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拉伸经编针织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9290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拉伸经编针织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拉伸的经编针织物,其可以在线圈纵行方向拉伸,尤其涉及具有优良挠性的可拉伸经编针织物,当其在线圈纵行方向延伸时,在线圈横列方向的拉伸最小,这样就不会起皱。
对于这些可拉伸的织物,其最好是针织得到的织物。针织物的结构不如机织所得到的织物结构那样紧凑,在针织线圈内以及在上述线圈之间都存在有空间。同时在上述织物中,可插入一种可拉伸的纱线,所以在很长的时间内,该织物都具有合适和稳定的拉伸特性。尤其是,因为纬编针织物可以在经纱和纬纱(线圈横列和线圈纵行)方向拉伸,所以它经常用作为可拉伸织物。
但是,对于纬编针织物有一种趋势就是相比机织物挠性太大。同时经编针织物比机织物挠性更大,由于其特有的针织线圈结构,其可以拉伸到某种程度。
但是,当这种可拉伸经编针织物在纵向方向上拉动的时候,其宽度就会收缩并在其中部变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JP-A-No.2000-509109中,在线圈横列方向,一根单丝穿过基本上整个织物的宽度,从而使上述织物的结构更加稳定。
但是,当上述织物在纵向方向被拉动的时候,如果单丝作为衬纬纱线沿着经编针织物的上述线圈横列穿过上述织物的整个表面,上述单丝自身就会在起皱状态变形,接着在宽度方向,上述织物就会产生大量皱褶。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挠性经编针织物,其宽度方向不会产生大量起皱,纵向方向的中部甚至在沿纵向方向拉动的时候,也不会变窄。
上述目的是通过本发明的基本结构获得的。也就是一种可拉伸的经编针织物,其包括形成线圈纵行的经编针织纱线,在线圈横列方向延伸的衬纬纱线,以及在线圈纵行方向可拉伸的衬经纱线,其特征在于,上述衬纬纱线包括形成一种上述织物的地组织的第一衬纬纱线和多个至少由一种不可拉伸纱线组成的第二衬纬纱线,当在线圈横列之间和上述第一衬纬纱线交叉的时候,上述多个第二衬纬纱线顺序地在分别具有任意长度的相同线圈横列的不同线圈纵行区域的线圈横列方向延伸设置。
也就是说,本发明的可拉伸经编针织物具有的基本结构纱线包括形成上述线圈纵行的经编针织纱线;分别连接相应的经编针织纱线并在上述线圈横列方向插入的衬纬纱线;可拉伸的衬经纱线,在每个线圈纵行中布置并在线圈纵行方向插入,而且还包括由至少不可拉伸纱线组成的多个衬纬纱线,其在相同线圈横列的不同线圈纵行区域的线圈横列方向插入。上述分别和相应的经编针织纱线相连并在线圈横列方向插入的衬纬纱线被称为第一衬纬纱线,多个插入到相同线圈横列的不同预定线圈纵行区域的线圈横列方向的衬纬纱线被称为第二衬纬纱线。
上述第一衬纬纱线是用于经编针织物的规则衬纬纱线。它们有时沿着织物的整个宽度,但通常多个衬纬纱线在线圈纵行方向相邻,从而每组3至5排线圈纵行就摆回到相邻的线圈横列,这种结构在线圈横列方向重复,覆盖了上述织物的整个宽度。同时本发明上述第二衬纬纱线是插入在上述线圈横列方向并和上述第一衬纬纱线隔开的针织纱线。多个第二衬纬纱线和上述第一衬纬纱线以相同的方式在线圈横列方向彼此相邻。它们都插入在线圈横列方向使得可以分别跨越一部分线圈纵行,接着摆回到相邻的线圈横列中。这种运动连续重复,使得覆盖整个织物。此时,每个第二衬纬纱线延伸设置使得可以和上述第一衬纬纱线在上述线圈横列之间交叉。
一种类似复丝或单丝的合成纤维纱线以及类似生丝纱线、棉纱或毛纱的短纤纱可以用来作为上述第一衬纬纱线。同样,一种类似合成纤维纱线或短纤纱的不可拉伸纱线也可以像上述第一衬纬纱线一样,用来作为上述第二衬纬纱线,但上述合成纤维纱线必须是用于上述第二衬纬纱线的单丝。另外,即使上述第二衬纬纱线是单丝或短纤纱,其也必须比上述第一衬纬纱线更粗和更具刚性。
由于这种结构,上述插入的第二衬纬纱线使得上述织物在织物的宽度方向上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区域,上述第二衬纬纱线在各自的区域和上述线圈纵行相连,这就保证了每个区域针织结构的稳定性。另外,当上述可拉伸经编针织物在线圈纵行方向(纵向方向)拉动的时候,在将上述织物在线圈横列方向分割成多个区域的多个衬纬纱线中,由于在上述线圈纵行方向拉动而产生的收缩力就会被分散到每个上述第二衬纬纱线中去,即使在每个上述区域中存在起皱的趋势,也会被相邻的衬纬纱线阻止住,因此不会有明显的起皱现象。结果,整个可拉伸经编针织物也同样可以在宽度方向上不变窄,这样就保证了其具有一种非常稳定、平整的结构。
在本发明中,可以优选的是上述第二衬纬纱线在线圈横列间彼此一个在另一个旁边延伸的返回端部分在相同的线圈纵行上和上述针织线圈缠绕在一起。因为第二衬纬纱线每个在相邻线圈横列间的返回端彼此一个接一个相接,又在相同的线圈纵行上和上述针织线圈缠绕在一起,即使当上述可拉伸经编针织物在线圈纵行方向(纵向方向)拉动的时候,如果可拉伸经编针织物在宽度方向收缩,上述在线圈横列方向相邻的第二衬纬纱线的返回端就会消除试图彼此收缩的应力,上述可拉伸经编针织物就可以在宽度方向上不变窄,这样就保证了其具有一种非常稳定平整的结构。
而且,本发明可以优选的是上述第二衬纬纱线在线圈横列间彼此一个在另一个旁边延伸的返回端部分分别在相邻的线圈横列上和相邻的线圈纵行上的上述针织线圈缠绕在一起。因为上述衬纬纱线的返回端在相同的线圈纵行上,具有上面所描述的结构,两个衬纬纱线在那个线圈纵行的相邻针织线圈上缠绕在一起。这样在相同的线圈纵行上,上述织物在上述线圈纵行方向具有一个线性的隆起,整个织物在上述线圈纵行方向具有一个线性的图案延伸设置。与此相反,因为上述各自衬纬纱线在相邻线圈横列上彼此的旁边延伸的返回端位于相邻的线圈纵行上,而并不是相同的线圈纵行上,其就没有上面描述的那种线性延伸的图案,同样可以提高上述可拉伸经编针织物在宽度方向上的挠性。
而且,可以优选的是在相邻线圈横列延伸的上述第二衬纬纱线的部分延伸区域共享一个线圈纵行区域。上述多个衬纬纱线的返回端各自并不是在相同线圈纵行的针织线圈之间缠绕,而是在不同线圈纵行上的针织线圈之间缠绕。这样所有的在相同衬纬纱线的线圈横列之间的返回端都不在相同的线圈纵行上,而是分散在多个线圈纵行上。所以,不会出现上面所述的线性图案,上述多个第二衬纬纱线的返回端同样也可以分散在多个线圈纵行区域中。因此,即使上述可拉伸经编针织物在纵向方向拉动的时候,上述可拉伸经编针织物不会在宽度方向上变窄,也不会出现局部的图案,这样就保证了其具有一种非常稳定平整的表面结构。
而且除了上面所说的结构,上述可拉伸经编针织物还可以进一步包括长毛绒针织纱线,其特征在于该长毛绒针织纱线可以形成突出于上述针织物表面的绒圈。这种长毛绒针织纱线包括一种单丝纱线和/或一种复丝纱线。上述单丝纱线随后在绒圈的一部分处被切割,从而被制成一个钩部件,该钩部件是一种表面固定件(表面钩-环搭扣件)的凸配合件。在复丝纱线情况下,上述绒圈被抛光,该复丝纱线可以制成一种表面拉链的凹配合件的环部件。
还可以优选的是上述长毛绒针织纱线至少每隔3排线圈横列和相邻的线圈纵行交叉,从而形成上述绒圈。因为上述绒圈以所需角度形成在上述线圈纵行方向和上述线圈横列方向上,当它们被制成表面固定件的配合件时,其配合方向倾斜并且表面固定件(surface fastener)的配合件的配合率增加,相应的剥离强度增加。
图2所示的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可拉伸经编针织物结构的部分平面图。
图3所示的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可拉伸经编针织物结构的部分平面图。
图4所示的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可拉伸经编针织物结构的部分平面图。
图5所示的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一个改进实施例中长毛绒针织纱线结构的部分平面图。
优选实施例的描述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1简要地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可拉伸经编针织物的针织结构的部分平面图。注意图1,图示结构从左到右重复设置,以便于具有一个预定的针织宽度,上述图示结构在相对于页面的垂直方向上重复设置直到获得所需的长度为止。在图中,线圈纵行W之间的空间和线圈横列之间的空间以及针织纱线的粗细度都被夸大表示了,在实际的织物中,那里只有很小或没有空间,它们设置得很紧密。上述用在每个结构中的针织纱线的粗细程度都不会受到它们图中外观的影响,它们可以进行合适的选择。
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可拉伸经编针织物10中,形成线圈纵行W的经编针织纱线包括0-1/1-0链式针织纱线(chain knittingyarns)11,可拉伸衬纬纱线12和每个线圈纵行W的链式针织纱线11呈锯齿形缠绕,其在线圈纵行方向(织物的纵向方向)针织。而且,在这个实施例中,大量的第一衬纬纱线13具有一种0-4/4-4结构,以便于和每组4排线圈纵行的链式针织线圈相连,该第一衬纬纱线13顺序地沿着线圈横列方向延伸,同时其返回端错位一个线圈纵行。如果检查一个上述的第一衬纬纱线13,就会发现其在相同线圈纵行W的返回端每隔一个线圈横列形成。
而且,在这个实施例中,多个第二衬纬纱线14衬纬到没有返回端的线圈横列C中,上述第一衬纬纱线13在相同线圈纵行每隔一个线圈横列返回,而上述第二衬纬纱线的返回端设置在上述线圈横列上。这个实施例中的多个第二衬纬纱线14中的每个都包括一种0-0/5-5结构,该结构为每5个线圈纵行返回并在线圈横列方向延伸,上述第二衬纬纱线14在线圈横列方向相邻的返回端都设置在相同的线圈纵行W上。通过如上所述,插入第二衬纬纱线14,第一衬纬纱线13和第二衬纬纱线14在相同的线圈横列之间彼此交叉延伸。
可以分别使用一种由复丝形成的加工纱线作为这个实施例中的经编针织纱线11,使用尼龙制成的规则斯潘德克斯弹性纤维纱线(regular spandex yarn)作为上述可拉伸的经编针织纱线12,使用规则复丝作为第一衬纬纱线13和使用单丝作为第二衬纬纱线14。因为这种可拉伸的经编针织物的特征就是挠性的,所以最好是上述针织纱线也是用挠性的。出于这个原因,在本发明中,除了第二衬纬纱线14以外,最好是使用一种由规则复丝或单丝(regular multifilament ormonofilament)形成的加工纱线来作为上述针织纱线。同时为了保证上述织物结构在拉伸时的稳定性,第二衬纬纱线14必须是不能拉伸的纱线,并具有某种程度的刚性。最好这种纱线是一种由上述单丝、一种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形成的短纤纱。
当本发明具有上述结构的可拉伸经编针织物10在纵向方向(线圈纵行方向)拉动的时候,因为多个单丝形成的第二衬纬纱线14插入进来,使得它们在织物10的宽度方向(线圈横列方向)被一个预定的区域分隔开,同时,在和上述在相同线圈纵行的经编针织纱线11形成的针织线圈缠绕之时,上述织物10宽度方向相邻的第二衬纬纱线14的返回端返回,相对于织物10在其宽度方向上的收缩力,在处于每个第二衬纬纱线14延伸的状态,第二衬纬纱线14中的每一根都能够承载织物10部分宽度的收缩力,并可以防止织物10部分宽度的收缩,而且在上述宽度方向上相邻的第二衬纬纱线14彼此在宽度方向互相拉,从而防止彼此起皱变形。结果,即使当拉动上述可拉伸经编针织物10的时候,上述单丝本身也不会变形起皱,所以上述可拉伸经编针织物10的宽度不会收缩,同时其也不会扭转变形,所以在宽度方向上可以保持平整,而不会有任何变化。
图2所示的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可拉伸经编针织物的部分针织结构。基于本实施例的针织结构基本上和第一实施例中的针织结构类似,但是在线圈横列方向相邻并在线圈横列间错位的第二衬纬纱线14的各返回端没有形成在相同的线圈纵行上,而是分别在相邻的线圈纵行上。
在第一实施例中由于相邻的第二衬纬纱线14的各自返回端在相同的线圈纵行上,从而在线圈横列之间错位,从而使其具有一个线性增大部分(图案),因为本实施例具有上述已经描述过的结构,所以根据本实施例不会在上述可拉伸经编针织物表面出现上述第一实施例所出现的一个线性增大部分(图案),这样上述可拉伸经编针织物表面就可以非常整洁和平整。而且如果相邻的第二衬纬纱线14的各自返回端形成在上述可拉伸经编针织物表面上相同的线圈纵行上,这个线圈纵行部分就有硬化的趋势。但是,根据本实施例,因为相邻的第二衬纬纱线14的各自返回端彼此间隔一个线圈纵行,包括上述返回端的线圈纵行区域就不会硬化,从而保证了挠性。或者,在相邻的第二衬纬纱线14的各自返回端之间可以形成有一个线圈纵行W1,而返回端就恰恰位于其上。
图3所示的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可拉伸经编针织物的部分针织结构。本实施例中的可拉伸经编针织物的基本结构和第一、第二实施例中的所述织物相类似,其包括具有链式针织纱线的经编针织纱线11;在线圈纵行方向,以锯齿形式插入在上述经编针织纱线11的针织线圈中的可拉伸衬经纱线12;以及大量和经编针织纱线11的针编弧缠绕的第一衬纬纱线13,其可在线圈横列方向延伸以便在返回端之间插入到经编针织纱线11的沉降弧中。
如图3所示,多个第二衬纬纱线14中的一个第一衬纬纱线14a在一个第一线圈横列中被插入到5个经编针织线圈中(0-0/5-5)并返回,在一个第二线圈横列中,其被插入到9个经编针织线圈中(0-0/9-9)并返回,并在线圈纵行方向如此重复。邻近上述第一衬纬纱线的一个衬纬纱线14b如相同图所示,在第一线圈横列中,被插入到5个经编针织线圈中(8-8/13-13)并返回,在第二线圈横列中,其被插入到9个经编针织线圈中(4-4/13-13)并返回,并在线圈纵行方向如此重复。
也就是说,在第二衬纬纱线中的第一衬纬纱线14a在线圈纵行方向被插入到9个经编针织线圈中并返回后,在下一个线圈横列,其插入到5个经编针织线圈中,然后返回。这在线圈纵行方向连续进行。上述第二衬纬纱线的第二衬纬纱线14b在线圈纵行方向邻近第二衬纬纱线的第一衬纬纱线14a延伸设置,其插入时在线圈纵行方向错位一个纵行针织线圈。另外,在这个实施例中,多个第二衬纬纱线14a、14b…,14n的返回端部分都设置在相同的线圈纵行上,以使得彼此相邻,以及在上述衬纬纱线14a、14b…,14n的线圈横列方向相邻的长线圈纵行区域A1、A2…,An中插入的插入部分共享相同的线圈纵行区域B。
由于这种结构,如同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所述的情况下,根据第三实施例上述可拉伸经编针织物10在纵向方向(线圈纵行方向)拉动的时候,因为多个第二衬纬纱线14a、14b…,14n在线圈横列方向彼此分开地插入到预定的线圈纵行区域中,上述织物10就不会收缩。同时,多个第二衬纬纱线14a、14b…,14n的返回端部分设置在相同的线圈纵行上,但插入长线圈纵行区域A1、A2…,An中的插入部分却共享相邻线圈横列之间的共同线圈纵行区域B,以便于在宽度方向的收缩可进一步得到抑制,而且上述织物10的表面也将更加整洁和平整。
图4所示的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示出了一种具有线环形成在其表面的可拉伸经编针织物的针织结构,该线环可以用于作为一种表面固定件的凸和/或凹部件。上述基本的针织结构和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但这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改良特里科经编针织纱线(长毛绒纱线)15用于六角网眼针织组织(tulle knits)。上述改良特里科经编针织纱线15以3列线圈横列形成链式针织结构,然后上述针织纱线15和邻近线圈纵行W的针织线圈缠绕在一起。另外,上述改良特里科针织纱线15的沉降弧15a的一部分在上述线圈横列和上述线圈纵行之间沿对角线延伸设置,并以绒圈的形式突出于织物表面。
规则的复丝或单丝可以用于这种改良的特里科经编针织纱线15。在使用复丝的情况下,其可以通过将来的加工抛光(buffed),并获得一个凹面固定件。同样如果使用单丝,通过切割绒圈的一部分,形成一个钩部件,该钩部件作为一个凸面固定件。
图5所示的是上述长毛绒纱线15的另一种改良结构。在这种改良结构中,长毛绒纱线15的结构重复1-0/1-2/2-1/1-2/1-0/0-1,因为整个针织线圈形成为封闭线圈,它们和经编链式针织纱线的针编弧相缠绕,以便于拉住和固定。结果,就可以防止上述长毛绒纱线15脱落。
上面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但还可以进行不同的修改,它们都落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例如,可拉伸经编纱线还可以作为经编针织纱线,上述第二衬纬纱线的结构也并不局限于上面所描述的结构,其他各种变化也是可能的。
权利要求
1.一种可拉伸经编针织物(10),其包括形成线圈纵行(W)的经编针织纱线(11),在线圈横列(C)方向延伸的衬纬纱线,以及在线圈纵行方向可拉伸的衬经纱线(12),其特征在于,上述衬纬纱线包括形成一种上述织物的地组织的第一衬纬纱线(13)和多个至少由不可拉伸纱线构成的第二衬纬纱线(14),上述多个第二衬纬纱线(14)顺序地在分别具有任意长度的相同线圈横列的不同线圈纵行区域的线圈横列方向延伸设置,同时与线圈横列之间的第一衬纬纱线(13)交叉。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拉伸经编针织物,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衬纬纱线(14)在相邻线圈横列(C)之间彼此的旁边延伸的返回端的部分分别与相同的线圈纵行(W)上相同的针织线圈缠绕在一起。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拉伸经编针织物,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衬纬纱线(14)在相邻线圈横列(C)之间彼此的旁边延伸的返回端的部分分别与相邻线圈横列(C)上的相邻线圈纵行(W)的针织线圈缠绕在一起。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拉伸经编针织物,其特征在于,在相邻线圈横列上延伸的上述第二衬纬纱线(14a,14b…)的延伸区域部分(A1,A2)共享一个线圈纵行区域(B)。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拉伸经编针织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长毛绒针织纱线(15),其中该长毛绒针织纱线(15)形成有突出于针织物表面的绒圈。
6.一种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拉伸经编针织物,其特征在于,上述长毛绒针织纱线(15)至少每隔3排线圈横列和相邻的线圈纵行交叉,从而形成上述绒圈。
全文摘要
一种可拉伸经编织物(10)包括经编针织纱线(11),第一衬纬纱线(13)和第二衬纬纱线(14),和一种可拉伸衬经纱线(12)。上述第二衬纬纱线(14)由至少一根不可拉伸纱线组成,当在线圈横列之间和上述第一衬纬纱线(13)交叉的时候,上述第二衬纬纱线(14)基本上在分别具有任意长度的相同线圈横列的不同线圈纵行区域的线圈横列方向隔开延伸。因此,即使当在纵向方向拉动的时候,因为彼此隔开上述第二衬纬纱线(14)的相互影响,所以上述织物不会在其宽度方向产生大量起皱,这样就可以保证其平整的表面,在纵向方向的中部也不会变窄。
文档编号D04B21/00GK1456724SQ0312852
公开日2003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6日 优先权日2002年5月8日
发明者石原三利, 泷泽敏明, 中山荣治 申请人:Ykk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