板向上延伸而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窗帘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板以及所述下横板相平行,具涵盖所述至少一环面体。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窗帘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板及所述下横板分别具有一穿孔,供所述拉绳穿过。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窗帘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的身部的两侧边缘为向外弧状延伸而呈弧状,所述身部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上横板以及所述下横板的左右方向的宽度。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窗帘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环面体由一固定件以及一套环所组成,所述固定件设于所述身部,所述套环以其内环面套设于所述固定件;所述套环的周缘内凹形成一环状槽,且所述拉绳绕于所述套环的所述环状槽的至少局部而呈弧状绕设的状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窗帘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在数量上为二,分别为一上安装部以及一下安装部;所述上安装部具有一上横板以及一上垣,所述上横板由所述身部顶端向前延伸而成,所述上垣则由所述上横板向下延伸而成;所述下安装部具有一下横板以及一下垣,所述下横板由所述身部底端向前延伸而成,所述下垣则由所述下横板向上延伸而成;所述上横板的底面以及所述下横板的顶面分别具有一限位块,各所述限位块为邻近但不接触于所述至少一套环的环状槽,而挡止于所述至少一套环的环状槽外,进而限制所述拉绳位于所述至少一套环的环状槽内。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窗帘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环面体在数量上为一个,且所述拉绳环绕一整圈于所述套环的环状槽。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窗帘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环面体在数量上为复数,各所述固定件及其对应的各所述套环由上而下呈一左一右的排列且彼此相隔预定距离,且各所述套环均干涉于由上而下的一虚拟直线,且所述拉绳为穿梭于各所述套环之间且左右交替的局部绕于各所述套环的环状槽,而在各所述套环的环状槽上呈弧状绕设的状态。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窗帘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套环固定于所述至少一固定件上不能旋转。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窗帘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套环以能旋转的方式枢设于所述至少一固定件。
1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窗帘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身部具有所述至少一环面体的表面凹设一导线槽,所述导线槽沿所述至少一环面体的至少局部周缘配置,且所述拉绳穿设所述导线槽,并与所述至少一环面体的周缘的至少局部呈弧状绕设的状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窗帘的定位装置,装设于窗帘的上梁或下梁,与所述窗帘的拉绳相作用而产生定位或是能拉动的效果,所述拉绳呈绷紧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帘的定位装置包含有一架体,具有一身部,以及至少一由所述身部向一侧延伸而成的安装部;至少一环面体,设于所述身部,且所述拉绳绕于所述至少一环面体的周缘的至少局部而呈弧状绕设的状态。本实用新型可使拉绳在使用的过程中,对套环的磨损平均的落在与拉绳接触的环状槽表面,不会有单一位置磨损的问题,磨损比习知的弯折点的磨损更少,进而提高了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A47H11/00GK202537080SQ20122008255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7日
发明者陈琳 申请人:亿丰综合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