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重组材生产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4101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竹重组材生产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竹重组材生产设备。
技术背景目前竹重竹材工艺流程为,竹片切削成定规格长方形状后进行碾压、干燥、浸胶、 二次干燥、模压机上多层次铺料、压制成型、截边后形成竹重组材。碾压时将竹片放在碾压 机辊子上碾压成松散而交错相连、纵向保持原有纤维排列方向的竹纤维束条,经浸胶二次 干燥的竹纤维束在模具上进行铺装,竹纤维束条的两端经整平后进行压制。压制时使用模具由上模板、下模板组成,上模板呈板块状,下模板结构由底板、底 板纵向左右两侧边上表面固定的左、右边长方体状边框、两个边框内侧设置均布排列的若 干个转动护板组成;转动护板呈与边框等高度的长方体板状,一端为平面状,另一端为半圆 柱状,半圆柱端上开设有台阶孔,一个沉头螺栓穿过台阶孔,再穿过边框对应位置设置的通 孔后用螺母紧固,所述的紧固应满足以下条件转动护板外侧面与边框内侧面呈可转动摩 擦贴合;转动护板平置时,各转动护板头尾端略有间隙。作业过程为压制前将各个转动护板向上旋转呈斜立状,而后竹纤维束条平铺在下 模板上,该竹纤维束条长度略大于上下模板纵向长度,边侧竹纤维束条被转动护板限位,竹 纤维束条平铺多层后,其高度低于转动护板斜立状态时的垂直向高度,就开始压制。压制是 上模板向下运动,上模板两纵向边侧先接触斜立转动护板的顶边,而后向下运动时,斜立转 动护板被带动向下偏转,上模板中央部位压迫在整个平铺竹纤维束条的上表面,继续下压 直至成型。转动护板作用在于使边侧竹纤维束条不会向外侧运动,起着限位模作用,由于两 个转动护板斜立时,两板间间距等于两个转动护板基本间距,这间距较大,而竹纤维束条是 软性条材,在大压力下,会从这基本间距之间向外侧鼓出,鼓出越大则浪费越大,而且边侧 压实度也差,若是间距越小则鼓出量越小,边侧压制密实度也越好。若是转动护板设计时其 长度缩小,间距就变小了,但斜立时高度也变低了,只能压制小厚度重组材了,这是个互为 矛盾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竹重组材生产模具。本实用新型方案是在每个转动护板纵向平端一侧下方开设有长方体状下缺口, 设置有转动子护板,所述转动子护板厚度及宽度与转动护板下缺口空腔厚度及宽度相等, 其纵向长度略小于下缺口空腔长度,纵截面形状与转动护板相似,转动子护板半圆柱端上 开设有台阶孔,一个沉头螺栓穿过台阶孔,再穿过边框对应位置设置的通孔后用螺母紧固, 所述的紧固应满足以下条件转动子护板外侧面与边框内侧面呈可转动摩擦贴合;转动护 板平置时,转动子护板处于转动护板下缺口空腔中,其纵向平面端与下缺口纵向外端平齐。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转动子护板的设立,使竹纤维束条压制到下位时,其侧边同 时受到转动护板及转动子护板限位,使护板间距缩小一半,其条材鼓出量大为削减,从而提高竹重组材压制两纵向边侧的产品质量,使密实度提高,同时裁边量缩小。


图1为背景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结构由上模板、下模板组成,上模板呈板块状,下模板结构由底板(4)、 底板(4)纵向左右两侧边上表面固定的左、右边长方体状边框(3)、两个边框(3)内侧设置 均布排列的若干个转动护板(1)组成;其特征在于在每个转动护板(1)纵向平端一侧下 方开设有长方体状下缺口,设置有转动子护板O),所述转动子护板( 厚度及宽度与转动 护板(1)下缺口空腔厚度及宽度相等,其纵向长度略小于下缺口空腔长度,纵截面形状与 转动护板(1)相似,转动子护板(2)半圆柱端上开设有台阶孔,一个沉头螺栓穿过台阶孔, 再穿过边框C3)对应位置设置的通孔后用螺母紧固,所述的紧固应满足以下条件转动子 护板( 外侧面与边框(3)内侧面呈可转动摩擦贴合;转动护板(1)平置时,转动子护板 (2)处于转动护板(1)下缺口空腔中,其纵向平面端与下缺口纵向外端平齐。转动子护板⑵纵向长度略小于转动护板⑴纵向长度的一半。压制时,转动护板(1)、转动子护板( 与边框C3)呈摩擦贴合而非相对锁死,所以 可以斜立与外力推动下转动,斜立后平铺竹纤维束条,压制时上模板先触及并迫使转动护 板(1)转动,而后是转动护板(1)触及并迫使转动子护板(2)转动。当转动子护板(2)转 动时,上模板压力正开始加大到关键压制时段,而在这一压制时段,刚好护板间的间距已缩 小一半,使竹纤维束条侧边鼓出量大为缩小。当压制结束时,转动子护板O),则完全盖在转 动护板(1)下缺口中。从而提高成品质量。
权利要求1.竹重组材生产模具,由上模板、下模板组成,上模板呈板块状,下模板结构由底板 、底板(4)纵向左右两侧边上表面固定的左、右边长方体状边框(3)、两个边框(3)内侧设置均布排列的若干个转动护板(1)组成;其特征在于在每个转动护板(1)纵向平端一 侧下方开设有长方体状下缺口,设置有转动子护板O),所述转动子护板( 厚度及宽度与 转动护板(1)下缺口空腔厚度及宽度相等,其纵向长度略小于下缺口空腔长度,纵截面形 状与转动护板(1)相似,转动子护板(2)半圆柱端上开设有台阶孔,一个沉头螺栓穿过台阶 孔,再穿过边框C3)对应位置设置的通孔后用螺母紧固,所述的紧固应满足以下条件转动 子护板(2)外侧面与边框(3)内侧面呈可转动摩擦贴合;转动护板(1)平置时,转动子护板 (2)处于转动护板(1)下缺口空腔中,其纵向平面端与下缺口纵向外端平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重组材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转动子护板(2)纵向长度 略小于转动护板(1)纵向长度的一半。
专利摘要竹重组材生产模具,涉及竹重组材生产设备,结构由上模板、下模板组成,下模板结构由底板、边框、若干个转动护板组成;其特征在于在每个转动护板纵向平端一侧下方开设有长方体状下缺口,在下缺口中设置有转动子护板,一个沉头螺栓穿过转动子护板的台阶孔,再穿过边框对应通孔后用螺母紧固。优点在于转动子护板的设立,使竹纤维束条压制到下位时,其侧边同时受到转动护板及转动子护板限位,使护板间距缩小一半,其条材鼓出量大为削减,从而提高竹重组材压制两纵向边侧的产品质量,使密实度提高,同时裁边量缩小。
文档编号B27N3/14GK201863276SQ201020139439
公开日2011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24日
发明者叶绍臻, 杨明杰 申请人:福建省永林竹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