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装置和铰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4473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装置和铰链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装置,例如便携式游戏机或移动电话手机以及适 合用于这种便携式装置中的铰链组件。
背景技术
通常,移动电话手机包括具有布置在它上面的操作按钮等的第一壳体; 具有布置在它上面的液晶显示器等的第二壳体;以及置于第一和第二壳体之 间的铰链组件。铰链组件包括连接部件。连接部件的一端部分连接到第一壳 体上,使得连接部件可绕第一旋转轴线旋转。连接部件的另一端部分连接到 第二壳体上,使得连接部件可绕与第一旋转轴线平行的第二旋转轴线旋转 (见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未经审查公布的专利申请No.2004-17981
发明内容
发明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l公开的移动电话手机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位于沿 第一和第二旋转轴方向的相同位置处。在该结构中,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分别绕第一和第二旋转轴旋转时,第一和第二壳体的侧表面相互抵靠。这使 得第一和第二壳体不能沿第一和第二旋转轴的方向相互交叠(overlap)。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上述移动电话手机中,连接部件分成位于第一壳 体侧的一端部分和位于第二壳体侧的另一端部分。该一端部分和另一端部分 相互连接成使得该一端部分和另一端部分可绕与第一和第二旋转轴垂直的 第三旋转轴线旋转,因此,第一和第二壳体能够相互交叠。然而,在该结构 中,连接部件分成两件,且需要连接它们的铰链。这导致部件数目和装配步 骤数目增加,从而增加移动电话手机的制造成本。
解决问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携式装置,它包括第一壳体、 第二壳体以及连接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二壳
体通过铰链组件到第一壳体上,使得第二壳体能够绕第一旋转轴线回转,第 一旋转轴线相对于第一壳体固定就位,且第二壳体能够绕第二旋转轴线旋 转,该第二旋转轴线相对于第二壳体固定就位,并平行于第一旋转轴线延伸,
至少第一壳体的一部分和第二壳体的一部分布置成使得第一壳体的该部分 和第二壳体的该部分沿第一旋转轴线和第二旋转轴线的方向通常相互接触
或相互间开,因此至少第一壳体的一部分和第二壳体的一部分沿第一旋转轴 线和第二旋转轴线的方向相互交叠。
优选是,铰链组件包括连接部件,该连接部件的一端连接到第一壳体, 使得连接部件可绕第一旋转轴线旋转,连接部件的另 一端部分连接到第二壳 体,使得连接部件可绕第二旋转轴线旋转。
优选是,接收凹口形成于沿第 一旋转轴线和第二旋转轴线的方向相互交 叠的第一壳体部分和第二壳体部分中的一个中,接收凹口的、沿与第一旋转 轴线和第二旋转轴线垂直的方向的一侧部分开口 ,连接部件的一端部分装入 该接收凹口中,使得连接部件可绕第一旋转轴线旋转,且连接部件的另一端 部分装入接收凹口中,使得连接部件的另 一端部分可移入和移出开口的接收 凹口的一侧部分。
优选是,第 一接收凹口和第二接收凹口分别形成于沿第 一旋转轴线和第 二旋转轴线的方向相互交叠的第一壳体部分和第二壳体部分中,第一接收凹 口的沿与第一旋转轴线和第二旋转轴线垂直的方向的一侧部分开口 ,第二接 收凹口的沿与第 一旋转轴线和第二旋转轴线垂直的方向的 一侧部分开口 ,第 一接收凹口能够接收连接部件的沿第 一旋转轴线和第二旋转轴线的方向的 一侧部分,第二接收凹口能够接收连接部件的沿第一旋转轴线和第二旋转轴 线的方向的另一侧部分,连接部件的一端部分装入第一接收凹口中,使得连 接部件可绕第一旋转轴线旋转,且连接部件的另 一端部分装入第一接收凹口
中,使得连接部件的另一端部分可移入和移出第一接收凹口的一侧部分;连
接部件的另 一端部分装入第二接收凹口中,使得连接部件可绕第二旋转轴线 旋转,且连接部件的一端部分装入第二接收凹口中,使得连接部件的一端部 分可移入和移出开口的第二接收凹口的一侧部分。
优选是,铰链组件包括第一齿轮部分和第二齿轮部分,第一齿轮部分不可旋转地布置在第 一 壳体中,使得第 一齿轮部分的轴线与第 一旋转轴线重 合,第二齿轮部分不可旋转地布置在第二壳体中,使得第二齿轮部分的轴线 与第二旋转轴线重合,该第二齿轮部分与第一齿轮部分啮合。
优选是,铰链组件还包括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连接到第一齿轮部分, 使得支承部件可绕第一旋转轴线旋转,支承部件连接到第二齿轮部分,使得 支承部件可绕第二旋转轴线旋转,支承部件可绕第一旋转轴线相对于第一壳 体旋转,支承部件可绕第二旋转轴线相对于第二壳体旋转。
优选是,第一齿轮部分和第二齿轮部分中的一个是内齿轮部分,第一齿 轮部分和第二齿轮部分中的另一个是外齿轮部分,配合部分设置在支承部件 中,该配合部分装配在内齿轮部分的内周表面上,使得配合部分可绕内齿轮 部分的轴线旋转,接收部分布置在配合部分中,接收部分.接收外齿轮部分, 使得外齿轮部分可绕第二旋转轴线旋转,接收部分的一侧部分开口至配合部 分的外周表面的外部,外齿轮部分的 一侧部分凸出至接收部分的开口的 一侧 部分的外部,外齿轮部分在该外齿轮部分的向外凸出的一侧部分处与内齿轮 部分啮合。
优选是,当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绕第 一旋转轴线和第二旋转轴线旋 转至预定旋转位置时,第二壳体可相对于第一壳体绕第三旋转轴线旋转,该 第三旋转轴线沿与第 一旋转轴线和第二旋转轴线垂直的方向延伸。
本发明的铰链组件包括第一铰链部件,其具有第一安装部分和第一齿
轮部分;第二铰链部件,其具有第二安装部分和第二齿轮部分,该第二齿轮
部分与第一齿轮部分啮合;以及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支承第一铰链部件, 使得第一铰链部件可绕第一齿轮部分的轴线旋转,支承部件支承第二铰链部 件,使得第二铰链部件可绕第二齿轮部分的轴线旋转,支承部件使第一齿轮 部分和第二齿轮部分保持相互啮合,第 一齿轮部分的轴线和第二齿轮部分的 轴线相互平行。
优选是,第一齿轮部分是内齿轮部分,第二齿轮部分是外齿轮部分。 优选是,配合部分设置在支承部件中,配合部分可旋转地装配在第一齿 轮部分的内周表面上,接收部分设置在配合部分中,该接收部分可旋转地接 收第二齿轮部分,接收部分的一侧部分开口至配合部分的外周表面的外部, 第二齿轮部分的一侧部分凸出至接收部分的开口的一侧部分的外部,第二齿 轮部分在该第二齿轮部分的向外凸出的 一侧部分处与内齿轮部分啮合。优选是,第一铰链部件包括基座元件和可旋转部件,该基座元件具有布 置在它上面的第 一安装部分,可旋转部件具有布置在它上面的第 一齿轮部 分,可旋转部件连接到基座元件,使得可旋转部件可绕沿与第一齿轮部分的 轴线垂直的方向延伸的轴线旋转。
优选是,第一齿轮部分和第二齿轮部分都是外齿轮部分。 优选是,第一齿轮部分和第二齿轮部分布置成彼此间开,惰齿轮布置在 支承部件中,使得惰齿轮可沿增加或减小在惰齿轮与第一和第二齿轮部分之 间的距离的方向运动,惰齿轮与第一齿轮部分和第二齿轮部分啮合,惰齿轮 通过偏压装置偏压到减小惰齿轮与第一和第二齿轮部分之间的距离的方向,
因此,惰齿轮制成为无间隙(backlash)地与第 一齿轮部分和第二齿轮部分啮
发明的效果
根据具有上述特征的本发明,第 一和第二壳体的至少 一部分定位成沿第 一和第二旋转轴的方向彼此基本上接触或相互间开。由于该结构,当第一壳 体和第二壳体分别绕第一和第二旋转轴线旋转至预定位置时,第一和第二壳 体的至少一部分可沿第一和第二旋转轴线的方向相互交叠。


图l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装置在第二壳体处于交叠位置时的平 面图2是类似于图1但是当第二壳体处于中间位置时的状态的视图; 图3是类似于图l但是当第二壳体处于展开位置时的状态的视图; 图4是沿图3中的线X - X的放大剖视图5是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装置在第二壳体处于交叠位置时的透视图; 图6是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装置从与图5不同的方向看时的透视图; 图7是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装置在第二壳体处于中间位置时的透视图; 图8是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装置从与图7不同的方向看时的透^f见图; 图9是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装置在第二壳体处于展开位置时的透视图; 图IO是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装置从与图9不同的方向看时的透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装置在第二壳体处于交叠位置时的平面图12是沿图11中的线X-X的放大剖视图13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便携式装置在第二壳体处于交叠位置时的 平面图14是沿图13的箭头X的视图15是类似于图1但是当第二壳体处于中间位置时的状态的视图16是类似于图l但是当第二壳体处于展开位置时的状态的视图17是用于第三实施例中的第一壳体的平面图18是沿图17中的线X-X的剖视图19是用于第三实施例中的第二壳体的平面图20是沿图19中的线X - X的剖视图21是用于第三实施例中的铰链组件的透视图22是用于第三实施例中的铰链组件的分解透视图23是用于本发明的便携式装置中的铰链组件的另一实例的透视图24是上述铰链组件的分解透视图25是用于本发明的便携式装置中的铰链组件的另 一实例的透视图; 图26是上述铰链组件的分解透视图27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便携式装置在第二壳体处于交叠位置时的 局部透明平面图28是类似于图27但是当第二壳体处于中间位置时的状态的视图; 图29是类似于图27但是当第二壳体处于展开位置时的状态的视图; 图30是沿图29中的箭头X的视图31是类似于图30但是当第二壳体处于倾斜位置时的状态的视图32是第四实施例的便携式装置的分解透视图33是用于第四实施例中的铰链组件的平面图34是沿图33中的箭头X的视图35是沿图33中的箭头Y的视图36是沿图34中的箭头X的视图37是用于第四实施例中的铰链组件的透视图38是用于第四实施例中的铰链组件的分解透视图39是用于第四实施例中的铰链组件的卡搭(click)机构在第二壳体处于交叠位置时的平面图40是类似于图39但是当第二壳体处于中间位置时的状态的视图; 图41类似于图39但是当第二壳体处于展开位置时的状态的视图; 图42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便携式装置在第二壳体处于交叠位置时的 局部透明平面图43是类似于图42但是当第二壳体处于中间位置时的状态的视图44是类似于图42但是当第二壳体处于展开位置时的状态的视图45是第五实施例的便携式装置的分解透视图46是用于第五实施例中的铰链组件的透视图47是用于第五实施例中的铰链组件的平面图48是沿图47中的箭头X的视图49是沿图47中的箭头Y的视图50是沿图49中的箭头X的视图51是沿图49中的线Y-Y的剖视图52是用于第五实施例中的铰链组件的分解透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A游戏机(便携式装置)
B游戏机(便携式装置)
C游戏机(便携式装置)
D游戏机(便携式装置)
E游戏机(便携式装置)
Ll第一旋转轴线
L2第二旋转轴线
第三旋转轴线
1第一壳体
2第二壳体
3铰链组件
4铰链组件
4A铰链组件
4B铰链组件6 铰链组件
9 铰4连组件
14 第一接收凹口
15 第二接收凹口
16 4妻收凹口 31 连4妾部件
41 第一铰链部件
41 a内齿轮部分(第 一齿轮部分) 4lb 安装部分(第一安装部分)
42 第 一支承部件(支承部件) 42b 小直径部分(配合部分) 42c 接收凹口(接收部分)
43 第二饺链部件
43a外齿轮部分(第二齿轮部分)
43b 凸台(第二安装部分)
44 第二支承部件(支承部件)
61 基座框架(基座部件)
61a底表面部分(第一安装部分)
62 可旋转部件
63 轴
64 齿轮
64b 外齿轮部分(第一齿轮部分)
65 第二铰^涟部件
65a安装部分(第二安装部分)
65b 内齿轮部分(第二齿轮部分) 66A下支承部件(支承部件)
66B 上支承部件(支承部件)
66b 短管形部分(配合部分)
91 第一铰链部件
9la底部分(第一安装部分)
92 第二铰链部件92a顶表面部分(第二安装部分)
93 支承部件
94 第 一外齿轮(第 一齿轮部分)
95 第二外齿轮(第二齿轮部分)
96 惰齿轮
98 弹簧部件(偏压装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介绍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1至IO表示了本发明的便携式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 本发明应用于便携式游戏机(便携式装置)A 。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不同于游 戏机的其它便携式装置,例如移动电话手机。游戏机A包括第一壳体1、第 二壳体2和铰链组件3。
如图4中清楚所示,第一壳体1形成为薄的和空心的矩形平行六面体结 构。第一壳体1定位成使它的纵向方向沿图1至3中的左右方向。为了便于 解释,下文中第一壳体1的厚度方向(图4中的垂直方向)称为垂直方向,第 一壳体l的纵向方向称为左右方向,第一壳体的短方向称为前后方向。
第一壳体1的顶表面(相对于第二壳体2的相对表面)la和底表面lb为 水平面。第一壳体1的全部四个侧表面lc、 ld、 le、 lf是垂直于顶表面la 和底表面lb的平面。顶表面la的沿左右方向(纵向方向)的相对端部分分别 有形成于其中的凹口 lg、 lh。具有十字形形状的操作按钮11布置在一个凹 口 lg的按钮表面上。操作按钮ll的高度小于凹口 lg的深度。因此,操作 按钮11的顶表面定位成比第一壳体1的顶表面la更低。两个按钮12布置 在另一凹口 lh的底表面上。按钮12的高度小于凹口 lh的深度。因此,按 钮12的顶表面定位成低于顶表面la。
第二壳体2形成为薄的和空心的矩形平行六面体结构。在本实施例中, 第二壳体2的形状和尺寸在平面图中与第一壳体l相同。第二壳体2的顶表 面2a和底表面(面对着第一壳体1的相对表面)2b是与第一壳体1的顶表面 la和底表面lb平行的水平面。换句话说,第二壳体2定位成平行于第一壳 体1。第二壳体2的全部四个侧表面2c、 2d、 2e、 2f是垂直于顶表面h和 底表面2b的平面。用于显示游戏内容的显示器13例如液晶显示器布置在第二壳体2的顶表面2a上。显示器13在平面图中为矩形形状。显示器13位 于顶表面2a的中心部分中,且它的纵向方向与第二壳体的纵向方向对齐。
铰链组件3包括连接部件31。连接部件31形成为平板,其具有沿垂直 方向的相对较小厚度。连接部件31的顶表面31a和底表面31b是与第一壳 体1的顶表面la和底表面lb以及第二壳体2的顶表面2a和底表面2b平行 的水平平面。换句话说,连接部件31定位成平行于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 沿连4妄部件31的纵向方向的侧表面31c、 31d相互平4于,并与顶表面31a和 底表面31b垂直。设置在连接部件31的纵向方向相对端部分中的侧表面31e、 31f是与顶表面31a和底表面31b垂直的半圓弧形表面,并定位成与侧表面 31c、 31d相切。
如图4中所示,连接部件31的一端部分;即在侧表面31e侧的端部分; 通过轴32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一壳体1。轴32的轴线沿垂直方向延伸。轴32 的轴线是第一旋转轴线L1。连接部件31的另一端部分;即在侧表面31f侧 的端部部分;通过轴33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二壳体2。轴33的轴线沿垂直方 向延伸。轴33的轴线是第二旋转轴线L2。第二旋转轴线L2平行于第一旋 转轴线L1。
连接部件31的一端部分连接到第一壳体1,使得连接部件31可绕第一 旋转轴线L1旋转,且连接部件31的另一端部分连接到第二壳体2,使得连 接部件31可绕第二旋转轴线L2旋转。因此,假定第一壳体l固定就位,第 二壳体2相对于第一壳体1绕第一旋转轴线Ll回转和绕第二旋转轴线L2 旋转。第二壳体2可通过转动和旋转而经过如图2、 7和8中所示的中间位 置在如图1、 5和6中所示的交叠位置和如图3、 9和10中所示的展开位置 之间旋转地移动。
当第二壳体2处于交叠位置时,如图1、 5和6所示,第一和第二壳体1、 2位于沿水平方向的相同位置,且整个第一和第二壳体l、 2相互垂直交叠。 因此,当在第二壳体2处于交叠位置的情况下从上面看游戏机A时,只能够 看见第二壳体2,就象游戏机A的总尺寸减小。在该位置,游戏机A可以很 容易地携带在包中。因为按钮ll、 12由第二壳体2覆盖,因此防止意外地 操作按钮ll、 12。而且,因为操作按钮11和按钮12的顶表面定位成低于第 一壳体i的顶表面la,因此操作按钮11和按钮12不会干涉第二壳体2的旋 转。如图1中所示,当在第二壳体2处于交叠位置的情况下从上面看第一和
第二壳体l、 2时,第一和第二旋转轴线L1、 L2布置成相对于等分线HL对 称,该等分线HL沿纵向方向等分第一壳体1。特别是在第一实施例中,第 一和第二旋转轴线L1、 L2布置成当在第一和第二旋转轴Ll、 L2之间的距 离(下文中称为中心距离)为Cd时,第一和第二旋转轴Ll、 L2朝着侧表面 ld、 2d与第一和第二壳体l、 2的侧表面lc、 2c间开Cd/2距离,并沿左右 方向与等分线HL间开Cd/2距离。
连接部件31布置成使得具有半圓弧形状的侧表面31e、 31f的曲率中心 分别位于第一和第二旋转轴线L1、 L2上。侧表面31e、 31f的曲率半径都为 Cd/2。连接部件31的宽度与中心距离Cd相同。因此,如图1中所示,当第 二壳体2处于交叠位置时,连接部件31的侧表面31d位于与第一和第二壳 体l、 2的侧表面lc、 2c相同的平面中。
当第二壳体2处于中间位置时,如图2、 7和8中所示,第一壳体1的 纵向方向和第二壳体2的纵向方向相互垂直,当第二壳体2处于交叠位置时 第二壳体2的左端部分的部分,与第一壳体1的沿第一壳体1的纵向方向的 中心部分交叠。第二壳体2的左侧表面2e位于与侧表面ld相同的平面内, 该侧表面ld位于前侧并沿第一壳体1的纵向方向延伸。因此,当从上面看 时,第一和第二壳体l、 2显示有颠倒字母"T"的形状。当第二壳体2处于中 间位置时,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相互垂直交叠,且第一壳体l的侧表面 ld和第二壳体2的侧表面2e位于相同平面中(垂直平面)。因此,当第一和 第二壳体l、 2的长度和宽度为L和W时,如图1中清楚所示,满足以下表 达式
L/2-Cd/2=W-Cd/2
所以L=2W
换句话说,因为第 一和第二旋转轴L1 、 L2如同上述布置,并满足L=2W, 因此当第二壳体2处于中间位置时,第二壳体2的在侧表面2e侧的端部分 与第一壳体1的沿纵向方向的中心部分交叠,且第二壳体2的侧表面2e位 于与第一壳体1的側表面ld相同的平面中。
因为第一和第二壳体l、 2的长度L和宽度W满足L〉W,因此当第二 壳体2处于中间位置时,第一壳体l的左侧和右侧端部分分别沿着左和右方 向从第二壳体2凸出,造成分别形成于第一壳体1的左和右端部分中的凹口lg、 lh从第二壳体2中暴露。因此,布置在凹口 lg、 lh中的操作按钮11
和按钮12被暴露,并因此可自由地接近。因此,当第二壳体2处于中间位 置时,游戏机A可以进行操作。用户可以在显示器13垂直定位的情况下即 显示器13的纵向方向与前后方向重合的情况下享受游戏机A。
如图3、 9和10所示,处于展开位置的第二壳体2和处于交叠位置的第 二壳体2相对于点对称。更具体地说,第二壳体2的侧表面2c位于与第一 壳体1的侧表面相同的平面(垂直平面)中。侧表面2d和侧表面ld沿前后方 向相互间开距离2W,其是第一壳体1的宽度和第二壳体2的宽度的总和。 侧表面2e、 2f分别位于与侧表面lf、 le相同的平面中。
为了使第二壳体2能够如上述旋转地移动,游戏机A还包括以下特征。 即,第一和第二壳体l、 2布置成使得第一壳体1的顶表面la和第二壳体2 的底表面2b位于沿垂直方向(第 一和第二旋转轴线L1 、 L2的方向)基本相同 的位置,因此,顶表面la和底表面2b大致相互接触。换句话说,定位第二 壳体2比第一壳体1高第一壳体1的厚度。第一和第二壳体1、 2可以布置 成使得底表面2b与顶表面la稍微向上间开。因为第二壳体2的底表面2b 大致与第一壳体1的顶表面la接触或稍微向上间开,因此能够旋转第二壳 体2沿垂直方向与第一壳体1交叠。
第一接收凹口 14形成于第一壳体1的顶表面la中。第一接收凹口 14 沿侧表面lc形成,并位于第一壳体1的纵向方向中心部分中。第一接收凹 口 14的在侧表面lc侧的侧部分向侧表面lc外部开口 。第一接收凹口 14的 深度大致为连接部件31的厚度的一半。因此,第一接收凹口 14能够沿厚度 方向(第一和第二旋转轴线L1、 L2的方向)容纳连接部件31的一侧部分。
连接部件31的一端部分装入第一接收凹口 14的沿纵向方向的一端部分 (在侧表面le侧上的端部分)中,使得连接部件31的一端部分可绕第一旋转 轴线Ll旋转。连接部件31绕第一旋转轴线Ll的旋转范围限制在图1中所 示的第一旋转位置和图2、 3中所示的第二旋转位置之间。
如图1中所示,连接部件31的第一旋转位置由连接部件31的侧表面31c 抵靠第一接收凹口 14的平行于侧表面lc延伸的侧表面14a而确定。当连接 部件31处于第一旋转位置时,连接部件31的纵向方向与第一壳体1的纵向 方向重合,且连接部件31的侧表面31d位于与第一壳体1的侧表面lc相同 的平面(垂直平面)中。而且,在平面图中,整个连接部件31装入第一接收凹口14中。然而,只有连接部件31的沿第一和第二旋转轴线L1、 L2方向的 一个侧部部分实际装入第一接收凹口 i4中,因为第一接收凹cJ M的深度为
连接部件31的厚度的一半,如上所述。
如图2和3中所示,连接部件31的第二旋转位置由连接部件31的侧表 面31d抵靠第一接收凹口 14的垂直于侧表面lc的左侧侧表面14b确定。当 连接部件31从第一旋转位置绕第一旋转轴线L1沿图1至3中的逆时针方向 旋转通过卯度时,连接部件31抵靠侧表面14b。当连接部件31处于第二位 置时,连接部件31的纵向方向与第一壳体1的纵向方向垂直,且连接部件 31的沿纵向方向在另一端侧的一半(在第二旋转轴线L2侧上的一半)从第一 接收凹口 14中凸出。
第二接收凹口 15形成于第二壳体2的底表面2b中。第二接收凹口 15 沿侧表面2c形成,并位于第二壳体2的沿纵向方向的中心部分中。第二接 收凹口 15的在侧表面2c侧的侧部分向侧表面2c外部开口 。第二接收凹口 15的深度大致为连接部件31的厚度的一半。因此,第二接收凹口 15能够容 纳连接部件31的从第一接收凹口 14凸出的另一侧部分。
连接部件31的另一端部分装入第二接收凹口 15的端部分(在侧表面2f 侧的端部分)中,这样,连接部件31的另一端部分可绕第二旋转轴线L2旋 转。第二壳体2相对于连接部件31的旋转范围限制在图1和2中所示的第 三旋转位置和图3中所示的第四旋转位置之间。
如图l和2中所示,第二壳体2的第三旋转位置由第二接收凹口 15的 侧表面15a抵靠连接部件31的侧表面31c而确定。侧表面15a平行于第二 壳体2的侧表面2c延伸。当第二壳体2处于第三旋转位置时,第二壳体2 的纵向方向与连接部件31的纵向方向重合,且第二壳体2的侧表面2c位于 与连接部件31的侧表面31d相同的平面(垂直平面)中。而且,在平面图中, 整个连接部件31装入第二接收凹口 15中。然而,只有连接部件31的沿第 一和第二旋转轴线L1、 L2方向的另一侧部分实际装入第二接收凹口 15中, 因为第二接收凹口 15的深度为连接部件31的厚度的一半。
如图3中所示,第二壳体2的第四旋转位置由第二接收凹口 15的与第 二壳体2的侧表面2c垂直的侧表面15b抵靠连接部件31的侧表面31d而确 定。当第二壳体2沿图1至3中的逆时针方向绕第二旋转轴线L2从第三旋 转位置旋转通过90度时,第二壳体2抵靠侧表面31d。当第二壳体2处于第四旋转位置时,第二壳体2的纵向方向与连接部件31的纵向方向垂直,且 连接部件31沿纵向方向的一半(在第一旋转轴线Ll侧的一半)从第二接收凹
口 15凸出。
在具有上述特征的游戏机A中,我们假定第二壳体2处于交叠位置。在 这种情况下,连接部件31相对于第一壳体1处于第一旋转位置,而第二壳 体2相对于连接部件31处于第三旋转位置。换句话说,当连接部件31相对 于第一壳体1处于第一旋转位置,且相对于第二壳体2处于第三旋转位置时, 第二壳体2相对于第一壳体处于交叠位置。
当连接部件31沿图1至3中的逆时针方向绕第一旋转轴线L1从第一旋 转位置旋转通过90度时,连接部件31到达第二旋转位置并停止在该处。这 时,第二壳体2相对于连接部件31保持静止。但是在连接部件31旋转时, 第二壳体2绕第一旋转轴线L1回转通过90度。换句话说,在第二壳体2保 持于第三旋转位置的情况下使连接部件31从第一旋转位置旋转至第二旋转 位置时,第二壳体2位于中间位置。
当处于中间位置的第二壳体2沿图2的逆时针方向相对于连接部件31 从第三旋转位置旋转通过卯度时,即当第二壳体2沿逆时针方向绕第二旋 转轴线L2旋转通过90度时,第二壳体2到达第四旋转位置并停止在该处。 这时,第二壳体2处于展开位置。因此,第二壳体2能够通过使连接部件31 到达第二旋转位置和通过使第二壳体2到达第四旋转位置而带到展开位置。 处于展开位置的第二壳体2能够通过使第二壳体2和连接部件31沿顺时针 方向以与上述相反的顺序旋转而返回交叠位置。
在具有上述特征的游戏机A中,第一和第二壳体位于沿垂直方向(第一 和第二旋转轴线L1、 L2的方向)的不同位置,使得第一壳体1的顶表面la 和第二壳体2的底表面2b基本相互接触或彼此间开。由于该结构,第一壳 体和第二壳体能够通过将连接部件31连接到第一和第二壳体1、 2简单地彼 此旋转交叠,使得连接部件31可绕第一和第二旋转轴线L1、 L2旋转而不需 要使用任何其它铰链组件。在该结构中,游戏机A的结构通过减少部件数目 而简化,因此能够降低游戏机A的制造成本。
如第一和第二接收凹口 14、 15并不分别形成于第一和第二壳体1、2中, 将需要使顶表面la和底表面2b沿垂直方向(第一和第二旋转轴Ll、 L2的方 向)分开等于连接部件31厚度的距离,以便将连接部件31定位在第一壳体1的顶表面la和第二壳体2的底表面2b之间。但是,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 件31沿它的厚度方向的一侧部分和另一侧部分分别装入第一和第二接收凹 口 14、 15中。由于该结构,第一壳体1的顶表面la和第二壳体2的底表面 2b可以基本上彼此接触,而不需要彼此间开连接部件31的厚度。这有助于 降低游戏机A的总厚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接收凹口 14、 15分别形成于第一和第二 壳体1、 2中,且连接部件31的沿厚度方向(第一和第二旋转轴线L1、 L2的 方向)的一侧部分和另一侧部分分别装入第一和第二接收凹口 14、 15中。然 而,厚度大致等于连接部件31的厚度的接收凹口可以形成于第一壳体1的 顶表面la或第二壳体2的底表面2b中,因此连接部件31装入接收凹口中。
图11和12表示了本发明的便携式装置的第二实施例。在该实施例的游 戏机(便携式装置)B中,接收凹口 16形成于第一壳体1中。在平面图中,接 收凹口 16有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接收凹口 14相同的形状和沿水平方向位于 相同位置。但是,接收凹口 16位于第一壳体1的侧表面lc的中心部分中, 且只有接收凹口 16的一侧部分向侧表面lc外部开口。接收凹口 16的沿垂 直方向的内部尺寸大致与连接部件31的外部尺寸相同。连接部件31的一端 部分装入接收凹口 16的沿纵向方向的左端部分中。连接部件31的一端部分 通过与第一旋转轴线L1同轴的轴17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一壳体1。连接部件 31的另一端部分可收缩地装入接收凹口 16的右端部分中。与第二旋转轴线 L2同轴的轴18的下端部分布置在连接部件31的另一端部分中。轴18的上 端部分从连接部件31向上凸出,并连接到第二壳体2上。轴18可旋转地连 接到连接部件31和第二壳体2中的至少一个上。在本实施例中,轴18不可 旋转地连接到连接部件31上,并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二壳体2上。
轴18的一部分在垂直方向位于与第一壳体1的、比接收凹口 16更高的 部分相同的位置中。因此,在没有后面所述的引导槽19的情况下,当第二 壳体2从图11中所示的展开位置朝着中间位置旋转至预定位置时,轴18将 抵靠第一壳体l的侧表面lc,从而限制第二壳体2的进一步运动。为了解决 该问题,游戏机B有形成在第一壳体1中的引导槽19。该引导槽19沿垂直 方向从顶表面la延伸至接收凹口 16。在前后方向,引导槽19沿环绕第一旋 转轴线L1的圆弧从侧表面lc朝着侧表面ld延伸,且该圓弧的曲率半径等 于中心距离Cd。引导槽19的宽度大致与轴18的外径相同或者稍微更大。因此,当第二壳体2环绕第二旋转轴线L2从展开位置朝着中间位置旋转至 预定位置时,轴18进入引导槽19。引导槽19足够长以致容纳轴18直到第 二壳体2旋转至中间位置。因此,第二壳体2能够从展开位置旋转直到中间位置。
作为连接部件31相对于第一壳体1的旋转限制位置的第一和第二限制 位置分别由连接部件31抵靠接收凹口 16的侧表面16a和侧表面16b来确定。 作为第二壳体2相对于连接部件31的旋转限制位置的第三和第四限制位置 分别由布置在第二壳体2和轴18之间的第一和第二止动器部分(未示出)来确 定。其它结构类似于第一实施例。
图13至22表示了本发明的便携式装置的第三实施例。在第三实施例的 游戏机(便携式装置)C中,铰链组件4用于代替铰链组件3。通过铰链组件4, 第二壳体2连接到第一壳体1上,这样第二壳体2可通过图15所示的中间 位置在如图13所示的交叠位置和如图16所示的展开位置之间旋转。设置在 该实施例中的按钮12的数目是4,但也可以如同上述实施例是2。
为了用铰链组件4代替铰链组件3,在本实施例的游戏机C中,如图13 至17中所示,凸出部分li形成于第一壳体1的侧表面lc中。凸出部分li 在平面图中有圆弧形形状。凸出部分li的外周表面的曲率中心位于第一壳体 1的沿左右方向(纵向方向)的中心点处,并朝着侧表面ld与侧表面lc间开 预定距离。在凸出部分li的曲率中心和侧表面lc之间的距离小于在曲率中 心和第一壳体1沿前后方向(较短方向)的中心之间的距离。换句话说,凸出 部分1 i的曲率中心定位成比沿第 一壳体1的前后方向的中心部分更靠近侧表 面lc。如后面所述,穿过凸出部分li的曲率中心并垂直于第一壳体1的顶 表面la延伸的轴线用作第一旋转轴线Ll。
如图17和18中所示,具有圓形截面的接收孔lj形成于第一壳体1的顶 表面la中。接收孔lj有形成于顶表面la中的大直径孔部分lk和形成于大 直径孔部分lk的底表面中的小直径孔部分11。大直径孔部分lk和小直径孔 部分ll安排成使它们与凸出部分li的曲率中心即第一旋转轴线Ll重合。定 位凹口 lm形成于大直径孔部分lk的左侧和右侧部分中。定位凹口 lm有与 大直径孔部分lk相同的深度,并与大直径孔部分lk连通。小直径孔部分ll 的内径小于大直径孔部分lk的内径。
如图19和20中所示,具有较小深度和圓形截面的定位孔2g形成于第二壳体2的底表面2b中。定位孔2g的中心位于第二壳体2的沿纵向方向的 中心点处,并朝着侧表面2d与侧表面2c间开预定距离。在定位孔2g的中 心和侧表面2c之间的距离与在接收孔lj和侧表面lc之间的距离相同。定位 孔2g的中心与第二旋转轴线L2重合。
如图21和22中所示,铰链组件4包括第一铰链部件41、第一支承部件 (支承部件)42、第二铰链部件43和第二支承部件(支承部件)44。
第一铰链部件41形成为薄环形状。第一铰链部件41的外径大致与大直 径孔部分lk的内径相同。第一铰链部件41的厚度大致与大直径孔部分lk 的深度相同或稍微更大。内齿轮部分(第一齿轮部分)41a形成于第一铰链部 件41的内周表面中。 一对安装部分(第一安装部分)41b、 41b形成于第一铰 链部件41的外周表面中,并沿圓周方向彼此间开180度。第一铰链部件41 装配在大直径孔部分lk中,且在它们之间基本无空间,安装部分41b装配 在定位凹口 lm中,因此定位第一铰链部件41。穿过安装部分41b的插入孔 41c的螺栓(未示出)拧入螺紋孔ln(见图18)中并拧紧,从而将第一铰链部件 41固定在第一壳体1上。当第一铰链部件41固定在第一壳体1上时,第一 铰链部件41的轴线;它是内齿轮部分41a的轴线;与第一旋转轴线L1重合。 因为第一铰链部件41的厚度与大直径孔部分lk的深度大致相同或者稍微更 大,因此第一铰链部件41的顶表面定位在与第一壳体1的顶表面la大致相 同的平面中,或者从该顶表面la稍微向上凸出。
第 一支承部件42形成为薄盘形状,并有相互同轴形成的大直径部分42a 和小直径部分(装配部分)42b。大直径部分42a可i走转地装配在小直径孔部分 11中,且在它们之间基本上无空间。因此,第一支承部件42可绕第一旋转 轴线Ll相对于第一壳体1旋转。大直径部分42a的厚度大致与小直径孔部 分ll的深度相同。因此,大直径部分42a的顶表面和底表面分别抵靠小直径 孔部分11的底表面和第一铰链部件41,且在它们之间没有空间。因此,第 一支承部件42由第一壳体1保持,使得第一支承部件42基本上不能沿第一 旋转轴线L1的方向运动。
第 一支承部件42的小直径部分42b的外径大致与第 一铰链部件41的内 齿轮部分41a的内径相同。第一支承部件42的小直径部分42b可旋转地装 配至内齿轮部分41a的内周表面中。小直径部分42b的厚度与第 一铰链部件 41的厚度大致相同或稍微更大。因此,小直径部分42b的顶表面位于与第一铰链部件41的顶表面大致相同的平面中,或者从第一铰链部件41的顶表面 稍微向上凸出。具有圓形形状的接收凹口(接收部分)42c形成于小直径部分 42b中。接收凹口 42c布置成使得接收凹口 42c的内周表面与第一支承部件 42的轴线接触。而且,接收凹口 42c的内径大于小直径部分42b的半径。因 此,接收凹口 42c的外侧上的一侧部分从小直径部分42b的一侧部分的外周 表面向外开口。接收凹口 42c的内径与下面将介绍的第二铰链部件43的外 齿轮部分43a的外径大致相同。
第二铰链部件43有相互同轴形成的外齿轮部分(第二齿轮部分)43a和凸 台(第二安装部分)43b。外齿轮部分43a的外径大致与接收凹口 42c的内径相 同。外齿轮部分43a可旋转地装入接收凹口 42c中。在外齿轮部分43a的外 周侧的部分从接收凹口 42c的开口部分向外凸出。外齿轮部分43a的凸出部 分与内齿轮部分41a啮合。因此,第二铰链部件43绕第一旋转轴线L1回转, 同时绕第二铰链部件43的轴线(该轴线与第二旋转轴线L2重合)旋转。当第 二铰链部件43回转时,在第二铰链部件43装入其接收凹口 42c中,第一支 承部件42与第二铰链部件43 —起绕第一旋转轴线Ll旋转。外齿轮部分43a 的齿数为内齿轮部分41a的齿数的一半。因此,当与外齿轮部分43a啮合的 内齿轮部分41a的节圓直径为Dc时,外齿轮部分43a的轴线与内齿轮部分 41a的轴线即第一旋转轴线Ll间开距离为Dc/2。外齿轮部分43a的厚度大 致与第一支承部件42的小直径部分42b的厚度相同。因此,如第二铰链部 件43直接与接收凹口 42c的底表面接触,外齿轮部分43a的顶表面将位于 与小直径部分42b的顶表面相同的平面中。然而,如后面所述,第二铰链部 件43通过后面将介绍的球形体52接触接收凹口 42c的底表面。因此,外齿 轮部分43a的顶表面定位成高于小直径部分42b的顶表面。凸台43b的外径 稍微小于外齿轮部分43a的齿根圆直径。凸台43b的顶表面从第一铰链部件 41的顶表面向上凸出预定距离。
第二支承部件44形成为薄盘,并与第一支承部件42同轴布置。保持孔 44a形成于第二支承部件44的径向方向的一侧部分中。第二铰链部件43的 凸台43b可旋转地插入保持孔44a中。第二支承部件44的沿径向方向的另 一侧部分压在第一支承部件42的小直径部分42b的顶表面上,并通过固定 部件45例如铆钉或金属孔眼而固定在第一支承部件42上。第二支承部件44 的沿径向方向的一侧部分压在外齿轮部分43a的顶表面上。第一和第二支承部分42、 44通过沿垂直方向夹住外齿轮部分43a而可旋转地保持外齿轮部 分43a。因此,内齿轮部分41a和外齿轮部分43a通过第一和第二支承部件 42、 44而维持恒定的相互啮合。
因为第二铰链部件43的外齿轮部分43a的顶表面从第一支承部件42的 小直径部分42b的顶表面向上凸出,因此固定在小直径部分42b的顶表面上 的第二支承部件44的一侧部分在弹性变形条件下与外齿轮部分43a的顶表 面按压接触。第二支承部件44的弹性力恒定地向下偏压第二铰链部件43。 为了将第二支承部件44的偏压力调节为合适水平,沿保持孔44a延伸为半 圆形形状的细长孔44b形成于第二支承部件44中的比保持孔44a更靠近另 一侧部分的部分中。
通过保持孔44a向上凸出的凸台43b的上端部分装配至第二壳体2的定 位孔2g中。这使得第二铰链部件43的轴线与第二旋转轴线L2对齐。第二 壳体2通过螺栓(未示出)固定在凸台43b上,该螺栓穿过第二壳体2的插入 孔21(见图19和20)并拧入凸台43b的螺紋孔43c中。因此,第二壳体2连 接到第一壳体1,使得第二壳体2能够绕第一旋转轴线L2回转,并能够绕 第二旋转轴线L2旋转。第一和第二支承部件42、 44可相对于第一和第二壳 体l、 2旋转,因此第一和第二支承部件42、 44不会干涉第二壳体2相对于 第一壳体1的旋转。
如上所述,第一旋转轴线Ll位于第一壳体1的沿左右方向(第一壳体1 的纵向方向)的中心处,并在沿前后方向(第一壳体1的短方向)从第一壳体1 的中心朝着侧表面lc偏离的点处。第二旋转轴线L2位于第二壳体2的纵向 方向的中心处,并在与侧表面2c间开的距离等于在侧表面lc和第一旋转轴 线Ll之间的距离和在内齿轮部分41a和外齿轮部分43a之间的中心距离的 总和。第一和第二旋转轴线Ll、 L2布置成这样当第二壳体2处于图13 所示的交叠位置时,整个第二壳体2与整个第一壳体1除了凸出部分li外垂 直交叠;当第二壳体2处于图15中所示的中间位置时,第二壳体2位于第 一壳体1的沿纵向方向的中心处,使得上面布置有操作按钮11和按钮12的 左和右端部分向外暴露;且当第二壳体2处于展开位置时,第一壳体l的侧 表面1 c侧上的侧部分和第二壳体2的侧表面2c侧上的侧部分相互垂直交叠。 当壳体2处于展开位置时,第一和第二壳体l、 2的交叠宽度(第一和第二壳 体1、 2沿短方向的交叠宽度)能够通过使第一旋转轴线L1更靠近侧表面lc或通过使第二旋转轴线L2更靠近侧表面2C而减小。
垂直地穿过第二铰链部件43的通孔43d形成于第二铰链部件43的中心 部分中。通孔42d形成于第一支承部件42中在对着通孔43d的位置处。用 于连接装入第一和第二壳体1、 2中的电子部件(例如显示器13)的线束(未示 出)分别插入通孔4:3d和中。
卡搭机构5布置在第一支承部件42和第二铰链部件43之间,因此当第 二壳体2到达交叠位置、中间位置和展开位置时,第二壳体2通过卡搭感觉 而停止就位。更具体地说,如图22中所示,大致半球形形状的四个啮合凹 口 51形成于金属凹口 42c的底表面中。啮合凹口 51布置在环绕4妻收凹口 41 c 的轴线(第二旋转轴线L2)的圓上,并沿周向方向彼此间开90度。另一方面, 四个球形体52嵌入第二铰链部件43的底表面中,且该球形体52的大致一 半向下凸出。第二铰链部件43的底表面对置接收凹口 42c的底表面。球形 体52布置在与啮合凹口 51相同的圓上,并沿周向方向相互间开90度。球 形体的外径稍微大于啮合凹口 51的内径。球形体52和啮合凹口 51布置成 当第二壳体2到达交叠位置时,四个球形体52和四个啮合凹口 51分别位于 沿周向方向的相同位置。因此,当第二壳体2到达交叠位置、中间位置和展 开位置时,四个球形体52分别装配在四个啮合凹口 51中,并通过第二支承 部件44的偏压力而抵靠啮合凹口 51的周边部分。这使得第二铰链部件43 通过预定大小的力和卡搭感觉而相对于第一支承部件42停止。因此,固定 在第二铰链部件43上的第二壳体2通过预定大小的力和卡搭感觉而相对于 第一壳体1停止于交叠位置、中间位置和展开位置。
当球形体随着第二铰链部件43的旋转而装配至啮合凹口 51中和从该啮 合凹口 51出来时,第二铰链部件43沿第二旋转轴线L2的方向运动的距离 等于球形体52在配合进和出啮合凹口 51时运动的距离。这使得第二壳体2 沿相同方向运动。第二壳体2的该运动能够通过例如使第二支承部件44形 成基本上不可弹性变形的刚性体和同时形成可弹性变形的第 一支承部件42 而避免。
第一和第二止动器机构(图中未示出)设置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 间。当沿从展开位置向交叠位置方向旋转的第二壳体2旋转超过交叠位置预 定的小角度时(该角度足够小以便不会使球形体52从啮合凹口 51中逸出), 第二壳体2沿相同方向的进一步旋转将由第 一止动器机构限制。当沿从交叠位置向展开位置方向旋转的第二壳体2旋转超过展开位置预定的小角度时
(该角度足够小以便不会使球形体52从啮合凹口 51中逸出),第二壳体2沿 相同方向的进一步旋转将由第二止动器机构限制。以这种方式,第二壳体2 的旋转范围基本上限制在交叠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
图23和24表示了铰链组件4A,它是铰链组件4的变化形式。铰链组 件4A包括设置在第三实施例的游戏机C的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的 第一和第二止动器机构的功能。为了实现铰链组件4A中的止动器机构的功 能,止动器凸起41d设置在第一铰链部件41的顶表面上的外周侧,啮合凸 起44c形成于第二支承部件44的外周表面中。啮合凸起44c在周向方向沿 稍微小于第二支承部件44的周边的一半延伸。当沿从展开位置向交叠位置 方向旋转的第二壳体2旋转稍微超过交叠位置时,第二壳体2沿相同方向的 进一步旋转将通过使得。齿合凸起44c的沿周向方向的一端表面44d抵靠止动 器凸起41d而限制。当沿从交叠位置向展开位置的方向旋转的第二壳体2旋 转稍微超过展开位置时,第二壳体沿相同方向的进一步旋转将通过使得啮合 凸起44c的沿周向方向的另 一端表面44e抵靠止动器凸起41d而限制。除了 上述特征,铰链组件4A与铰链组件4类似。
图25和26表示了铰链组件4B,它是铰链组件4的另一变化形式。在 铰链组件4B中,第二壳体2相对于第一壳体1的旋转范围限制为相对交叠 位置在两端的360度。更具体地说,沿周向方向或切向方向延伸的引导槽41e 形成于在外周侧的第一铰链部件41的顶表面中。止动器部件46的下端部分 装入引导槽41e中,使得止动器部件46可沿引导槽41e的纵向方向运动。 啮合凸起44f设置在第二支承部件44的外周表面中。当沿一个方向旋转的 第二壳体2到达交叠位置附近时,啮合凸起44f抵靠止动器部件46的一端 表面,并使止动器部件46朝着引导槽41e的一端部分运动。当第二壳体2 旋转稍微超过交叠位置时,止动器部件46抵靠引导槽41e的沿纵向方向的 一端表面。这限制了第二壳体2沿一个方向的进一步旋转。当沿另一方向旋 转的第二壳体2从它沿一个方向旋转受限制的位置处几乎旋转通过360度, 从而到达交叠位置附近时,啮合凸起44f抵靠止动器部件46的另一端表面, 并使得止动器部件46朝着引导槽41e的另一端部分运动。当第二壳体2沿 另一方向旋转稍微超过交叠位置时,止动器部件46抵靠引导槽41e的另一 端表面。这限制了第二壳体2沿该另一方向的进一步旋转。因此,第二壳体2的旋转范围基本上限制为相对交叠位置在两端的360度。
图27至41表示了本发明便携式装置的第四实施例。如图27至29中所 示,在第四实施例的游戏机(便携式装置)D中,第二壳体2可相对于第一壳 体1通过中间位置在交叠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旋转。游戏机D有与上述游戏 机A至C相同的该特征。游戏机D的特点在于铰链组件6的使用不需要 在第一壳体1中形成凸出部分li。而且,当处于展开位置时,第二壳体2可 绕第三旋转轴线在平行位置如图30中所示和倾斜位置如图31中所示之间旋 转。第三旋转轴线垂直于第一和第二旋转轴线L1、 L2以及平行于第一壳体 1的侧表面.lc延伸。第二壳体2通过使第二壳体2的底表面2b抵靠第一壳 体1的顶表面la而限制在平行位置。第二壳体2通过使形成于第二壳体2 的底表面2b和侧表面2c的相交部分处的倾斜表面2k抵靠第一壳体1的顶 表面la而限制在倾斜位置。除了当处于展开位置时,第二壳体2不可绕第 三旋转轴线L3旋转,因为第二壳体2的底表面2b大致与第一壳体l的顶表 面la接触。与当第二壳体2处于平行位置时相比,当第二壳体2处于倾斜 位置时更容易看见显示器(见图31)。
下面将更详细地介绍游戏机D的结构和布置。如图32中所示,接收凹 口 lo形成于第一壳体l的顶表面la中。接收凹口 lo位于侧表面lc附近。 第二壳体2由下壳体部分2A和上壳体部分2B构成,它们通过固定装置(未 示出)例如螺栓相互固定。接收孔2h形成于下壳体部分2A的顶表面中。在 接收孔2h的中心和侧表面2c之间的距离小于接收孔2h的半径。因此,接 收孔2h的一侧部分从侧表面2c开口 。通孔2i形成于接收孔2h的底表面中。 通孔2i布置成与接收孔2h共轴。通孔2i的半径稍微小于接收孔2h和侧表 面lc之间的距离。因此,通孔2i维持圓形形状。定位凹口2j形成于下壳体 部分2A的顶表面中。定位凹口 2j的一侧部分开口到接收孔2h。
如图32至38中所示,铰链组件6包括基座框架(基座部件)61。基座框 架61装入接收凹口 lo中。基座框架61的底表面部分(第一安装部分)61a用 固定装置(未示出)例如螺栓按压和固定在接收凹口 lo的底表面上。可旋转部 件62的一侧部分通过轴63可旋转地设置在基座框架61上。轴63平行于侧 表面lc和垂直于旋转轴线Ll、 L2延伸。轴63的轴线是第三旋转轴线L3。 这里,可旋转部件62连接到第二壳体2上,如下面所述,并与第二壳体2 一起相对于第三旋转轴线L3旋转。因此,可旋转部件62绕第三旋转轴线L3的旋转范围与第二壳体2的旋转范围相同,即在平行位置和倾斜位置之间。
如图38中所示,卡搭机构7设置在基座框架61的一端部分和可旋转部 件62的一端部分之间,另一-N荅机构7设置在基座框架61的另 一端部分和 可旋转部件62的另一端部分之间。卡搭机构7由形成于基座框架61中的啮 合孔71以及螺簧72、推杆7 3和设置在可旋转部件62中的球形体74组成。 卡搭机构7用于在可旋转部件62和第二壳体2停止在平行位置和倾斜位置 时提供卡搭感觉(clicking feel)。
安装孔62b形成于可旋转部件62的顶表面62a的另一侧部分中。形成 于齿轮64的下端部分中的下轴部分64a装配和固定在安装孔62b中。因此, 齿轮64与可旋转部件62 —起绕第三旋转轴线L3旋转。齿轮64包括外齿轮 部分(第 一齿轮部分)64b。外齿轮部分64b通过通孔2i进入接收孔2h中。夕卜 齿轮部分64b的轴线为第一旋转轴线Ll。因此,齿轮64连接到基座框架61 上,使得齿轮64不可绕第一旋转轴线Ll旋转并可绕第三旋转轴线L3旋转。 基座框架61、可旋转部件62、轴63和齿轮64构成第一铰链部件。
当可旋转部件62从平行位置绕第三旋转轴线L3旋转时,固定在可旋转 部件62上的齿轮64也旋转,且第一旋转轴线Ll相对于第一壳体1倾斜。 在这种情况下,使第一旋转轴线L1相对于第一壳体1固定就位的原理并不 适用。然而,当可旋转部件62绕第一旋转轴线L3旋转并位于与平行位置不 同的位置时,可旋转部件62(第二壳体2)并不绕第一旋转轴线L1旋转。当第 二壳体2绕第一旋转轴线Ll旋转时,第一旋转轴线Ll相对于第一壳体1 固定就位。
第二铰链部件65装配在第二壳体2的接收孔2h中。第二铰链部件65 呈字母"C"的形状,并布置成使得它的开口部分与接收孔2h的开口部分朝向 相同的方向。安装部分(第二安装部分)65a形成于第二铰链部件65的周边部 分中。安装部分65a装配在定位凹口 2j中。第二铰链部件65通过螺栓固定 在第二壳体2上,该螺栓穿过安装部分65a并螺紋连接在第二壳体2上。
内齿轮部分(第二齿轮部分)65b形成于第二铰链部件65的内周表面中。 内齿轮部分65b的轴线是第二旋转轴线L2。内齿轮部分65b与齿轮64的外 齿轮部分64b啮合。内齿轮部分65b与外齿轮部分64b的啮合使得第二铰链 部件65绕第二旋转轴L2旋转和绕第一旋转轴线L1回转。因此,固定在第二铰链部件65上的第二壳体2相对于第 一 壳体1绕第 一和第二旋转轴线L1 、
L2通过图28所示的中间位置而在图27所示的交叠位置和图29所示的展开 位置之间旋转。内齿轮部分65b呈字母"C,,形状。只要第二铰链部件65在交 叠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旋转,外齿轮部分64b并不到达内齿轮部分65b的开 口部分。因此,第二铰链部件65形成为字母"C"的形状,从而不需要设置于 前述实施例中的凸出部分li。
间隙可旋转地插入第二铰链部件65(内齿轮部分65b)的内周表面中。形成于 上支承部件(支承部件)66B的底表面中的短管形部分(配合部分)66b可旋转地 装配在第二铰链部件65的内周表面中。短管形部分66a装配在短管形部分 66b的内周表面中。下支承部件66A和上支承部件66B通过固定装置(未示 出)例如螺栓相互固定,且下和上支承部件66A、 66B大致沿垂直方向(第一 和第二旋转轴线的方向)夹住第二铰链部件65。因此,下支承部件66A和上 支承部件66B连接到第二铰链部件65上,使得下支承部件66A和上支承部 件66B可绕第二旋转轴线L2旋转,但是不可沿第二旋转轴线L2的方向运 动。
未示出的接收空间(接收部分)由下支承部件66A的顶表面、短管形部分 66a和上支承部件66B的底表面形成。齿轮64的外齿轮部分64b可旋转地 装入接收空间中。外齿轮部分64b的周边部分的一侧部分凸出至接收空间的 外部,且外齿轮部分64b在该凸出的一侧部分处与内齿轮部分65b啮合。
通孔66c形成于下支承部件66A中,通孔66d形成于上支承部件66B 中。齿轮64的下轴部分64a和上轴部分64c分别可旋转地装配至通孔66c、 66d中。因此,齿轮64由上和下支承部件66A、 66B可旋转地支承,且外齿 轮部分64b和内齿轮部分65b维持在恒定地相互啮合。而且,齿轮64和第 二铰链部件65通过支承部件66A、 66B而不可分离地连接,从而使铰链组 件6单元化。
板簧68设置在下支承部件66A和外齿轮部分64b之间。板簧68向下偏 压下支承部件66A和上支承部件66B,并向上偏压齿轮64。卡搭机构8设 置在外齿轮部分64b的顶表面和上支承部件66B的底表面之间。除了板簧 68,卡搭机构8还包括设置在上支承部件66B的底表面上的两个球形体81、 82;以及形成于外齿轮部分64b的顶表面中的引导槽83和四个啮合凹口 84、85、 86、 87。
板簧68可以布置在上支承部件66B和外齿轮部分64b之间。在此情况 下,卡搭机构8将设置在外齿轮部分64b的底表面和下支承部件66A的顶表 面之间。两个球形体81、 82可以设置在外齿轮部分64b上,引导槽83和啮 合凹口 84、 85、 86、 87可以形成于上支岸义部件66B的底表面中。
两个球形体81、 82布置在上支承部件66B的底表面中,并沿上支承部 件66B的周向方向相互间开预定角度o。该角度o设置为等于当第二壳体2 从交叠位置旋转至展开位置时内齿轮部分65b绕第一旋转轴线Ll旋转通过 的角度。球形体81、 82布置成使得球形体81、 82不可沿上支承部件66B的 周向方向运动,但是可以沿上支承部件66B的径向方向运动。另一方面,引 导槽83绕外齿轮部分64b的轴线(第一旋转轴线Ll)螺旋地延伸,如图39至 41中所示。啮合凹口 84位于引导槽83的一端部分中,啮合凹口 85、 86以 该顺序位于引导槽83的中间部分中,且啮合凹口 87位于引导槽83的另一 端部分中。啮合凹口 84、 85、 86、 87布置成这样当第二壳体2处于交叠 位置时,球形体81、 82分别装配在啮合凹口 84、 85中,如图39中所示; 当第二壳体2处于中间位置时,球形体81、 82分别装配在啮合凹口 85、 86 中,如图40中所示;而当第二壳体2处于展开位置时,球形体81、 82分别 装配在啮合凹口 86、 87中,如图41中所示。这样,当第二壳体2处于交叠 位置、中间位置或展开位置时,第二壳体2通过板簧68的偏压力而以卡搭 感觉相对于第一壳体1固定就位。
图42至52表示了本发明的便携式装置的第五实施例。如图42至44中 所示,在第五实施例的游戏机(便携式装置)E中,第二壳体2可相对于第一 壳体1通过中间位置在交叠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旋转。游戏机E有与上述游 戏机A至C相同的特征。该游戏机E的特点在于,第一壳体l由下壳体部 分1A和上壳体部分1B组成。下壳体部分1A和上壳体部分1B通过固定装 置例如螺钉Bs相互固定。安装凹口 lp形成于上壳体1B的顶表面(第一壳体 1的顶表面)la中。安装凹口 lp为椭圆形形状,并沿纵向方向位于顶表面la 的中心部分中。安装凹口 lp位于侧表面lc附近,并布置成平行于侧表面lc。 铰链组件9安装在安装凹口 lp中。通过铰链组件9,第二壳体2连接到第一 壳体1,使得第二壳体2可在交叠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旋转。
如图46至52中所示,铰链组件9包括第一铰链部件91、第二铰链部件92、支承部件93、第一和第二外齿轮部分94、 95、 一对惰齿轮96、 96以及 卡搭机构100。第一铰链部件91由在平面图中具有椭圆形形状的平板组成。第一铰链 部件91的位于下部的大部分,除了第一铰链部件91的上端侧上的部分外装 配在安装凹口 lp中,并通过固定装置例如螺钉Bs来固定在第一壳体1上。 从上述可明显看出,装配在安装凹口 lp中的第一铰链部件91的下部分91a 用作第一安装部分。连接管形部分91b形成于第一铰链部件91的顶表面的 中心部分中。连接管形部分91b的轴线是第一旋转轴线Ll。支承部件93包括四个即第一至第四支承板93A、 93B、 93C、 93D。第 一至第四支承板93A、 93B、 93C、 93D由具有相同外径的薄盘构成。第一至 第四支承板93A、 93B、 93C、 93D同轴重叠,并通过固定装置例如螺钉Bs 而相互固定。支承部件93的轴线是第二旋转轴线L2。第二旋转轴线L2沿 支承部件93的径向方向与第一旋转轴线L1间开预定距离。连接孔93a、 93b分别形成于第一和第二支承板93A、 93B中。连接孔 93a、 93b布置成与第一旋转轴线Ll同轴。第一铰链部件91的连接管形部 分91b可旋转地固定在连接孔93a、 93b中。这样,支承部件93连接到第一 铰链部件91,使得支承部件93可绕第一旋转轴线Ll旋转。具有椭圆形形状的弹簧接收孔93c形成于第二支承板93B中。弹簧接收 孔93c位于第一旋转轴线Ll和第二旋转轴线L2之间。弹簧接收孔93c定向 成使得它的纵向方向与连接第一和第二旋转轴L1、 L2的线垂直。下面将介 绍的弹簧部件98装入弹簧接收孔93c中。齿轮接收孔93d形成于第三支承板93C中。齿轮接收孔93d布置成使得 第一和第二旋转轴线L1、 L2通过齿轮接收孔93d。齿轮接收孔93d在第一 旋转轴线Ll侧上的一侧部分从第三支承板93C的外周表面向外开口 。该特 征适于减小第三支承板93C的外径,并通过延伸尽可能减小支承部件93的 外径。因此,当减小支承部件93的直径并不重要时,不需要使得齿轮接收 孔93d的一侧部分向外开口 。第一和第二齿轮部分94、 95和一对惰齿轮96、 96可旋转地装入齿轮接 收孔93d中。第一外齿轮部分94布置成与第一旋转轴线Ll同轴。第一外齿轮部分 94通过后面将介绍的固定轴101不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一铰链部件91。因此,第一外齿轮部分94相对于支承部件93绕第一旋转轴线Ll相对地旋转。
第二外齿轮部分95布置成与第二旋转轴线L2同轴。第二外齿轮部分 95由第二和第四支承板93B、 93D可旋转地支承。因此,第二外齿轮部分 95通过支承部件93连接到第一外齿轮部分94,从而4吏第二外齿4仑部分95 可绕第一旋转轴线L1回转。
一对惰齿轮96、 96布置成使得惰齿轮96、 96的轴线平行于第一和第二 旋转轴线L1、 L2。惰齿轮96、 96布置在与第一和第二外齿轮部分94、 95 的轴线(第一和第二旋转轴线Ll、 L2)垂直的线的相对侧。各惰齿轮96、 96 与第一和第二外齿轮部分94、 95啮合。
一对惰齿轮96、 96由第二和第四支承板93B、 93D支承,使得惰齿轮 96、 96可沿增加或减小相互之间的距离的方向运动通过很小距离。同时,惰 齿轮96、 96由上述弹簧部件98沿减小惰齿轮96、 96之间的距离的方向进 行偏压。因此,各惰齿轮96、 96在没有间隙(backlash)的情况下与第一和第 二外齿轮部分94、 95啮合。
连接凸起95a形成于第二外齿轮部分95的顶表面的中心部分中。连接 凸起95a的上端部分可旋转地穿过第四支承板93D,并从第四支承板93D向 上凸出。与第二旋转轴线L2同轴的第二铰链部件92的中心部分固定在连接 凸起95a的上端部分上。第二铰链部件92的顶表面部分92a用作第二安装 部分。顶表面部分92a固定在第二壳体2的底表面上。这样,第二壳体2通 过铰链组件9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一壳体1上。
卡搭机构100包括固定轴101、作为偏压装置的板簧102、 一对球形体 103、 103以及第一外齿轮部分94。固定轴101穿过支承部件93,使得固定 轴101可旋转并可沿第一旋转轴线L1的方向运动且穿过第一外齿轮部分94, 使得固定轴101不可旋转和可沿第一旋转轴线Ll的方向运动。固定轴101 的下端部分装配和固定在第一铰链部件91的连接管形部分91b的内周中。 固定轴101的上端部分从支承部件93(第四支承板93D)的顶表面向上凸出。 环形凸出部分101a形成于固定轴101的上端部分中。环形凸出部分101a与 支承部件93的顶表面可滑动地接触。由于该结构,支承部件93不可避免地 连接到第一铰链部件91,从而使铰链组件9单元化。
平行于第一旋转轴线Ll延伸的一对通孔104、 104形成于第四支承板 93D中。该对通孔104、 104布置在环绕第一旋转轴线L1的圓上,并沿周向方向相互间开180度。通孔104的内径比第四支承板93D的厚度大预定量。 球形体103分别插入通孔104中,使得各球形体103可旋转和可沿通孔104 的轴向方向运动。球形体103的外径大致与通孔104的内径相同。因此,球 形体103的外周表面的沿第一旋转轴线Ll方向的一侧部分和另一侧部分凸 出至通孔104的外部。从通孔104向第四支承板93D的顶表面侧凸出的球形 体103的 一侧部分通过固定在第四支承板93D的顶表面上的板簧102向下偏 压。从通孔104向第四支承板93D的底表面侧凸出的球形体103的另 一侧部 分通过板簧102的偏压力按压在第一外齿轮部分94的顶表面上。
四个啮合凹口(未示出)形成于第一外齿4仑部分94的顶表面中。啮合凹口 布置在环绕第一旋转轴线Ll的圓上彼此间开90度。该圓与布置在球形体 103上的圓重合。四个啮合凹口布置成当第二壳体2处于交叠位置、中间位 置或展开位置时使得球形体103、 103分别进入两个啮合凹口。由于该结构, 第二壳体2带有卡搭感觉停止于交叠位置、中间位置和展开位置。
在具有上述结构和布置的游戏机E中,不会发生由于在第一和第二外齿 轮部分94、 95之间的间隙而引起的卡搭(rattle)声,因为惰齿轮在没有间隙的 情况下与第一和第二外齿轮部分94、 95啮合。因此,在第一和第二壳体l、 2之间不会产生卡搭声。
通过将第一和第二外齿轮部分94、 95中的任意一个布置成这样的方式, 即可沿增加或减小在第一和第二外齿轮部分94、 95之间的距离的方向运动, 并将第一和第二外齿轮部分94、 95中的所述一个通过偏压装置而偏压向另 一个,由第一和第二外齿轮部分94、 95之间的间隙而引起的卡搭声可以这 样避免。然而,在本实例中,第一外齿轮部分94或第二外齿轮部分95运动。 它导致不希望的情况,其中第一旋转轴线Ll相对于第一壳体1运动,或者 第二旋转轴线L2相对于第二壳体2运动。因此它是不现实的方案。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有多种变型。
例如,尽管在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壳体1、 2在平面图中
形状和尺寸相同,但是第一和第二壳体1、 2可以有不同的形状的尺寸。例 如,第一壳体1可以具有梯形形状。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希望当第二壳体2 处于中间位置时,具有设置在其上的操作按钮11和按钮12的第一壳体1的 相对端应从第二壳体2向左和向右凸出。
此外,在给出的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的顶表面la和第二壳体2的底表面2b平行,且第一和第二壳体1、 2布置成使得顶表面la和底表面 2b大致相互接触,并因此使得第一和第二壳体1、 2大体上相互交叠。也可 选择,第一和第二壳体l、 2可以布置成使得只有顶表面la的一部分和只有 底表面2b的一部分大体上相互接触,从而使得第一和第二壳体1、 2的只有 一部分大致相互交叠。
工业实用性
按照本发明的便携式装置可以用作移动电话手机或便携式游戏机。本发 明的铰链组件可以用于将便携式装置的第 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旋转地连接。
权利要求
1.一种便携式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可旋转地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铰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通过所述铰链组件连接到所述第一壳体,使得所述第二壳体能够绕所述第一旋转轴线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回转,所述第一旋转轴线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就位,且所述第二壳体能够绕第二旋转轴线旋转,所述第二旋转轴线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就位并平行于所述第一旋转轴线延伸;至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二壳体的一部分布置成使得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部分和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部分沿所述第一旋转轴线和所述第二旋转轴线的方向通常相互接触或相互间开,因此至少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部分和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部分沿所述第一旋转轴线和所述第二旋转轴线的所述方向相互交叠。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中,所述铰链组件包括连接 部件,所述连接部件的一端部分连接到所述第一壳体,使得所述连接部件可绕 所述第一旋转轴线旋转,所述连接部件的另一端部分连接到所述第二壳体,使得所述连接部件可 绕所述第二旋转轴线旋转。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中,所述接收凹口形成于沿 所述第一旋转轴线和所述第二旋转轴线的方向相互交叠的所述第一壳体的 所述部分和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部分中的一个中,沿与所述第一旋转轴线和 所述第二旋转轴线垂直的方向所述接收凹口的一侧部分开口 ,所述连接部件的所述一端部分装入所述接收凹口中,使得所述连接部件 可绕所述第一旋转轴线旋转,以及所述连接部件的所述另 一端部分装入所述接收凹口中,使得所述连接部 件的所述另 一端部分可移入和移出所述开口的接收凹口的所述一侧部分。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接收凹口和第二接收凹口分别形成于沿所述第一旋转轴线和所述第二旋转轴线的所述方 向相互交叠的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部分和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部分中,沿与 所述第一旋转轴线和所述第二旋转轴线垂直的方向所述第一接收凹口的一 侧部分开口 ,沿与所述第一旋转轴线和所述第二旋转轴线垂直的所述方向所 述第二接收凹口的一侧部分开口 ,沿所述第一旋转轴线和所述第二旋转轴线 的所述方向所述第一接收凹口能够接收所述连接部件的所述一侧部分,沿所 述第一旋转轴线和所述第二旋转轴线的所述方向所述第二接收凹口能够接 收所述连接部件的所述另 一侧部分,所述连接部件的所述一端部分装入所述第一接收凹口中,使得所述连接 部件可绕所述第 一旋转轴线旋转,所述连接部件的所述另一端部分装入所述第一接收凹口中,使得所述连 接部件的所述另 一端部分可移入和移出所述开口的第 一接收凹口的所述一 侧部分,所述连接部件的所述另 一端部分装入所述第二接收凹口中,使得所述连 接部件可绕所述第二旋转轴线旋转,所述连接部件的所述一端部分装入所述第二接收凹口中,使得所述连接 部件的所述一端部分可移入和移出所述开口的第二"^妄收凹口的所述一侧部分。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中,所述铰链组件包括第一 齿轮部分和第二齿轮部分,所述第一齿轮部分不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中,使得所述第一齿 轮部分的轴线与所述第 一旋转轴线重合,所述第二齿轮部分不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中,使得所述第二齿 轮部分的轴线与所述第二旋转轴线重合,所述第二齿轮部分与所述第一齿轮 部分啮合。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中,所述铰链组件还包括支 承部件,所述支承部件连接到所述第一齿轮部分,使得所述支承部件可绕所 述第一旋转轴线旋转,所述支承部件连接到所述第二齿轮部分,使得所述支 承部件可绕所述第二旋转轴线旋转,所述支承部件可绕所述第一旋转轴线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旋转, 所述支承部件可绕所述第二旋转轴线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旋转。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齿轮部分和所 述第二齿轮部分中的一个是内齿轮部分,所述第一齿轮部分和所述第二齿轮部分中的另 一个是外齿轮部分,配合部分设置在所述支承部件中,所述配合部分装配到所述内齿轮部分 的内周表面上,使得所述配合部分可绕所述内齿轮部分的轴线旋转,接收部分设置在所述配合部分中,所述接收部分接收所述外齿轮部分, 使得所述外齿轮部分可绕所述第二旋转轴线旋转,所述4妄收部分的 一侧部分开口至所述配合部分的外周表面的外部,所述外齿轮部分的一侧部分凸出至所述开口的接收部分的所述一侧部 分的外部,所述外齿轮部分在凸出外部的所述外齿轮部分的所述一侧部分处与所 述内齿轮部分啮合。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中,当所述 第二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绕所述第一旋转轴线和所述第二旋转轴线旋 转至预定旋转位置时,所述第二壳体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绕沿与所述第一 旋转轴线和所述第二旋转轴线垂直的方向延伸的第三旋转轴线旋转。
9. 一种铰链组件,包括具有第 一安装部分和第 一齿轮部分的第 一铰链部件;具有第二安装部分和第二齿轮部分的第二铰链部件,所述第二齿轮部分 与所述第一齿轮部分啮合;以及支承部件,所述支承部件支承所述第一铰链部件,使得所述第一铰链部 件可绕所述第一齿轮部分的轴线旋转,所述支承部件支承所述第二铰链部 件,使得所述第二铰链部件可绕所述第二齿轮部分的轴线旋转,所述支承部 件维持所述第一齿轮部分和所述第二齿轮部分相互啮合,所述第一齿轮部分的所述轴线和所述第二齿轮部分的所述轴线相互平行。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铰链组件,其中,所述第一齿轮部分是内齿 轮部分,所述第二齿轮部分是外齿轮部分。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铰链组件,其中,所述配合部分设置在所 述支承部件中,所述配合部分可旋转地装配在所述第一齿轮部分的内周表面 上,接收部分设置在所述配合部分中,所述接收部分可旋转地接收所述第二 齿轮部分,所述接收部分的一侧部分开口至所述配合部分的外周表面的外部, 所述第二齿轮部分的一侧部分凸出至所述开口的接收部分所述一侧部 分的外部,所述第二齿轮部分在所述凸出外部的第二齿轮部分的所述一侧部分处 与所述第一齿轮部分啮合。
12. 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何一项所述的铰链組件,其中,所述第一铰链部件包括基座元件和可旋转部件,所述基座元件具有设置在其上的所 述第一安装部分,所述可旋转部件具有设置在其上的所述第一齿轮部分,所述可旋转部件连接到所述基座元件,使得所述可旋转部件可绕沿与所 述第一齿轮部分的所述轴线垂直的方向延伸的轴线旋转。
13.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铰链组件,其中,所述第一齿轮部分和所述 第二齿轮部分两者都是外齿轮部分。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铰链组件,其中,所述第一齿轮部分和所 述第二齿轮部分设置成相互间开,惰齿轮设置在所述支承部件中,使得所述惰齿轮可沿增加或减小在所述 惰齿轮与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齿轮部分之间的距离的方向运动,所述惰齿轮 与所述第一齿轮部分和所述第二齿轮部分啮合,所述惰齿轮通过偏压装置偏压到减小在所述惰齿轮与所述第一和所述 第二齿轮部分之间的所述距离的所述方向,因此所述惰齿轮制成为无间隙地 与所述第一齿轮部分和所述第二齿轮部分啮合。
全文摘要
一种便携式装置,其中,第一壳体(1)连接到可围绕固定到第一壳体(1)的第一旋转轴线(L1)旋转的连接部件(31)的一端上,第二壳体(2)连接到可围绕固定到第二壳体(2)的第二旋转轴线(L2)旋转的连接部件(31)的另一端上,该第二旋转轴线(L2)平行于第一旋转轴线(L1)。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沿第一和第二旋转轴线(L1、L2)方向设置在不同位置,因此第一壳体(1)的上表面(1a)和第二壳体(2)的下表面(2b)定位在大致相同的平面上。
文档编号A63F13/08GK101300539SQ20068004078
公开日2008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20日
发明者大嶋一吉, 新美亮, 深井尚史, 越川伸市郎, 长沼健太, 长谷川学 申请人:思嘎茨讷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