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嘴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39508阅读:445来源:国知局
喷嘴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产品生产的出料口。
【背景技术】
[0002]对于某些液体产品的生产,例如生物技术产业的抗体血清等产品,从生产设备中输出产品时,需要要求液体无气泡。现有的出料用喷嘴管,一般是使用玻璃直管,通过软管连接玻璃直管的上端与设备的出料口,由玻璃直管的下端直接喷出产品液体到容器中。但由于产品液体不是持续灌装,在更换容器时,喷装工序会短暂停顿;在停顿时,由于气压的作用,玻璃直管的下端部内的液体会被回吸,导致在下一次喷装工序开始时,会有空气混杂其中,导致装进容器中的产品有气泡,不符合生产要求。现有技术中,一般还需增加其他耗时较长的复杂工序,才能消除气泡。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单实现的、可以消除液体产品灌装工序中气泡的方案。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喷嘴管结构,包括第一管;所述第一管的上端开口用于与生产设备出料口连接;第一管的下端开口的内径自上而下逐渐减少。这样的方案由于第一管的下端开口的内径较小,气压回压的压力大大减小,有效防止回吸。
[0005]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管为硬管。这样的方案,方便固定第一管,避免在固定时管体变形改变内径。
[000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还包括缓冲软管和第二管;所述缓冲软管的上端开口套装在第一管的下端部;缓冲软管的下端开口套装在第二管的上端部。这样的方案使第一管和第二管之间实现缓冲,避免由于第一管的管口收窄所导致的喷装冲击力大的问题。
[0007]优选地,所述第二管为硬管。
[0008]优选地,所述第二管的内径处处相等,且第二管的内径大于第一管下端面的内径。这样的方案进一步降低冲击力。
[0009]本实用新型的喷嘴管结构,能有效避免液体产品的回吸,具有结构简单,方便实施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喷嘴管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1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喷嘴管结构,包括第一管1、缓冲软管2和第二管3,其中第一管I和第二管3均为硬管,材质根据实际应用的行业需要而定,例如玻璃管。所述第一管3的上端开口(图未示出)用于与生产设备出料口连接。第一管I的下端开口 11的内径自上而下逐渐减少。所述缓冲软管2的上端开口套装在第一管I的下端部,缓冲软管2的下端开口套装在第二管3的上端部,使得第一管I的下端开口 11与第二管3通过缓冲软管2连通,且具有良好气密性。其中,所述第二管3的内径处处相等,且第二管3的内径大于第一管I下端面(即第一管I的下端开口 11的最低处)的内径。
[0013]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单独实施第一管1,而不使用缓冲软管2及第二管3,同样能有效防止回吸,但会存在冲击力变大,不容易控制的缺点。
[001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喷嘴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缓冲软管和第二管;所述第一管的上端开口用于与生产设备出料口连接;第一管的下端开口的内径自上而下逐渐减少,所述缓冲软管的上端开口套装在第一管的下端部;缓冲软管的下端开口套装在第二管的上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嘴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为硬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嘴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为硬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嘴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的内径处处相等,且第二管的内径大于第一管下端面的内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喷嘴管结构,包括第一管;所述第一管的上端开口用于与生产设备出料口连接;第一管的下端开口的内径自上而下逐渐减少。本实用新型的喷嘴管结构,能有效避免液体产品的回吸,具有结构简单,方便实施的优点。
【IPC分类】B05B1-00
【公开号】CN204448320
【申请号】CN201420610369
【发明人】李子骐, 王为辉
【申请人】广州市迪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8日
【申请日】2014年10月2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