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脂肪分解功能性织物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79846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体脂肪分解功能性织物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功能性织物,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利用矿物质而有助于体脂肪的分解以及体重的减轻的功能性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活动量减少,而相反由于饮食习惯的西方化,人们过度地摄入高脂肪、高热量的食品等,据此,肥胖问题逐渐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肥胖不仅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各种疾病的危险因素,而且还被认定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同时,脂肪过度地沉积在腹部、臀大腿部的特定部位的局部肥胖也与上述的疾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尤其,腹部肥胖等局部肥胖对健康和生活品质起着直接的影响,而且在美容整形的侧面上也存在能够引起个人的心理萎靡和社会适应不良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肥胖问题,功能性织物已得到开发和使用,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方法为通过使肥胖人排出大量的汗而减少体重的方法。为了排出大量的汗,需要大量的运动量,因此为了以较少的运动量排出大量的汗,出现了一种所谓“减肥桑拿服(sauna suit)”的一例,其由不透气、不透水的素材来制造。

然而,对减肥桑拿服等功能性服装而言,其使用了塑料布料,从而存在如下的问题:不能吸收汗水而带来难受的感觉,并且会引发皮肤接触所导致的过敏问题,而且平时难以持之以恒地穿戴该服装。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开发过一种在氯丁橡胶中固着Solitonium而提高汗的吸收以及排出效果的产品,然而其体重减轻效果并不明显。

另外,作为用于提高体脂肪分解效果的产品,存在一种将包含咖啡因和视黄醇的消脂肪团(anti-cellulite)成分以胶囊形态混合的身体接触型功能性素材。上述的功能性素材既具有减少体脂肪的效果,又具有胶囊形态的构造, 从而即使长时间地穿上也不会因胶囊内的成分渗透到皮肤而发生副作用,然而其体脂肪分解效果却有限。

另外,还使用过远红外线辐射物质等对体脂肪的分解过程具有一定的效果的物质得到涂覆的织物,然而其体脂肪分解效果不明显,尤其因涂覆方法有限,其洗涤耐久性不足,据此在用户持续地穿上并且经常对其进行洗涤的情况下,不能持续地得到该效果。

此外,还有一种产品得到过开发,该产品通过将波能辐射物质与织物染料进行混合而同时执行织物的染色和体脂肪分解物质的附加过程,从而提高了生产性。然而,因相同的理由,其洗涤耐久性有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0001)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10-0963326号

(专利文献0002)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10-967075号

(专利文献0003)韩国授权专利第10-2003-22147号

(专利文献0004)韩国授权专利第10-938914号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点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具有良好的体脂肪分解功能又改进了洗涤耐久性的功能性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本发明旨在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体脂肪分解功能性织物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混合液收容步骤,在浸泡装置内收容混合液;织物基材投入步骤,在所述浸泡装置内投入织物基材;浸泡步骤,在所述浸泡装置内将所述织物基材浸泡在所述混合液,其中,所述混合液包含波能辐射物,所述波能辐射物中,粒子大小未满所述织物基材的平均孔隙(pore)大小的波能辐射物占30~80%,粒子大小为所述织物基材的平均孔隙大小以上的波能辐射物占20~70%。

优选地,所述波能辐射物中,粒子大小未满所述织物基材的平均孔隙大小的波能辐射物可占40~70%,粒子大小为所述织物基材的平均孔隙大小以上的波能辐射物可占30~60%。

并且,所述波能辐射物中,粒子大小未满所述织物基材的平均孔隙大小的波能辐射物可占50~60%,粒子大小为所述织物基材的平均孔隙大小以上的波能辐射物可占40~50%。

而且,所述织物基材的平均孔隙大小既可以是1μm至10μm,也可以是10μm至200μm。

并且,所述波能辐射物中,粒子大小未满10μm的波能辐射物可占30~80%,粒子大小为10μm以上的波能辐射物可占20~70%。

而且,所述混合液还可以包含染料。

并且,所述混合液还可以包含增稠剂,所述混合液的粘度可以是500~4000cps。

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本发明旨在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体脂肪分解功能性织物,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步骤而制造:混合液收容步骤,在浸泡装置内收容混合液;织物基材投入步骤,在所述浸泡装置内投入织物基材;浸泡步骤,在所述浸泡装置内将所述织物基材浸泡在所述混合液,其中,所述混合液包含波能辐射物,所述波能辐射物中,粒子大小未满所述织物基材的平均孔隙大小的波能辐射物占30~80%,粒子大小为所述织物基材的平均孔隙大小以上的波能辐射物占20~70%。

根据上述的本发明的构成,可以制造出一种既具有良好的体脂肪分解功能又可以改善洗涤耐久性的功能性织物。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而制造的功能性织物的一例的图。

图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功能性织物制造装置的概略图。

图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功能性织物制造方法的一例的顺序图。

图4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功能性织物制造方法的示例的顺序图。

符号说明

1:织物基材 2:体脂肪分解功能性矿物质

10:功能性织物 110:浸泡装置

116:搅拌器 120:混合液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而对根据本发明的功能性织物的制造过程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在根据本发明而制造出的功能性织物10中,织物基材1中涂覆或者渗透有体脂肪分解功能性矿物质2。即,体脂肪分解功能性矿物质2的一部分以渗透到织物基材内的状态得到固着,而且一部分涂覆并固着于织物基材表面。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功能性织物10制造装置100包括浸泡装置110。浸泡装置110具有混合液收容部112和封盖部114。混合液收容部112可以收容混合液120,而且在进行作业时,织物基材1将会浸泡在混合液120。浸泡装置110的内部具有搅拌器116。搅拌器116通过旋转而使混合液120混合均匀,同时使混合液120均匀地渗透到织物基材1内。

混合液120是溶剂里混合有体脂肪分解功能性矿物质2的形态。在织物基材1为丝袜等织物的情况下,溶剂可以是水,而且根据织物基材1的种类而可以使用除了水以外的其他种类的溶剂。体脂肪分解功能性矿物质2包含波能辐射物,上述的波能辐射物的例可以包括:SiO2、Al2O3、Fe2O3、MnO、CaO、MgO、K2O,Na2O、P2O5、TiO2等。

波能诱发辐射物以微细颗粒形态制备而混合于溶剂,粉末的粒子大小将会根据织物基材1的种类而确定,尤其是根据织物基材1所具有的孔隙的大小而确定。即,对于织物基材1被致密地编织的织物而言,优选地,粉末的粒子要小,而对于织物基材1被稀疏地编织的织物而言,优选地,粉末的粒子要大。

气态的水粒子的大小约为0.0004μm,液态的水粒子的大小约为100~3000μm。一般的丝袜素材的织物孔隙(pore)的尺寸约为10~200μm左右。在特殊情况下,丝袜材质的织物孔隙大小还可以为1~10μm。

优选地,对于混合液120而言,溶剂里不仅溶解有体脂肪分解功能性矿物质2,而且还可以一并溶解有染料成分等。如上所述,如果使用染料成分和体脂肪分解功能性矿物质2一起被溶解的混合液120,则织物基材1的染色工序和波能诱发辐射物的浸泡工序将会一同执行,从而能够使整个工艺简化。另外,混合液120中还可以含有离聚物(ionomer)、扩链剂等成分。

使用到的染料等将会根据织物基材1的种类以及/或者所要染色的颜色来 确定,而离聚物、扩链剂则根据使用到的染料等而确定。据此,在织物基材1例如为丝袜等织物的情况下,混合液120中可能会含有多元醇、异氰酸酯、n-甲基二乙醇胺、三乙胺等。

优选地,混合液120里还可以含有用于调节粘度的增稠剂,例如,可以使用聚氨酯增稠剂、丙烯酸增稠剂等。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功能性织物的制造方法110如下:首先提供浸泡装置110(步骤22),并向浸泡装置110提供混合液120(步骤24),且在浸泡装置110内投入织物基材1(步骤26),并在混合液120中浸泡织物基材1(步骤28),且提取出完成浸泡的织物基材1(步骤30),并进行干燥(步骤32)。

在步骤24中,混合液120将体脂肪分解功能性矿物质2以粉末粒子形态包含在内,对于粉末粒子的大小而言,优选地,小于被制造的织物基材1的平均孔隙(pore)直径的占30~80%,平均孔隙(pore)直径以上的占20~70%。以下,将织物基材1的平均孔隙(pore)的直径假定为10μm而进行说明。在此情况下,优选地,体脂肪分解功能性矿物质2的粉末粒子的大小未满10μm的占30~80%,粒子的大小为10μm以上的占20~70%。粉末粒子大小较小的物质可以更好地渗透到基材1内,而粉末粒子大小较大的物质可以更好地固着在织物基材1的表面。对体脂肪分解功能性矿物质2而言,优选地,粒子的大小未满10μm的占40~70%,粒子的大小为10μm以上的占30~60%,更为优选地,粒子的大小未满10μm的占50~60%,粒子的大小为10μm以上的占40~50%。

混合液120还可以包括染料和增稠剂,此时优选地,粘度为500~4000cps。当粘度小于500cps时,混合液120在织物基材1中可能不会得到均匀的扩散,而如果粘度超过4000cps,则混合液120在织物基材1内可能不会深入渗透。

在步骤24、26、28中,对染色以及体脂肪分解功能性矿物质2向织物基材1的渗透而言,优选地,混合液120在提供混合液120并完成浸泡为止保持高温。混合液120优选地大约保持在60摄氏度至90摄氏度之间。如果温度小于60摄氏度,则染色以及渗透效果将会降低,而如果超过90摄氏度,则可能会损坏织物基材1。

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的体脂肪分解功能性织物10的制造方法可通过如下的二步浸泡工序实现:在完成一次浸泡(步骤40)之后, 提取织物基材1(步骤50),并使浸泡的织物基材1干燥(步骤52),然后执行二次浸泡(步骤60)。二次浸泡(步骤60)之后,提取二次浸泡的织物基材1(步骤70),并执行二次干燥(步骤72),从而能够形成功能性织物基材。

在一次浸泡(步骤40)以如下方式执行:提供浸泡装置110(步骤42),并对浸泡装置提供用于一次浸泡的混合液120(步骤44),且在其中投入织物基材1(步骤46)而执行一次浸泡(步骤48)。在一次浸泡(步骤40)完成之后,织物基材1被提取(步骤50),而且织物基材1被一次干燥(步骤52)。对于二次浸泡(步骤60)而言,既可以再次使用与一次浸泡(步骤40)过程中所用到的浸泡装置110相同的浸泡装置110,也可以专门把类似的浸泡装置作为二次浸泡用装置而提供。其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执行:向浸泡装置110中提供用于二次浸泡的混合液120(步骤64),并在其中投入织物基材1(步骤66),从而执行二次浸泡(步骤68)。在二次浸泡(步骤60)完毕之后,织物基材1将会被提取(步骤70),而且织物基材1将会进行二次干燥(步骤72)。

用于一次浸泡以及二次浸泡的混合液120将体脂肪分解功能性矿物质2以粉末形态包含在内,在一次浸泡过程中,使体脂肪分解功能性矿物质2可以更好地渗透到织物基材1,而在二次浸泡过程中,使体脂肪分解功能性矿物质2能够更好地涂覆在织物基材1的表面。

用于此的方案如下:在一次浸泡过程中,以较小的粒子为主而使体脂肪分解功能性矿物质2能够更好地渗透在织物基材1内,并且在二次浸泡过程中以较大的粒子为主而实现饱和,从而使体脂肪分解功能性矿物质2在织物基材1的表面上能够更好地涂覆。优选地,对一次浸泡而言,粒子大小未满10μm的占40%以上,而对二次浸泡而言,粒子大小为10μm以上的占20%以上。如果一次浸泡用粒子大小未满10μm的比例小于40%,则体脂肪分解功能性矿物质2的渗透将会不充分,如果二次浸泡用粒子大小为10μm以上的比例小于20%,则体脂肪分解功能性矿物质2的涂覆将会不充分。更为优选地,一次浸泡用粒子大小未满10μm的比例占50%以上,进一步优选地,该比例占60%以上,二次浸泡用粒子大小为10μm以上的比例占30%以上,进一步优选地,该比例占40%以上。

作为其他方案,还有一种使一次浸泡过程中使用的混合液120的粘度保持为低于二次浸泡过程中使用的混合液120的粘度的方法。在此情况下,对包含在混合液120的增稠剂进行调节,从而为一次浸泡而把混合液120的粘 度保持为小于4000cps,而且为二次浸泡而把混合液120的粘度保持为500cps以上,其中,一次浸泡时的粘度优选低于二次浸泡时的粘度。优选地,一次浸泡以及/或者二次浸泡用混合液120还包含染料和增稠剂。优选地,二次浸泡用混合液120的粘度为1000cps以上,更为优选地为1500cps以上,而进一步优选地为2000cps以上、2500cps以上、或者3000cps以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