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叶轮支撑座的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28832发布日期:2020-01-07 10:05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叶轮支撑座的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涉及防护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叶轮支撑座的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叶轮的应用极为广泛,叶轮将原动机的机械能直接传给液体,以提高液体的静压能和动压能。

叶轮是刨片机的工作部件,其结构通常包括有一对端环和位于一对端环之间并放射状排布的支撑座,支撑座外缘安装叶片。工作过程中,叶轮的高速旋转,木片从端环中心的入口处进入叶轮,再通过支撑座及端环之间的隔档到达叶轮边缘,叶片推动木片沿外围的刀环高速滑动,从而刨切出合格的刨花。叶轮上的叶片安装在叶轮支撑座上,工作中,所有的木片都沿着支撑座滑向叶片。木片在供料过程中对支撑座产生极大的冲刷作用,经过一段时间,叶轮就因为支撑座磨损需要停机维修。维修中需要对磨损处进行堆焊,并重新进行动平衡试验,整个维修需要较长的周期、较大的工作量和较高的成本。对生产,设备保养带来很多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叶轮支撑座的防护装置,具有维护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叶轮支撑座的防护装置,包括防护装置,所述防护装置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三挡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挡板的一末端和第三挡板的末端焊接,所述第二挡板的另一末端与第一挡板末端抵接,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三挡板与支撑座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的连接处粘贴有橡胶层,所述橡胶层位于连接处且靠近支撑座的一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装置的设置,能够保护支撑座,使支撑座不容易磨损,当第一挡板和第三挡板磨损后,旋松螺栓,更换第一挡板和第三挡板即可。橡胶层的设置,一方面,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的连接处和支撑座之间减少摩擦,从而减小磨损,另一方面,在工作的时候,起到缓冲减震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挡板上开设有多个沉头孔,所述沉头孔中设置与沉头孔贴合的橡胶圈,所述沉头孔中穿设有螺栓,螺栓伸出支撑座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固定螺母,所述第一固定螺母和支撑座之间套设有垫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沉头孔中设置橡胶圈,起到缓冲的效果,使螺栓和支撑座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挡板靠近第一挡板的一端开设有“u”形孔,所述第二挡板“u”形孔的两边相对的一面上沿长度方向均开设有第一腰形孔,所述“u”形孔设置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沿宽度方向开设有多个圆柱孔,所述圆柱孔中穿设有双头螺柱,所述双头螺柱两端伸出腰形孔,且通过第二固定螺母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挡板的长度难以覆盖支撑座靠近第二挡板的一面的时候,滑动滑动块,使滑动块和第一挡板抵接,再通过第二固定螺母对滑动块进行固定,对支撑座进行防护。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块靠近第一挡板的末端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第一挡板平行,且焊接于滑动块,所述固定板与第一挡板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板的设置,使其和支撑座之间形成摩擦力,对第二挡板起到支撑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挡板的一末端和第三挡板的末端铰接,所述第一挡板上开设有沉头孔,螺栓穿设于沉头孔中,与支撑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挡板的一末端和第三挡板的末端铰接,能够适应支撑座靠近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连接处的多种角度,进一步起到防护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挡板包括上层滑块和下层滑块,所述上层滑块靠近下层滑块的两边设置有凸棱,所述下层滑块靠近上层滑块的两边设置有与凸棱配合连接的通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挡板的长度难以覆盖支撑座靠近第二挡板一面的时候,滑动下层滑块,使下层滑块和第一挡板抵接,从而对支撑座的表面进行保护,使之不容易磨损。

进一步的,所述凸棱伸出通槽的一端设置有螺纹,且通过第三固定螺母使之与下层滑板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三固定螺母将上层滑块和下层滑块固定在一起,使上层滑块和下层滑块之间不容易发生脱离现象。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滑块靠近第一挡板的末端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第二挡板铰接,所述第一挡板靠近固定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腰形孔,所述固定板与第一挡板通过穿设于第三腰形孔中的螺栓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上层滑块和第一挡板抵接时,通过螺栓对固定板进行固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防护装置的设置,能够起到使支撑座不容易磨损,同时压住底刀,使底刀不容易松动的效果;

2.通过橡胶层、橡胶圈和橡胶垫的设置,能够起到缓冲和使连接更加牢固的效果;

3.通过滑动块的设置,能够起到进一步对支撑座的防护,能够适应不同型号支撑座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中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中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防护装置;11、第一挡板;111、第三腰形孔;12、第二挡板;121、“u”形孔;122、第一腰形孔;13、第三挡板;2、橡胶层;3、沉头孔;31、橡胶圈;4、第一固定螺母;41、垫片;5、滑动块;51、圆柱孔;521、上层滑块;522、下层滑块;6、双头螺柱;61、第二固定螺母;7、固定板;711、凸棱;712、第三固定螺母;721、通槽;8、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叶轮支撑座的防护装置,包括防护装置1,防护装置1的设置,能够保护支撑座8,使支撑座8不容易磨损。防护装置1包括第一挡板11、第二挡板12和第三挡板13,第一挡板11和第三挡板13平行设置,第二挡板12的一末端和第三挡板13的末端焊接,第二挡板12的另一末端与第一挡板11末端抵接,第一挡板11和第三挡板13与支撑座8之间通过螺栓固定,当第一挡板11、第二挡板12和第三挡板13磨损后,旋松螺栓,更换第一挡板11、第二挡板12和第三挡板13即可。第二挡板12和第三挡板13的连接处粘贴有橡胶层2,橡胶层2位于连接处且靠近支撑座8的一边,一方面,使第二挡板12和第三挡板13的连接处和支撑座8之间减少摩擦,从而减小磨损,另一方面,在工作的时候,能够起到缓冲减震的效果。

如图2所示,在第一挡板11上开设有多个沉头孔3,沉头孔3中设置与沉头孔3贴合的橡胶圈31,能够起到缓冲的效果,使螺栓和支撑座8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螺栓穿设于沉头孔3中,伸出支撑座8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固定螺母4,便于第一挡板11的拆卸。第一固定螺母4和支撑座8之间套设有垫片41,使第一固定螺母4和支撑座8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

如图1和图2所示,在第二挡板12靠近第一挡板11的一端开设有“u”形孔121,第二挡板12上“u”形孔121的两边相对的一面上均设置有第一腰形孔122,其沿第二挡板12长度方向设置。在“u”形孔121内设置有滑动块5,滑动块5沿其宽度方向开设有多个圆柱孔51,在圆柱孔51中穿设有双头螺柱6,双头螺柱6两端伸出第一腰形孔122,且通过第二固定螺母61固定。当第二挡板12的长度难以覆盖支撑座8靠近第二挡板12的一面的时候,滑动滑动块5,使滑动块5和第一挡板11抵接,再通过第二固定螺母61对滑动块5进行固定,起到对支撑座8进行防护的作用。在滑动块5靠近第一挡板11的末端设置有固定板7,固定板7与第一挡板11平行,且焊接于滑动块5,且固定板7与第一挡板11抵接,使其和支撑座8形成摩擦力,对第二挡板12起到支撑的作用。

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通过螺栓将第一挡板11和第三挡板13与支撑座8进行固定,当第二挡板12难以覆盖支撑座8靠近第二挡板12的一面的时候,滑动“u”形孔121中的滑动块5,当滑动块5靠近第一挡板11一端的固定板7与第一挡板11抵接时,通过第二固定螺母61将滑动块5和第二挡板12进行固定。起到对支撑座8表面的防护作用,使之不容易磨损。

实施例2:

一种叶轮支撑座的防护装置,如图3所示,跟实施例1不同的是,第二挡板12的一末端和第三挡板13的末端铰接,能够适应支撑座8靠近第二挡板12和第三挡板13连接处的多种角度,进一步起到防护的作用。第一挡板11上开设有沉头孔3,螺栓穿设于沉头孔3中,与支撑座8连接。

如图3所示,第二挡板12包括上层滑块521和下层滑块522,上层滑块521靠近下层滑块522的两边设置有凸棱711,下层滑块522靠近上层滑块521的两边设置有与凸棱711配合连接的通槽721。当第二挡板12的长度难以覆盖支撑座8靠近第二挡板12的一面的时候,滑动下层滑块522,使下层滑块522和第一挡板11抵接,从而对支撑座8的表面进行保护,使之不容易磨损。在凸棱711伸出通槽721的一端设置有螺纹,且通过第三固定螺母712使之与下层滑块522固定,将上层滑块521和下层滑块522固定在一起,使上层滑块521和下层滑块522之间不容易发生脱离现象。

如图4所示,第二挡板12靠近第一挡板11的末端设置有固定板7,固定板7与第二挡板12铰接,第一挡板11靠近固定板7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腰形孔111,固定板7与第一挡板11通过穿设于第三腰形孔111中的螺栓固定。当上层滑块521和第一挡板11抵接时,通过螺栓对固定板7进行固定。

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通过螺栓将第一挡板11和第三挡板13与支撑座8进行固定,当第二挡板12难以覆盖支撑座8靠近第二挡板12的一面的时候,滑动下层滑块522,使之与第一挡板11相抵。然后通过第三固定螺母712将上层滑块521和上层滑块522固定,最后通过螺栓将固定板7和第一挡板11固定。起到对支撑座8表面的防护作用,使之不容易磨损。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