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遥控车,具体是一种遥控车无人驾驶系统。
背景技术:
遥控车即可以通过无线电遥控器远距离控制的模型汽车。一般可分为:玩具、车模(R/C)、警用等几类。根据车体的外型又可分为:房车(平跑车)、越野车、大脚车、拉力车、货柜车等。
遥控模型车简称RC Car,遥控模型车不是玩具,它其实是"真正汽车的缩小版本",它有着和汽车相同的动力系统(发动机、排挡),还有悬挂系统;有高性能的轮胎,可以承受跟F1相当的4个G的离心力。更拥有着真车当中那些超级跑车的操控感觉。高性能代表高造价,但遥控模型车是普及型爱好,并非只是有钱人的玩意。并且普及型车子的外表具有更强的像真性,可以配上各种几乎可以乱真的车壳,让你无需购买昂贵的汽车也可以拥有它的动感外型。
无人驾驶汽车是一种智能汽车,也可以称之为轮式移动机器人,主要依靠车内的以计算机系统为主的智能驾驶仪来实现无人驾驶。
据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最新报告显示,2010年到2015年间,与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相关的发明专利超过22,000件,并且在此过程中,部分企业已崭露头角,成为该领域的行业领导者。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开始进行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在可行性和实用化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国防科技大学在1992年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辆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汽车。
2005年,首辆城市无人驾驶汽车在上海交通大学研制成功,
世界上最先进的无人驾驶汽车已经测试行驶近五十万公里,其中最后八万公里是在没有任何人为安全干预措施下完成的。
目前市面上的遥控车都是比较单一的遥控操控行驶功能,使用者只是通过遥控器对车进行简单的行驶路线与行车路线进行操作,而车只能对操控者的指令进行简单的执行,遥控车的行车过程中一直都需要由操控者利用遥控器时刻进行操作控制,无法实现遥控车的自动驾驶功能的乐趣,另外现有遥控车的功能比较单一,无法满足更高的竞技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遥控车无人驾驶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遥控车无人驾驶系统,包括遥控车(1)、带有加速度计行车状态记录电路(2)以及数据分析与马达控制电路(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速度计行车状态记录电路(2)进行车身行驶数据采集,包括车身行驶路线、行驶速度与行驶状态,数据分析与马达控制电路(3)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并控制遥控车自动行驶。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带有加速度计行车状态记录电路(2)以及数据分析与马达控制电路(3)均置于遥控车(1)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加速度计行车状态记录电路进行车身行驶数据采集,包括车身行驶路线、行驶速度与行驶状态,通过数据分析与马达控制电路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并控制遥控车自动行驶,解决普通遥控车无法实现无人驾驶技术的局限性等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遥控车无人驾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遥控车、2-带有加速度计行车状态记录电路、3-数据分析与马达控制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遥控车无人驾驶系统,包括遥控车1、带有加速度计行车状态记录电路2以及数据分析与马达控制电路3,带有加速度计行车状态记录电路2以及数据分析与马达控制电路3均置于遥控车1内。所述的加速度计行车状态记录电路2进行车身行驶数据采集,包括车身行驶路线、行驶速度与行驶状态,数据分析与马达控制电路3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并控制遥控车自动行驶。
带有加速度计行车状态记录电路2主要是记录车体的行驶方向,路线与速度,数据分析与马达控制电路3主要是对预设赛道和加速度计等状态识别电路所采集的行车数据来控制遥控车进行自动驾驶。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