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纤维粘连的静电纺丝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4205阅读:10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控制纤维粘连的静电纺丝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静电纺丝的方法及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控制纤维粘连的静电纺丝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静电纺丝是目前获得纳米级或亚微米级纤维最有效的纺丝方法,所得的纳米纤维的直径一般在几十纳米微米之间,无纺毡的孔尺寸从几微米几百微米之间,具有超高的比表面积和大的孔隙率,纤维分子链的取向和晶格的重排会表现出更优异的力学性能,通过后续的预氧化和碳化加工制备纳米或亚微米级炭纤维,是制备高性能复合材料的重要增强材料。静电纺丝工艺和装置完全不同于传统的纺丝过程,它是利用高压正电极喷丝器喷出的纺丝溶液细流,由负电极收集器接受固定、干燥形成纤维,由于静电纺丝纤维非常细,纤维之间容易粘连,大多情况下得到的是有许多交联点的毛毡。即使在纺丝过程没有粘连的纤维,在后续处理过程中也有可能发生反应而粘连。通常静电纺丝过程中利用溶剂的挥发来控制纤维之间的粘连,但由于静电纺丝需要大量的溶剂,很难有效控制,所以目前控制静电纺丝纤维粘连的研究报道较少。而在传统的纤维纺丝中,为防止纺出的纤维粘连,往往使纺出的纤维(或纤维束)先通过浸油槽对纤维上油剂(上油),然后由收丝辊巻绕收集,但是由于静电纺丝工艺和装置完全不同于传统的纺丝过程,它的收集器速度非常快,传统的浸渍上油剂方法会被高速旋转的收集器溅飞,且电纺纤维丝非常细,纤维不仅容易断裂,浸渍过多的溶剂也不易挥发,所以通过传统的浸渍上油剂方法在电纺丝过程上油比较困难。中国专利申请号200410025622.6报道在静电纺丝过程中引入凝固浴,即在喷丝装置下方设置带电极凝固浴,喷丝器喷出的溶液细流由凝固浴装置接收,由凝固剂凝固成纤维,该装置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纤维的粘连,但是实施相对复杂,需要改变传统电纺丝收集装置,且凝固工艺与喷丝工艺的配合控制较难,需增加配置凝固液等工艺,提高了纺丝成本,而且最终纺出的纤维没有油剂保护,在后续加工过程中难免发生进一步粘连。
发明内容本发明提出一种控制纤维粘连的静电纺丝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可以在静电纺丝过程中对纤维均匀上油剂,从而避免了静电纺丝过程及后续工艺中纤维粘连,还可以对纤维表面进行改性,该装置不需要改变现有的静电纺丝喷丝及收集装置,且上油过程不会飞溅,操作简单、易控,成本低。本发明提出的控制纤维粘连的静电紡丝方法在静电纺丝过程中,将配置的聚合物纺丝溶液,通过喷丝头喷出,由收集器接受形成纤维,将接收在收集器的纤维首先经过设置在收集器始端的油剂喷雾器,把预先配置的纺丝油剂溶液喷雾涂于收集固化的纤维上,然后通过设置在收集器末端的干燥器对上油后的纤维干燥,干燥温度控制在2(rC—10(TC,使油剂溶液中的溶剂挥发,所述的油剂溶液油剂的质量浓度不高于4%-5%,喷雾流量不大于100ml/min,控制收集器表面与喷雾器的相对线速度在3~15m/s。上述的油剂溶液,可以采用通常纺丝用的油溶性油剂或水溶性油剂配制的溶液,其中油溶性油剂是硅油、磺化油,以酒精或丙酮为溶剂配置成油溶性油剂溶液,油剂质量浓度优选为0.3%1%;所述的水溶性油剂是以硅油乳液、磺化油乳液、聚乙烯乳液或氟化物乳液,以水为溶剂配置成水溶性油剂溶液,油剂质量浓度优选不高于1.0%。上述的油剂溶液中,还可以含有对纤维表面的功能改性剂,如抗菌剂、药剂、平滑柔软剂或抗静电剂。本发明的干燥过程,收集器表面的温度优选控制在2(rC—8(TC,同时最好保持纺丝过程中纤维通过的环境温度不低于25。C一80。C。收集器的线速度要与干燥速度匹配,干燥速度与喷雾流量及干燥温度关联,根据收集器线速度控制喷雾流量及干燥温度。本发明提出的控制静电纺丝纤维粘连的装置是在包括有电极喷丝头、收集器的静电纺丝装置上,相对于收集器表面装有油剂喷雾器及干燥装置,其中喷雾器位于收集器始端,对在收集器上初始形成的纤维喷雾上油剂,且喷嘴距收集器表面相对距离8-20cm,干燥器位于收集器末端,对上油后离开收集器的纤维干燥,喷丝头、喷雾器、干燥器之间的间隔距离不小于10cm,干燥器与收集器的距离不小于10-20cm。上述装置中,喷嘴距收集器表面相对距离要保持在8-20cm之间,距离过短容易引起放电,如果距离过长则会使油剂飘散到收集器以外,浪费油剂而又起不到好的效果。上述装置中,喷丝头、喷雾器、干燥器之间的间隔距离不小于10cm,干燥器与收集器的距离不小于10-20cm,使喷雾上油后的纤维中的溶剂挥发,纤维表面充分干燥。本发明的装置中,所述的收集器为公知的接地电纺丝收集器,包括旋转鼓形、履带式、移动平板式等。本发明的装置中,所用的干燥器为各种电热器,优选采用红外干燥器。本发明的效果本发明提出了与静电纺丝过程中相适应的喷雾、干燥上油剂的方法和装置,并且使收集器线速度与喷雾流量、干燥温度等参数匹配,从而有效地控制静电纺丝过程中纤维粘连,而且保证了纤维在后续处理过程中保持彼此分开或控制粘连状态。这种方法还可以用于直接改进电纺丝纤维的表面功能,如在纤维表面喷涂消毒剂或涂覆功能性物质,制备功能性纳米纤维,操作简便、易行。图1是本发明装置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在通常的包括有正电极喷丝头1、负电极收集器2的静电纺丝纤维装置上,相对于收集器表面装有油剂喷雾3及干燥装置4,其中喷雾装置位于收集器始端,喷嘴距收集器表面相对距离8-20cm。干燥器位于收集器的尾端,使收集到收集器的初始纤维先经过喷雾器,再经过干燥器,且纤维经过喷丝头、喷雾器、干燥器两两之间经过的路程不小于10cm,干燥器与收集器的距离不小于10-20cm。聚合物纺丝溶液通过喷丝头喷出,由收集器收集形成纤维,在收集器初始位置设置的油剂喷雾器对初始形成的纤维喷雾上油剂,收集器上上油后的纤维随着收集器的运动,通过干燥装置干燥,操作过程中控制喷雾流量、收集器速度及干燥温度、时间匹配,最后将上油后的纤维收集。所述的上油剂是通常的纺丝用油剂配置的质量浓度不高于4%-5%的油剂稀溶液,喷雾流量不大于100ml/min,多喷丝头时喷雾流量不大于100ml/min每喷丝头,控制收集器表面与喷雾器的相对线速度在315m/s,表面的干燥温度控制在2(TC—8(TC。上述的纺丝用油剂,可以采用油溶性油剂,以挥发性有机溶剂,如酒精、丙酮等为溶剂配置油剂溶液,其质量浓度不高于5%,浓度最好为0.3%1%;也可以采用水溶性油剂,以水为溶剂配置油剂溶液,其质量浓度不高于4%,最好不高于1.0%。所述的油溶性油剂包括有机或无机硅油、磺化油等,所述的水溶性油剂包括有机或无机硅油乳液、磺化油乳液、聚乙烯乳液、氟化物乳液。在油剂溶液中还可以含有对纤维表面改性的功能性助剂,如抗菌剂、药剂、平滑柔软剂、抗静电剂。所用的收集器为公知的接地电纺丝收集器,包括旋转鼓形、履带式、移动平板式等。收集器的线速度要与干燥速度匹配,收集器的线速度由纺丝的产量来决定,相对高的收集器线速度需要相对高的干燥速度。所用的干燥器为各种电热器,优选采用红外干燥器。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详细公开,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1:在包括喷丝头、滚筒式收集器的电纺丝装置上,位于滚筒收集器收集纤维的初始位置有一油剂喷雾器,喷雾器距离收集滚筒的距离为8cm,位于滚筒收集器纤维离开末端位置有一红外干燥器,喷丝头距离收集器的距离为14cm,聚合物溶液为聚丙烯腈(PAN)/N,N-2二甲基甲酰胺(DMF),PAN浓度为15%,由喷丝头喷出纺丝,滚筒收集器收集,纺丝电压为35kv,收集器表面线速度为8m/s,油剂喷雾器中油剂为二甲基硅油,溶剂为酒精配置成油剂溶液浓度为0.5%的稀溶液,喷雾器油剂溶液的喷出流量为20ml/min,对收集初始纤维上油剂,然后经过红外干燥器,干燥器功率为250W,距离收集器12cm,干燥后的纤维离开收集器,对纤维通过显微镜观察,每1000"1112视野中含有粘连点3-8个,经过预氧化后每1000ixi^视野中含有粘连点4-9个,粘连现象明显改善(未经上油剂处理的纤维这两项通常为20-25和80-100)。实施例2:装置及方法步骤同实施例1,其中改变聚合物溶液为聚丙烯腈(PAN)/N,N-2二甲基甲酰胺(DMF),PAN浓度为13%,收集器表面线速度为8m/s,纺丝电压为35kv,喷丝器距离收集器的距离为16cm,红外干燥器功率为250W,距离收集器12cm。油剂为二甲基硅油,溶剂为酒精,油剂溶液浓度为1%。喷雾器中的液体流量为20ml/min。油剂喷雾器距离收集滚筒的距离为8cm。经喷雾上油的纤维通过显微镜观察,每1000"1112视野中含有粘连点3-8个,经过预氧化后每lOOOur^视野中含有粘连点4-10个。实施例3:装置及方法步骤同实施例1,其中改变聚合物溶液为聚丙烯腈(PAN)/N,N-2二甲基甲酰胺(DMF),PAN浓度为15X,收集器表面线速度为8m/s,纺丝电压为35kv,喷丝器距离收集器的距离为14cm,红外干燥器功率为250W,距离收集器12cm。油剂为二甲基硅油,溶剂为酒精,油剂溶液浓度为0.3%。喷雾器中的液体流量为20ml/min。油剂喷雾器距离收集滚筒的距离为8cm。经喷雾上油的纤维通过显微镜观察,每1000lir^视野中含有粘连点5-10个,经过预氧化后每1000un^视野中含有粘连点6-15个。实施例4:装置及方法步骤同实施例1,其中改变聚合物溶液为聚丙烯腈(PAN)/N,N-2二甲基甲酰胺(DMF),PAN浓度为15X,收集器表面线速度为10m/s,纺丝电压为35kv,喷丝器距离收集器的距离为14cm,红外干燥器功率为250W,距离收集器10cm。油剂为日本东工公司生产的硅油乳液型油剂DELION5700(商品名,日本东工公司生产的硅油乳液型油剂),溶剂为水,油剂溶液浓度为0.7%。喷雾器中的液体流量为5ml/min。油剂喷雾器距离收集滚筒的距离为8cm。经喷雾上油的纤维通过显微镜观察,每1000yn^视野中含有粘连点3_9个,经过预氧化后每1000u1112视野中含有粘连点10-12个。实施例5:装置及方法步骤同实施例1,其中改变聚合物溶液为聚丙烯腈(PAN)/N,N-2二甲基甲酰胺(DMF),PAN浓度为13X,收集器表面线速度为10m/s,纺丝电压为35kv,喷丝器距离收集器的距离为16cm,红外干燥器功率为250W,距离收集器12cm。油剂为DELION5700,溶剂为水,油剂溶液浓度为0.7%。喷雾器中的液体流量为5ml/min。油剂喷雾器距离收集滚筒的距离为8cm。经喷雾上油的纤维通过显微镜观察,每1000u1112视野中含有粘连点4-8个,经过预氧化后每lOOOiin^视野中含有粘连点5-13个。实施例6:装置及方法步骤同实施例1,其中改变聚合物溶液为聚丙烯腈(PAN)/N,N-2二甲基甲酰胺(DMF),PAN浓度为15%,收集器表面线速度为10m/s,纺丝电压为35kv,喷丝器距离收集器的距离为14cm,红外干燥器功率为250W,距离收集器10cm。油剂为DELION5700,溶剂为水,油剂溶液浓度为0.9%。喷雾器中的液体流量为5ml/min。油剂喷雾器距离收集滚筒的距离为8cm。经喷雾上油的纤维通过显微镜观察,每1000un^视野中含有粘连点3-9个,经过预氧化后每1000U1!12视野中含有粘连点9-15个。实施例7:装置及方法步骤同实施例1,其中改变聚合物溶液体系为聚己内脂/氯仿、N,N-2二甲基甲酰胺(DMF),聚己内脂的浓度为8%,溶剂中氯仿和DMF的体积比为2:1,收集器表面线速度为10m/s,纺丝电压为10kv,喷丝器距离收集器的距离为12cm,红外干燥器功率为250W,距离收集器10cm。油剂为抗菌剂SLM—04(广东省东莞市三联化学工业公司生产的广谱抗菌剂),溶剂为水,油剂溶液浓度为0.9%。喷雾器中的液体流量为5ml/min。油剂喷雾器距离收集滚筒的距离为8cm。实施例8:装置及方法步骤同实施例l,其中改变聚合物溶液体系为L-型聚乳酸(PLLA)/氯仿/丙酮,PLLA的浓度为8X,溶剂中氯仿和丙酮的体积比为2:1,收集器表面线速度为10m/s,纺丝电压为10kv,喷丝器距离收集器的距离为12cm,红外干燥器功率为250W,距离收集器10cm。油剂为抗菌药物盐酸四环素,溶剂为水,油剂溶液浓度为0.9%。喷雾器中的液体流量为5ml/min。油剂喷雾器距离收集滚筒的距离为8cm。各实施例中的参数如下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column></row><table>权利要求1.一种控制纤维粘连的静电纺丝方法,将配置的聚合物纺丝溶液,通过喷丝头喷出,由收集器接受形成纤维,其特征在于,在静电纺丝过程中,收集器接收的纤维首先经过设置在收集器始端的油剂喷雾器,把纺丝用油剂溶液喷雾涂于收集固化的初始纤维上,然后通过设置在收集器末端的干燥器,对上油后的纤维干燥,所述的油剂溶液中,油剂的质量浓度不高于4%-5%,喷雾流量不大于100ml/min,控制收集器表面与喷雾器的相对线速度在3~15m/s,干燥器对收集器表面温度控制在20℃-100℃。2、根据权利要求1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纺丝用油剂溶液是以硅油、磺化油做油剂,以酒精或丙酮为溶剂配置的油剂性油剂溶液,其中油剂质量浓度为0.3%1%。3、根据权利要求1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纺丝油剂溶液是以硅油乳液、磺化油乳液、聚乙烯乳液或氟化物乳液做油剂,以水为溶剂配置的水溶性油剂溶液,其质量浓度不高于1.0%。4、根据权利要求1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纺丝油剂溶液中含有抗菌剂、药剂、平滑柔软剂或抗静电剂功能改性剂。5、一种控制纤维粘连的静电纺丝装置,包括有电极喷丝头和收集器,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收集器表面装有油剂喷雾器及干燥装置,其中喷雾器设置在收集器始端,对在收集器上初始形成的纤维喷雾上油剂,且喷嘴距收集器表面相对距离8-20cm,干燥器位于收集器末端,对上油后离开收集器的纤维干燥,喷丝头、喷雾器、干燥器之间的间隔距离不小于10cm,干燥器与收集器的距离不小于10-20cm。6、根据权利要求5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收集器为旋转鼓形、履带式、移动平板式接地电纺丝收集器。全文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纤维粘连的静电纺丝方法及装置,在包括有电极喷丝头和收集器的电纺丝装置上,相对于收集器表面装有油剂喷雾器及干燥装置,对在收集器上初始形成的纤维喷雾上油剂,对上油后离开收集器的纤维干燥,使喷雾流量、干燥速度及温度匹配,从而有效地控制静电纺丝过程中纤维粘连,保证了纤维在后续处理过程中保持彼此分开或控制粘连状态。本发明的方法还可以用于对电纺丝纤维的表面功能改性,制备功能性电纺丝纤维,操作简便、易行。文档编号D01D13/00GK101586257SQ20081011181公开日2009年11月25日申请日期2008年5月19日优先权日2008年5月19日发明者杰刘,周佩讯,梁节英,马兆昆申请人:北京化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