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52072发布日期:2018-07-04 00:09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滑板车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滑板车。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滑板车在使用时,人的一只脚踩在滑板车上,另一只脚向后蹬地,鞋与地面存在摩擦力,依靠摩擦产生的反作用力驱动滑板车向前滑行,为了能让滑板车能够持续前行,人需要不断的用脚蹬地。

但是,这种需要人不断的用脚蹬地提供驱动力的滑板车,使用起来比较费力,体力不好的人不能长时间使用滑板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目前滑板车需要人不断的用脚蹬地提供驱动力,使用起来比较费力,体力不好的人不能长时间使用滑板车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滑板车,包括脚踏板、第一滚轮组、第二滚轮组及轮毂电机,所述第一滚轮组及第二滚轮组分别安装于所述脚踏板两端,所述轮毂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一滚轮组上,还包括控制器、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第一连接架及第二连接架,所述第一连接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滚轮组及脚踏板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架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连接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滚轮组及脚踏板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架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第二凹槽;所述控制器安装于所述脚踏板下方,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传感器及第二传感器连接,用以调控所述轮毂电机的运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感器包括第一传感单元及第二传感单元,所述第一传感单元及第二传感单元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架上还设置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一传感单元安装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传感单元安装于所述第三凹槽;

所述第二传感器包括第三传感单元及第四传感单元,所述第三传感单元及第四传感单元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架上还设置有第四凹槽,所述第三传感单元安装于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四传感单元安装于所述第四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及第三凹槽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架两端,所述第二凹槽及第四凹槽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架两端。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紧固件及第二紧固件,所述脚踏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所述第一连接架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过第一通孔后与所述第一安装孔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架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后与所述第二安装孔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支撑柱及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设置于所述脚踏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架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柱上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一支撑柱长度方向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及第三通孔后与所述第一安装孔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柱设置于所述脚踏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架之间,所述第二支撑柱上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二支撑柱长度方向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二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及第四通孔后与所述第二安装孔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紧固件包括第一螺丝及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丝穿过所述第一通孔、第三通孔及第一安装孔后与所述第一螺母连接;

所述第二紧固件包括第二螺丝及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丝穿过所述第二通孔、第四通孔及第二安装孔后与所述第二螺母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三紧固件及第四紧固件,所述第一连接架上还设置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一滚轮组包括第一支撑轮、第二支撑轮以及第一桥架,所述第一桥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轮及第二支撑轮连接,所述第一桥架上设置有第五通孔,所述第三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五通孔后与所述第三安装孔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架上还设置有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二滚轮组包括第三支撑轮、第四支撑轮以及第二桥架,所述第二桥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支撑轮及第四支撑轮连接,所述第二桥架上设置有第六通孔,所述第四紧固件穿过所述第六通孔后与所述第四安装孔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弹性件及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上设置有第七通孔,所述第三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五通孔及第七通孔后与所述第三安装孔连接;

所述第二弹性件上设置有第八通孔,所述第四紧固件穿过所述第六通孔及第八通孔后与所述第四安装孔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紧固件包括第三螺丝及第三螺母,所述第三螺丝穿过所述第五通孔、第七通孔及第三安装孔后与所述第三螺母连接;

所述第四紧固件包括第四螺丝及第四螺母,所述第四螺丝穿过所述第六通孔、第八通孔及第四安装孔后与所述第四螺母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二弹性件均为硅胶垫。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在第一凹槽内安装第一传感器,第二凹槽内安装第二传感器,利用第一传感器及第二传感器感应脚踏板上的应力变形,将感应到的信息传递给控制器,通过控制器调控轮毂电机的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电动滑板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电动滑板车爆炸示意图;

图3为第一连接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脚踏板;11、第一通孔;12、第二通孔;20、第一滚轮组;30、第二滚轮组;40、控制器;50、第一传感器;60、第二传感器;70、第一连接架;71、第一凹槽;72、第三凹槽;73、第一安装孔;74、第三安装孔;80、第二连接架;90、第一紧固件;100、第二紧固件;200、第一支撑柱;300、第二支撑柱;400、第三紧固件;500、第四紧固件;600、第一弹性件;700、第二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滑板车,该电动滑板车包括脚踏板10、第一滚轮组20、第二滚轮组30及轮毂电机(图中未示出),第一滚轮组20及第二滚轮组30分别安装于脚踏板10两端,轮毂电机安装于第一滚轮组20上,该电动滑板车还包括控制器40、第一传感器50、第二传感器60、第一连接架70及第二连接架80,第一连接架70两端分别与第一滚轮组20及脚踏板10一端连接,第一连接架70上设置有第一凹槽71,第一传感器50安装于第一凹槽71内;第二连接架80两端分别与第二滚轮组30及脚踏板10另一端连接,第二连接架80上设置有第二凹槽(图中未示出),第二传感器60安装于第二凹槽;控制器40安装于脚踏板10下方,控制器40分别与第一传感器50及第二传感器60连接,用以间接调控轮毂电机的运行。

脚踏板10两端比较薄,中间比较厚,薄的地方正位于第一连接架70和第二连接架80上方,当人体重心作用在第一连接架70上方的脚踏板10上时,很容易使第一连接架70上方的脚踏板10发生变形,便于第一传感器50感应脚踏板10的变形,当人体重心作用在第二连接架80上方的脚踏板10上时,很容易使第二连接架80上方的脚踏板10发生变形,便于第二传感器60感应脚踏板10的变形,由于在滑板车运行中,人是站在脚踏板10两处薄的地方,都很容易导致脚踏板10这两处不同程度的变形,所以为了便于控制滑板车运行,控制器40是通过检测比较第一传感器50与第二传感器60所采集到的变形信号强弱来控制轮毂电机是加速还是减速,进一步控制滑板车前进或减速。

通过在第一凹槽71内安装第一传感器50,第二凹槽内安装第二传感器60,利用第一传感器50及第二传感器60感应脚踏板10上的应力变形,将感应到的信息传递给控制器40,通过控制器40调控轮毂电机的运行。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传感器50包括第一传感单元(图中未示出)及第二传感单元(图中未示出),第一传感单元及第二传感单元都与控制器40连接,第一连接架70上还设置有第三凹槽72,第一传感单元安装于第一凹槽71,第二传感单元安装于第三凹槽72。

第二传感器60包括第三传感单元(图中未示出)及第四传感单元(图中未示出),第三传感单元及第四传感单元都与控制器40连接,第二连接架80上还设置有第四凹槽(图中未示出),第三传感单元安装于第二凹槽,第四传感单元安装于第四凹槽,第一传感单元与第二传感单元作用相同,第三传感单元与第四传感单元作用相同,脚踏板10的两端各设置两个传感单元,便于能够及时感应到脚踏板10弯折情况。

第一凹槽71及第三凹槽72分别位于第一连接架70两端,第二凹槽及第四凹槽分别位于第二连接架80两端,将四个传感单元安装在两个连接架上的四个凹槽内,便于准确感应脚踏板10弯折情况。

电动滑板车还包括四个第一紧固件90及四个第二紧固件100,脚踏板10两端上分别设置有四个第一通孔11及四个第二通孔12,第一连接架70上设置有四个第一安装孔73,第一紧固件90穿过第一通孔11后与第一安装孔73连接,从而将第一连接架70安装在脚踏板10一端上,第二连接架80上设置有四个第二安装孔,第二紧固件100穿过第二通孔12后与第二安装孔连接,从而将第二连接架80安装在脚踏板10另一端上。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电动滑板车还包括四个第一支撑柱200及四个第二支撑柱300,第一支撑柱200设置于脚踏板10与第一连接架70之间,第一支撑柱200上设置有贯穿第一支撑柱200长度方向的第三通孔(图中未示出),第一紧固件90穿过第一通孔11及第三通孔后与第一安装孔73连接。

第二支撑柱300设置于脚踏板10与第二连接架80之间,第二支撑柱300上设置有贯穿第二支撑柱300长度方向的第四通孔(图中未示出),第二紧固件100穿过第二通孔12及第四通孔后与第二安装孔连接,支撑柱的设立可以让滑板车的弯折度更加明显,使得四个传感器更容易感应到脚踏板10的弯折情况。

本实施例中,第一紧固件90包括第一螺丝及第一螺母,第一螺丝穿过第一通孔11、第三通孔及第一安装孔73后与第一螺母连接;第二紧固件100包括第二螺丝及第二螺母,第二螺丝穿过第二通孔12、第四通孔及第二安装孔后与第二螺母连接,采用螺丝与螺母连接方式,可以有效避免脚踏板10与第一连接架70及第二连接架80发生松动现象。

电动滑板车还包括四个第三紧固件400及四个第四紧固件500,第一连接架70上还设置有四个第三安装孔74,第一滚轮组20包括第一支撑轮(图中未示出)、第二支撑轮(图中未示出)以及第一桥架(图中未示出),第一桥架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轮及第二支撑轮连接,第一桥架上设置有四个第五通孔(图中未示出),第三紧固件400穿过第五通孔后与第三安装孔74连接,从而将第一桥架安装在第一连接架70上。

第二连接架80上还设置有第四安装孔(图中未示出),第二滚轮组30包括第三支撑轮(图中未示出)、第四支撑轮(图中未示出)以及第二桥架(图中未示出),第二桥架两端分别与第三支撑轮及第四支撑轮连接,第二桥架上设置有第六通孔(图中未示出),第四紧固件500穿过第六通孔后与第四安装孔连接,从而将第二桥架安装在第二连接架80上,这里的第二滚轮组30也可以只有一个支撑轮。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电动滑板车还包括第一弹性件600及第二弹性件700,第一弹性件600上设置有第七通孔(图中未示出),第三紧固件400穿过第五通孔及第七通孔后与第三安装孔74连接,从而将第一弹性件600安装在第一连接架70与第一桥架之间,第二弹性件700上设置有第八通孔(图中未示出),第四紧固件500穿过第六通孔及第八通孔后与第四安装孔连接,从而将第二弹性件700安装在第二连接架80与第二桥架之间,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600与第二弹性件700均为硅胶垫。

第三紧固件400包括第三螺丝及第三螺母,第三螺丝穿过第五通孔、第七通孔及第三安装孔74后与第三螺母连接;第四紧固件500包括第四螺丝及第四螺母,第四螺丝穿过第六通孔、第八通孔及第四安装孔后与第四螺母连接,采用螺丝与螺母连接方式,可以有效避免第一连接架70与桥架发生松动现象以及第二连接架80与第二桥架发生松动现象。

人在使用电动滑板车时,两脚会分别踏在第一连接架70及第二连接架80上方的脚踏板10上,当人的重心前移时,第一连接架70上方的脚踏板10就会呈现出弯曲的弧度,位于第一连接架70上的第一传感单元及第二传感单元就会感应到脚踏板10的弧度变形,第二连接架80上方的脚踏板10虽然也有变形,但其变形量远没有第一连接架70上方的脚踏板10变形量大,四个传感单元都会将采集到的信息传递给控制器40,控制器40接收到信息后会进行信号检测处理,然后控制器40控制轮毂电机加速,从而驱动滑板车前进。

当人的重心后移时,第二连接架80上方的脚踏板10就会呈现出弯曲的弧度,位于第二连接架80上的第三传感单元及第四传感单元就会感应到脚踏板10的弧度变形,第二连接架80上的脚踏板10变形量要大于第一连接架70上的脚踏板10变形量,四个传感单元都会将采集到的信息传递给控制器40,控制器40接收到信息后会进行信号检测处理,然后控制器40控制轮毂电机减速,从而驱动滑板车减速直到停止。

当持续保持重心后移时,滑板车就会后退。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