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携带防污染保护装置的被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6844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携带防污染保护装置的被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携带防污染保护装置的被芯,包含被芯主体、及防污染保护织物,被芯主体位于睡眠者头侧区域上、下表面包覆有防污染保护织物,所述防污染保护织物通过可拆卸结构与被芯主体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防污染保护织物可以隔断人体分泌物,防止被芯头侧被污染,而且即使在长时间使用后放污染保护织物受到污染,也可以通过可拆卸结构卸下,在清洗后再次装入,显著改善被芯头侧受到污染的缺陷。
【专利说明】一种携带防污染保护装置的被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携带防污染保护装置的被芯,具体的说是一种避免被芯头侧部分被人体分泌物污染的被芯。
【背景技术】
[0002]被芯由于内部填充有棉花等保暖材料,所以其保暖性较好,又由于它具有透气、透湿等优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0003]目前,在现有市场所使用中的被芯,其头侧部分易受到人体颈部、头部分泌物的污染,因被芯水洗后,易发生变形、保暖性能下降等缺陷,一般情况下,被芯使用维护过程中不需洗涤。这种情况下,随着被芯使用时间的延长,其头侧部分因受到污染,外观性、安全性及保暖性下降。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避免被芯头侧部分被人体分泌物污染的被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携带防污染保护装置的被芯,其创新点在于:包含被芯主体、及防污染保护织物,被芯主体位于睡眠者头侧区域上、下表面包覆有防污染保护织物,所述防污染保护织物通过可拆卸结构与被芯主体相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可拆卸结构主要包括一连接织物A,连接织物A缝制在被芯主体的上、下两面,并且连接织物A的位置与防污染保护织物的位置相对应,在连接织物A上均匀开通有纽扣孔与锁纽扣孔,纽扣孔处的连接织物与被芯面料不缝接,在防污染保护织物上连接有纽扣,所述纽扣与纽扣孔相对应。
[0007]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织物A —共有两道,分别沿被芯主体的幅宽方向缝制在被芯主体的上、下两面。
[0008]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织物A —共有两道,分别缝制在被芯主体的两侧,并且每道连接织物A均从被芯主体的长度方向从上面延伸至下面,每道连接织物A呈C形状。
[0009]进一步的,所述的可拆卸结构采用拉链式结构,拉链的其中一条链带缝制在被芯主体的表面,拉链的另一条链带缝制在防污染保护织物上。
[0010]进一步的,所述的可拆卸结构主要包括连接织物B及连接织物C,连接织物B缝制在被芯主体上、下两面,连接织物C缝制在防污染保护织物上,连接织物B与连接织物C相对应,在连接织物B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一圈较硬带钩的刺毛,在连接织物C上设置有一圈细小柔软的圆毛,所述刺毛与圆毛共同构成了一魔术贴。
[0011]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织物B—共有两道,分别沿被芯主体的幅宽方向缝制在被芯主体的上、下两面,连接织物C与连接织物B相对应。
[0012]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织物B —共有两道,分别缝制在被芯主体的两侧,并且每道连接织物B均从被芯主体的长度方向从上面延伸至下面,每道连接织物B呈C形状,连接织物C与连接织物B相对应。
[0013]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防污染保护织物可以隔断人体分泌物,防止被芯头侧被污染,而且即使在长时间使用后放污染保护织物受到污染,也可以通过可拆卸结构卸下,在清洗后再次装入,显著改善被芯头侧受到污染的缺陷。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携带防污染保护装置的被芯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可拆卸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可拆卸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可拆卸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所示的示意图可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携带防污染保护装置的被芯主要包括被芯主体1、防污染保护织物3。
[0019]如图2所示的示意图可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携带防污染保护装置的第一种结构具体为:被芯主体I位于睡眠者头侧区域上、下表面包覆有防污染保护织物3,防污染保护织物3通过可拆卸结构与被芯主体I相连接,可拆卸结构具体为:在被芯主体I的上、下表面均缝有连接织物A2,连接织物A2的宽度为2-5cm,并且连接织物A2与被芯主体I的头侧的距离在10-50cm之间,防污染保护织物3的宽度为20-100cm,并且使得防污染保护织物3能够刚好包住上、下两个连接织物A2,防污染保护织物3的长度与被芯主体I的宽度相同,在连接织物A2上开通有纽扣孔5以及相应的锁纽扣孔,纽扣孔5有若干个,均匀的分布在连接织物A2上,在放污染保护织物3宽度的两侧分别连接有纽扣4,纽扣4的个数及位置与纽扣孔5相对应。当需要安装或者拆卸防污染保护织物3时,只需将纽扣4扣入纽扣孔5中或将纽扣4从纽扣孔5中扣出即可,非常的方便。
[0020]本实施例中的连接织物A2也可以只有一道,沿着被芯主体I的幅宽方向缝制一圈;连接织物A2也可以有两道,分别缝制在被芯主体I的两侧,并且每道连接织物A2均从被芯主体I的长度方向从上面延伸至下面,每道连接织物A2呈C形状;连接织物A2也可以有四道,在被芯主体I的上、下两面均缝制两道,每面的连接织物A2均沿着被芯主体I的长度方向缝制在被芯主体I的两侧。
[0021]如图3所示的示意图可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携带防污染保护装置的第二种结构具体为:并且使得防污染保护织物3,被芯主体位于睡眠者头侧区域上、下表面包覆有防污染保护织物,所述防污染保护织物通过可快速拆卸结构与被芯主体相连接,防污染保护织物3的宽度为20-100cm,防污染保护织物3的长度与被芯主体I的宽度相同,可拆卸结构采用拉链式结构,在被芯主体I及防污染保护织物3的接触面的对应位置分别设置有一链带7,链带7上均匀分布有若干链牙8,并且被芯主体I上的链牙8与防污染保护织物上的链牙8交错排列,在被芯主体I上的链带7的两端均安装有限位块6,在防污染保护织物3的链带7的顶端设置有限位块6,底端设置有滑动件9,并且滑动件9与被芯主体I上的链带7的底端的限位块6相配合实现两列链牙8的开合或封闭。当需要安装或者拆卸防污染保护织物3时,只需拉动滑动件9将两列链牙8开合或者封闭就可以了,非常的方便。
[0022]如图4所示的示意图可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携带防污染保护装置的第三种结构具体为:被芯主体I位于睡眠者头侧区域上、下表面包覆有防污染保护织物3,防污染保护织物3通过可拆卸结构与被芯主体I相连接,可拆卸结构具体为:在被芯主体I的上、下表面均缝有连接织物B12,在防污染保护织物3上缝制有连接织物C13,连接织物B12与连接织物C13相对应,连接织物B12的宽度为2-5cm,并且连接织物B12与被芯主体I的头侧的距离在10-50cm之间,防污染保护织物3的宽度为20-100cm,并且使得防污染保护织物3能够刚好包住上、下两个连接织物B12,防污染保护织物3的长度与被芯主体I的宽度相同,在连接织物B1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一层较硬带钩的刺毛10,在连接织物C的相对位置设置有一层细小柔软的圆毛11,刺毛10与圆毛11共同构成了一魔术贴。当需要安装或者拆卸防污染保护织物3时,只需拉动防污染保护织物3使得刺毛10与圆毛11之间分开或合并就可以了,非常的方便。
[0023]本实施例中的连接织物B12也可以只有一道,沿着被芯主体I的幅宽方向缝制一圈;连接织物B12也可以有两道,分别缝制在被芯主体I的两侧,并且每道连接织物B12均从被芯主体I的长度方向从上面延伸至下面,每道连接织物B12呈C形状;连接织物B12也可以有四道,在被芯主体I的上、下两面均缝制两道,每面的连接织物B12均沿着被芯主体I的长度方向缝制在被芯主体I的两侧。
【权利要求】
1.一种携带防污染保护装置的被芯,其特征在于:包含被芯主体、及防污染保护织物,被芯主体位于睡眠者头侧区域上、下表面包覆有防污染保护织物,所述防污染保护织物通过可拆卸结构与被芯主体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带防污染保护装置的被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结构主要包括一连接织物A,连接织物A缝制在被芯主体的上、下两面,并且连接织物A的位置与防污染保护织物的位置相对应,在连接织物A上均匀开通有纽扣孔与锁纽扣孔,纽扣孔处的连接织物与被芯面料不缝接,在防污染保护织物上连接有纽扣,所述纽扣与纽扣孔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携带防污染保护装置的被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织物A一共有两道,分别沿被芯主体的幅宽方向缝制在被芯主体的上、下两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携带防污染保护装置的被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织物A一共有两道,分别缝制在被芯主体的两侧,并且每道连接织物A均从被芯主体的长度方向从上面延伸至下面,每道连接织物A呈C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带防污染保护装置的被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拆卸结构采用拉链式结构,拉链的其中一条链带缝制在被芯主体的表面,拉链的另一条链带缝制在防污染保护织物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带防污染保护装置的被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拆卸结构主要包括连接织物B及连接织物C,连接织物B缝制在被芯主体上、下两面,连接织物C缝制在防污染保护织物上,连接织物B与连接织物C相对应,在连接织物B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一圈较硬带钩的刺毛,在连接织物C上设置有一圈细小柔软的圆毛,所述刺毛与圆毛共同构成了一魔术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携带防污染保护装置的被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织物B一共有两道,分别沿被芯主体的幅宽方向缝制在被芯主体的上、下两面,连接织物C与连接织物B相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携带防污染保护装置的被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织物B一共有两道,分别缝制在被芯主体的两侧,并且每道连接织物B均从被芯主体的长度方向从上面延伸至下面,每道连接织物B呈C形状,连接织物C与连接织物B相对应。
【文档编号】A47G9/02GK203407810SQ201320179429
【公开日】2014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1日
【发明者】张华
申请人:南通斯得福纺织装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