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赛络紧密纺包芯纱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7658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一种赛络紧密纺包芯纱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赛络紧密纺包芯纱的生产工艺。传统紧密纺负压管负压槽采用“I”型直槽设计,棉网太窄出现露丝现象,同时纱线毛羽严重,条干差,强力低且波动大。后加工过程中易形成毛粒/棉结。本发明将紧密纺技术中的负压管负压槽设计成“V”型槽;同时利用赛络纺技术,在同一个锭位上以一定的间距同时喂入两根粗纱,两根粗纱分别被牵伸,在两根粗纱间置入一个弹力长丝,采用两根粗纱经牵伸后在“V”型槽形成的负压区成两束纤维束,把长丝从集聚前大皮辊后导入两束纤维中间,这样就能有效把长丝包敷好,生产出品质优良的包芯纱产品。
【专利说明】一种赛络紧密纺包芯纱的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一种赛络紧密纺包芯纱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0002]传统包芯纱装置是能通过一根粗纱条采用环锭纺形式与弹力长丝进行捻合的生产工艺。传统的紧密纺负压管负压槽采用“I”型直槽设计,“I”型结构只适合单根粗纱条纺纱.传统的包芯纱生产产品存在以下质量问题:
1、会出现棉网太窄,对包敷长丝不利,根本包不好,出现露丝现象,同时纱线毛羽严重,条干差,强力低且波动大。
[0003]2、由于普通包芯纱芯丝须在前牵伸皮辊后导入,芯丝号数要比棉纤维号数要大很多,干扰了前牵伸皮辊对棉纤维的握持,易出硬头或短粗,不光增加断头而且条干恶化,由于环锭纺没有集聚性能,成纱毛羽大,后加工过程中易形成毛粒/棉结,而且走出前牵伸皮辊后棉网太宽,棉束两侧纤维易随罗拉被笛管吸走,形成细节,影响条干和强力。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完全颠覆传统包芯纱生产工艺,充分将当今纺织行业先进的“紧密纺”和“赛络纺”纺纱工艺技术与传统的包芯纱生产工艺相结合,加以改进,通过对细纱机改造,在上面增加紧密纺负压装置,赛络纺纺纱机构,并建立起一个积极稳定的芯丝喂入装置。最终实现将包芯长丝顺利退解,将预牵伸后的包芯长丝和牵伸后的棉纤维须条在集聚大皮辊后交汇,加捻,卷绕,生产出具有一定弹性的优质包芯纱。
[0005]一种赛络紧密纺包芯纱的生产工艺,将紧密纺技术中的负压管负压槽设计成“V”型槽;同时利用赛络纺技术,在同一个锭位上以一定的间距同时喂入两根粗纱,两根粗纱分别被牵伸,在两根粗纱间置入一个弹力长丝,采用两根粗纱经牵伸后在“V”型槽形成的负压区成两束纤维束,把长丝从集聚前大皮辊后导入两束纤维中间,这样就能有效把长丝包敷好,生产出品质优良的包芯纱产品。
[0006]紧密纺技术在环锭细纱机的牵伸区增设一个凝聚区,利用负压空气对纤维产生气动集聚效应,使处在须条边缘上的纤维端能有效地向须条中心聚集,在纺纱三角区位置,使牵伸后的松散纤维须条经过负压吸聚管表面时,通过一组集聚元件即空气导向使纤维尾端紧贴于纱条上,最终使纤维紧密抱合在一起;当须条离开牵伸钳口时,受负压作用被吸附在网格多孔胶圈的狭槽部位并向前输送到握持钳口。
[0007]赛络纺技术中通过两根粗纱对弹力长丝进行包裹,芯丝在集聚大皮辊后导入两束纤维中间。
[0008]生产工艺优越性:
采用紧密纺工艺,把紧密纺负压管负压槽由原来的“I”型直槽设计成“V”型槽,以前的“I”型结构只适合单根粗纱条纺纱,负压管改造后的“V”型负压管,改进后能更有效地同时对两根粗纱条纤维起到吸附作用,大大减少了纱线毛羽、棉结,提高了纱线强力和条干水平。
[0009]紧密纺是在传统环锭细纱机的牵伸区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凝聚区,利用负压空气对纤维产生气动集聚效应,使处在须条边缘上的纤维端能有效地向须条中心聚集,最终最大限度地减小纺纱三角区,实现纱线毛羽80%的降低,强力10%的提升效果。它的研制实现了如下三项功能:(I)在纺纱三角区位置,使牵伸后的松散纤维须条经过负压吸聚管表面时,通过一组集聚元件即空气导向使纤维尾端紧贴于纱条上,最终使纤维紧密抱合在一起,大大减少浮游外露纤维即毛羽的数量;(2)当须条离开牵伸钳口时,受负压作用被吸附在网格多孔胶圈的狭槽部位并向前输送到握持钳口,使纱线在前罗拉表面的包围弧完全消失;
(3)由于握持胶辊加压很小,使纺纱三角区变得很小,基本消失。通过上述三项措施,凝聚作用直达输出即握持钳口,使三角区变得非常小,因此,毛羽减少,并且提高了可纺性。传统环锭纺纱方法,纤维由前罗拉和前皮辊的握持钳口输出,在加捻三角区被卷捻到纱线结构中,但加捻三角区不可能集聚所有的纤维。这就意味着许多边缘纤维或者丢失掉形成飞花,或者以某种不规则的形式捻合到纱线中,它们对强力的贡献很小,并且影响条干和粗细节、毛羽。而紧密纺纱则克服了这种不足。
[0010]采用赛络纺工艺,通过两根粗纱对弹力长丝进行包裹,芯丝在集聚大皮辊后导入两束纤维中间,可避免芯丝干扰牵伸皮辊对棉网的握持,提高成纱质量。成纱细节少,条干好,强力高,避免弹力丝包棉纤维裸露在外的现象。赛络纺的纱条在前罗拉钳口处基本不加捻,所以不存在所谓的“加捻三角区”,大大减少了车间的飞花。经过络筒工序后,赛络纱的毛羽比紧密纱更少,所以在上浆、织造、烧毛工序中,有着更加优越的性能。 赛络纱有类似股纱的性能,在许多情况下,可以代替股纱。但赛络纺纱不需经过并捻机,工艺流程比常规工艺短,节省能源和劳动力。 赛络纱在加捻过程中,纤维内、外转移的程度小,成纱后纤维排列规律,其纱线强力优于单纱,比股纱强力低,另外,赛络纱的细节少,这也对增加纱线强力有帮助。
[0011]将普通环锭纺与赛络紧 密纺包芯纱成纱质量进行对比,表如下:
【权利要求】
1.一种赛络紧密纺包芯纱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将紧密纺技术中的负压管负压槽设计成“V”型槽(3);同时利用赛络纺技术,在同一个锭位上以一定的间距同时喂入两根粗纱,两根粗纱分别被牵伸,在两根粗纱间置入一个弹力长丝,采用两根粗纱(I)经牵伸后在“V”型槽(3)形成的负压区成两束纤维束,把长丝(2)从集聚前大皮辊(4)后导入两束纤维中间,这样就能有效把长丝包敷好,生产出品质优良的包芯纱产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赛络紧密纺包芯纱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紧密纺技术在环锭细纱机的牵伸区增设一个凝聚区,利用负压空气对纤维产生气动集聚效应,使处在须条边缘上的纤维端能有效地向须条中心聚集,在纺纱三角区位置,使牵伸后的松散纤维须条经过负压吸聚管表面时,通过一组集聚元件即空气导向使纤维尾端紧贴于纱条上,最终使纤维紧密抱合在一起;当须条离开牵伸钳口时,受负压作用被吸附在网格多孔胶圈的狭槽部位并向前输送到握持钳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赛络紧密纺包芯纱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赛络纺技术中通过两根粗纱(I)对弹力长丝(2)进行包裹,芯丝在集聚大皮辊后导入两束纤维中间。
【文档编号】D01H5/72GK103498230SQ201310497893
【公开日】2014年1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2日
【发明者】任西同, 吴腊梅, 孟昭民, 乔兴梅, 传波, 肖耀兵 申请人:重庆三峡技术纺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