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射织机中用于确定引纬状态的装置及引纬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6724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喷射织机中用于确定引纬状态的装置及引纬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射织机中用于确定引纬状态的装置及一种引纬控制器。
背景技术
纬纱通过空气喷射从引纬用主喷嘴被引纬。纬纱到达引纬末端的时刻随着每次引纬而变化。如果该到达时间明显不同于纬纱的目标时刻,那么会发生引纬失败或织物质量下降。在小提花织机和大提花织机中,开口的经纱上的载荷存在大的波动,并且织机的旋转速度根据载荷的这种波动显著地变化。当织机的旋转速度显著变化时,纬纱的到达时间显著地偏离目标时间。在日本特开专利公开号第9-250053中公开的引纬控制器中,以如下方式预先确定引纬条件在开口经纱上的载荷较大时与标准时间相比延迟纬纱到达时间并且在开口经纱上的载荷较小时与标准时间相比加快纬纱到达时间。针对每个开口经纱图案中的每次引纬,检测纬纱的到达时间,并且使用检测值与目标值之间的差校正引纬条件,以便所述条件对应于下一次或以后的图案。日本特开专利公开号2010-65331公开了一种用于显示引纬状态的方法,其中关于改变纬纱穿行的因素的信息和关于涉及纬纱到达时间的统计值的信息显示在同一屏幕上。关于改变纬纱穿行的因素的前者信息包括有关导纱器的切换、引纬条件的重置操作、纬纱密度、以及经纱限定的开口的图案和织机的旋转速度的信息。关于统计值的后者信息包括标准偏差。当在统计值中识别出异常时,能够确定与统计值一起显示的信息是否为造成这样的异常的原因。通常,纬纱到达时间基于由织机的旋转角度检测机构检测到的信息,以织机的旋转角度显示。也就是说,使用当纬纱已经到达引纬末端时的织机的旋转角度作为纬纱到达时间。因而,在JP9-250053A的装置中,当织机的旋转速度显著地变化时,即使当纬纱的实际穿行期间没有明显不同于目标穿行时间,检测到的由织机的旋转角度表示的纬纱的到达时间也会显著地偏离目标到达时间。由于到达时间的检测值与目标值之间的较大差异, 因此对应于下一次或以后的图案的引纬条件被校正。这样可能会导致纬纱的实际穿行期间的相反波动并且导致检测到的到达时间的较大变化。在JP2010-65331A的用于显示统计值(标准偏差)的方法中,检测到纬纱到达时的织机的旋转角度也用作纬纱到达时间。因而,在由经纱限定的开口上的载荷的波动较大,即织机的旋转速度的波动较大的编织方法中,例如双层编织中,尽管事实上纬纱的实际穿行时间不偏离目标穿行期间,但是由织机的旋转角度表示的纬纱到达时间显著地变化。结果, 统计值(标准偏差)变得很大。这样使得难以确定纬纱到达时间的变化幅度。只要将检测到纬纱到达时的织机的旋转角度用作纬纱到达时间,那么就不能适当地确定纬纱到达时间的变化幅度。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适当地确定纬纱到达时间的变化幅度。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用于确定喷射织机中的引纬状态的装置,包括用于检测通过喷射流体而被引纬的纬纱的纬纱到达检测机构(25)。所述装置包括用于计测从纬纱的引纬开始时间到纬纱的到达时间的纬纱穿行期间(tl (s))的计时器机构(K);以及用于利用由计时器机构计测的纬纱穿行期间(tl (s))及标准旋转速度(R)将纬纱穿行期间 (tl (S))换算成织机的标准旋转速度(R)下的纬纱穿行角度(tl (t))的换算机构(Co)。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利用纬纱穿行角度(tl (t))计算换算纬纱到达角度(Tw (t))并作成基于换算纬纱到达角度(Tw (t))的换算角度统计数据的统计机构 (Co);以及显示由统计机构(Co)作成的换算角度统计数据的显示控制机构(34)。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换算角度统计数据包括从换算纬纱到达角度(Tw (t))计算的换算角度的标准偏差(α)。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织机旋转角度的旋转角度检测机构 (32),其中统计机构(Co)作成由旋转角度检测机构(32)检测到的检测角度统计数据。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检测角度统计数据包括从检测纬纱到达角度(Tw ( θ ))计算的检测角度的标准偏差(β)。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显示控制机构(34)在显示换算角度统计数据的第一屏幕 (Gl,G5)和显示检测角度统计数据的第二屏幕(G2,G6)之间切换。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换算角度统计数据是换算纬纱到达角度(Tw (t))的柱状图 (HI)。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检测角度统计数据是检测纬纱到达角度(Tw ( θ ))的柱状图 (Η2)。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中,提供了一种喷射织机中的引纬控制器,其中纬纱通过引纬用主喷嘴(15Α,15Β)的空气喷射射出,并且通过引纬用辅助喷嘴(16,17,18,19)的空气喷射被引导。所述引纬控制器包括用于调节供应到主喷嘴(15Α,15Β)的空气压力的压力调节机构(C,35,36);用于控制压力调节机构(C,35,36)的调节状态的控制机构(Co,Cl); 以及上述用于确定引纬状态的装置。控制机构(Co,Cl)利用由换算机构(Co)计算的换算纬纱到达角度(tl (t))控制压力调节机构(C,35,36)的调节状态。在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中,提供了一种喷射织机中的引纬控制器,其中纬纱通过引纬用主喷嘴(15A,15B)的空气喷射射出,并且通过引纬用辅助喷嘴(16,17,18,19)的空气喷射被引导。所述引纬控制器包括用于调节辅助喷嘴(16,17,18,19)中的喷射时刻的喷射时刻调节机构(Cl,21,22,23,24);用于控制喷射时刻调节机构(Cl,21,22,23,24)的调节状态的控制机构(Co,Cl);以及上述用于确定引纬状态的装置。控制机构(Co,Cl)利用由换算机构(Co)计算的换算纬纱到达角度(tl (t))控制喷射时刻调节机构(Cl,21,22,23, 24)的调节状态。


图1为表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引纬装置的示意图2 (a)为显示换算纬纱到达角度及换算角度标准偏差的屏幕视图;图2 (b)为显示换算前(基于织机的旋转角度检测信息确定)的纬纱到达角度及检测角度标准偏差的屏幕视图; 图3 (a)表示换算过程;
图3 (b)表示显示换算前的纬纱到达角度的数据的表; 图3 (c)表示换算后的换算纬纱到达角度的数据的表; 图4 (a)为换算后的纬纱到达角度的柱状图; 图4 (b)为换算前的纬纱到达角度的柱状图; 图5为表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引纬装置的示意图; 图6为显示换算后的柱状图的屏幕视图;以及图7为显示换算前的柱状图的屏幕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将参考图1到图4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用于双色引纬的喷射织机。如图1所示的用于驱动织机的驱动马达M处于主控制计算机Co的控制之下。数字IlA和IlB表示卷绕类型的纬纱长度测量存储装置。纬纱Yl在纬纱长度测量存储装置 IlA的纱卷绕面111上的卷绕以及纬纱Yl从纬纱长度测量存储装置IlA的纱卷绕面111的取下和释放通过接合销121的前进和后退来控制。纬纱Y2在纬纱长度测量存储装置IlB 的纱卷绕面111上的卷绕以及纬纱Y2从纬纱长度测量存储装置IlB的取下和释放通过另一个接合销121的前进和后退来控制。当电磁螺线管12A和12B被消磁时,接合销121伸出以阻止纬纱Yl和Y2被从相应纱卷绕面111取下和释放。当电磁螺线管12A和12B被磁化时,接合销121后退以允许纬纱Yl和Y2被从相应纱卷绕面111取下和释放。辅助计算机Cl连接到主控制计算机Co来传输信号。主控制计算机Co和辅助计算机Cl传输各种信息。电磁螺线管12A和12B在辅助计算机Cl的控制下被磁化或消磁。 辅助计算机Cl基于来自纬纱释放检测器14A的关于纬纱释放检测的信息来控制电磁螺线管12A的磁化和消磁,并基于来自纬纱释放检测器14B的关于纬纱释放检测的信息来控制电磁螺线管12B的磁化和消磁。纬纱Yl通过引纬用主喷嘴15A处的空气(流体)喷射作用被从纬纱长度测量存储装置IlA的纱卷绕面111拉出,并且射出到由经纱T限定的开口内。从主喷嘴15A射出的纬纱Yl被一组引纬用辅助喷嘴16、17、18和19以中继的方式喷射。纬纱Y2通过引纬用主喷嘴15B处的空气(流体)喷射作用被从纬纱长度测量存储装置IlB的纱卷绕面111拉出, 并且射出到由经纱T限定的开口内。从主喷嘴15B射出的纬纱Y2被一组辅助喷嘴16、17、 18和19以中继的方式喷射。纬纱Yl和Y2是否到达引纬末端在织机的预定旋转角度范围内由纬纱到达检测器 25检测。纬纱到达检测器25是用于检测纬纱到达的机构,并且可以是光电传感器。由纬纱到达检测器25检测到的关于纬纱是否到达的信息被传送到主控制计算机Co。当到达不存在时,主控制计算机Co基于到达不存在的输入信号停止织机的运转。主喷嘴15A处的空气喷射由电磁阀20A的磁化和消磁来控制。主喷嘴15B处的空气喷射由电磁阀20B的磁化和消磁来控制。辅助喷嘴16、17、18和19处的各引纬用加压空气喷射由电磁阀21、22、23和M的磁化和消磁来控制。电磁阀20A连接到加压空气供应容器沈々。电磁阀20B连接到加压空气供应容器^B。电磁阀21、22、23和对连接到加压空气供应容器27。加压空气供应容器26A经由压力调节阀观连接到源压力容器四。加压空气供应容器26B经由压力调节阀30连接到源压力容器四。加压空气供应容器27经由压力调节阀 31连接到源压力容器四。每个电磁阀20A、20B、21、22、23和M在辅助计算机Cl的控制下被磁化或消磁。辅助计算机Cl基于由旋转编码器32检测并从旋转编码器32发送的、关于织机旋转角度的信息,指导每个电磁阀20A、20B、21、22、23和M的磁化或消磁。旋转编码器32用作用于检测织机旋转角度的旋转角度检测机构。输入设备33连接到主控制计算机Co来传输信号。例如织机旋转速度、纬纱类型、 纬纱密度、编织条件(例如编织宽度)及压力等信息从输入设备33输入到主控制计算机Co 而被设定在主控制计算机Co中。主控制计算机Co基于用于编织的输入信息,针对每种类型的纬纱,确定对电磁螺线管12A和12B及电磁阀20A、20B、21、22、23和M的每个磁化或消磁的时刻。然后,在编织中,主控制计算机Co在所确定的用于磁化或消磁的时刻上对电磁螺线管12A和12B及电磁阀20A、20B、21、22、23和M的每个磁化或消磁。显示设备34连接到主控制计算机Co来传输信号。显示设备34上的显示由主控制计算机Co控制。显示设备34和主控制计算机Co构成显示控制机构。图2 (a)和图2(b)示出了显示设备34上的屏幕。主控制计算机Co包括基于输入设备33的操作在图2 (a)所示的第一屏幕Gl和图2(b)所示的第二屏幕G2之间切换屏幕的控制。主控制计算机Co还包括基于以下信息改变屏幕Gl和G2中的方框内的数值数据的控制从旋转编码器32获得的关于织机旋转角度的信息、从纬纱释放检测器14A和 14B获得的关于纬纱释放检测的信息、以及来自纬纱到达检测器25的关于纬纱存在到达的 fn息ο屏幕Gl和G2的每个上的符号Yl表示被引纬的纬纱Yl。屏幕Gl和G2的每个上的符号Y2表示被引纬的纬纱Y2。符号Yl下方的方框列是表示有关纬纱Yl的数值的列,而符号Y2下方的方框列是表示有关纬纱Y2的数值的列。符号Tp表示纬纱Yl和Y2的引纬开始时间。符号Tbw表示纬纱Yl和Y2的引纬结束时间。引纬开始时间是电磁螺线管12A和12B的磁化开始时间和与相应接合销121的后退相关的延迟时间的总和。引纬结束时间是电磁螺线管12A和12B的消磁开始时间和与相应接合销121的伸出相关的延迟时间的总和。符号Tbl、Tb2和Tb3表示从纬纱释放检测器14A和14B获得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纬纱释放检测时间。符号“取样”表示在多次引纬中取样引纬开始时间、纬纱释放检测时间、引纬结束时间、纬纱到达时间、织机旋转速度以及换算的纬纱到达时间的数量或次数。在该实施例中,对于引纬,取样数量是30次。符号“取样”旁边的数字“30”表示用于取样的数量。符号Rpm表示织机旋转速度。符号Rpm右侧的方框中的数字表示织机中的转速(或旋转速度)。在开始织机的运转之前,通过输入设备33的操作来输入目标转速数(或目标旋转数)R0主控制计算机Co在显示设备34上显示该输入的目标转速数R。符号STD表示纬纱到达角度的标准偏差。第一屏幕Gl的右上侧的符号“时间”意味着第一屏幕Gl是显示每次由主控制计算机Co换算后的时刻的屏幕。第二屏幕G2的右上侧的符号“角度”意味着第二屏幕G2是显示每次由主控制计算机Co换算前的时刻的屏幕。当显示图2 (a)的第一屏幕Gl时,主控制计算机Co针对每30次引纬改变第一屏幕Gl上的方框中的数值。当显示图2 (b)的第二屏幕G2时,主控制计算机Co针对每30 次引纬改变第二屏幕G2上的方框中的数值。主控制计算机Co基于关于电磁螺线管12A和12B的磁化开始时间的信息及从旋转编码器32获得的关于织机旋转角度的信息,以织机旋转角度的形式将引纬开始时间特定为引纬开始角度Tp ( θ )。也就是说,将引纬开始时间特定为开始角度Tp ( θ ),其是与电磁螺线管12Α和12Β的磁化开始时间和延迟时间的总和相对应的织机旋转角度。主控制计算机Co基于从纬纱到达检测器25获得的关于存在纬纱到达的信息及从旋转编码器32获得的关于织机旋转角度的信息,以织机旋转角度的形式将由纬纱到达检测器25检测到的纬纱到达时间特定为检测纬纱到达角度Tw ( θ )。也就是说,将纬纱到达时间特定为检测纬纱到达角度Tw ( θ ),其是在纬纱到达检测器25检测它时的织机旋转角度。图3 (b)的表是表示在开始织机运转之后的引纬开始角度Tp ( θ )、织机旋转数量、以及检测纬纱到达角度(θ )的变化的数据表。主控制计算机Co包括计时器机构K (图 1示出)。主控制计算机Co利用计时器机构K计测纬纱穿行期间tl(s)。纬纱穿行期间tl (s)是引纬开始时间和纬纱到达时间之间的时间期间。主控制计算机Co利用引纬开始角度Tp ( θ )、纬纱穿行期间tl (S)及作为织机标准旋转速度的目标转速数R,计算由等式(1)表示的纬纱穿行角度tl (t)
tl (t) /360° = tl (s)/ (60 秒/R)…(1)
图2 (a)的第一屏幕Gl上的符号Rpm右侧的数值“1004”是目标转速数R的例子。如图3 (a)所示,tl (t)是纬纱穿行期间tl (s)换算成目标旋转数R下的纬纱穿行角度。也就是说,主控制计算机Co利用纬纱穿行期间tl (s)(从引纬开始到纬纱到达的期间)和标准旋转速度(目标旋转数R),将纬纱穿行期间tl (s)换算成标准旋转速度下的纬纱穿行角度tl (t)。主控制计算机Co用作利用由计时器机构K计测的纬纱穿行期间 tl (s)和标准旋转速度将纬纱穿行期间tl (s)换算成标准旋转速度下的纬纱穿行角度tl (t)的换算机构。主控制计算机Co利用纬纱穿行角度tl (t)计算由等式(2)表示的换算纬纱到达角度Tw (t)
tl (t) = Tw (t) - Tp ( θ ) ... (2)
Tw (t)是从纬纱到达期间换算成目标转速数R下的纬纱到达角度的角度。也就是说, 主控制计算机Co利用从引纬开始到纬纱到达的纬纱穿行期间tl (s)和织机的标准旋转速度(目标转速数R),将纬纱到达期间换算成标准旋转速度下的换算纬纱到达角度Tw (t)。图3 (c)的表是表示在开始织机运转之后的换算的引纬开始角度Tp (t)、目标转速数R (标准转速数)、以及换算的纬纱到达角度Tw (t)的变化的数据表。在该实施例中, 纬纱穿行期间tl (s)的起点是Tp (Θ),所以Tp (Θ)等于Tp (t)。主控制计算机Co利用换算纬纱到达角度Tw (t)作成作为换算角度统计数据的柱状图信息,并且指示显示设备;34如图4 (a)所示显示柱状图Hl (换算角度统计数据)。横坐标轴表示纬纱到达角度,而纵坐标轴表示频率。横坐标轴上的数值表示士2. 5的范围内的纬纱到达角度的标准值。主控制计算机Co利用由旋转编码器32检测到的检测纬纱到达角度Tw ( θ )作成作为检测角度统计数据的柱状图信息,并且指示显示设备34如图4 (b)所示显示柱状图H2 (检测角度统计数据)。横坐标轴表示纬纱到达角度,而纵坐标轴表示频率。横坐标轴上的数值表示士2. 5的范围内的纬纱到达角度的标准值。主控制计算机Co用作作成换算角度统计数据和检测角度统计数据的统计机构。图4 (a)和图4 (b)的屏幕G3和G4上的柱状图Hl和H2涉及100个投梭的相同引纬的纬纱到达角度。图4 (a)和图4 (b)的柱状图Hl和H2表示双层编织的例子,其中在由经纱限定的开口上的载荷是较大的,即,织机旋转速度的波动是较大的。使用由旋转编码器32检测到的检测纬纱到达角度Tw ( θ )的频率分布(柱状图 Η2)具有两个峰。根据柱状图Η2,可以推测纬纱穿行期间tl (s)的变化是较大的。然而, 使用换算纬纱到达角度Tw (t)的频率分布(柱状图Hl)具有一个峰。根据柱状图H1,可以理解纬纱穿行期间tl (s)的变化是较小的。主控制计算机Co利用换算纬纱到达角度Tw (t)计算换算角度的标准偏差α (换算角度统计数据)。在图2 (a)示出的例子中,纬纱Yl中的α是1.5,而纬纱Υ2中的α是 1. 8。主控制计算机Co利用由旋转编码器32检测到的检测纬纱到达角度Tw ( θ )计算检测角度的标准偏差β (检测角度统计数据)。在图2 (b)示出的例子中,纬纱Yl中的β 是8. 9,而纬纱Υ2中的β是9. 8。利用由旋转编码器32检测到的检测纬纱到达角度Tw ( θ )的检测角度的标准偏差β是较大的。因此,根据检测角度的标准偏差β,可以推测纬纱穿行期间tl (s)的变化是较大的。然而,利用换算纬纱到达角度Tw (t)的换算角度的标准偏差α是较小的。因此,根据换算角度的标准偏差α,可以理解纬纱穿行期间tl (s)的变化是较小的。主控制计算机Co、辅助计算机Cl及显示设备34构成用于确定引纬状态的装置,其将纬纱穿行期间tl (s)换算成标准旋转速度下的纬纱穿行角度tl (t)。第一实施例具有下面的优点。(1)当纬纱穿行期间tl (s)的变化较大时,换算纬纱到达角度Tw (t)的变化也变得较大。当纬纱穿行期间tl (s)的变化较小时,换算纬纱到达角度Tw (t)的变化也变得较小,即使当织机的旋转速度的变化较大时。这意味着换算纬纱到达角度Tw (t)精确地反映纬纱穿行期间tl (t)的变化幅度。结果,利用换算纬纱到达角度Tw (t)的统计数据 (换算角度统计数据)使得即使当织机旋转速度的变化较大时,也能够确定纬纱到达时间的变化(即引纬是否存在异常)。(2)当检查换算角度的标准偏差α并且标准偏差α是在3以内时,确定纬纱穿行期间tl (S)的变化是较小的,并且引纬没有异常。因而,标准偏差α的显示使得能够适当地确定纬纱到达时间的变化幅度。(3)换算纬纱到达角度Tw (t)的柱状图Hl的显示使得能够确定纬纱到达时间的变化幅度是否较大,即引纬是否存在异常。
(4)主控制计算机Co和显示设备34用来显示检测纬纱到达角度Tw ( θ )的柱状图Η2。检测纬纱到达角度Tw ( θ )的柱状图Η2的显示使得能够确定例如存在穿行速度低的纬纱的情况。这样的纬纱可能不能与经纱T的闭合时刻关联地被引纬。例如,当通过电磁螺线管12Α或12Β的消磁使得利用接合销121停止纬纱的取下和释放时,纬纱可以在一次后退后再次伸长。当经纱在穿行速度较低的纬纱后退时闭合时,纬纱的引纬失败。检测纬纱到达角度Tw ( θ )的柱状图Η2的显示优选地知道引纬的这种失败的可能性。(5)主控制计算机Co和显示设备34用来切换显示根据换算纬纱到达角度Tw (t) 计算的换算角度的标准偏差α的第一屏幕Gl和显示根据检测纬纱到达角度Tw ( θ )计算的检测角度的标准偏差β的第二屏幕G2。在显示换算角度的标准偏差α的第一屏幕Gl 和显示检测角度的标准偏差β的第二屏幕G2之间的切换优选地避免这些标准偏差α和 β的混淆。(6)主控制计算机Co和显示设备34用来切换显示换算纬纱到达角度Tw (t)的柱状图Hl的屏幕G3 (第一屏幕)和显示检测纬纱到达角度Tw ( θ )的柱状图Η2的屏幕G4 (第二屏幕)。在仅显示柱状图Hl的屏幕G3和仅显示柱状图Η2的屏幕G4之间的切换优选地避免这些柱状图Hl和Η2的混淆。接下来描述图5至图7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元件表示为相同数字, 并且省略其详细说明。图5所示的每个电压力调节阀35、36和37是装备有马达的压力调节阀。辅助计算机Cl控制每个电压力调节阀35、36和37的马达的旋转位置,以控制电压力调节阀35、36 和37的压力调节状态。也就是说,每个电压力调节阀35、36和37由辅助计算机Cl压力控制,以便根据电压力调节阀35、36和37的状态来调节每个加压空气供应容器^A J6B和27 的压力。压力检测器38、39、40和41连接到辅助计算机Cl以传输信号。压力检测器38、 39,40和41分别检测源压力容器^、27、26Α和^B中的压力。辅助计算机Cl基于关于由每个压力检测器38、39、40和41检测的压力的信息执行反馈控制,用于将容器^、27J6A 和^B中的每个压力调节为目标压力。辅助计算机Cl还通过利用换算纬纱到达角度Tw (t)调节容器26A和^B中的压力,来控制主喷嘴15A和15B处的喷射压力。该喷射压力控制是用于调节纬纱到达时间接近该纬纱的目标到达时间的控制。辅助计算机Cl和电压力调节阀35和36构成用于调节供应到主喷嘴15A和15B的空气压力的压力调节机构。主控制计算机Co和辅助计算机Cl 构成用于控制压力调节机构的调节状态的控制机构。辅助计算机Cl还通过利用换算纬纱到达角度Tw (t)调节电磁阀21、22、23和M 处的磁化和消磁时刻,来控制辅助喷嘴16、17、18和19处的喷射时刻。该喷射时刻控制是减少纬纱到达时间的变化的控制。辅助计算机Cl和电磁阀21、22、23和M构成用于调节辅助喷嘴16、17、18和19处的喷射时刻的喷射时刻控制机构。主控制计算机Co和辅助计算机Cl构成用于控制喷射时刻控制机构的调节状态的控制机构。图6所示的第一屏幕G5显示柱状图H1,而图7所示的第二屏幕G6显示柱状图H2。 主控制计算机Co用来指示显示设备34显示柱状图Hl和H2及标准偏差。第一屏幕G5和第二屏幕G6可以通过输入设备33的操作来切换。图6和图7中所示的符号“系统压力”表示源压力容器四中的压力。符号“系统压力”右侧上的方框中的数值是源压力容器四中的压力值的例子。主控制计算机Co基于关于由压力检测器38检测的压力的信息指示改变符号“系统压力”右侧上的方框中的显示值。符号“主压力”表示容器26A和^B中的压力。符号“主压力”右侧上的方框中的数值是容器26A中的压力值的例子。该方框右侧上的方框中的数值是容器^B中的压力值的例子。主控制计算机Co基于关于由压力检测器40和41检测的压力的信息指示改变两个方框中的显示值。在第二实施例中,使用换算纬纱到达角度Tw (t)来调节主喷嘴15A和15B中的喷射压力。因此,实现了使纬纱到达时间高精度地接近目标纬纱到达时间的纬纱穿行控制。使用换算纬纱到达角度Tw(t)来调节辅助喷嘴16、17、18和19处的喷射时刻。因此,实现了减少纬纱到达时间的变化的纬纱穿行控制。本发明还可以在下面的实施例中实施。在图2 (a)中的第一屏幕Gl上显示的内容和在图2 (b)中的第二屏幕G2上显示的内容可以显示在同一屏幕上。在图6中的第一屏幕G5上显示的内容和在图7中的第二屏幕G6上显示的内容可以显示在同一屏幕上。引纬开始时间可以设定为与电磁螺线管12A和12B的磁化开始时间相同。引纬结束时间可以设定为与电磁螺线管12A和12B的消磁开始时间相同。作为织机的标准旋转速度,可以使用在预定的引纬投梭数下的织机的旋转速度的平均值。这个平均值可以通过输入设备33的操作来输入,或者主控制计算机Co可以将开始织机的运转之后的平均值设定为标准旋转速度。织机的驱动马达M的旋转经由马达皮带轮传递到织机的主轴。因此,通过改变马达皮带轮的直径,能够改变织机的旋转速度。基于马达皮带轮的直径,可以通过输入设备33 的操作来输入标准旋转速度。
权利要求
1.一种喷射织机中用于确定引纬状态的装置,包括用于检测通过喷射流体而被引纬的纬纱的纬纱到达检测机构(25),所述装置包括计测从纬纱的引纬开始时间到纬纱的到达时间的纬纱穿行期间(tl (s))的计时器机构(K);以及利用由计时器机构计测的纬纱穿行期间(tl (S))及标准旋转速度(R)将纬纱穿行期间 (tl (S))换算成在织机的标准旋转速度(R)下的纬纱穿行角度(tl (t))的换算机构(Co)。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还包括利用纬纱穿行角度(tl (t))计算换算纬纱到达角度(Tw (t))并作成基于所述换算纬纱到达角度(Tw (t))的换算角度统计数据的统计机构(Co);以及显示由所述统计机构(Co)作成的换算角度统计数据的显示控制机构(3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换算角度统计数据包括从所述换算纬纱到达角度(Tw (t))计算的换算角度的标准偏差(α)。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织机旋转角度的旋转角度检测机构 (32),其中所述统计机构(Co)作成由所述旋转角度检测机构(32)检测到的检测角度的统计数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检测角度统计数据包括从检测纬纱到达角度 (Tw ( θ ))计算的检测角度标准偏差(β )。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显示控制机构(34)在显示所述换算角度统计数据的第一屏幕(Gl,G5)和显示所述检测角度统计数据的第二屏幕(G2,G6)之间切换。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换算角度统计数据是所述换算纬纱到达角度 (Tw (t))的柱状图(HI)。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检测角度统计数据是所述检测纬纱到达角度 (Tw ( θ ))的柱状图(Η2)。
9.一种喷射织机中的引纬控制器,其中纬纱通过引纬用主喷嘴(15Α,15Β)的空气喷射射出,并且通过引纬用辅助喷嘴(16,17,18,19)的空气喷射被引导,所述引纬控制器包括用于调节供应到所述主喷嘴(15Α,15Β)的空气压力的压力调节机构(C,35,36);用于控制所述压力调节机构(C,35,36)的调节状态的控制机构(Co,Cl);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到8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确定引纬状态的装置;其中所述控制机构(Co,Cl)利用由所述换算机构(Co)计算的换算纬纱到达角度(tl (t))控制所述压力调节机构(C,35,36 )的调节状态。
10.一种喷射织机中的引纬控制器,其中纬纱通过引纬用主喷嘴(15A,15B)的空气喷射射出,并且通过引纬用辅助喷嘴(16,17,18,19)的空气喷射被引导,所述引纬控制器包括用于调节所述辅助喷嘴(16,17,18,19)中的喷射时刻的喷射时刻调节机构(Cl,21, 22,23,24);用于控制所述喷射时刻调节机构(Cl,21,22,23,24)的调节状态的控制机构(Co,Cl);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到8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确定引纬状态的装置;其中所述控制机构(Co,Cl)利用由所述换算机构(Co)计算的换算纬纱到达角度(tl(t))控制所述喷射时刻调节机构(Cl,21,22,23,24)的调节状态。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喷射织机中用于确定引纬状态的装置,包括用于检测通过喷射流体被引纬的纬纱的纬纱到达检测机构(25)。所述装置包括用于计测从纬纱的引纬开始时间到纬纱的到达时间的纬纱穿行期间(t1(s))的计时器机构(K);以及利用由计时器机构计测的纬纱穿行期间(t1(s))及标准旋转速度(R)将纬纱穿行期间(t1(s))换算成在织机的标准旋转速度(R)下的纬纱穿行角度(t1(t))的换算机构(Co)。
文档编号D03D47/30GK102296411SQ20111017304
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8日
发明者奥田泰治郎, 村上康孝, 渡边哲二, 牧野洋一 申请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