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拟古代熟绢画文物的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4332阅读:6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拟古代熟绢画文物的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模拟古代熟绢画文物的制备工艺,它采用如下步骤:1)按质量份数,将40-50份白色熟绢在紫外灯老化箱下老化10h-15h后放在阴暗处,如此得到仿古熟绢;2)配置彩绘用颜料,按质量份数,在80-100份植物颜料C1中加入1-3份胶结材料A,搅拌均匀,得颜料C2;3)将步骤2)所得的颜料C2均匀涂于步骤1)制得的仿古熟绢上,自然晾干;4)按质量份数,将15-20份微量沉淀保护剂W1喷洒在步骤3)所得的仿古熟绢上,待W1中的有机溶剂蒸发后再用同样的方法将15-20份微量沉淀剂保护剂W2均匀涂于仿古熟绢上;5)自然晾干后,得到仿古绢画。通过本发明可以有效的模拟出古代熟绢画,为古代绢画老化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样品。
【专利说明】一种模拟古代熟绢画文物的制备工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模拟古代絹画文物的制备工艺,尤其是一种模拟古代絹画中熟絹画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0002]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中形成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艺术,书法、绘画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古代絹画使用的絹是由蚕丝组成,所用的絹分为生絹和熟絹;所谓熟絹是指在表面上施了胶矾水,进行了表面施胶的絹。由于絹画在长期存放过程中,一些较珍贵的古旧文字画中施以胶矾的熟絹画绝大多数已发黄、变脆、折断,有的甚至已经粉化。由于出土絹画数量的稀少,用于文物保护研究的文物样数量有限,因此有效模拟出古代絹画来研究絹画老化机理及其保护对古代絹画文物保护与保存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将还原古代熟絹画的制备过程,所制得熟絹画可用于絹画文物老化机理和保护研究。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目的是提供一种模拟古代熟絹画文物的制备工艺。本发明采用熟絹作为絹画的原料,将熟絹经过一系列加工,还原古代絹画的制备工艺。本发明制备的熟絹画能有效模拟出古代熟絹画的特点。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模拟古代熟絹画文物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它采用如下步骤:
[0005]I)按质量份数,将40-50份白色熟絹在紫外灯老化箱下老化10h_15h后放在阴暗处,如此得到仿古熟絹;
[0006]2)配置彩绘用颜料,按质量份数,在80-100份植物颜料Cl中加入1_3份胶结材料A,搅拌均匀,得颜料C2;
[0007]3)将步骤2)所得的颜料C2均匀涂于步骤I)制得的仿古熟絹上,自然晾干;
[0008]4)按质量份数,将15-20份微量沉淀保护剂Wl喷洒在步骤3)所得的仿古熟絹上,待Wl中的有机溶剂蒸发后再用同样的方法将15-20份微量沉淀剂保护剂W2均匀涂于仿古熟乡目上;
[0009]5)自然晾干后,得到仿古絹画。
[0010]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植物颜料Cl为靛蓝和/或紫草。
[0011]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胶结材料A为动物胶。
[0012]作为优选,所述动物胶为鱼胶。
[0013]作为优选,步骤4)中所述微量沉淀保护剂Wl为脂肪类保护剂,具体为松香酸。
[0014]作为优选,步骤4)中所述微量沉淀保护剂W2为脂肪类保护剂,具体为甘油。
[00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本发明可以有效的模拟出古代熟絹画,为古代絹画老化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样品。2)可以通过本发明模拟仿制出古代絹画彩绘样,有利于为人们重现古代絹画的内容,更好地展现中华历史文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一种模拟古代熟絹画文物的制备工艺,它采用如下步骤:
[0017]I)按质量份数,将40-50份白色熟絹在紫外灯老化箱下老化10h_15h后放在阴暗处,如此得到仿古熟絹;
[0018]2)配置彩绘用颜料,按质量份数,在80-100份植物颜料Cl中加入1_3份胶结材料A,搅拌均匀,得颜料C2;
[0019]3)将步骤2)所得的颜料C2均匀涂于步骤I)制得的仿古熟絹上,自然晾干;
[0020]4)按质量份数,将15-20份微量沉淀保护剂Wl喷洒在步骤3)所得的仿古熟絹上,待Wl中的有机溶剂蒸发后再用同样的方法将15-20份微量沉淀剂保护剂W2均匀涂于仿古熟乡目上;
[0021]5)自然晾干后,得到仿古絹画。
[0022]步骤2)中所述植物颜料Cl为靛蓝和/或紫草。
[0023]步骤2)中所述胶结材料A为动物胶。
[0024]所述动物胶为鱼胶。
[0025]步骤4)中所述微量沉淀保护剂Wl为脂肪类保护剂,具体为松香酸。
[0026]步骤4)中所述微量沉淀保护剂W2为脂肪类保护剂,具体为甘油。
[0027]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几个实施例,因此,凡是通过简单的数值替换等形成的技术方案,均构成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形成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28]实施例1:
[0029]一种模拟古代熟絹画文物的制备工艺,它采用如下步骤:
[0030]I)按质量份数,将40份白色熟絹在紫外灯老化箱下老化1h后放在阴暗处,如此得到仿古熟絹;
[0031]2)配置彩绘用颜料,按质量份数,在80份靛蓝中加入I份鱼胶,搅拌均匀,得颜料C2 ;
[0032]3)将步骤2)所得的颜料C2均匀涂于步骤I)制得的仿古熟絹上,自然晾干;
[0033]4)按质量份数,将15份松香酸溶液喷洒在步骤3)所得的仿古熟絹上,待松香酸溶液中的有机溶剂蒸发后再用同样的方法将15份甘油均匀涂于仿古熟絹上;
[0034]5)自然晾干后,得到仿古絹画。
[0035]实施例2:
[0036]一种模拟古代熟絹画文物的制备工艺,它采用如下步骤:
[0037]I)按质量份数,将45份白色熟絹在紫外灯老化箱下老化13h后放在阴暗处,如此得到仿古熟絹;
[0038]2)配置彩绘用颜料,按质量份数,在90份紫草中加入2份鱼胶,搅拌均匀,得颜料C2 ;
[0039]3)将步骤2)所得的颜料C2均匀涂于步骤I)制得的仿古熟絹上,自然晾干;
[0040]4)按质量份数,将15份松香酸溶液喷洒在步骤3)所得的仿古熟絹上,待松香酸溶液中的有机溶剂蒸发后再用同样的方法将15份甘油均匀涂于仿古熟絹上;
[0041]5)自然晾干后,得到仿古絹画。
[0042]实施例3:
[0043]一种模拟古代熟絹画文物的制备工艺,它采用如下步骤:
[0044]I)按质量份数,将50份白色熟絹在紫外灯老化箱下老化15h后放在阴暗处,如此得到仿古熟絹;
[0045]2)配置彩绘用颜料,按质量份数,在100份靛蓝中加入3份鱼胶,搅拌均匀,得颜料C2 ;
[0046]3)将步骤2)所得的颜料C2均匀涂于步骤I)制得的仿古熟絹上,自然晾干;
[0047]4)按质量份数,将20份松香酸溶液喷洒在步骤3)所得的仿古熟絹上,待松香酸溶液中的有机溶剂蒸发后再用同样的方法将20份甘油均匀涂于仿古熟絹上;
[0048]5)自然晾干后,得到仿古絹画。
[0049]实施例4:
[0050]一种模拟古代熟絹画文物的制备工艺,它采用如下步骤:
[0051]I)按质量份数,将50份白色熟絹在紫外灯老化箱下老化12h后放在阴暗处,如此得到仿古熟絹;
[0052]2)配置彩绘用颜料,按质量份数,在90份紫草中加入3份鱼胶,搅拌均匀,得颜料C2 ;
[0053]3)将步骤2)所得的颜料C2均匀涂于步骤I)制得的仿古熟絹上,自然晾干;
[0054]4)按质量份数,将20份松香酸溶液喷洒在步骤3)所得的仿古熟絹上,待松香酸溶液中的有机溶剂蒸发后再用同样的方法将20份甘油均匀涂于仿古熟絹上;
[0055]5)自然晾干后,得到仿古絹画。
【权利要求】
1.一种模拟古代熟絹画文物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它采用如下步骤: 1)按质量份数,将40-50份白色熟絹在紫外灯老化箱下老化10h-15h后放在阴暗处,如此得到仿古熟絹; 2)配置彩绘用颜料,按质量份数,在80-100份植物颜料Cl中加入1-3份胶结材料A,搅拌均匀,得颜料C2; 3)将步骤2)所得的颜料C2均匀涂于步骤I)制得的仿古熟絹上,自然晾干; 4)按质量份数,将15-20份微量沉淀保护剂Wl喷洒在步骤3)所得的仿古熟絹上,待Wl中的有机溶剂蒸发后再用同样的方法将15-20份微量沉淀剂保护剂W2均匀涂于仿古熟絹上; 5)自然晾干后,得到仿古絹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古代熟絹画文物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植物颜料Cl为靛蓝和/或紫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古代熟絹画文物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胶结材料A为动物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拟古代熟絹画文物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物胶为鱼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古代熟絹画文物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微量沉淀保护剂Wi为脂肪类保护剂,具体为松香酸溶液。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古代熟絹画文物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微量沉淀保护剂W2为脂肪类保护剂,具体为甘油。
7.一种模拟古代熟絹画文物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它采用如下步骤: 1)按质量份数,将45份白色熟絹在紫外灯老化箱下老化13h后放在阴暗处,如此得到仿古熟絹; 2)配置彩绘用颜料,按质量份数,在90份紫草中加入2份鱼胶,搅拌均匀,得颜料C2; 3)将步骤2)所得的颜料C2均匀涂于步骤I)制得的仿古熟絹上,自然晾干; 4)按质量份数,将15份松香酸溶液喷洒在步骤3)所得的仿古熟絹上,待松香酸溶液中的有机溶剂蒸发后再用同样的方法将15份甘油均匀涂于仿古熟絹上; 5)自然晾干后,得到仿古絹画。
【文档编号】D06M10/00GK104372612SQ201410604223
【公开日】2015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30日
【发明者】曾渊, 吴芳, 彭志勤 申请人:浙江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