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花式纱线的辅助喷嘴结构及其内气流加速方法

文档序号:1684333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花式纱线的辅助喷嘴结构及其内气流加速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花式纱线的辅助喷嘴结构,包括互相连接的圆套筒和喷管,喷管为上扁下圆的空心管,喷管从下至上由圆柱体、扁平体和头端依次连接组成,圆柱体与圆套筒连接;圆套筒内设有互相配合的活塞和活塞座,喷管与圆套筒连接处内壁设有档格,喷管的头端上设有喷孔。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花式纱线的辅助喷嘴内气流加速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辅助喷嘴结构及其内气流加速方法能够满足花式纱线等纱线支数较低、纱线结构较为松散的纱线对辅助喷嘴气流性质的要求,即“柔和”、“高速”和“大流量”,提高了喷气织机的品种适应性。
【专利说明】一种用于花式纱线的辅助喷嘴结构及其内气流加速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纺织机械加工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花式纱线的辅助喷嘴结构及辅助喷嘴内气流加速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现代喷气织机以其高速、高产、优质、省工、低噪、低投资的优势,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显示了新一代织机的广阔前景。现代喷气织机已广泛采用主喷嘴+辅助喷嘴+异型筘的引纬方式,拓宽了织造品种和幅宽,并使织造高经密织物和长丝织物成为可能。现代喷气织机的筘幅在150?340cm之间,最高可达390cm。由于喷气织机用喷射气流与纱线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来引纬,没有梭子的重量及与纱筘的摩擦力,因此其速度居各种无梭织机之首,车速高达2000r/min,入纬率可达3000m/min,是有梭织机的4?9倍。
[0003]近些年,随着人们对喷气引纬机理认识的不断加深,喷气织机的品种适应性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几乎可以覆盖剑杆和喷水织机的品种范围。但生产过程中我们发现,织造牛仔等厚重织物还是剑杆织机效率高、质量好;而织造长丝类织物还是喷水织机高效高质。
[0004]喷气织机仍然主要用于轻薄型织物的生产加工,品种上仍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对于一些纱线支数较低,纱线结构较为松散的纱线,如花式纱线。其纱线支数低,纱线质量较大,需要更大的气流流量来承载纬纱穿过梭口 ;较大的纱线质量也使得纬纱速度衰减较快,在辅助喷嘴数量一定的前提下,需要每个辅助喷嘴提供更高的速度;其松散的纱线结构也要求辅喷气流较为“柔和”,“猛烈”的气流会破坏甚至吹断纬纱。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花式纱线的辅助喷嘴结构及辅助喷嘴内气流加速方法,以满足花式纱线这类纱线支数较低、纱线结构较为松散的纱线对辅助喷嘴气流性质的要求,提高喷气织机的品种适应性。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花式纱线的辅助喷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互相连接的圆套筒和喷管,喷管为上扁下圆的空心管,喷管从下至上由圆柱体、扁平体和头端依次连接组成,圆柱体与圆套筒连接;圆套筒内设有互相配合的活塞和活塞座,喷管与圆套筒连接处内壁设有档格,喷管的头端上设有喷孔。
[0007]优选地,所述圆套筒和喷管为分体结构,采用树脂胶无缝固结。
[0008]优选地,所述圆套筒和喷管外径相等。
[0009]优选地,所述喷管采用不锈钢薄壁扁管冲压成形。
[0010]优选地,所述活塞的直径大于所述圆套筒的内径。
[0011]优选地,所述喷孔设于所述喷管的头端倾斜的平面上,所述喷孔为倒圆锥形喷孔,所述喷孔内壁孔径小于外壁孔径。
[0012]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花式纱线的辅助喷嘴内气流加速方法,采用上述用于花式纱线的辅助喷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由如下3个步骤组成:
[0013]步骤1:非供气状态时,活塞及活塞座由于重力的作用处于圆套筒底部;供气时,气流从圆套筒底部流入,遇到活塞的阻碍,进而推动活塞和活塞座向上移动;此时,活塞与圆套筒内壁之间出现一环形流道,气流沿环形流道流入,进行第一次加速;
[0014]步骤2:气流从圆套筒内壁与活塞座之间的空隙流出,进入喷管的圆柱体区域,并在该区域内气流进行方向调整,气流随后进入喷管的扁平体区域进行第二次加速;
[0015]步骤3:气流进入喷管的头端,遇到喷孔喷出;在喷孔的内壁孔处气流进行第三次加速;气流沿喷孔射出,气流的流量增加,气流也变得更加柔和。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辅助喷嘴结构及辅助喷嘴内气流加速方法能够满足花式纱线等纱线支数较低、纱线结构较为松散的纱线对辅助喷嘴气流性质的要求,即“柔和”、“高速”和“大流量”。圆套筒内的活塞结构使得气流可以进行压缩加速,极大地提高了进入喷管内气流的速度,扁平状的喷管又对气流进行了第二次压缩加速,进一步改善了气流的速度。喷孔对喷管内气流进行了第三次压缩,喷孔出口处气流速度接近甚至达到音速。单孔保证了气流的集束性,倒圆锥形喷孔的设计使得内部高速急流在喷射出去的短暂瞬间有一个缓冲过程,即变得更加“柔和”,同时也适当地增加了喷射气流流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用于花式纱线的辅助喷嘴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圆套筒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9]图3为图2中a-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图2中b_b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图2中c-c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喷孔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喷孔结构剖视图;
[0024]图8为辅助喷嘴内的气流流向图;
[0025]图9为图8中圆套筒段气流流向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发明更明显易懂,兹以一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0027]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用于花式纱线的辅助喷嘴结构示意图,所述的用于花式纱线的辅助喷嘴结构包括圆套筒1和喷管2,圆套筒1和喷管2为分体结构,采用树脂胶无缝固结。所述圆套筒1和喷管2外径相等。所述喷管2为上扁下圆的空心管,从下至上由圆柱体、扁平体3和头端4依次连接组成,采用不锈钢薄壁扁管冲压成形。圆套筒1、喷管2各部分之间平滑过渡。
[0028]结合图2,圆套筒1内有一活塞6和活塞座7,活塞6和活塞座7为活动连接,方便根据不同纱线种类要求更换活塞座7直径以调节气流速度和流量。结合图3?图5,喷管2底部与圆套筒1连接处上下内壁有两个档格8,两个档格8与喷管2内壁无缝粘结。档格的高度等于活塞座底端凹槽的厚度,为1?2mm。活塞6的直径D2大于圆套筒1内径D1。圆套筒1内设有一用于阻挡活塞座7继续前行的侧壁,活塞座7顶端距离该侧壁的距离d3等于活塞座 7 最远滑动距离 d4。D2 = 3.6 ?3.7mm, D1 = 3.5 ?3.6mm, d3 = d4 = 2.5mm。可以通过更改活塞座7的直径大小来改变喉部面积,以适应不同种类的纱线需要。
[0029]结合图6和图7,辅助喷嘴的头端4上开有喷孔5,喷孔5打在头端4倾斜的平面上。喷孔5为倒圆锥形喷孔,内壁孔径小于外壁孔径。本实施例中,倒锥形喷孔5内壁孔直径为Φ1 = 1.08mm,外壁孔直径为Φ2 = 2mm。
[0030]上述辅助喷嘴结构用于喷气织机上,结合图8和图9,辅助喷嘴内气流加速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31]步骤1:非供气状态时,活塞6及活塞座7由于重力的作用处于圆套筒1底部。供气时,气流从圆套筒1底部流入,遇到活塞6的阻碍,进而推动活塞6和活塞座7向上移动。此时,活塞6与圆套筒1内壁之间出现一环形流道,气流沿环形流道流入,进行第一次加速。
[0032]步骤2:气流从圆套筒1内壁与活塞座7之间的空隙流出,进入喷管2的圆柱体区域。在该区域内气流进行一定的方向调整。气流随后进入喷管2的扁平体3区域进行第二次加速。
[0033]步骤3:气流进入喷管2的头端4,遇到喷孔5喷出。在喷孔5的内壁孔处气流进行第三次加速。气流沿喷孔5射出,由于外壁孔径大于内壁孔径,气流的流量得以增加,气流也变得更加“柔和”。由于管壁厚度很小,为0.4?0.5mm,因此对于气流流速的减弱作用可以忽略不计。
[0034]经过三级加速,气流速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出口 20cm处气流速度提高了约30%,出口处流量也得到了增加,出口处流量增加约10%,气流也更加柔和,满足花式纱线等纱线支数较低、纱线结构较为松散的纱线对辅助喷嘴气流性质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喷气织机的品种适应性。
[0035]显而易见的,除了花式纱线以外的其他具备纱线支数较低,纱线结构较为松散的纱线也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花式纱线的辅助喷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互相连接的圆套筒(I)和喷管(2),喷管(2)为上扁下圆的空心管,喷管(2)从下至上由圆柱体、扁平体(3)和头端(4)依次连接组成,圆柱体与圆套筒⑴连接;圆套筒⑴内设有互相配合的活塞(6)和活塞座(7),喷管(2)与圆套筒(I)连接处内壁设有档格(8),喷管(2)的头端(4)上设有喷孔(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花式纱线的辅助喷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套筒(I)和喷管(2)为分体结构,采用树脂胶无缝固结。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花式纱线的辅助喷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套筒(I)和喷管(2)外径相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花式纱线的辅助喷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管(2)采用不锈钢薄壁扁管冲压成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花式纱线的辅助喷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6)的直径(D2)大于所述圆套筒(I)的内径(Dl)。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花式纱线的辅助喷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孔(5)设于所述喷管(2)的头端(4)倾斜的平面上,所述喷孔(5)为倒圆锥形喷孔,所述喷孔(5)内壁孔径小于外壁孔径。
7.一种用于花式纱线的辅助喷嘴内气流加速方法,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花式纱线的辅助喷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由如下3个步骤组成: 步骤1:非供气状态时,活塞(6)及活塞座(7)由于重力的作用处于圆套筒(I)底部;供气时,气流从圆套筒(I)底部流入,遇到活塞(6)的阻碍,进而推动活塞(6)和活塞座(7)向上移动;此时,活塞(6)与圆套筒(I)内壁之间出现一环形流道,气流沿环形流道流入,进行第一次加速; 步骤2:气流从圆套筒(I)内壁与活塞座(7)之间的空隙流出,进入喷管(2)的圆柱体区域,并在该区域内气流进行方向调整,气流随后进入喷管(2)的扁平体(3)区域进行第二次加速; 步骤3:气流进入喷管(2)的头端(4),遇到喷孔(5)喷出;在喷孔(5)的内壁孔处气流进行第三次加速;气流沿喷孔(5)射出,气流的流量增加,气流也变得更加柔和。
【文档编号】D03D47/30GK104404697SQ201410604271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30日
【发明者】钱怡, 薛文良, 魏孟媛, 程隆棣, 张瑞云 申请人:东华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