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制容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647912阅读:6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木制容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木制容器的制造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圆形木制容器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的木制容器通常采用多种方法制作。其中常见的有第一种方法是直接在整段圆木上刨挖或以车床加工而成,这样的制法最简单直接,但有几方面局限性其一,较大直径的天然木材日益稀少,可制成的容器大小受限;如死结、残破腐烂的木质部分刚好位于容器四壁位置,则会影响到整个容器的完整性和使用。其二,由于容器是由整块圆木直接加工而成,在自然状态下存放和使用时,容器四周会因干燥的不均匀及树木髓心与材身的收缩差异,产生径裂、轮裂、材身裂痕和变形,严重者会影响容器的使用。第二种方法是传统的箍桶式制法。该工艺是将若干直木块横向以梢钉拼接,然后在外部以箍带箍合而成,该种容器一旦置于干燥环境,纵向部分的木板容易发生顺弯,各块拼板横向部分会发生较大不均匀干缩,导致拼板横弯和翘弯,使容器产生变形、开裂,甚至散架,从而影响使用。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木制容器制造工艺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木制容器制造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先寻找一些厚度一致,各面平整,可环绕拼粘成一个具有规则形状圈体的木块;将小木块横向环绕拼粘而成一个规则的木圈体。再将若干层木圈体上下层错缝相叠粘合而成一个容器。
采用以上工艺制成的木制容器,可以根据要求拼接出不同大小及形状的木制容器,克服了以往制造木制容器对大直径木材的依赖,甚至很多木制品加工后的料头,都可重新利用为拼粘容器的小木块,大大节约了原材料。由于容器是由多个小木块组成,每个木块在横向、纵向上同时有三个以上平面与其他小木块的平面胶合,可以增加各小块相互结合的强度;在此基础之上采用上下层错缝相叠的粘合方法,能有效防止木制容器发生纵向及横向的裂开,以及木制容器常见的变形弯翘,从而提高容器四壁的强度与使用寿命。根据市场要求对容器内外四壁进行适当加工处理,可以得到一个造型美观、坚固耐用的木制容器。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效果图。
图中1为小木块,2为木圈。
具体实施方式
利用木制品加工后多余的料头,就地取材,把它制作成一批大小相等,底角为22.5°的等腰梯形小木块,然后将木块各个平面磨砂平整,再将每块等腰梯形木块的上底朝内横向粘合,刚好可以形成一个正八边形木圈。制作多个这样的木圈,先将第一层木圈胶在制作好的底板上,然后将第二层木圈粘叠在第一层之上,叠放时注意将第二层正八边形木圈的外角与第一层正八边形木圈的外角上下错开排列,或是上一层的外角大致对着下一层边的中间位置即可,接下来每层操作相同。把粘叠好的胚体压紧,待胶水干燥后,在车床上沿该胚体外接圆和内切圆两个方向切削,去掉多余的外角和边,即可得到一个形状统一,厚薄均匀的圆形木制容器。制成品详见图2。
权利要求
1.种木制容器的制造方法,是由木块(1)和若干层木圈体(2)组成,其特征是木圈体(2)是由若干木块(1)横向环绕拼粘成的木圈。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制容器制造方法,其特征是木块(1)为厚度一致,各面平整,可环绕拼粘成一个具有规则形状圈体的木块。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制容器制造方法,所述的若干层木圈体(2),其特征是采用上下层错缝相叠,即上下层木圈的拼缝在垂直方向上下错开排列的层叠方法。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制容器制造方法,所述的木圈体(2),其特征是每一层木圈体(1)的大小和形状可以视制造不同容器形状的要求而有所不同,只要能形成上下连续的容器四壁即可。
全文摘要
一种木制容器,是由若干层木圈体(2)上下层错缝相叠粘合起来的容器。所述的木圈体(2)是由若干小木块(1)横向环绕拼粘成的具有规则形状的木圈。所述的小木块(1)是指,厚度一致,各面平整,可环绕拼粘成一个具有规则形状圈体的木块;所述的上下层错缝相叠是指,上下层木圈的拼缝在垂直方向上下错开排列的层叠方法。
文档编号B27H5/00GK101088726SQ20071006902
公开日2007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31日
发明者戴宝森 申请人:松阳县宝森制刷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