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上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79643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纺织品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纺织品上浆装置。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印花中,助剂与染料一起混合于浆料中形成色浆,一起印到纺织品面料上的。而对于数码印花来说,因染浆颗粒较大以及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因而不能与染料一起混合从打印头的喷嘴中喷出。因此,面料需要预先进行上浆处理后,才能在数码印花机上打印图案花型。

面料上浆方法有很多中,包括轧车浸轧浆料后再烘干的方法,或者采用热台板烘干的方法等。采用轧车浸染后再烘干的方法,上浆面料需要引导布,由于缝纫不良,极易造成弯折,浸染效果不好,且占用面积大,容易浪费染料。

中国专利(公开号CN 203373543U)公开了一种纺织品上浆装置,其通过上浆辊筒浸入浆液后,通过上浆辊筒对面料进行上浆,由于辊筒仅能对面料一面进行上浆,造成上浆不均匀,效果差,且上浆后面料上的浆液容易掉下来,造成大量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纺织品上浆装置,使得面料可以进行充分的上浆,同时减少大量的浆液浪费。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纺织品上浆装置,包括收起面料的收卷轮、放出面料的放卷轮和对面料进行上浆的上浆装置,所述上浆装置位于收卷轮和放卷轮之间,所述放卷轮由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上浆装置包括上浆轮、装有浆液的水槽和驱动上浆轮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上浆轮下部部分浸入所

述水槽的浆液中,所述收卷轮和上浆装置之间还包括一对压紧轮,上下分布,所述面料穿过两个压紧轮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上浆轮下部四分之一处浸入所述水槽的浆液中。

进一步的,所述上浆装置还包括液位计和注浆装置,所述液位计位于水槽内壁与上浆轮下部四分之一等高处,且和注浆装置连接,所述注浆装置位于液位计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为电动机。

进一步的,所述收卷轮和上浆轮转动速率相同,所述收卷轮为逆时针旋转,所述上浆轮为顺时针旋转。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纺织品上浆装置,通过将面料完全浸入浆液中,可以对面料进行完全浸染,浸染效果绝佳,且通过两个压紧轮装置可以有效刮下面料上多余的浆液返回水槽中,节省浆液,工作效率高,效果好,节省大量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 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其中,1、收卷轮;2、电机;3、压紧轮;4、面料;5、上浆轮;6、放卷轮;7、注浆装置;8、液位计;9、浆液;10、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结合附图1,本发明一种纺织品上浆装置,包括收起面料的收卷轮1、放出面料的放卷轮6和对面料进行上浆的上浆装置,所述上浆装置位于收卷轮1和放卷轮6之间,所述放卷轮6由驱动装置电机2驱动,所述上浆装置包括上浆轮5、装有浆液9的水槽10和驱动上浆轮5转动的驱动装置电机2,所述收卷轮1和上浆轮5转动速率相同,所述收卷轮1为逆时针旋转,所述上浆轮5为顺时针旋转,所述上浆轮5下部四分之一处浸入所述水槽10的浆液9中,所述收卷轮1和上浆装置之间还包括一对压紧轮3,上下分布,所述面料4穿过两个压紧轮3之间。所述上浆装置还包括液位计8和注浆装置7,所述液位计8位于水槽10内壁上与浆轮5下部四分之一等高处,且和注浆装置7连接,所述注浆装置7位于液位计8上方。

面料4在收卷轮1的带动下,从放卷轮6上移动,在上浆轮5的作用下进入水槽10 中的浆液9中,面料4在浆液9中充分浸染,上升至压紧轮3处,通过压紧轮3时,压紧轮3会将面料4上的多余的浆液刮下再回流至水槽10中,面料4最后通过收卷轮1,实现了浆液的循环利用,节省了大量成本。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纺织品上浆装置,通过将面料完全浸入浆液中,可以对面料进行完全浸染,浸染效果绝佳,且通过两个压紧轮装置可以有效刮下面料上多余的浆液返回水槽中,节省浆液,工作效率高,效果好,节省大量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

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