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缫丝机落茧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8539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自动缫丝机落茧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缫丝机,尤其是涉及一种解决自动缫丝机原料浪费,减 少缫丝用水补充的一种自动缫丝机落茧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自动缫丝机生产过程中存在着漏茧现象,通过对自动缫丝机生产过程中存在 的漏茧引起的“落地茧”进行人工收集后与缫丝槽捕集器收集到的落绪茧汇总送给分离机 进行无绪茧和蛹衬的分离,其中分离出来的无绪茧被送回到索绪锅进行索绪,蛹衬作为副 产品不能再用于缫丝。通过观察和分析,现有设备中的漏茧主要存在二个区域,区域1是在 转向部,靠近理绪锅正绪茧加茧口的位置,这是因为缫丝中所需的正绪茧是通过索理绪锅 寻得一茧一丝的正绪茧,根据需要加入到绕车身周转的给茧机中,在加茧的过程中,正绪茧 有可能滞后或早于给茧机送出,从而使茧子落在给茧机外,成为“落地茧”。中国专利公开了 一种给茧盒的加茧装置(授权公告号CN 2573512Y)其包括加茧导板,所述导板上设有与给 茧盒运动配合开启的加茧门,加茧门旁设有加茧门的复位机构,加茧门设于靠近加茧导板 的出口端或者加茧导板的出口端;复位机构为设于加茧门轴上的扭簧;它设有与加茧装置 的锥齿轮轴连接的凸轮,以及被凸轮作用的摇杆,加茧门轴设有扳脚,扳脚与摇杆通过钢丝 连接;给茧盒上及加茧导板下设有相互配合的感应片和接近开关,在加茧门旁设有由接近 开关控制的与加茧门配合的电磁铁。但这种装置实际生产中因各种原因加茧时茧子加到给 茧机外的现象还是比较多的;区域2是在全机的缫丝槽与给茧机交界边缘,对于标准型400 绪的缫丝机,这个区域横贯全机,单侧22m、两侧共约有Mm长,造成这个大区域的漏茧原因 是给茧机与完成添茧动作的添绪杆配合问题或给茧机本身捞茧力不足没能把茧子抛入缫 丝槽中而使茧子掉在外面。这种漏茧现象的存在对自动缫丝机的生丝质量和原料浪费是有 直接关系的茧子中茧丝是由丝胶和丝素蛋白组成,缫丝用的茧子是经过高温蒸汽、热水煮 熟加工的,丝胶和丝素蛋白是比较容易变性的,如果漏在外面的“落地茧”被搁置时间久了, 就会影响茧子各项性能指标,进而影响到缫制的生丝质量和生产效率,也会增加对原料茧 的消耗。杜绝漏茧在设备中解决依然存在很大困难,所以把漏在外面的茧子收集起来及时 送回到索绪锅进行索理绪,这对提高生丝质量和生产效率,减少原料消耗具有积极的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自动缫丝机落茧收集装置,其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 的在理绪后加茧的过程中,正绪茧有可能滞后或早于给茧机送出,从而使茧子落在给茧机 外,成为“落地茧”;解决因为给茧机与完成添茧动作的添绪杆配合问题或给茧机本身捞茧 力不足没能把茧子抛入缫丝槽中会使茧子掉在外面,产生“落地茧”。如果漏在外面的“落 地茧”被搁置时间久了,就会影响茧子各项性能指标,进而影响到缫制的生丝质量和生产 效率,也会增加对原料茧的消耗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解决了现有的对“落地茧”的运输要 借助独立水泵将茧子输送到分离机进行分离,无论是结构还是工序都较为复杂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缫丝机落茧收集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两排平行的 缫丝槽和沿缫丝槽运行的若干只给茧机,所述的给茧机、缫丝槽之间的下方设有收集槽。每 个收集槽的其中一端头部与理绪锅相连,收集槽头部向内弯曲后位于理绪锅的正绪茧加茧 口下方处。收集槽另一端尾部位置设有分离机,分离机上设有落茧斗,收集槽在落茧斗上方 设有排水口,分离机上的无绪茧输送装置与索绪锅相连接,理绪锅与索绪锅连接在一起。每 个收集槽头部都通过水管连接有来自车头理绪锅的温水,收集槽尾部位置的分离机与另一 个收集槽头部位置的索绪锅相连。本实用新型是利用理绪锅中的温水直接与漏茧收集槽相 连,不需要任何动力、不增加新的补充水而完成对收集后落地茧进行集中输送,起到节能减 排的效果。两个理绪锅不在机架上的同一端,即两个理绪锅相对设置,一个理绪锅设在整个 机架的左端时,另一个理绪锅就设在整个机架的右端。本实用新型中所采用的水流收集落 茧的方法是利用现有机构来实现,收集槽所用的水都是理绪锅通过水管从收集槽出水口流 出,向本收集槽尾部流动,把收集槽内的茧子从排水口冲到本收集槽下方的分离机进行集 中回收处理,而分离机出来的茧子则落入另一个收集槽头部的索绪锅内。作为优选,所述的收集槽通过固定架固定在机架上。由于收集槽的长度较长,固定 架可以设置成多个。作为优选,所述的收集槽的断面呈半圆型,便于茧子沿收集槽的弧形槽壁掉落到 收集槽底集中,也便于水流运动。作为优选,所述的收集槽头部向内弯曲后位于理绪锅的正绪茧加茧口下方处,收 集槽尾部在落茧斗处向内侧弯折90度后设有排水口。因此,本实用新型利用理绪锅中的温水直接与漏茧收集槽相连,不需要任何动力、 不增加新的补充水而完成对收集后漏茧进行集中输送,起到节能减排的效果,结构简单、合理。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单侧理绪锅与收集槽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收集槽与分离机的水循环结构示意图。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机架1、给茧机2、缫丝槽3、收集槽4、理绪锅5、索绪锅 6、落茧斗7、水管8、排水口 9、固定架10、出水口 11、正绪茧加茧口 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本例的一种自动缫丝机落茧收集装置,如图1、图2、图3,机架1上设有两 排平行的缫丝槽3和沿缫丝槽3运行的若干只给茧机2,给茧机2、缫丝槽3之间的下方设 有收集槽4,收集槽4通过固定架10固定,收集槽的断面呈半圆型。收集槽分为A收集槽、 B收集槽,每个收集槽的头部位置都设有理绪锅5,收集槽4的这一端向内弯曲延伸到理绪 锅的正绪茧加茧口 12位置的下方,并且两个理绪锅不在机架1上的同一端,即如图3所示,A收集槽的理绪锅设在左侧,B收集槽的理绪锅设在右侧,B收集槽右端头部的理绪锅通过 水管8连接B收集槽右端的头部,A收集槽左端头部的理绪锅通过水管连接A收集槽左端 的头部。每个收集槽的头部附近位置都设有理绪锅5、索绪锅6、分离机,收集槽4的头部向 内弯曲延伸到理绪锅的正绪茧加茧口 12位置的下方;每个收集槽尾部在落茧斗处向内侧 弯折90度后设有排水口 9并位于分离机上方,分离机上设有落茧斗7,分离机上的无绪茧输 送装置与索绪锅6相连接,索绪锅连接有理绪锅。使用时,B收集槽所用的水是用B收集槽一侧的理绪锅5通过水管8,从出水口 11 流出,沿箭头方向流动,把收集槽内的茧子从排水口 9冲到落茧斗7进而到分离机进行集中 回收处理,分离机分离出来的茧子重新落到A收集槽一端的索绪锅6内进行索绪。同样A 收集槽所用的水是由A收集槽一侧的理绪锅提供,A收集槽落下的茧子则有B收集槽一侧 的索绪锅进行索绪。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 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 型的专利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缫丝机落茧收集装置,包括机架(1 ),机架(1)上设有两排平行的缫丝槽(3)和沿缫丝槽(3)运行的若干只给茧机(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给茧机(2)、缫丝槽(3)之 间的下方设有收集槽(4),每个收集槽(4)的其中一端头部与理绪锅(5)相连,收集槽(4)头 部位于理绪锅的正绪茧加茧口(12)下方处;收集槽(4)另一端尾部位置设有分离机,分离 机上设有落茧斗(7),收集槽(4)在落茧斗(7)上方设有排水口,分离机上的无绪茧输送装 置与索绪锅(6)相连接,理绪锅(5)与索绪锅(6)连接在一起,每个收集槽(4)头部都通过 水管连接有来自车头理绪锅的温水,收集槽(4)尾部位置的分离机与另一个收集槽(4)头 部位置的索绪锅(6)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缫丝机落茧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收集槽(4)通过固定架(10)固定在机架(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动缫丝机落茧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收集 槽(4)的断面呈半圆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动缫丝机落茧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收集 槽(4)头部向内弯曲后位于理绪锅(5)的正绪茧加茧口下方处;收集槽(4)尾部在落茧斗 (7)位置处向内侧弯折90度后设有排水口(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缫丝机,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缫丝机落茧收集装置。其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添绪过程中茧子掉在外面,茧被搁置时间久了会影响到缫制的生丝质量和生产效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解决了需要借助独立水泵将茧子输送到分离机进行分离,结构和工序都较为复杂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在机架上设有缫丝槽、给茧机、收集槽,每个收集槽的其中一端头部与理绪锅相连,收集槽头部位于理绪锅的正绪茧加茧口下方处;收集槽另一端尾部位置设有分离机,分离机上设有落茧斗,收集槽在落茧斗上方设有排水口,分离机上的无绪茧输送装置与索绪锅相连接,收集槽尾部位置的分离机与另一个收集槽头部位置的索绪锅相连。
文档编号D01B7/04GK201883187SQ20102050434
公开日2011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25日
发明者叶文, 江文斌 申请人:浙江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