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织双弹织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72699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织双弹织物。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所穿着衣物的舒适性及形体美观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日常生活中,针织织物由于具有较好的伸缩性,由其制得的服装能够随着人体的活动而伸展自如,受到人们的广泛青睐。目前市场上的针织织物种类繁多,但一般只是在经向或纬向(即纵向或横向)上具有单一弹性,如中国专利cn20122023596.4中公开了一种细针距高档针织高弹面料,面纱为细旦纤维或异形纤维、地纱为氨纶丝,其中氨纶优选15d或20d的莱卡,面料手感细腻柔滑,富有弹性,吸湿透气良好,但由于同方向上仅有一种弹性,对于如臀部和小腿之类的身体不同部位对弹性有不同需求的服装而言并不适合,难以获得较好的形体美观感。

为此,人们又开发出了在同方向上具有双弹效果的梭织或针织面料。如中国专利cn201180020969.x中公开了一种弹力织物以及具有伸缩性的裤子,该发明的纬二重弹性梭织织物,由纬纱方向的伸长阻力强的区域、纬纱方向的伸长阻力比上述强的区域的伸长阻力弱的区域、纬纱方向的伸长阻力为上述强的区域的伸长阻力和上述弱的区域的伸长阻力之间的强度,且位于上述强的区域和上述弱的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构成,实现了不同部位对弹性的不同需求,但纬二重梭织物布面相对比较厚实紧密,其伸缩性以及透气性仍有欠缺。

又如,中国专利cn201180069707.2中公开了一种织物及使用其的衣物。包括第一织物区域、第二织物区域、缓冲区域以及边界线,缓冲区域与第一织物区域、第二织物区域的至少一方相连接,边界线与织层方向大致平行,降低第一、二织物区域的伸长率高低差,但由于边界线角度的控制比较困难,量产可行性需要考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方法简单易行,单方向上具有双弹效果,且伸缩性及透气性良好的针织双弹性织物。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针织双弹织物,包括强弹部、过渡部和弱弹部,其中强弹部的纵向弹性伸长率<过渡部的纵向弹性伸长率<弱弹部的纵向弹性伸长率,且强弹部的纵向弹性伸长率和弱弹部的纵向弹性伸长率的差值为5.0%以上。

也就是说本发明中,强弹部的横向弹性伸长率>过渡部的横向弹性伸长率>弱弹部的横向弹性伸长率,这样的话织物在横向容易拉伸的同时也会牵制纵向的拉伸,在织物的纵向上获得了不同的弹性效果,可以满足身体各部位对弹性的不同需求,具有美体塑形效果。本发明的生产方法简单易行,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适合批量生产。适合制作为裤子或塑身衣等,比如裤子,可对臀部、大腿、小腿等部位提供相应需求的弹性,实现提臀美体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众所周知,目前市场上的针织织物由于传统编织理念的束缚,在一个方向上仅能提供一种弹性,并不能满足时尚女性对衣着的舒适性及美体塑形效果的需求。而本发明提供的针织双弹织物,包括强弹部、过渡部和弱弹部,强弹部的纵向弹性伸长率<过渡部的纵向弹性伸长率<弱弹部的纵向弹性伸长率,且强弹部的纵向弹性伸长率和弱弹部的纵向弹性伸长率的差值为5.0%以上,可以很好地满足身体不同部位对弹性的需求,提高了舒适性及塑身美体效果。

为了获得双弹效果,本发明在纵向上设置强弹部和弱弹部,考虑到强弹部与弱弹部直接相连接的话,容易出现伸长率高低差,导致布面不平整,通过在强弹部与弱弹部之间设置过渡部,让弹性缓慢降低以避免收缩皱的发生。

同时,强弹部的纵向弹性伸长率和弱弹部的纵向弹性伸长率的差值小于5.0%的话,一方面穿着者不能感受到面料给身体不同部位带来的弹性差异,舒适性比较差;另一方面也得不到塑身美体效果。强弹部的纵向弹性伸长率和弱弹部的纵向弹性伸长率之间的差值优选为5.0%~60.0%。

本发明的针织双弹织物,优选由强弹部-过渡部-弱弹部-交界部组成一个完整的循环,并在纵向上反复循环。在作为裤子和紧身上衣用途时,可以对胸部及腹部、或者臀部及腿部提供不同的弹性,能够满足日常时装使用的基本要求,使用范围广。上述强弹部、过渡部、弱弹部、交界部各部分的长度可以在编织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没有特别的限定和要求。

交界部的织物组织或颜色,与强弹部以及弱弹部不相同。这样的织物设计可以使织物在时装制作裁剪时清晰地区分强弹部和弱弹部,以便对不同部位选用合适弹性的面料。

优选,强弹部至少含有卷缩复原率大于5%的弹性纱线a,弱弹部至少含有纱线b,且纱线b的卷缩复原率小于弹性纱线a的卷缩复原率。如果强弹部中弹性纱线a的卷缩复原率小于等于5%的话,强弹部与弱弹部之间就有可能获得不了5.0%以上的弹性伸长差,也就有可能解决不了舒适性以及塑身美体的问题。强弹部中弹性纱线a与余量的其他纱线c一起使用时,考虑到布面平整性,所选用的余量的其他纱线c的弹性与弹性纱线a相同或相近;同样,弱弹部中纱线b与余量的其他纱线d一起使用时,考虑到布面平整性,所选用的余量的其他纱线d的弹性与纱线b相同或相近。

为了减少强弹部和弱弹部之间的弹性差异过大造成的收缩起皱问题,因此在两者之间设置的过渡部,至少使用弹性纱线a与纱线b。

优选,弹性纱线a为高卷缩尼龙长丝、涤纶类弹性纤维和含氨纶的纱线中的至少一种。这里的高卷缩尼龙长丝是指卷缩复原率大于10%的尼龙长丝;这里的涤纶类弹性纤维可以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p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高粘度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低粘度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bt/pet)等,可以单独使用上述纤维,也可以将上述纤维混合使用;这里的含氨纶的纱线是指由普通涤纶等纤维和氨纶裸丝复合而成的空包纱或机包纱,也可以是氨纶裸丝。

纱线b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弹性纱线也可以是非弹性纱线。其纤维原料可以是普通涤纶纤维、聚酰胺纤维、聚酯类弹性纤维(如ppt纤维、pbt/pet纤维等)、天然纤维、再生纤维等,并没有特别限定。

本发明的针织织物的组织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单面组织、双面组织、毛圈组织等。

本发明针织双弹性织物的生产方法如下:选用弹性纱线a和纱线b作为原料,在坯布生产时对所用的纱线进行排序,同时在圆编机的控制程序上设定强弹部、弱弹部、过渡部、交界部所用的纱线种类及编织长度,采用纬编针织机或横机编织制得坯布,再经过包括坯布定型→精练→预缩→染色(可选)→后整理定型等加工得到成品。针织织物的线长和克重对弹性都有影响,一般线长越长或克重越高,弹性越大。弹性纱线a的线长优选为80~400㎜/100线圈,纱线b的线长优选为80~350㎜/100线圈。

其中,坯布定型是对织物的幅宽、平整度进行的预先整理;

精练主要去除纱线上的浆料、残留棉籽壳、植物蜡等物质,便于后续染色、树脂整理的正常进行;

预缩是对织物的收缩率进行控制;

染色工程,根据所选用的纤维的成分进行染色加工,染色加工条件为常规,没有特别要求。如果选用的纱线已经具有颜色,也可以不进行染色加工。

后整理定型仅仅对织物的表面、外观、克重进行微调,树脂加工根据面料需要的手感、吸水性等功能性选用合适的树脂,没有特别限定。

实施例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比较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中弹性的参数的测试方法如下:

(1)纵向弹性伸长率

采用jisl1096b法2010。

(2)纵向弹性回复率

采用jisl1096b-1法2010。

(3)卷缩复原率(cr值)

在标准大气下,调湿12h以上再对纤维样本按照一圈一米进行绕圈取样10m(纤度大于300d时取5m)。样品折叠后再折叠,放入恒温水浴设备中加热处理。热处理条件:涤纶90℃×20min、尼龙60℃×20min、棉纱或棉纱/氨纶包覆纱90℃×20min。热处理后的纤维样本取出,再标准大气中调温调试12h以上。测定时,先对纱线加以初荷重(0.002g/d×d×2×圈数,单位g),和定荷重(0.1g/d×d×2×圈数,单位g)。将试样挂在挂纱钩上,在另一端彩色记号线上按序挂上初荷重和定荷重,注意张力的调整,放入水中,同时用秒表计时。放置2分钟后,用标尺读取试样长度l,精确至1mm。用钩子取下定荷重,保持挂着初荷重状态,放置2分钟。2分钟后,用标尺读取试样长度l1,精确至1mm;

计算公式:

式中:cr:伸缩复原率,%;

l:初荷重加定荷重下试样长度,mm;

l1:去掉定荷重,初荷重下试样长度,mm。

实施例1

弹性纱线a选用由75d-72f-涤纶黑原着丝dty和30d氨纶裸丝形成的cr值为10%的复合纱,纱线b选用cr值为0%的21支棉纱(先染纱)。采用圆编方式进行编织,由弹性纱线a形成强弹部,由纱线b形成弱弹部,弹性纱线a和纱线b按照1:1的比例排列形成过渡部,纱线b形成交界部,在纵向上,按照强弹部-过渡部-弱弹部-交界部的顺序重复循环。强弹部、过渡部和弱弹部组织为斜纹,颜色为黑色,交界部组织为平纹、颜色为黑色,经过如下步骤的加工:坯布定型→精练→预缩→后整理定型→检查,得到本发明的针织双弹织物。

坯布定型:温度190℃、速度15m/min,设定幅宽140cm;

精练:h2o26g/l、精练剂3g/l、去油剂1g/l,在100℃*60min条件下进行处理;

预缩:温度100℃,速度18m/min;

后整理定型:温度160℃,布速25m/min,幅宽可根据需要设定。

所得针织织物的各项参数见表1。

实施例2

弹性纱线a选用由75d-72f-普通涤纶dty和70d氨纶裸丝形成的cr值为15%的复合纱,纱线b选用由75d-72f-涤纶dty和40d氨纶裸丝形成的cr值为8%的复合纱。采用圆编方式进行编织,弹性纱线a形成强弹部,纱线b形成弱弹部纱线,选用弹性纱线a和纱线b按照1:2比例的排列分别形成过渡部、交界部,在纵向上,按照强弹部-过渡部-弱弹部-交界部的顺序重复循环。强弹部、过渡部和弱弹部组织为斜纹组织,交界部组织为平纹,经过如下步骤的加工:坯布定型→精练→预缩→染色→后整理定型→检查,得到本发明的针织双弹织物。

其中,坯布定型、精练、预缩以及后整理定型条件同实施例1。

染色:采用分散染料对涤纶纤维进行染色(黑色),染色温度135℃,染色最高温保温时间30min;

所得针织织物的各项参数见表1。

实施例3

弹性纱线a选用21支全棉纱线和40d氨纶裸丝形成的cr值为15%的复合纱,纱线b选用cr值为0%的21支全棉纱线。采用圆编方式进行编织,弹性纱线a形成强弹部,纱线b形成弱弹部,选用弹性纱线a和纱线b按照1:3的比例排列形成过渡部,选用纱线b形成交界部,在纵向上,按照强弹部-过渡部-弱弹部-交界部的顺序重复循环。强弹部、过渡部和弱弹部组织为网眼,交界部组织为平纹,经过如下步骤的加工:坯布定型→精练→预缩→染色→后整理定型→检查,得到本发明的针织双弹织物。

其中,坯布定型、精练、预缩以及后整理定型条件同实施例1。

染色:采用分散染料对涤纶纤维进行染色(蓝色),染色温度135℃,染色最高温保温时间30min,采用活性染料对棉纤维进行染色(蓝色),染色温度60℃*60min。

所得针织织物的各项参数见表1。

实施例4

弹性纱线a选用由21支全棉纱线(蓝色色纺纱)和40d氨纶裸丝形成的cr值为21%的复合纱,纱线b选用cr值为0%的21支全棉纱线(灰色色纺纱)。采用横机方式进行编织,弹性纱线a形成强弹部,纱线b形成弱弹部,弹性纱线a和纱线b按照1:1的比例排列形成过渡部,纱线b形成交界部,在纵向上,按照强弹部-过渡部-弱弹部-交界部的顺序重复循环。强弹部、过渡部和弱弹部组织为斜纹,颜色为蓝色和灰色形成的蓝灰色,交界部组织为斜纹、颜色为灰色,经过如下步骤的加工:坯布定型→精练→预缩→后整理定型→检查,得到本发明的针织双弹织物。

其中,坯布定型、精练、预缩以及后整理定型条件同实施例1。

所得针织织物的各项参数见表1。

实施例5

弹性纱线a选用由21支全棉纱线和70d氨纶裸丝形成的cr值为55%的复合纱,纱线b选用由21支全棉纱线棉纱和40d氨纶裸丝形成的cr值为40%的复合纱。采用横机方式进行编织,弹性纱线a形成强弹部,纱线b形成弱弹部,分别由弹性纱线a和纱线b按照1:2比例排列形成过渡部、交界部,在纵向上,按照强弹部-过渡部-弱弹部-交界部的顺序重复循环。强弹部、过渡部和弱弹部组织为斜纹组织,交界部组织为平纹,经过如下步骤的加工:坯布定型→精练→预缩→染色→后整理定型→检查,得到本发明的针织双弹织物。

其中,坯布定型、精练、预缩以及后整理定型条件同实施例1。

染色:采用活性染料对棉纤维进行染色(黑色),染色温度60℃,染色最高温保温时间60min;

所得针织织物的各项参数见表1。

实施例6

弹性纱线a选用cr值为25%的70d-24f-高卷缩尼龙长丝,纱线b选用cr值为0%的21支全棉纱线。采用圆编方式进行编织,弹性纱线a形成强弹部,纱线b形成弱弹部,分别由弹性纱线a和纱线b按照1:1的比例排列形成过渡部、交界部,在纵向上,按照强弹部-过渡部-弱弹部-交界部的顺序重复循环。强弹部、过渡部和弱弹部组织为斜纹组织,交界部组织为平纹,经过如下步骤的加工:坯布定型→精练→预缩→染色→后整理定型→检查,得到本发明的针织双弹织物。

其中,坯布定型、精练、预缩以及后整理定型条件同实施例1。

染色:采用酸性染料对尼龙维进行染色(黑色),染色温度98℃,染色最高温保温时间60min,采用活性染料对棉纤维进行染色(黑色),染色温度60℃,染色最高温保温时间60min。

所得针织织物的各项参数见表1。

实施例7

弹性纱线a选用cr值为16%的75d-24f-pbt/pet纱线,纱线b选用cr值为3%的75d-72f-涤纶dty。采用圆编方式进行编织,弹性纱线a形成强弹部,纱线b形成弱弹部,分别由弹性纱线a和纱线b按照1:1的比例排列形成过渡部、交界部,在纵向上,按照强弹部-过渡部-弱弹部-交界部的顺序重复循环。强弹部、过渡部和弱弹部组织为网眼组织,交界部组织为平纹,经过如下步骤的加工:坯布定型→精练→预缩→染色→后整理定型→检查,得到本发明的针织双弹织物。

其中,坯布定型、精练、预缩以及后整理定型条件同实施例1。

染色:采用分散染料对pbt/pet纤维进行染色(黑色),染色温度130℃,染色最高温保温时间30min。

所得针织织物的各项参数见表1。

比较例1

弹性纱线a选用cr值为3%的75d-72f-涤纶原着丝dty,纱线b选用cr值为0%的20支全棉纱线(先染纱)。采用圆编方式进行编织,弹性纱线a形成强弹部,纱线b形成弱弹部,弹性纱线a和纱线b按照1:1的比例排列形成过渡部,未染色的cr值为1%的75d-72f-普通尼龙长丝形成交界部,在纵向上,按照强弹部-过渡部-弱弹部-交界部的顺序重复循环。强弹部、过渡部和弱弹部组织为罗纹,颜色为黑色,弱弹部组织为平纹、颜色为白色,经过如下步骤的染整加工:坯布定型→精练→预缩→后整理定型→检查,得到针织双弹织物。

其中,坯布定型、精练、预缩以及后整理定型条件同实施例1。

所得针织织物的各项参数见表1。

比较例2

纱线a选用cr值为0%的40支莫代尔短纤纱,纱线b选用cr值为0%的40支粘胶短纤纱。采用横机方式进行编织,纱线a形成强弹部,纱线b形成弱弹部,分别由纱线a和纱线b按照1:2比例排列形成过渡部、交界部,在纵向上,按照强弹部-过渡部-弱弹部-交界部的顺序重复循环。强弹部、过渡部和弱弹部组织为斜纹组织,交界部组织为平纹,经过如下步骤的加工:坯布定型→精练→预缩→染色→后整理定型→检查,得到针织双弹织物。

坯布定型、精炼、预缩以及后整理定型条件同实施例1。

染色,采用活性染料对莫代尔纤维和粘胶纤维进行染色(藏青色),染色温度60℃,染色最高温保温时间60min;

所得针织织物的各项参数见表1。

表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