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纺布制造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温升快速均匀的压制无纺布压纹的压辊结构。
背景技术:
无纺布是一种非织造布,它首先利用梳理机构对化学纤维或植物纤维原料进行梳理,使原料呈蓬松的单根纤维状态,并通过气流或机械式成网机构形成网状;然后经过水刺或者针刺等工序使纤维网固结,其中水刺是将高压微细水流喷射到纤维网上,穿过纤维网的水流再反射回纤维网,从而带动纤维网中的纤维上下穿插而相互缠结在一起,从而使纤网得以加固而具备一定强力。相类似地,针刺则是利用刺针的上下穿刺作用,将蓬松的纤维网加固成布;最后再经过后整理形成编织的布料。无纺布是一种具有柔软、透气和平面结构的新型纤维制品,优点是不产生纤维屑,强韧、耐用,无纺布的袋子容易成形,而且造价便宜。为了提升无纺布的品质,改善无纺布使用时的手感,人们会采用压纹装置通过热压成型的方式在无纺布表面压出纹路。压纹装置通常包括两个对辗滚动设置的压辊,各压辊的圆柱面上分别设有凸起的花纹,凸起的花纹之间则形成凹槽,压辊内还设有电加热棒和导热油构成的电加热装置,从而使压辊产生143-147摄氏度的热定型温度。当无纺布经过二个对滚的压辊的碾压时,即可在无纺布表面碾压出凹凸不平的压纹。无纺布表面的压纹越密,则压纹无纺布的手感就越硬,反之,无纺布表面的压纹越稀疏,则压纹无纺布的手感就越柔软。然而现有的无纺布压纹装置中的压辊结构存在如下问题:由于压辊的加热是依靠压辊内的导热油做介质的,也就是说,压辊在工作时会带动导热油一起滚动,因此,一方面会增加压辊的无效质量,进而增加压辊在滚动时的功耗,另一方面,导热油的热传导速度慢,电加热装置所产生的热量无法快速均匀地传递到压辊表面,不利于降低电加热装置的功耗,同时压辊表面不同位置之间容易产生温差,影响无纺布的压纹质量,另外,跟随压辊一起转动的导热油会产生激烈的摇晃,从而使压辊容易产生震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无纺布压纹装置所存在的压辊的温升慢、温度不均匀以及压辊的功耗高、震动大的问题,提供一种压制无纺布压纹的压辊结构,可实现压辊的快速升温,显著地提高压辊表面温度的均匀性,并有利于减少压辊的功耗,降低压辊的震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压制无纺布压纹的压辊结构,包括圆柱形的压辊本体以及设置在压辊本体两端的转动轴,压辊本体的圆周面上设有花纹串,所述压辊本体左端部的内侧壁设有圆环形的储液槽,从而使整个压辊本体的内侧壁呈阶梯孔状,储液槽内设有制冷介质,设有储液槽的压辊本体左端部外侧设有电热装置,压辊本体的内侧壁设有若干沿轴向延伸并贯通储液槽的导流槽。
我们知道,现有的压辊结构中,电热装置需要通过导热油将热量逐步传递到压辊各处,由于导热油的传热速度较慢,因此,压辊的温升慢,并且压辊上各处的温度和该处于电热装置之间的距离成反比,从而导致压辊的温度不均匀。本实用新型的压辊在碾压无纺布时,压辊本体左端的电热装置使储液槽内的制冷介质受热蒸发成气态,气态的制冷介质迅速充满整个压辊本体的内腔,从而将热量快速均匀地传递给整个压辊本体,实现压辊的快速升温。由于气态的制冷介质几乎是在瞬间充满压辊本体内腔的,因此,压辊本体各处可同时受热升温,从而显著地提高压辊表面温度的均匀性。压辊本体在吸收气态的制冷介质的热量后使制冷介质液化并凝结在压辊本体的内侧壁上,液态的制冷介质进入导流槽内并流回到储液槽内,然后再次在电热装置的作用下蒸发成气体并充满压辊本体内腔,从而实现压辊本体的循环加热。由于物质在相变时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极大,因此,在传递相同热量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的压辊本体内的制冷介质的量比导热油的量小很多,极小质量的制冷介质几乎不会对压辊本体的功耗产生影响,因而有利于减少压辊的功耗,并降低压辊转动时的震动。而压辊本体内的导流槽则有利于加快液态制冷介质的回流,促进制冷介质的传热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压辊本体右端部的内侧壁设有圆环形的储液槽,储液槽内设有制冷介质,所述导流槽的深度自压辊本体中部至压辊本体两端逐步增加。
通过在压辊本体内的两端分别设置储液槽,有利于缩短液态的制冷介质回流到储液槽的时间,提高制冷介质的循环速度。特别是,压辊本体在转动时,吸附在压辊本体内侧壁上液态的制冷介质会产生一个径向的离心力而快速地进入内侧壁的导流槽内。由于导流槽的深度自压辊本体中部至压辊本体两端逐步增加,也就是说,导流槽的底部从压辊的中部至两端向外倾斜,这样,导流槽内液态的制冷介质会受到导流槽倾斜的底面的反作用力,该反作用力会形成一个朝向压辊端部的分力,从而推动制冷介质向着压辊端部的储液槽快速回流,进而有效地提高制冷介质的热传导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压辊本体包括中间的筒体以及两端的密封端盖,在密封端盖与筒体之间设有隔热垫圈,所述电热装置包括设置在压辊本体的密封端盖外侧对应储液槽处的电磁炉线圈盘,电磁炉线圈盘的中心设有通孔,压辊本体端部的转动轴位于电磁炉线圈盘中心的通孔内。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压辊本体的端部设置电磁炉线圈盘,从而实现电磁感应加热方式。电磁炉线圈盘产生的高频交变磁场使密封端盖内部产生涡流效应,进而使密封端盖快速升温,以便加热压辊本体的储液槽内的制冷介质,使制冷介质快速升温气化。由于密封端盖是采用电磁感应加热的,因此,具有升温速度快、热效率高的优点。特别是,电热装置与密封端盖可采用分离式结构,也就是说,电热装置可固定设置在用于安装压辊本体的机架上,这样,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电热装置不会跟随压辊本体一起转动,从而极大地方便电热装置与外部电源之间的电路连接,显著地提高其电路连接的可靠性。
作为优选,所述压辊本体的内侧壁直径自压辊本体中部至压辊本体两端逐步变大。
本实用新型的压辊本体内侧壁直径中间小、两端大,从而形成两个对接的圆锥面,这样,吸附在内侧壁上的液态制冷介质一部分可进入导流槽内回流到储液槽,另一部分可沿着倾斜的内侧壁快速回流到储液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压辊本体的内侧壁上设有烧结层。
烧结层内会形成大量的微孔,从而形成毛细结构,以便将液态的制冷介质均匀地吸附在烧结层内,从而可有效地避免压辊本体在工作时液态制冷剂的晃动造成的振动。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可实现压辊的快速升温,显著地提高压辊表面温度的均匀性,并有利于减少压辊的功耗,降低压辊的震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压辊本体 11、筒体 12、密封端盖 13、花纹串 14、储液槽 15、导流槽 16、隔热垫圈 2、转动轴 3、电磁炉线圈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压制无纺布压纹的压辊结构,包括圆柱形的压辊本体1以及设置在压辊本体两端的转动轴2,压辊本体包括中间的筒体11以及两端的密封端盖12,从而在压辊本体内形成密封的腔体。压辊本体的筒体的圆周面上设置花纹串13,压辊本体上设置相应的电热装置,以便使压辊本体能升温到143-147摄氏度的热定型温度。当二个并排的压辊本体相对地滚动时,即可带动无纺布从而二个压辊本体之间通过,无纺布在经过设有花纹串的压辊本体的对辊碾压后即可在表面压制并热定型产生凹凸不平的压纹,以形成压纹无纺布。
为了提高传热效率,我们可在压辊本体左端部的内侧壁设置圆环形的储液槽14,储液槽与密封端盖连通,从而使整个压辊本体的内侧壁呈阶梯孔状,储液槽内设置制冷介质,并且在压辊本体左端部外侧设置相应的电热装置,以便加热储液槽内的制冷介质。压辊在碾压无纺布时,压辊本体左端的电热装置使储液槽内的制冷介质受热蒸发成气态,气态的制冷介质迅速充满整个压辊本体的内腔,从而将热量快速均匀地传递给整个压辊本体,实现压辊的快速升温。由于气态的制冷介质几乎是在瞬间充满压辊本体内腔的,因此,压辊本体各处可同时受热升温,从而显著地提高压辊表面温度的均匀性。压辊本体在吸收气态的制冷介质的热量后使制冷介质液化并凝结在压辊本体的内侧壁上,液态的制冷介质回流到储液槽内,然后再次在电热装置的作用下蒸发成气体并充满压辊本体内腔,从而实现压辊本体的循环加热。制冷介质可采用糠醛之类气化温度大于150度的液体,从而确保压辊本体可升温到143-147摄氏度的热定型温度。另外,我们还可在压辊本体的内侧壁设置若干沿轴向延伸并贯通储液槽的导流槽15,导流槽在压辊本体内侧壁的圆周方向上等间距分布。这样,冷凝在压辊本体内侧壁上的液态制冷介质可进入导流槽内,然后沿着导流槽快速回流到储液槽内。由于液态制冷介质进入导流槽后会相应地增加制冷介质的高度,从而有利于提高其回流速度。
为了进一步加快液态制冷介质的回流速度,我们还可在压辊本体右端部的内侧壁设置圆环形的储液槽,并且在该储液槽内设置制冷介质,从而有利于缩短附着在筒体内侧壁上液态的制冷介质回流到储液槽的路程,从而使制冷介质更快地回流到储液槽,提高制冷介质的循环速度。
进一步地,导流槽的深度自压辊本体中部至压辊本体两端逐步增加,也就是说,导流槽的底面从中间至左右两端逐步向外侧倾斜。压辊本体在转动时,导流槽内液态的制冷介质会受到导流槽倾斜的底面的反作用力,该反作用力会形成一个朝向压辊端部的分力,从而推动制冷介质向着压辊端部的储液槽快速回流,进而有效地提高制冷介质的热传导效率。相类似地,压辊本体的内侧壁直径自压辊本体中部至压辊本体两端逐步变大,从而形成两个对接的圆锥面,这样,吸附在内侧壁上的液态制冷介质一部分可进入导流槽内回流到储液槽,另一部分可沿着倾斜的内侧壁快速回流到储液槽内。当然,我们还可在压辊本体的内侧壁上设置一层烧结层。烧结层内会形成大量的微孔,从而形成毛细结构,以便将液态的制冷介质均匀地吸附在烧结层内,从而可有效地减少存储在储液槽内的制冷介质的量,避免压辊本体在工作时液态制冷剂的晃动造成的振动。
最后,本实用新型的电热装置包括设置在压辊本体的密封端盖外侧对应储液槽处的电磁炉线圈盘3,电磁炉线圈盘可固定在用于安装压辊本体的机架上,并且在电磁炉线圈盘的中心设置通孔,从而使电磁炉线圈盘呈圆环状,压辊本体端部的转动轴位于电磁炉线圈盘中心的通孔内。这样,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电热装置不会跟随压辊本体一起转动,也就是说,电热装置与连接外部电源的连接电路是一种固定连接,因而可确保电路连接的可靠性,并简化其连接结构。电磁炉线圈盘产生的高频交变磁场使密封端盖内部产生涡流效应,进而使密封端盖快速升温,以便加热压辊本体的储液槽内的制冷介质,使制冷介质快速升温气化。由于密封端盖是采用电磁感应方式直接发热的,因此,具有升温速度快、热效率高的优点。由于电磁炉线圈盘以及相应的控制电路是电磁炉的基本构件,其属于现有技术,因此不做过多的描述。当然,我们可在密封端盖与筒体之间设置相应的隔热垫圈16,从而避免密封端盖的热量直接传递到筒体上,确保筒体升温的均匀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