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细氧化锆/碳化硅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782943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超细氧化锆/碳化硅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细氧化锆/碳化硅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日本宇部兴产公司用先驱体转化法生产的以TyrarmoZM为代表的Si-&_C_0纤 维,其先驱体聚锆碳硅烷由Mark III型聚碳硅烷和乙酰丙酮锆在573K,N2保护下反应制得; 高分子学报.2008,(6):621-625发表了曹淑伟,谢征芳,王军,王浩.的“聚锆碳硅烷陶瓷 先驱体的制备与表征”,利用聚二甲基硅烷热解制得的液相产物聚硅碳硅烷与乙酰丙酮锆 反应,制备了先驱体聚锆碳硅烷并最终得到含锆碳化硅纤维。这种Si-Zr-C-O纤维强度高, 柔韧性好,耐高温性能优异;但是这种熔融纺丝法制备的含锆碳化硅纤维直径较大,尤其是 采用熔融纺丝制备含锆碳化硅纤维,需要制备聚锆碳硅烷先驱体,且制备过程发生了
的键合反应,最终得到的纤维不是以氧化锆/碳化硅复合纤维形式存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另一种超细氧化锆/碳化硅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以 实现制备出纤维性能更好、直径达到超细水平,并具有吸收远红外的特性。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将聚碳硅烷和锆酸四丁酯共溶于二甲苯中,通过静电纺丝得到原纤维,然后经过不熔 化处理、高温烧成,最终得到超细氧化锆/碳化硅复合纤维。纤维直径大小通过静电纺丝的 工艺条件进行控制。本发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配制纺丝溶液以聚碳硅烷和锆酸四丁酯按质量比为1广11 1,以二甲苯为溶 齐IJ,配制聚碳硅烷/锆酸四丁酯溶液,并用超声分散;
(2)静电纺丝纺丝条件是针头内径为0.5^1. 5mm,电压为12 30kV,收丝距离为 l(T30cm,供料速率为1(Γ40μ Ι/min,铝箔收丝,制得聚碳硅烷/锆酸四丁酯原纤维;
(3)空气预氧化将上述原纤维置于氧化炉中,在氧化性气氛中按15 25°C/h升温至 19(T220°C,再保温0. 5^1. 5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得到不熔化聚碳硅烷/锆酸四丁酯纤维;
(4)高温烧成将上述不熔化纤维置于高纯氩气保护下的高温炉中,升温至 120(Tl45(rC,保温1小时,得到直径为0. 5飞μ m的超细氧化锆/碳化硅复合纤维。所述聚碳硅烷是软化点为20(T220°C的固体。所述锆酸四丁酯是质量分数为8(Γ90%的锆酸四丁酯的正丁醇溶液。所述聚碳硅烷与正丁醇和二甲苯的混合溶剂比为1 广1.4: lg/ml。本发明采用二甲苯作溶剂,由于聚碳硅烷和锆酸四丁酯在二甲苯中的溶解性比较 好,纺丝液的配制比较简单,且溶液的可纺性好;用先驱体转化法结合静电纺丝法,制备出 的氧化锆和碳化硅组成的复合纤维的纤维呈无纺布状态分布,且直径分布在0. 5飞μ m之 间,比现有碳化硅纤维直径更小、比表面积更大;由于纳米尺度的氧化锆具有吸收远红外的特性,且氧化锆具有耐高温抗腐蚀的特殊物理化学性质,这种氧化锆/碳化硅复合纤维在 高性能复合材料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图1为实施例1制备的超细氧化锆/碳化硅复合纤维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2为实施例1制备的超细氧化锆/碳化硅复合纤维表面的能谱测试位置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
(1)配制纺丝溶液将聚碳硅烷固体(软化点为20(T22(TC)和85%锆酸四丁酯的正丁 醇溶液按照聚碳硅烷与锆酸四丁酯的质量比为9 1 ;共溶于二甲苯中,按聚碳硅烷和溶剂 (二甲苯和正丁醇)比为1. 1 lg/ml配制聚碳硅烷/锆酸四丁酯溶液,并用超声分散30分 钟;
(2)静电纺丝纺丝条件针头内径为0.6mm,电压15kV,收丝距离20cm,供料速率 20 μ Ι/min,铝箔收丝,制得聚碳硅烷/锆酸四丁酯原纤维;
(3)空气预氧化将上述原纤维置于氧化炉中,在氧化性气氛中按照20°C/h升温至 220°C,并在该温度下保温1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得到不熔化聚碳硅烷/锆酸四丁酯纤维;
(4)高温烧成将上述不熔化纤维置于高纯氩气保护下的高温炉中,升温至1300°C,并 在该温度下保温1小时,得到超细氧化锆/碳化硅复合纤维。超细氧化锆/碳化硅复合纤维的扫描电镜照片如图1所示。从图可以看出,纤维 呈无纺布状态分布,形貌较好,直径分布在0. 5飞μ m之间。超细氧化锆/碳化硅复合纤维表面的能谱测试位置如图2所示,其元素组成如表 1所示。
表1
元累冒1% ‘ At%
C32M62 91
Si49:79 ; 34 62
Zr11 53 014 从表1的能谱分析表明,纤维表面主要含Si、C、&元素。 实施例2.
(1)配制纺丝溶液将聚碳硅烷固体(软化点为20(T22(TC)和85%锆酸四丁酯的正丁 醇溶液按照聚碳硅烷与锆酸四丁酯的质量比为11 1共溶于二甲苯中,按聚碳硅烷和溶剂 (二甲苯和正丁醇)比为1.2 lg/ml配制聚碳硅烷/锆酸四丁酯溶液,并用超声分散30分 钟;
(2)静电纺丝纺丝条件针头内径为1.Omm,电压20kV,收丝距离25cm,供料速率30 μ 1/min,铝箔收丝,制得聚碳硅烷/锆酸四丁酯原纤维;
(3)空气预氧化将上述原纤维置于氧化炉中,在氧化性气氛中按照20°C/h升温,并在210°C保温1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得到不熔化聚碳硅烷/锆酸四丁酯纤维;
(4)高温烧成将上述不熔化纤维置于高纯氩气保护下的高温炉中,升温至1400°C,并 在该温度下保温1小时,得到超细氧化锆/碳化硅复合纤维。实施例3.
(1)配制纺丝溶液将聚碳硅烷固体(软化点为20(T22(TC)和85%锆酸四丁酯的正丁醇 溶液,按照聚碳硅烷与锆酸四丁酯的质量比为1:1共溶于二甲苯中,聚碳硅烷和溶剂(二甲 苯和正丁醇)比为1.3 lg/ml配制聚碳硅烷/锆酸四丁酯溶液,并用超声分散30分钟;
(2)静电纺丝纺丝条件针头内径为1.2mm,电压25kV,收丝距离15cm,供料速率 40 μ Ι/min,铝箔收丝,制得聚碳硅烷/锆酸四丁酯原纤维;
(3)空气预氧化将上述原纤维置于氧化炉中,在氧化性气氛中按照25°C/h升温,并在 200°C保温1. 5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得到不熔化聚碳硅烷/锆酸四丁酯纤维;
(4)高温烧成将上述不熔化纤维置于高纯氩气保护下的高温炉中,升温至1250°C,并 在该温度下保温1小时,得到超细氧化锆/碳化硅复合纤维。实施例4.
(1)配制纺丝溶液将聚碳硅烷固体(软化点为20(T22(TC)和85%锆酸四丁酯的正丁醇 溶液,按照聚碳硅烷与锆酸四丁酯的质量比为4 1共溶于二甲苯中,聚碳硅烷和溶剂(二 甲苯和正丁醇)比为1.4 lg/ml配制聚碳硅烷/锆酸四丁酯溶液,并用超声分散30分钟;
(2)静电纺丝纺丝条件针头内径为1.2mm,电压25kV,收丝距离15cm,供料速率 10 μ Ι/min,铝箔收丝,制得聚碳硅烷/锆酸四丁酯原纤维;
(3)空气预氧化将上述原纤维置于氧化炉中,在氧化性气氛中按照20°C/h升温,并在 210°C保温1. 5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得到不熔化聚碳硅烷/锆酸四丁酯纤维;
(4)高温烧成将上述不熔化纤维置于高纯氩气保护下的高温炉中,升温至1300°C,并 在该温度下保温1小时,得到超细氧化锆/碳化硅复合纤维。
权利要求
一种超细氧化锆/碳化硅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配制纺丝溶液以聚碳硅烷和锆酸四丁酯按质量比为1∶1~11∶1,以二甲苯为溶剂,配制聚碳硅烷/锆酸四丁酯溶液,并用超声分散;(2)静电纺丝纺丝条件是针头内径为0.5~1.5mm,电压为12~30kV,收丝距离为10~30cm,供料速率为10~40μl/min,铝箔收丝,制得聚碳硅烷/锆酸四丁酯原纤维;(3)空气预氧化将上述原纤维置于氧化炉中,在氧化性气氛中按15~25℃/h升温至190~220℃,再保温0.5~1.5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得到不熔化聚碳硅烷/锆酸四丁酯纤维;(4)高温烧成将上述不熔化纤维置于高纯氩气保护下的高温炉中,升温至1200~1450℃,保温1小时,得到直径为0.5~5μm的超细氧化锆/碳化硅复合纤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细氧化锆/碳化硅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聚碳硅烷是软化点为20(T220°C的固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细氧化锆/碳化硅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锆酸四丁酯是质量分数为80、0%的锆酸四丁酯的正丁醇溶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的超细氧化锆/碳化硅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聚碳硅烷与正丁醇和二甲苯的混合溶剂比为1.0 广1.4 lg/ml。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细氧化锆/碳化硅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1)以聚碳硅烷和锆酸四丁酯按质量比为1∶1~11∶1,以二甲苯为溶剂,配制聚碳硅烷/锆酸四丁酯溶液进行静电纺丝;(2)将原纤维置于氧化炉中,在氧化性气氛中按照15~25℃/h升温,并在190~220℃保温0.5~1.5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得到不熔化聚碳硅烷/锆酸四丁酯纤维;(3)将不熔化纤维置于高纯氩气保护下的高温炉中,升温至1200~1450℃,并在该温度下保温1小时,得到直径为0.5~5μm的超细氧化锆/碳化硅复合纤维。本发明的复合纤维由氧化锆和碳化硅组成、纤维直径小、比表面积大;静电纺丝在室温下进行,条件温和、可纺性好。
文档编号D01D1/02GK101876094SQ20101025023
公开日2010年11月3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11日
发明者王军, 王应德, 王浩, 蓝新艳, 郑德钏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