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向走步复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6729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斜向走步复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隶属一种训练脚力的复健器材,具体而言指一种结构简单、且运动 跨距大的斜向走步复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根据医学研究指出,少量而多次的运动方式,其预防心脏病的成效 和密集性地做一段长时间运动一样好,也因此业界开发有多种用于训练人体不 同部位的健身器材。而其中以用于训练下半身的运动健身设备占有极大的巿场, 如健身车、跑步机、滑雪机、椭圆轨机等等,由于其具有较全面性的运动效果, 因此广受大众所喜爱。但这类的运动健身器材对于孕妇、老年人或下半身受伤的患者等,并无法 具有较佳的复健效果,其原因在于这类的健身器材属外力驱动型的设备,其移 动速度较快,瞬间运动量较高,容易发生运动意外,再者其结构复杂,制作维 修不易,因此成本较高,且体积庞大占空间,无法用于较小的空间供随时复健 使用,故其并不适合用于一般的复健或居家运动。而根据Clapp等人在1991年的研究显示,运动对孕妇产生的新陈代谢变化、 血液变化等等可以保护胎儿,同时还可以预防孕妇体能的消退,避免疲劳。运 动的效果也能维持肌肉的力量,促使生产更为顺利,另外,由于皮下脂肪较少, 妊娠紋出现的机会也较少,其实孕妇爬楼梯也就是一种运动,特别注意只能上 楼梯,尽量少下楼梯。且上楼梯还具有提臀的效果,而此上楼梯对一般使用者、 孕妇、老年人或下半身受伤,对身体的好处多不胜数,如改善心肺功能及血液循环;减低患上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及结肠癌的机会;增强身体抵抗力, 减低患病机会,从而提升工作效率;使骨骼强健,减低患上骨质疏松症的机会;强化肌肉;以及燃烧脂肪,有助控制体重。且爬楼梯,是都巿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运动之一,也是最简单、方便又不受 天气或同伴影响的运动方式。根据数据显示,爬楼梯每小时每公斤可消耗五点 六至六大卡,其消耗的热量是散步的二点二倍,是打保龄球的一点六倍,是骑 自行车、打棒球、高尔夫球的一点五倍,是有氧舞蹈的一点一倍,由以上的数 据可以发现,爬楼梯不但是一项不用花钱的有氧运动,而且它所消耗的热量比 上述的运动都还多。换言之,如能开发一种结构简单,且可适用于家中能供进行类似爬楼梯的 器材,相信可提供使用者更佳的复健与运动效果。目前市面上虽然开发有踏步 型的健身器材,但这类的踏步运动主要是垂直上、下的踩踏动作,其并无法提 供类似爬楼梯的斜向向上跨步与斜向向下踩压的动作效果,因此现有踏步型健 身器材的运动效果不明显。同时巿面上另有一种拟似电动手扶梯的健身器材, 其主要通过驱动组件带动斜设的链条向下旋转,让使用者可通过逐一踩踏设于 链条上的踏片来运动,但其结构极为复杂、且成本高,又不适用于家中,再者 其动力源来自驱动组件,使用者双脚需不断的离开踏片、再踩踏另一踏片,对 于孕妇、老年人或下半身受伤的患者而言太过危险,容易发生意外,因此也无 法用于复健。于是,本发明针对前述孕妇、老年人或下半身受伤患者的复健需求,以及 现有健身器材无法适用的问题,开发出一种结构简单、且效果大的斜向走步复 健装置,借以克服现有健身器材结构过于复杂,以及无法兼具复健与运动作用 的不便与缺点。发明内容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产生拟似爬梯且结构简单的 斜向走步复健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斜向走步复健装置,其包含有 基座单元;斜轨单元,其设于该基座单元上,该斜轨单元由斜设于该基座单元的一个 或多数个斜向导轨所组成;两个踏板单元,其分设于该斜轨单元的斜向导轨上,该两个踏板单元分别 具有供踩踏的踏板,该两个踏板单元并相对该斜轨单元产生具有阻尼效果的斜 向往复交错连动。借此,通过前述技术手段的展现,可让本发明具有下列的功效及实用价值1、 本发明产生一种斜向向上跨步、且斜向向下踩压的爬梯动作,而能通过 其大跨距的交错走步运动,借以达到同时训练腿部、臀部的肌肉与骨骼的运动健身效果,且能增强身体抵抗力,减低患病机会,从而提升工作效率;使肌肉 与骨骼强健、灵活,而兼具复健作用。2、 本发明在运动过程中,双脚无需离开踏板单元,即可以自身力量进行爬 梯运动,让使用者能保持其平衡感与运动重心,而提升运动的安全性。3、 本发明可简化结构与缩小体积,以降低制造与组装的成本,同时也不会 占据太多空间,而能方便移动与摆置的灵活度,供使用者或患者在家中随时使 用,供进行复健与运动。4、 承前所述,由于本发明体积小,但运动效果佳,同时可降低其制造成本, 因此可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并能增进其竟争力与经济效益。


图1为本发明斜向走步复健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斜向走步复健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其揭示各主要组件及 其相对关系;图3为本发明斜向走步复健装置的侧视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斜向走步复健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斜向走步复健装置的侧视动作示意图,用以说明本发明的动 作状态;图6为本发明斜向走步复健装置另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斜向走步复健装置另一个实施例的实际使用参考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基座单元11直杆12横杆20斜轨单元21撑杆22斜向导轨23导槽30踏板单元31组接件310缓冲组件311凸耳312凸耳32撑座33撑板34踏板35滑轮组36第一导轮37轮座38第二导轮40阻尼单元41枢座42缸体43伸杆44覆片50连动单元51螺套52轮座53手轮54滚轮55连动件31A组接件40A阻尼单元41A枢座42A缸体43A伸杆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一种结构简单的斜向走步复健装置,其如图1、图2所揭示,其 包含有基座单元IO、设于基座单元10上的斜轨单元20、两个设于斜轨单元20 上的踏板单元30,该两个踏板单元30可通过阻尼单元40及连动单元50相对 斜轨单元20产生具有阻尼效果的斜向交错连动。而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详细构成,则请参看图1、图2及图3所揭示,基座单元io用以架设本发明其它结构,本发明的基座单元io在直杆ii两端分别
设有横杆12,使得基座单元IO形成工字形状,供增加其置于地面的平稳度, 再者基座单元10两端中位于使用者前方的一端可设有供设置计次、计时的仪表 或供使用者握持的把手(图中未示出),又基座单元10两端中位于使用者前方
的一端可设有供使用者乘座的座椅(图中未示出),以减轻使用者或患者的负载。
该斜轨单元20设于基座单元10上,其在基座单元10两端中对应使用者前 方的横杆12上设有撑杆21,该撑杆21呈斜立、且弧弯状,以增加撑杆21顶 撑的强度,同时撑杆21可选择性调整长度,供改变斜轨单元20的倾斜角度, 且斜轨单元20在基座单元10另 一端的横杆12与撑杆21顶端间设有一个或多 数个斜向导轨22,本发明以两个平行的斜向导轨22为主要实施例,且两个斜 向导轨22相异外侧分别形成有导槽23,分别供踏板单元30滑动。
前述两个踏板单元30分别具有组接件31,该组接件31向下的一端具有缓 冲组件310,该缓冲组件310相对基座单元10的横杆12,以产生阻挡踏板单元 30下移及减轻撞击力道的作用,且组接件31两端分别形成有凸耳311、 312; 又组接件31异于斜向导轨22的侧面利用撑座32设有略呈水平的撑板33,且 撑板33顶面锁设有供踩踏的踏板34;再者组接件31对应斜轨单元20的侧面 设有滑轮组35,该滑轮组35在组接件31上枢设有一个或多数个直立状的第一 导轮36,第一导轮36供相对该斜向导轨22导槽23的上、下水平面滚动,同 时组接件31在第一导轮36外恻另设有一个或多数个轮座37,各轮座37上、 下端分别设有水平滚动的第二导轮38,让第二导轮38可相对斜向导轨22导槽 23的左、右直立面滚动,让踏板单元30可通过滑轮组35的第一、二导轮36、 38相对导槽23内表面滑动而产生平稳的移动,并可提升其承载与支撑力,且 前述第一、二导轮36、 38使用较斜向导轨22为软的材质,以降低移动的噪音。
另外该阻尼单元40让踏板单元30可相对斜向导轨22产生阻尼负荷效果,
其可为压缩弹性件、伸缩缸、阻尼轮、阻尼带或磁控阻尼器等,其并可具有选 择性调整阻尼力的功能,本发明的阻尼单元40以具有压缩复位作用的伸缩缸为 主要实施例,其在基座单元IO位于使用者后方的横杆12上设有枢座41,枢座41上并枢设有两个缸体42,且各缸体42具有供压缩复位的伸杆43,两个缸体 42的伸杆43自由端并分别锁设于两侧踏板单元30的组接件31凸耳311,使踏 板单元30可通过阻尼单元40产生阻尼作用,斜轨单元20的斜向导轨22并在 阻尼单元40的缸体42上方覆设有覆片44,以保护缸体42、且增进美观,再者 阻尼单元40的两个缸体42间并可设有具有流量控制的连通管(图中未示出), 以调整控制两个缸体42的液压流动速度,进而改变其阻尼力道。
另外,连动单元50让两个踏板单元30可相对产生上、下交错的连动效果, 其可为连杆连动、索件连动或压缩件复位等,其并可具有选择性调整行程的功 能,本发明的连动单元50在撑杆21上设有螺套51,螺套51上螺设有轮座52, 该轮座52可利用手轮53调节其前、后位置,再者轮座52上枢设有滚轮54, 该滚轮54上绕设有连动件55,连动件55选自钢索,且连动件55的两端分别 设于两侧踏板单元30的组接件31另 一个凸耳312,令两个踏板单元30可受连 动件55的相互牵引,而产生往复交错的连动动作。
借此,当使用者双脚站立于两个踏板单元30时,通过斜轨单元20、阻尼 单元40与连动单元50的作用,双腿可产生斜向向上跨步、且斜向向下踩压的 往复爬梯动作,进而组构成结构简单、且安全性高的斜向走步复健装置结构。
通过上述的设计,本发明在实际操作上,则请配合参看图1及图3、图4、 图5所揭示,斜向走步复健装置位于斜轨单元20的斜向导轨22两侧的踏板单 元30以交错状分设于上、下两端,搡作上,令使用者以双脚踩踏于两侧的踏板 单元30的踏板34上,接着位于上端的脚斜向向下踩压该踏板单元30,使该踏 板单元30可通过滑轮组35相对斜向导轨22向下滑动,该踏板单元30向下滑 移时,可通过阻尼单元40产生反向阻尼力道,以产生复健运动效果,且该踏板 单元30并通过连动单元50的连动件55将另 一个踏板单元30向上拉动,使该 另 一个踏板单元30可利用滑轮组35相对斜向导轨22向上滑移至顶端,并同时 产生斜向向上的跨步动作。
当该另一个踏板单元30移至斜向导轨22的顶端后,使用者对应的脚再斜 向向下踩压该另一个踏板单元30,而依前述方法使该另一个踏板单元30斜向向下产生具有阻尼效果的踩压作用,而该踏板单元30则斜向向上跨步,如此往 复循环交错运动,而能通过大跨距的交错爬梯运动,且由于使用者双脚无需离 开踏板单元30,即可以自身力量进行往复的交错爬梯运动,让使用者能保持其 平衡感与运动重心,而提升其复健与运动的安全性。
同时本发明另有一个实施例,其如图6、图7所示,该阻尼单元40A在基 座单元10的横杆12相对斜向导轨22的两侧分设有枢座41A,且踏板单元30 的组接件31A内设有缸体42A,该缸体42A具有供压缩复位的伸杆43A,两个 缸体42A的伸杆43A自由端并分别枢设于前述枢座41A上,其一样能产生阻 尼作用,且由于缸体42A直接设于组接件31A内,能增加其阻尼缓冲力道,可 有效降低其滑动的噪音,其并具有前述的作用与效能。
基于上述原因,且进一步能有效简化结构,且可大幅缩小其体积,便于使 用、摆置、贮藏及运输的空间调整,同时可降低其制造与组装的成本,而增加 其附加价值,并能增进产品的竟争力与经济效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10
权利要求
1、一种斜向走步复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基座单元;斜轨单元,其设于该基座单元上,该斜轨单元由斜设于该基座单元的一个或多数个斜向导轨所组成;两个踏板单元,其分设于该斜轨单元的斜向导轨上,该两个踏板单元分别具有供踩踏的踏板,该两个踏板单元并相对该斜轨单元产生具有阻尼效果的斜向往复交错连动。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斜向走步复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轨单元在 所述基座单元上设有可选择性调节高度的撑杆,该撑杆并顶撑所述斜向导轨对 应使用者前方的一端,改变所述斜轨单元的倾斜角度。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斜向走步复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单元通过滑轮组滑设于所述斜向导轨上,该滑轮组具有一个或多数个直立状的第一导 轮,该第一导轮相对该斜向导轨的上、下水平面滚动,且该滑轮组并具有一个 或多数个轮座,该各轮座上、下端分别设有水平滚动的第二导轮,该第二导轮 可相对所述斜向导轨的左、右直立面滚动。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斜向走步复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轨单元的 斜向导轨两外侧分别形成有导槽,而所述滑轮组的所述第一、二导轮相对该导 槽内表面滑动。
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斜向走步复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踏板单 元分别具有组接件,该组接件异于所述斜向导轨的侧面利用撑座设有呈水平的撑板,而所述踏板锁设于该撑板顶面,该组接件向下的一端具有缓冲组件。
6、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斜向走步复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踏板单 元利用阻尼单元相对所述斜向导轨产生阻尼负荷,该阻尼单元选自压缩弹性件、 伸缩缸、阻尼轮、阻尼带或磁控阻尼器。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斜向走步复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单元在所述基座单元上设有枢座,该枢座上并枢设有两个缸体,且该各缸体具有供压 缩复位的伸杆,该两个伸杆自由端并分别锁设于两侧所述踏板单元,且该两个 缸体间并设有具有流量控制以调整控制该两个缸体的液压流动速度进而改变其 阻尼力道的连通管。
8、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斜向走步复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踏板单 元通过连动单元产生上、下往复的交错连动,该连动单元选自连杆连动、索件 连动或压缩件复位。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斜向走步复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动单元具 有轮座,该轮座上枢设有滚轮,该滚轮上绕设有连动件,该连动件两端分别设 于两侧所述踏板单元上,所述两个踏板单元可受该连动件的相互牵引,而产生 往复交错的连动动作。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斜向走步复健装置,特别指一种结构简易、且效果大的斜向走步复健装置,其包含有基座单元、设于基座单元上的斜轨单元、两个设于斜轨单元的踏板单元,该两个踏板单元可在斜轨单元上产生具有阻尼效果的斜向交错连动。通过上述的设计,让使用者双脚站立于两个踏板单元时,双腿可以拟似向上爬梯的方式进行复健运动,能进行下半身的肌肉与骨骼的训练,而能产生增强脚力、膝盖脚踝灵活度及提臀作用等复健与运动效果,进一步并可简化结构与缩小体积,可提升其经济效益。
文档编号A63B22/00GK101642614SQ20081014733
公开日2010年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7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7日
发明者陈宣豪, 陈昱廷 申请人:陈昱廷;陈宣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