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球回收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272519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网球回收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体育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网球回收装置,能够回收散落在地面上的大量网球。
【背景技术】
[0002]网球训练过程将产生大量散落在场地上的网球,训练过程中或结束后需要将其回收。为减轻回收大量网球的劳动量,现已有一些捡球筐、捡球篮等产品,利用网球的弹性通过挤压作用将其收回。该类产品通过手的提升力将捡球装置提起、然后用力压下将球挤进回收容器。这种方式避免了反复弯腰捡球的人工动作,但却存在提升与下压的用力动作,尤其在已回收较多网球后,除需克服回收装置自身重量外还需克服新增网球的重量,将更加费力。

【发明内容】

[0003]为了克服现有网球回收装置需要费力提升与下压动作的不足,减轻网球回收过程的劳动量并提高回收效率,本发明提供一种网球回收装置,能轻松、高效地将散落地面的网球回收。
[000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网球回收装置,其特点是,所述的回收装置包括万向脚轮、双导向挤压结构、围栏。其连接关系是,所述的双导向挤压结构外形为平面四边形框架,在框架上设置有数条金属棒,金属棒的两端分别与框架对应两边的边框固定连接,相邻两条金属棒构成网球导向槽。所述的围栏包括四根立柱、数条横杆,数条横杆分别与立柱固定连接。所述四根立柱的下部分别与框架的四个角固定连接,立柱的下端均设置有万向脚轮。所述框架前侧的边框两个端点与对应的万向脚轮间距相同,所述框架后侧的边框两个端点与对应的万向脚轮间距相同。所述框架前侧的边框端点与对应万向脚轮的间距大于框架后侧的边框端点与对应万向脚轮的间距。在围栏的上端设置有扶手。
[0005]所述四边形框架的网球导向槽前端宽度大于后端宽度。
[0006]所述四边形框架前侧的边框与地面的高度大于网球直径,后侧的边框与地面的高度小于网球半径。
[0007]本发明中,将双导向挤压结构设置为一种多功能结构,使其既具有双向导向功能、又具有利用网球弹性通过挤压将网球回收的功能;设置了满足高度尺寸要求的万向脚轮,从而形成一种通过人工推动其在场地上自由行走即可回收网球的双导向挤压式网球回收装置。双导向挤压结构通过一组细钢棒焊接或装配在平面四边形钢管边框上构成,相邻两根细钢棒形成前宽、后窄的宽度渐变导向槽,但前、后宽度均小于网球直径。将所形成的有多条前宽后窄导向槽的四边形平面框架安装到四根竖直立柱上,平面框架的四个角与四根立柱对应,前部两个角在立柱上的布局位置比后部两个角高,且前部两个角相对地面的高度大于网球直径以保证网球能进入框架下方,后部两个角相对地面的高度小于网球半径以实现网球进入框架下方后对网球进行挤压,使网球被挤进球框中。前宽后窄导向槽为宽度方向的导向,四边形平面框架在四根立柱上形成的前高后低楔形空间为高度方向的导向,两个方向的导向构形形成一个截面逐渐收缩的四棱柱楔形通道,使该网球回收装置从网球上方经过时能够将网球逐个挤压进入四边形平面框架上方的球框中。万向脚轮的主要功能为使网球回收装置能在场地自由行走。围栏的主要作用为限制回收的网球不从网球框中滚出,扶手的主要作用为便于推动网球回收装置行走。
[000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减轻网球回收过程的劳动量并提高回收效率,能轻松、高效的实现大量网球的回收。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发明的网球回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中,1.万向脚轮 2.边框 3.金属棒 4.立柱 5.横杆 6.扶手7.网球。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11]实施例1
图1为本发明的网球回收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在图1、2中,本发明的网球回收装置,包括万向脚轮1、双导向挤压结构、围栏。其连接关系是,所述的双导向挤压结构外形为平面四边形框架,在框架上设置有数条金属棒3,金属棒的两端分别与框架对应两边的边框2固定连接,相邻两条金属棒构成网球导向槽。所述的围栏包括四根立柱4、数条横杆5,数条横杆分别与立柱固定连接。所述四根立柱的下部分别与框架的四个角固定连接,立柱的下端均设置有万向脚轮I。所述框架前侧的边框2两个端点与对应的万向脚轮I间距相同,所述框架后侧的边框两个端点与对应的万向脚轮间距相同。所述框架前侧的边框2端点与对应万向脚轮I的间距大于框架后侧的边框端点与对应万向脚轮的间距。在围栏的上端设置有扶手6。
[0012]所述四边形框架的网球导向槽前端宽度大于后端宽度。
[0013]所述四边形框架前侧的边框2与地面的高度大于网球7的直径,后侧的边框与地面的高度小于网球7的半径。
[0014]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四个万向脚轮,万向脚轮I为其中一个;平面四边形框架中,边框2是其中一个;金属棒3是数条金属棒中的一条;设置有四根立柱,立柱4是其中一根;横杆5是数条横杆中的一条。
[0015]本发明中的万向脚轮,通过螺纹连接结构与双导向挤压结构连接。双导向挤压结构为一块平面四边形框架,先通过四根钢管焊接成四边形边框,再将几根不同长度的钢棒焊接在四边形边框上,形成数条导向槽,在回收网球时作为网球的导向通过槽,如图2所示。双导向挤压结构与围栏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前高后低布局,如图1所示。围栏为四根竖直布局的立柱与多根水平布局的横杆焊接形成的空间框架结构。
[0016]图1、2中,本发明的网球回收装置底部自带的万向脚轮I用于行走。四边形平面框架构成的双向楔形结构具有双向导向功能,在网球回收装置从网球上方经过时将网球双向挤压进入四边形平面框架上方,起到回收散落地面的网球作用。围栏与扶手通过焊接与四根立柱及双向挤压结构连接,构成放置网球的框及推动整个装置时的扶手。
[0017]需对散落地面的大量网球进行回收时,推动该网球回收装置从网球上方经过,经过之处散落的网球在双导向挤压结构作用下逐一被挤入回收装置,实现轻松高效回收网球的目的。
【主权项】
1.一种网球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收装置包括万向脚轮(I)、双导向挤压结构、围栏;其连接关系是,所述的双导向挤压结构外形为平面四边形框架,在框架上设置有数条金属棒(3),金属棒(3)的两端分别与四边形框架中对应两边的边框(2)固定连接,相邻两条金属棒构成网球导向槽;所述的围栏包括四根立柱(4)、数条横杆(5),数条横杆分别与立柱固定连接;所述四根立柱的下部分别与四边形框架的四个角固定连接,立柱的下端均设置有万向脚轮(I);所述四边形框架前侧的边框(2)两个端点与对应的万向脚轮(I)间距相同,后侧的边框两个端点与对应的万向脚轮间距相同;所述四边形框架前侧的边框(2)端点与对应万向脚轮(I)的间距大于框架后侧的边框端点与对应万向脚轮的间距;在围栏的上端设置有扶手(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球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球导向槽的前端宽度大于后端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球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四边形框架前侧的边框(2)与地面的高度大于网球直径,后侧的边框与地面的高度小于网球半径。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网球回收装置。所述的回收装置底部设置一套双导向挤压结构,为一种平面四边形框架构形,设置有多条前宽后窄但宽度均小于网球直径的网球通过槽,双导向挤压结构在装置底部安装为前高后低的构形,其前部相对地面高度大于网球直径,后部相对地面高度小于网球半径。双导向挤压结构前宽后窄的设置与前高后低的布局使其具有宽度与高度两个方向的楔形导向与挤压功能。本发明针对散落地面的网球,提供了简单实用的回收装置,能轻松、高效的实现大量网球的回收。本发明的网球回收装置在从网球上方经过时能轻松将网球回收。
【IPC分类】A63B47-02, A63B69-38
【公开号】CN104587647
【申请号】CN201510054893
【发明人】廖红强, 廖明建, 杨云斌, 王玲玲, 孙素梅, 李劲松
【申请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
【公开日】2015年5月6日
【申请日】2015年2月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