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上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391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上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短纤维纺丝卷绕设备双油轮上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上油装置。
技术背景目前的双油轮在纺丝过程中,仅给丝束单面上油,原丝上油量不足,原丝上油量不足导致丝束发热,毛燥,会造成前纺纺丝打缠辊,在后牵伸过程中经常断丝缠辊,严重影响正常的生产。鉴于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发明了这个成本低,能耗小的新型上油装置。后经反复试验,上油率达到了制定工艺要求,生产正常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上油装置,它结构简单,循环利用,节省成本,又环保不影响工作环境。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进油管I、底座2、连接法兰3、集油槽4、挡丝棒5、回油管6和堵头7 ;底座2的前端底部设置有进油管1,进油管I与底座2的连接处后端通过连接法兰3连接有挡丝棒5,且连接法兰3前端设置有集油槽4,挡丝棒5下端底部设置有回油管6,挡丝棒5前端设置有堵头7。所述的挡丝棒5中间设置有上油唇口 8,且上油唇口 8的宽度为O. 02mm-0. 03mm。所述的进油管I、集油槽4、挡丝棒5、回油管6和堵头7均为不锈钢制成。本实用新型通过进油管把油剂总管路里面的油剂分流至挡丝棒,挡丝棒中间是空的,油剂过来之后通过挡丝棒上的唇口出油直接与丝束相接触上油。而集油槽是汇集丝束多余下来的油剂通过回油管回流到油轮上,通过油轮的旋转到油剂循环槽。这样循环利用,节省成本,又环保不影响工作环境。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挡丝棒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2,本具体实施方式
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进油管I、底座2、连接法兰3、集油槽4、挡丝棒5、回油管6和堵头7 ;底座2的前端底部设置有进油管1,进油管I与底座2的连接处后端通过连接法兰3连接有挡丝棒5,且连接法兰3前端设置有集油槽4,挡丝棒5下端底部设置有回油管6,挡丝棒5前端设置有堵头7。所述的挡丝棒5中间设置有上油唇口 8,且上油唇口 8的宽度为O. 02mm-0. 03mm。所述的进油管I、集油槽4、挡丝棒5、回油管6和堵头7均为不锈钢制成。当丝束通过上油轮时,此时丝束处于单面上油,经过这套上油装置进油管把油剂总管路里面的油剂分流至挡丝棒,挡丝棒通过唇口上油对丝束的另一面进行上油,就形成双面上油。当丝束到达下一个油轮的时候,丝束又进行另一面的上油。这样的双面上油就足够保证丝束的含油量,从而确保丝束不会因为干燥而在后牵伸时进行缠辊。本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进油管把油剂总管路里面的油剂分流至挡丝棒,挡丝棒中间是空的,油剂过来之后通过挡丝棒上的唇口出油直接与丝束相接触上油。而集油槽是汇集丝束多余下来的油剂通过回油管回流到油轮上,通过油轮的旋转到油剂循环槽。这样循环利用,节省成本,又环保不影响工作环境。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进油管(I)、底座(2)、连接法兰(3)、集油槽(4)、挡丝棒(5)、回油管(6)和堵头(7);底座(2)的前端底部设置有进油管(1),进油管(I)与底座(2)的连接处后端通过连接法兰(3)连接有挡丝棒(5),且连接法兰(3)前端设置有集油槽(4),挡丝棒(5)下端底部设置有回油管¢),挡丝棒(5)前端设置有堵头(7)。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型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丝棒(5)中间设置有上油唇口(8),且上油唇口(8)的宽度为0. 02mm-0. 03mm。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型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油管(I)、集油槽(4)、挡丝棒(5)、回油管(6)和堵头(7)均为不锈钢制成。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上油装置,它涉及短纤维纺丝卷绕设备双油轮上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上油装置。它包含进油管(1)、底座(2)、连接法兰(3)、集油槽(4)、挡丝棒(5)、回油管(6)和堵头(7);底座(2)的前端底部设置有进油管(1),进油管(1)与底座(2)的连接处后端通过连接法兰(3)连接有挡丝棒(5),且连接法兰(3)前端设置有集油槽(4),挡丝棒(5)下端底部设置有回油管(6),挡丝棒(5)前端设置有堵头(7)。它结构简单,循环利用,节省成本,又环保不影响工作环境。
文档编号D01D5/096GK202509167SQ201220083748
公开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日
发明者胡庆文, 陈国平 申请人:滁州安兴环保彩纤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