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滑板的电动轮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1265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动滑板的电动轮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滑板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滑板的电动轮毂。
背景技术
作为电动滑板的核心部件,电动轮毂的性能直接影响到电动滑板的运行,因电动滑板运行中,特别是在启动、上坡、负载加大时,电机容易堵转、发热,如果得不到良好的散热,容易导致电机过热,严重情况下会烧毁电机,影响车辆运转;当前,电动轮毂主要由电机和轮毂壳体构成,电机包裹在轮毂壳体内,这样的结构使得电机在工作时得不到有效地散热,并且容易致使轮毂壳体本身过热,导致轮胎过热,不利于轮胎的工作。故需提出一种电动轮毂,电动滑板运行中,轮毂壳体能够较好的为电机疏散热量,使其冷却,提高电机性能和工作效率,保证整车安全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设计一种电动滑板的电动轮毂,轮毂壳体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电动滑板的电动轮毂,其特征在于:一对轮毂壳体分别套接于电机两端,轮毂壳体为锥形筒体,大径端呈开口状,小径端设置为轮辐,所述轮辐辐条立棱倾斜设置,轮辐整体呈螺旋扇状;电机轴固定连接轮辐中心,轮毂壳体与电机外壳之间形成中空空间,该中空空间设置轴承,在轴承安装处的轮毂壳体内壁设置通风槽,所述通风槽穿过轴承与轮毂壳体内壁的贴合面;所述轴承设置于轮毂壳体大径端,所述轮毂壳体与电机外壳之间的剩余中空空间与通风槽形成风道;所述轮辐为内凹式,辐条由轮辐中心向外扩散辐射分布;所述辐条外端面相对于轮毂壳体侧平面成斜面,辐条外端面与轮辋内圈成倾角设置;所述辐条外端面设置为阶梯状;所述辐条内端面相对于轮毂壳体侧平面成斜面,辐条内端面与轮辋内圈成倾角设置;其中部分辐条的倾斜方向与其它辐条反向设置;所述轮毂壳体外壁设置供轮胎安装的卡槽,轮胎包覆于轮毂壳体外周;所述电机为内转子式电机,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支架设置于一对轮毂壳体之间,用以抓持电机。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滑板的电动轮毂,轮毂壳体本身具有良好的散热结构,在电动滑板运行中,轮毂壳体能够有效地疏散电机工作中产生热量,保持电机及电动轮毂的冷却,并且使得电机在较长时间工作后仍能保持冷却,能够提高电机工作效率,有助于维护电机与电动轮毂的性能及使用寿命。2、轮辐辐条立棱倾斜设置,轮辐整体呈螺旋扇状,电动滑板运行中,电机带动轮毂旋转能够产生强大气流,使电机产生的热量随着流动的气流传递到轮毂的外部。3、轮毂壳体内壁安装轴承的位置,设置有通风槽,通风槽穿过轴承与轮毂壳体内壁的贴合面,与轮毂壳体内的中空空间相通形成风道,给电机散热降温的同时,还能够避免电机工作中产生的热量通过轴承、轮毂壳体传递到轮胎,避免轮毂壳体本身及轮胎温度过高。另外,电机外壳安装轴承,如果没有通风槽,则在轮辐和轴承之间形成一端堵塞的“死通道”,气流不能形成循环,也就失去了降温散热功能,设置通风槽有效的保证了整体效果。4、轮辐设置为内凹式,车轮转动时形成旋涡,吸入气流集中汇聚至通风槽;气流不断从轮幅吸入,经通风槽和电机表面流出,不断循环的强劲风力带走了电机表面产生的热量;内凹式设置还缩短了电机轴的长度,使得电机轴加工的同轴度易于保证,降低材料成本;并且避免电机轴末端固定螺母的过于凸出。5、辐条外端面相对于轮毂壳体侧平面成斜面,辐条外端面与轮辋内圈成倾角设置,使得气流经过轮辐传送至轮毂壳体内部,通过通风槽由轮毂壳体开口端排出,轮毂达到良好的吸风效果,由于轮辐间隙较大,故采用此吸风结构,能够及时疏散电机热量,使其保持在良好的温度环境下工作。6、辐条内端面相对于轮毂壳体侧平面成斜面,辐条内端面与轮辋内圈成倾角设置,使得气流经过轮毂壳体内壁的通风槽传送至轮毂壳体内部,通过轮辐排出,轮毂达到良好的排风效果,能够疏散电机热量的同时,不易将杂物带入轮毂内。7、辐条外端面设置为阶梯状,辐条的各个阶梯切割气流能够形成多层风道,气流辐射面加大,不留死角,增强轮毂壳体的通风散热效果。8、轮辐有部分辐条的倾斜方向与其它辐条反向设置,使得电机带动轮毂旋转过程中,能够形成两道相反方向的气流,一道气流经过轮辐传送至轮毂壳体内部,通过通风槽由轮毂开口端传出,另一道气流经过轮毂壳体开口和通风槽传送至轮毂壳体内部,通过轮辐传出,轮毂同时具备吸风道和排风道,能够增强散热效果,即使不依靠其它辅助散热装置,本轮毂壳体仍然具有良好的散热功效;另外,这样的设计结构,还够避免外界杂物滞留于轮毂壳体内。9、轮毂壳体外壁设置供轮胎安装的卡槽,使得轮胎安装方便并且稳固,不易松脱,并且增强了轮毂壳体的强度。10、轮毂壳体设计为锥体,轮毂壳体外周包覆轮胎,一对轮毂壳体分别套接于电机两端,构成整体呈梭状的驱动轮,此种设计使得重心偏移效果尤为明显,压力控制转向更加灵活,轻便。11、电机与轮毂壳体之间设置轴承,使得轮毂壳体能够随电机轴良好地转动,并能为轮毂壳体提供较好的支撑,增强其承重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动轮毂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轮毂壳体剖视图;图4为图3所示轮辐的放大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轮毂壳体内壁通风槽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轮毂壳体侧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图中:1、轮毂壳体,2、轮辐,3、通风槽,4、辐条,5、轮辐中心,6、电机,7、电机外壳,8、电机轴,9、轴承,10、福条外端面,11、轮辋内圈,12、卡槽,13、支架,14、轮福内端面,15、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数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示,作详细说明如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案提出一种本具有良好散热效果和排水效果的电动轮毂,轮毂壳体本身具有良好的散热结构,能够有效地疏散电机工作中产生的热量,保持电机冷却,并且在较长时间工作后电机仍能保持冷却,能够提高电机的工作效率,有助于维护电机性能及使用寿命。如图1-图7中所示,一种电动滑板的电动轮毂,一对轮毂壳体I分别套接于电机6的两端,轮毂壳体I为锥形筒体,大径端呈开口状,小径端设置为轮辐2,轮辐2的辐条4立棱倾斜设置,轮辐2整体呈螺旋扇状;电机轴8固定连接轮辐中心5,轮辐中心5设置轴孔15,轮毂壳体I与电机外壳7之间形成中空空间,该中空空间设置轴承9,在轴承9安装处的轮毂壳体I内壁设置通风槽3,通风槽3穿过轴承9与轮毂壳体I内壁的贴合面。轴承9设置于轮毂壳体I大径端,轮毂壳体I与电机外壳7之间的剩余中空空间与通风槽3形成风道。通风槽3的尺寸适度能够为轮毂壳体I的通风散热带来改善。本方案电机6为内转子式无刷电机,电机6与支架13固定连接,支架13设置于一对轮毂壳体I之间,用以抓持电机6。电动滑板运行中,电机6工作是以电机轴8为旋转体,电机轴8转动带动轮毂壳体I的转动,实现车轮转动,进而实现电动滑板的驱动运行。内转子式电机是以电机轴为旋转体;电机由转子和电机定子两部分组成,它是用来实现电能与机械能和机械能与电能的转换装置。无刷电机具有无电刷、低干扰;噪音低,运转顺畅;省电节能;易于控制;寿命长,低维护成本等优点。轮辐2为内凹式,辐条4由轮辐中心5向外扩散辐射分布。辐条外端面10设置为阶梯状。实施例一:辐条外端面10相对于轮毂壳体I侧平面成斜面,辐条外端面10与轮辋内圈11成倾角设置,使得气流经过轮辐2传送至轮毂壳体I内部,通过通风槽3由轮毂壳体I开口端排出。实施例二:辐条内端面14相对于轮毂壳体I侧平面成斜面,辐条内端面14与轮辋内圈11成倾角设置,使得气流经过轮毂壳体I内壁的通风槽3传送至轮毂壳体I内部,通过轮辐2排出。轮辐2有部分辐条4的倾斜方向与其它辐条4反向设置,使得电机6带动轮毂旋转过程中,能够形成两道相反方向的气流,一道气流经过轮辐2传送至轮毂壳体I内部,通过通风槽3由轮毂开口端传出,另一道气流经过轮毂壳体I开口和通风槽3传送至轮毂壳体I内部,通过轮辐2传出,轮毂同时具备吸风道和排风道。轮毂壳体I外壁设置供轮胎安装的卡槽12,轮胎包覆于轮毂壳体I外周。[0041]轮毂壳体I设计为锥体,轮毂壳体I外周包覆轮胎,一对轮毂壳体I分别套接于电机6两端,构成整体呈梭状的驱动轮。电动滑板正常前行中,使用者需要向左转向时,重心向左偏移,车轮设置为锥形使得重心偏移尤为明显,支架13相对于底盘向右摆动,车辆左转,重心左移时,左前轮与地面的摩擦力增大受阻,辅助了车辆左转;使用者重心向右偏移时,同样完成向右的转向动作。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实施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符合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的前提下,任何等同或相似的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滑板的电动轮毂,其特征在于:一对轮毂壳体分别套接于电机两端,轮毂壳体为锥形筒体,大径端呈开口状,小径端设置为轮辐,所述轮辐辐条立棱倾斜设置,轮辐整体呈螺旋扇状;电机轴固定连接轮辐中心,轮毂壳体与电机外壳之间形成中空空间,该中空空间设置轴承,在轴承安装处的轮毂壳体内壁设置通风槽,所述通风槽穿过轴承与轮毂壳体内壁的贴合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滑板的电动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设置于轮毂壳体大径端,所述轮毂壳体与电机外壳之间的剩余中空空间与通风槽形成风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滑板的电动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辐为内凹式,辐条由轮辐中心向外扩散辐射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滑板的电动轮毂:所述辐条外端面相对于轮毂壳体侧平面成斜面,辐条外端面与轮辋内圈成倾角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3或4所述的一种电动滑板的电动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辐条外端面设置为阶梯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滑板的电动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辐条内端面相对于轮毂壳体侧平面成斜面,辐条内端面与轮辋内圈成倾角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滑板的电动轮毂,其特征在于:其中部分辐条的倾斜方向与其它辐条反向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滑板的电动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壳体外壁设置供轮胎安装的卡槽,轮胎包覆于轮毂壳体外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滑板的电动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为内转子式电机,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支架设置于一对轮毂壳体之间,用以抓持电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滑板的电动轮毂,其特征在于一对轮毂壳体分别套接于电机两端,轮毂壳体为锥形筒体,大径端呈开口状,小径端设置为轮辐,所述轮辐辐条立棱倾斜设置,轮辐整体呈螺旋扇状;电机轴固定连接轮辐中心,轮毂壳体与电机外壳之间形成中空空间,该中空空间设置轴承,在轴承安装处的轮毂壳体内壁设置通风槽,所述通风槽穿过轴承与轮毂壳体内壁的贴合面。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滑板的电动轮毂,轮毂壳体本身具有良好的散热结构,在电动滑板运行中,轮毂壳体能够有效地疏散电机工作中产生热量,保持电机及电动轮毂的冷却,并且使得电机在较长时间工作后仍能保持冷却,能够提高电机工作效率,有助于维护电机与电动轮毂的性能及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A63C17/12GK203029955SQ20122064829
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30日
发明者路海燕,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人:路海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