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套色圆网转印装置及其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82955阅读:5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套色圆网转印装置及其工艺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属于建筑装饰材料印刷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套色圆网转印装置及其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印刷技术有凹版印刷、凸版印刷、活版印刷、网版印刷、烙烫印刷等,多通过墨辊与网纹辊之间的压力印制出多种花纹。但其存在以下不足:1.每次套色前都需要进行对花,步骤繁琐,资源浪费。2. 织物张力不匀,次品率较高。3.机械设备庞大,搬运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张力均匀,套印准确,资源节约,空间节省的集展开和转印一体的套色圆网转印装置及其工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套色圆网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依进布方向,依次包括平幅展开装置、第一圆网转印装置、第一烘箱、第二圆网转印装置、第二烘箱;所述第二圆网转印装置和第一网转印装置结构相同;

所述平幅展开装置,包括架子,依进进布方向,所述架子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导布辊,第二导布辊,平幅展开辊,展开台,第三导布辊;

所述平幅展开辊包括辊芯,所述辊芯外周设置有若干覆片总成,所述覆片总成为具有一定弧度的圆弧状,所述覆片总成与辊芯等长;所述覆片总成包括第一覆片,第二覆片,第三覆片,所述第一覆片靠近辊芯中心端处设置为斜面,所述第二覆片两端均为斜面设置,所述第三覆片靠近辊芯中心端处也设置为斜面,所述第一覆片和第二覆片连接面、所述第三覆片和第二覆片连接面均相互适配,使得所述第一覆片和第二覆片之间为等距离设置,所述第三覆片和第二覆片之间也为等距离设置;所述第一覆片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螺栓,所述第一覆片和辊芯通过螺栓固定;同理,所述第二覆片和第三覆片上也设置有通孔,所述展开台固定在支架上,所述展开台包括台面,所述台面为中间突起的弧形结构;所述展开台和第三导布辊接触设置。

所述圆网转印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导带,在工作台上,所述导带的两端设置有两个相对应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为中间凹陷两边突起的圆弧结构,所述两个支撑板之间设置有圆网转印辊,使得所述圆网转印辊贴合在导带上;

所述圆网转印辊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上设置有腔室,所述腔室为圆柱形,相对于固定支架,所述腔室两端突出设置,所述腔室上方设置有若干喷头,所述固定支架上还设置有凹榫,所述凹榫内设置有气管,所述气管与固定支架的凹榫壁之间夹设有刮刀;所述圆网转印辊还包括辊筒,所述滚筒的内径大于支架,所述辊筒壁上设置有穿孔;所述工作台上还设置有两个相对应的升降台,所述两个升降台连接腔室的两端。

为充分固定第一覆片,所述第一覆片的通孔为两个,分别位于第一覆片的两端。

为保证织物张力均匀,所述第一覆片,第二覆片,第三覆片的长度相等。

缓和展开力度,以免损伤织物,所述斜面的斜角α为40-50°。

为使织物展开充分,所述覆片总成的数量可以为6片,10片、12片、14片或18片。

为充分摊平织物,所述台面的弦长至少为50cm。

为准确对花,实现精准印花,降低次品率,所述两个相对应的支撑板底部之间还设置有两块压板,分别位于圆网转印辊的两侧,所述压板贴合导带设置。

为防止油墨漏出,所述辊筒两端均设置有圆环。

为进行多次套色,所述工作台上设置4个上述圆网转印辊。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套色圆网转印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安装圆网转印辊,将固定支架置于辊筒内;将圆网转印辊置入两块对应支撑板之间,将腔室置于升降台上,调节升降台直至刮刀贴合辊筒内壁正下方;

第二步,将织物导入平幅展开装置:织物平幅展开辊和展开台的上面,直至所述第三导布辊和展开台之间,然后,经过第三导布辊和展开台的挤压定型;

第三步,将织物导入第一圆网转印装置:将织物导入至导带和圆网转印辊之间,再将油墨注入腔室;

第四步,将织物导入第一烘箱进行烘干;

第五步,重复第三步和第四步。

本发明通过平幅展开辊、展开台以及第三导布辊的相互配合,将织物进行横向展开、摊平和挤压成型,同时设置具有斜面的覆片总成,使得经过平幅展开辊的织物向两端伸展,达到展开织物的目的。同时将斜角设置为40-50°,缓和展开力度,以免损伤织物。此外,所述第一覆片,第二覆片,第三覆片为等长度设置,使得织物两端的张力均匀,为印刷做好充分准备;有利于提高对花套色的准确性,相比于现有大型设备具有结构简单、设备占用空间小、多功能一体化的特点。且平幅展开辊辊状设置,无需驱动装置,可在织物的带动下进行展开,一次成型,具有节能高效的特点。之后,设置圆网印花辊和导带的点与面的接触,将油墨均与印制在织物上,同时在圆网印刷辊的两侧设置压板,一方面用于压平织物,另一方面进行对花,其中每一个圆网印花辊设置两块压板,即进行两次对花,大大提高了印花的准确性,降低了织物的次品率。且经过转印的织物立体感强,不宜串色;该装置节省油墨,占地面积小。最后,将织物置入烘箱进行烘干,并循环转印和烘干工艺,以提升织物的色彩多样性,同时,边转印边烘干的模式使得油墨迅速干透,减少挥发,增强立体感。

综上,本发明通过设置平幅展开装置将织物充分展开,后循环两次进行转印和烘干,其中每一次转印为4根圆网转印辊进行套色,即本发明最多可进行8色印刷,具有装置结构简单,一体成型,资源(油墨)节约,织物色彩多样,立体感强等特点。

以下通过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平幅展开装置的正视图;

图3为平幅展开装置的右视图;

图4为平幅展开装置的左视图;

图5为平幅展开装置的俯视图;

图6为平幅展开装置的正视图;

图7为平幅展开装置的右视图;

图8为平幅展开装置的左视图;

图9为平幅展开装置的侧视图;

图10为第一圆网转印装置的正视图;

图11为第一圆网转印装置的左视图;

图12为第一圆网转印装置的右视图;

图13为第一圆网转印装置的俯视图;

图14为第一圆网转印装置的侧视图;

图15为圆网转印辊的结构示意图(固定支架和辊筒分离状态的);

图16为圆网转印辊的正视图;

图17为固定支架和辊筒分离状态的正视图;

图18为固定支架和辊筒分离状态的侧视图;

图19为圆网转印辊的剖视图;

图20为圆网转印辊的立体图。

标号说明

平幅展开装置800,第一圆网转印装置900,第一烘箱700,第二圆网转印装置600,架子1,第一导布辊2,第二导布辊3,平幅展开辊200,展开台4,第三导布辊5,辊芯90,覆片总成80,第一覆片81,通孔811,第二覆片82,第三覆片83,固定支架30,腔室10,喷头101,凹榫11,气管12,刮刀13,辊筒20,圆环21,穿孔22,工作台40,支撑板50,压板51,升降台60,导带70,圆网印花辊100。

具体实施方式

定义说明

导带(又称印花导):印花机传送布料的一种媒介,当印花机器运作时,导带会随着机器的运动而转动,织物贴在导带之上,导带在印花中起传送织物的作用。

实施例

一种套色圆网转印装置,依进布方向,依次包括平幅展开装置800、第一圆网转印装置900、第一烘箱700、第二圆网转印装置600、第二烘箱(图中未做标示)。

所述第二圆网转印装置600和第一网转印装置900结构相同,均用于套色印花。

所述平幅展开装置800,包括架子1,依进织物方向,所述架子1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导布辊2,第二导布辊3,平幅展开辊200,展开台4,第三导布辊5。

其中,平幅展开辊200,包括辊芯90,所述辊芯90外周设置有若干弧形覆片总成80,所述覆片总成80为具有一定弧度的圆弧状,所述覆片总成80与辊芯90等长,所述若干覆片总成80包裹在辊芯90外周,使得若干覆片总成80一起形成圆柱状。所述覆片总成80的数量可以为6片,10片(弧度为36°),12片(弧度为30°)、14片(弧度为24°)或18片(弧度为20°),优选为10片(弧度为36°)。所述覆片总成80包括第一覆片81,第二覆片82,第三覆片83,所述第一覆片81靠近辊芯90中心端设置为斜面,所述斜面的斜角α为40-50°,所述第二覆片82两端均为斜面设置,所述第三覆片83靠近辊芯90中心端设置为斜面,所述斜面的斜角也α为40-50°,所述第一覆片81和第二覆片82连接面、所述第三覆片83和第二覆片82连接面均相互适配,所述第一覆片81和第二覆片82之间的距离和所述第三覆片83和第二覆片82之间的距离均等,可设置为5-10cm,优选为5cm。所述第一覆片81上设置有通孔811,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固定装置,如螺栓,所述第一覆片81和辊芯90通过螺栓固定。所述通孔811为两个,分别位于第一覆片81的两端。同理,所述第二覆片82上设置有通孔,第三覆片83上也设置有通孔。优选地,所述第一覆片81,第二覆片82,第三覆片83的长度相等。

所述展开台4固定在支架上,所述展开台4包括台面7,所述台面7的弦长至少为50cm,所述台面为中间突起的弧形结构,用于将经过平幅展开辊的织物摊平。

所述展开台4和第三导布辊5接触设置,织物进入所述第三导布辊5和展开台4之间,进行摊平挤压定型。

所述第一圆网转印装置900,包括工作台40,所述工作台40上设置有导带70,所述导带70用于传送织物,使得织物沿着导带70从工作台40面上的一端传输至另一端,在工作台40上,所述导带70的两端设置有两个相对应的支撑板50,所述支撑板50为中间凹陷两边突起的圆弧结构,所述两个支撑板50之间设置有圆网转印辊100,使得所述圆网转印辊100贴合在导带70上,所述两个相对应的支撑板50底部之间还设置有两块压板51,分别位于圆网转印辊100的两侧,所述压板贴合导带70设置,

所述圆网转印辊100包括固定支架30,所述固定支架30上设置有腔室10,所述腔室10用于储存油墨,所述腔室10优选为圆柱形(如图1所示),相对于固定支架30,所述腔室10两端突出设置,所述腔室10上方设置有若干喷头101,腔室10内的油墨可通过喷头101至腔室10外,所述固定支架30上还设置有凹榫11,所述凹榫11内设置有气管12,所述气管12通过充气可充盈凹榫11,所述气管12上方与固定支架30的凹榫11壁之间夹设有刮刀13,当气管12内充满气体时,所述气管12和凹榫11壁之间紧密贴合,利用气管12和凹榫11壁之间这一对相互作用的力使得刮刀13固定在气管20和凹榫11壁之间。

所述圆网转印辊还包括辊筒20,所述滚筒20的内径大于支架30,使得固定支架30可置于辊筒20内并具有适当活动空间。所述辊筒20两端均设置有圆环21,所述圆环21内径可供腔室10穿出。所述圆环21用于阻止辊筒20内的油墨溢出,所述辊筒20壁上设置有若干大小不一的穿孔22,所述穿孔22的分布依据印刷花型设置。

所述工作台40上还设置有两个相对应的升降台60,所述两个升降台60连接圆网转印辊100的腔室10的两端,通过腔室10控制支架上的刮刀13,从而控制刮刀13和辊筒20内壁的接触力度。

所述工作台40上设置4个上述圆网转印辊。

所述第一烘箱,第二烘箱用于加热烘干织物。

本发明的工艺如下:

第一步,安装圆网转印辊100:将固定支架30置于辊筒20内;将圆网转印辊100置入两块对应支撑板51之间(也即导带70上),将腔室10置于升降台60上,调节升降台60直至刮刀13贴合辊筒20内壁正下方。

第二步,将织物导入平幅展开装置800:此时织物位于第一导布辊2和第二导布辊3的外侧,经过平幅展开辊200和展开台4的上面,直至所述第三导布辊5和展开台4之间,在织物在第一导布辊2和第二导布辊3的带动下,平幅展开辊200进行转动,此时覆盖在第一覆片81(靠近辊芯90的中心端)上的织物在斜面的导向下向两端伸展,并通过圆弧形展开台4进行摊平,最后经过第三导布辊5和展开台4的挤压定型。

第三步,将织物导入第一圆网转印装置900:将织物导入至导带70和圆网转印辊100之间,同时织物穿过压板51和导带70之间;此时导带70带动织物前进,织物带动辊筒20转动,再将油墨注入腔室10,通过喷头101喷出油墨至辊筒20内内壁,通过穿孔22,刮刀13将油墨挤压出辊筒20至织物上,完成单次套色,进入下次套色,其中,第一圆网转印装置900为4次套色,每次套色油墨可不同。

第四步,将织物导入第一烘箱700进行烘干。

第五步,重复第三步和第四步。

本发明通过平幅展开辊200、展开台4以及第三导布辊5的相互配合,将织物进行横向展开、摊平和挤压成型,同时设置具有斜面的覆片总成80,使得经过平幅展开辊的织物向两端伸展,达到展开织物的目的。同时将斜角设置为40-50°,缓和展开力度,以免损伤织物。此外,所述第一覆片81,第二覆片82,第三覆片83为等长度设置,使得织物两端的张力均匀,为印刷做好充分准备;有利于提高对花套色的准确性,相比于现有大型设备具有结构简单、设备占用空间小、多功能一体化的特点。且平幅展开辊200辊状设置,无需驱动装置,可在织物的带动下进行展开,一次成型,具有节能高效的特点。之后,设置圆网印花辊100和导带70的点与面的接触,将油墨均与印制在织物上,同时在圆网印刷辊100的两侧设置压板50,一方面用于压平织物,另一方面进行对花,其中每一个圆网印花辊100设置两块压板50,即进行两次对花,大大提高了印花的准确性,降低了织物的次品率。且经过转印的织物立体感强,不宜串色;该装置节省油墨,占地面积小。最后,将织物置入烘箱进行烘干,并循环转印和烘干工艺,以提升织物的色彩多样性,同时,边转印边烘干的模式使得油墨迅速干透,减少挥发,增强立体感。

综上,本发明通过设置平幅展开装置800将织物充分展开,后循环两次进行转印和烘干,其中每一次转印为4根圆网转印辊进行套色,即本发明最多可进行8色印刷,具有装置结构简单,一体成型,资源(油墨)节约,织物色彩多样,立体感强等特点。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