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备前轮避震的遥控玩具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0431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具备前轮避震的遥控玩具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玩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遥控玩具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具备前轮避震的遥控玩具车,包括车身主体、驱动机构、左、右两后轮及左、右两前轮,其特点在于左、右两前轮分别通过左、右两前轮座的轴柱与车身主体前部两侧设有的轴孔的松配合套接活动地与车身主体连接,且左、右两前轮与车身主体之间设有避震连杆,其中避震连杆的中部固定在车身主体前部,其两端分别可上、下运动地顶置在左、右前轮座的轴柱顶端。
其中为进一步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现容易并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避震的可靠性,上述车身主体前部盖置有车前盖,该车前盖顶部设有两块平行设置的挡板,该挡板上设有轴孔,且上述避震连杆的中部设有一横向短轴,所述避震连杆通过其横向短轴与挡板轴孔的卡合固定在车前盖,且避震连杆的两端以该横向短轴为支点可上、下摆动地顶紧穿过车前盖左、右两前轮座的轴柱顶端。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在两前轮之间增加有避震连杆组成浮桥式避震装置的结构,当任一侧的车轮由于地面不平而出现向上跳动时,该车轮带动其前轮座向上移动,该前轮座的轴柱同时顶起该侧的避震连杆向上移动,避震连杆通过中间的横向短轴带动车前盖及车身主体也向上移动,由于支点的不同,车身主体的移动幅度已经比车轮的移动幅度要小得多,而另一侧的前轮座相对于车身主体下移,所以此侧车轮相对于地面保持不动,从而避免车头跳起。这样当地面不平坦或车身主体因变形而翘曲时,必有一侧的前轮先着地,而由于该前轮与车身主体是通过避震连杆形成浮动连接,所以先着地的前轮通过其前轮座顶起同侧的避震连杆,避震连杆以中间的短轴为支点,在该侧被顶起的同时将另一侧的前轮座压下,使对侧的前轮也着地,从而实现四个车轮都能同时着地。确保两侧前轮在地面不平整或车身不平衡时都能均衡着地,以利于直线行驶或稳定转弯,同时可减少车身因地面不平而出现的跳动现象。且结构极其简单,成本极低且易于实现。
以下结合附图
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任一侧的车轮由于地面不平而出现向上跳动时,该车轮带动其前轮座向上移动,该前轮座的轴柱同时顶起该侧的避震连杆向上移动,避震连杆通过其中间的横向短轴带动车前盖及车身主体也向上移动,由于支点的不同,车身主体的移动幅度已经比车轮的移动幅度要小得多,而另一侧的前轮座相对于车身主体下移,所以此侧车轮相对于地面保持不动,从而避免车头跳起。这样当地面不平坦或车底因变形而翘曲时,必有一侧的前轮先着地,而由于前轮与车身主体是通过避震连杆形成浮动连接,所以先着地的前轮通过其前轮座顶起同侧的避震连杆,避震连杆以中间的短轴为支点,在该侧被顶起的同时将另一侧的前轮座压下,使对侧的前轮也着地,从而实现四个车轮都能同时着地。确保两侧前轮在地面不平整或车身不平衡时都能均衡着地,以利于直线行驶或稳定转弯,同时可减少车身因地面不平而出现的跳动现象。
权利要求1.一种具备前轮避震的遥控玩具车,包括车身主体(1)、驱动机构(2)、左、右两后轮(4)及左、右两前轮(3),其特征在于左、右两前轮(3)分别通过左、右两前轮座(31)的轴柱(32)与车身主体(1)前部两侧设有的轴孔的松配合套接活动地与车身主体(1)连接,且左、右两前轮(3)与车身主体(1)之间设有避震连杆(5),其中避震连杆(5)的中部固定在车身主体(1)前部,其两端分别可上、下运动地顶置在左、右前轮座(31)的轴柱(32)顶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前轮避震的遥控玩具车,其特征在于上述车身主体(1)前部盖置有车前盖(12),该车前盖(12)顶部设有两块平行设置的挡板(13),该挡板(13)上设有轴孔(131),且上述避震连杆(5)的中部设有一横向短轴(51),所述避震连杆(5)通过其横向短轴(51)与挡板(13)轴孔(131)的卡合固定在车前盖(12),且避震连杆(5)的两端以该横向短轴(51)为支点可上、下摆动地顶紧穿过车前盖(12)的左、右前轮座(31)的轴柱(32)顶端。
专利摘要一种具备前轮避震的遥控玩具车,包括车身主体、驱动机构、左、右两后轮及左、右两前轮,其中左、右两前轮分别通过左、右两前轮座的轴柱与车身主体前部两侧设有的轴孔的松配合套接活动地与车身主体连接,且左、右两前轮与车身主体之间设有避震连杆,其中避震连杆的中部固定在车身主体前部,其两端分别可上、下运动地顶置在左、右前轮座的轴柱顶端。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在两前轮之间增加有避震连杆组成浮桥式避震装置的结构,这样当地面不平坦或车身主体因变形而翘曲时,必有一侧的前轮先着地,并通过其前轮座顶起同侧的避震连杆,避震连杆以中间的短轴为支点,在该侧被顶起的同时将另一侧的前轮座压下,使对侧的前轮也着地,实现四个车轮同时着地。
文档编号A63H17/267GK2568263SQ0227272
公开日2003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02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2002年8月23日
发明者蔡东青 申请人:蔡东青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