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模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061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脱模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竹制品加工的机械领域,具体为一种脱模机结构。
背景技术
在重竹加工领域中,需要对竹丝进行压制成型,涉及到模具领域,
在竹材压制流程中有使用脱模设备进行脱模的环节。而现在用在其他非重竹产业的脱模设备较多,其他行业中虽然有些设备能将一些金属管道从模具中脱出,但往往结构复杂,整体结构设计不合理,尤其在目前的重竹产业中不适用,目前的重竹产业中,从模具中脱出重竹方材料的机器设备几乎没有,现今大多是通过人工将里面盛有重竹方材料的模具两侧边用力板开,再用电动葫芦等机器将重竹材方料吊出,这样长久以往,会导致模具变形,严重影响模具的使用,甚至有时不小心会导致取出的重竹方材料发生质量问题。另外,因为使用人工或简单设备的方法,无法一次性在一个设备上同时脱出带多个重竹方材料外围的模具,进而大大降低了从模具中脱出重竹方材料的效率,影响企业的产出,于是,公开号为102642227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脱模机,包括脱模机架、可使模具及模具内重竹方材料升降的升降装置、可使模具内重竹方材料卡住或松开的卡装装置、可使升降装置和卡装装置运作的驱动装置,所述升降装置设在脱模机架的内侧,所述卡装装置设在脱模机架的两端,升降装置和卡装装置通过油管和驱动装置连接,上述结构中,脱模床架用于放置带模具的重竹方材料,通过驱动装置的运作,带动升降装置和卡装装置运作,进而带动重竹方材料外边的模具向上运动或将脱离模具的重竹方材料平稳放置于连接板上或使得脱模机曲柄上的卡爪慢慢卡紧或松开,导致脱模有效顺利完成,但是此结构的升降装置需要克服重竹方材料与模具之间的摩擦力做功,同时,还要克服模具巨大的重力做功,就势必要提供更大的动能,另外卡爪的结构对重竹方材料两侧有较大的损伤,将会损失掉一部分材料,另外模具的放置及位置的调节不能够达到较高的自动化,会消耗较多的人力物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脱模效率、自动化程度高,且能够节约更多能量的脱模机结构。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脱模机结构,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可以承载和输送模具的载物台,沿着载物台输送方向两侧设有对模具进行水平限位的挡板,两块挡板和载物台形成一个槽型通道,挡板上端水平方向朝着通道位置设有对模具进行上下限位的挡边,槽型通道的上方设有可升降的用于将重竹方材料脱模的夹料装置,夹料装置包括垂直于槽型通道设置的第一油缸、垂直连接于第一油缸上且沿着槽型通道方向设置的横杆、设置在横杆两侧下端且相对的夹紧块以及与夹紧块连接的第二油缸,机架上还设有垂直于载物台且位于载物台上方的支撑框架,包括垂直于地面的立柱和与立柱连接且水平的横梁,第一油缸固定于横梁上。工作时将带有重竹方材料的模具运送到载物台,通过第一油缸的控制,将横杆的位置降低,同时夹紧块也随之降低,夹紧块位于模具的两侧,当正好下降到与重竹方材料同一水平位置时,第二油缸开始工作,使得夹紧块夹紧重竹方材料,然后通过第一油缸的上拉,由于模具收到挡边的作用力,位置固定,而重竹方材料则在夹紧块夹持下,再经过第一油缸的作用力,使其可以脱离模具,而且整个过程中,只需要克服重竹方材料本身的重力和重竹方材料与模具之间的作用力做功,相对于对比文件中,需要克服模具本身巨大的重力做功,节省了很多的能量,从而节省了成本,另外槽型通道的设置有利于模具运送和对位的 自动化程度,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夹紧块与重竹方材料接触一侧设置有多个锥形块,锥形块与重竹方材料接触的一个面都处于同一平面,此结构可以使得夹紧块有效地夹取重竹方材料,而且又能减少对重竹方材料本身的损伤,如果就是一种块平面形压块,摩擦系数太小,则需要提供更多的压力,这样浪费能量太多,而采用卡爪结构,对材料本身有一定的损伤。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机架的一侧配有将重竹方材料输送出来的出料输送滑台,出料输送滑台配有可以使其水平移动的第三油缸,则可以讲从模具中取出的重竹方材料运送到材料堆放的位置,就需要人工去搬运,提供自动化程度。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出料输送滑台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传送带和垂直连接于两条输送带之间的同步轴,保持运送过程的稳定。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横杆与夹紧块之间通过一个垂直于横杆的挂臂连接,挂臂上设有导向轮,立柱上设有供导向轮运行的导向槽,可以保持各部件升降的过程更加稳定,因为工作工程中还有油缸等的作用力,会产生很大的晃动,没有此结构设置,难免会使机器产生很多不稳定的因素,也影响使用寿命。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载物台包括多个平行排列且垂直于槽型通道的滑轮。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此脱模机结构稳定,相比现有技术,通过其只对重竹方材料的控制使其脱模,从而更加节能;夹取方式的不同,对本身材料的损伤也较少;模具的运送定位方式和收料方式的不同,使得自动化程度更高,效率也得以提高;通过油缸的控制,使得工作过程稳定性更高。


图I是本发明实施例I的工作中的立体结构示意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I的工作中的侧视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I的工作中的主视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I的工作中的俯视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I的夹紧块作用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架,11、载物台,12、挡板,13、挡边,7、第一油缸,71、横杆,72、夹紧块,73、第二油缸,74、挂臂,23、支撑框架,5、出料输送滑台,51、第三油缸。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实施例1,如图1、2、3、4、5所示,一种脱模机结构,包括机架1,机架I上设有可以承载和输送模具的载物台11,沿着载物台11输送方向两侧设有对模具进行水平限位的挡板12,两块挡板12和载物台11形成一个槽型通道,载物台11上具有多个平行排列且垂直于槽型通道的滑轮,挡板12上端水平方向朝着通道位置设有对模具进行上下限位的挡边13,槽型通道的上方设有可升降的用于将重竹方材料脱模的夹料装置,所述夹料装置包括垂直于槽型通道设置的第一油缸7、垂直连接于第一油缸7上且沿着槽型通道方向设置的横杆71、设置在横杆7 1两侧下端且相对的夹紧块72以及与所述夹紧块72连接的第二油缸73,机架I上还设有垂直于载物台11且位于载物台11上方的支撑框架23,包括垂直于地面的立柱和与立柱连接且水平的横梁,第一油缸7固定于所述横梁上,横杆71与夹紧块72之间通过一个垂直于横杆71的挂臂74连接,挂臂74上设有导向轮,立柱上设有供导向轮运行的导向槽,夹紧块72与重竹方材料接触一侧设置有多个锥形块,锥形块与重竹方材料接触的一个面都处于同一平面。机架I的一侧配有将重竹方材料输送出来的出料输送滑台5,出料输送滑台5配有可以使其水平移动的第三油缸51,出料输送滑台5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传送带和垂直连接于两条输送带之间的同步轴。此脱模机结构的原理通过载物台11将带有重竹方材料的模具运送到槽型通道中间的位置,然后通过第一油缸7的控制,将横杆71的位置降低,同时夹紧块72也随之降低,夹紧块72位于模具的两侧,当正好下降到与重竹方材料同一水平位置时,第一油缸7停止工作,第二油缸73开始工作,使得夹紧块72夹紧重竹方材料,然后通过再第一油缸7的上拉,由于模具收到挡边13的作用力,位置固定,而重竹方材料则在夹紧块72夹持下,再经过第一油缸7的作用力,使其可以脱离模具,然后出料输送滑台5在第三油缸51作用下移动到重竹方材料的下端位置,控制第一油缸7和第二油缸73,使得重竹方材料可以平稳地放到出料输送滑台5上,然后在通过第三油缸51作用移出来,然后通过出料输送滑台5上的输送带作用,将重竹方材料运送到指定位置。
权利要求
1.一种脱模机结构,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I)上设有可以承载和输送模具的载物台(11),沿着载物台(11)输送方向两侧设有对模具进行水平限位的挡板(12),两块所述挡板(12)和载物台(11)形成一个槽型通道,所述挡板(12)上端水平方向朝着通道位置设有对模具进行上下限位的挡边(13),所述槽型通道的上方设有可升降的用于将重竹方材料脱模的夹料装置,所述夹料装置包括垂直于所述槽型通道设置的第一油缸(7)、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油缸(7)上且沿着所述槽型通道方向设置的横杆(71)、设置在所述横杆(71)两侧下端且相对的夹紧块(72)以及与所述夹紧块(72)连接的第二油缸(73),所述机架(I)上还设有垂直于载物台(11)且位于所述载物台(11)上方的支撑框架(23 ),包括垂直于地面的立柱和与立柱连接且水平的横梁,所述第一油缸(7)固定于所述横梁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脱模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块(72)与重竹方材料接触一侧设置有多个锥形块,所述锥形块与重竹方材料接触的一个面都处于同一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脱模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I)的一侧配有将重竹方材料输送出来的出料输送滑台(5 ),所述出料输送滑台(5 )配有可以使其水平移动的第三油缸(5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脱模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输送滑台(5)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传送带和垂直连接于两条输送带之间的同步轴。
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4所述的一种脱模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71)与所述夹紧块(72)之间通过一个垂直于所述横杆(71)的挂臂(74)连接,所述挂臂(74)上设有导向轮,所述立柱上设有供导向轮运行的导向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脱模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物台(11)包括多个平行排列且垂直于所述槽型通道的滑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竹制品加工的机械领域,具体为一种脱模机结构,包括机架(1),机架(1)上设有可以承载和输送模具的载物台(11),还设有可升降的用于将重竹方材料脱模的夹料装置,此结构脱模效率、自动化程度高,且能够节约更多能量,降低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B27N3/08GK102896685SQ201210412148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5日
发明者陈加丰, 李坚华, 梁小平, 廖水龙, 卞国兴 申请人:浙江华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