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体膜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19590阅读:541来源:国知局
供体膜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供体膜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作为一种利用有机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用直流电压驱动的薄膜发光器件,广泛应用于电视机、移动通信设备等多种电子设备。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有机发光层、空穴注入层、电子传输层等各种有机层。有机层的制造可采用喷墨印刷、沉积工艺、激光热转印等实现。
[0003]在激光热转印工艺中,通过供体膜在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显示基底上形成有机发光层,之后再将供体膜基底剥离。而在剥离供体膜基底的过程中,可能会导致转印的有机材料遭到破坏,从而发生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像素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剥离供体膜基底的过程中导致有机材料遭到破坏的问题,提供一种在玻璃供体膜基底的过程中不会破坏有机材料的供体膜结构。
[0005]—种供体膜结构,用于将有机层材料转印至显示基底,所述供体膜结构包括供体膜及肋条结构,所述供体膜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底、光热转换层及转印层,所述肋条结构嵌设于所述转印层中。
[0006]上述供体膜结构,所述肋条呈中空结构,所述肋条的端部开设有用于通入气体的通气口,所述肋条的侧壁开设有用于释放所述气体的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位于所述肋条远离所述供体膜的一侧,可通过肋条结构在供体膜与显示基底之间释放气体或通电而升温,而降低供体膜中的转印层与基底之间的粘接强度,使已将有机层材料转印至显示基底的供体膜结构易于从显示基底上剥离,从而避免了转印后直接剥离供体膜结构对转印至显示基底上的有机层材料的破坏。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肋条结构包括多条肋条,多条所述肋条相互交叉呈网状结构。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肋条呈中空结构,所述肋条的端部开设有用于通入气体的通气口,所述肋条的侧壁开设有用于释放所述气体的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位于所述肋条远离所述供体膜的一侧。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底一侧设有第一凹槽。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热转换层形成于所述基底设有第一凹槽的一侧并填充所述第一凹槽,在所述光热转换层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凹槽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凹槽。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印层设有所述有机层材料,形成于所述光热转换层设有所述第二凹槽的一侧并填充所述第二凹槽,所述转印层在远离所述光热转换层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凹槽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三凹槽;所述肋条结构收容于所述第三凹槽中。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方向凹槽及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方向凹槽,且所述第一方向凹槽与所述第二方向凹槽交叉设置。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所述第一方向凹槽之间及相邻的所述第二方向凹槽之间的间隔对应所述显示基底上的亚像素区域或数个所述亚像素区域。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肋条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一方向凹槽对应设置的第一方向肋条及与所述第二方向凹槽对应设置的第二方向肋条。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底包括被所述第一凹槽限定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及第三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对应于红色发光材料形成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对应于绿色发光材料形成区域,所述第三区域对应于蓝色发光材料形成区域。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供体膜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所示的供体膜结构的基底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19]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为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为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1]如图1及图2所示,本较佳实施例的一种供体膜结构100,用于将有机层材料转印至有机发光显示设备的显示基底。该供体膜结构100包括供体膜20及肋条结构40。供体膜2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底22、光热转换层24及转印层26,肋条结构40嵌设于转印层26中。进行转印时,转印层26远离基底22的一侧端面接触显示基底。肋条呈中空结构,肋条的端部开设有用于通入气体的通气口,如此,可通过肋条结构40释放气体或通电升温分离供体膜20与显不基底。
[0022]上述供体膜结构100,肋条的侧壁开设有用于释放气体的通气孔,通气孔位于肋条远离供体膜20的一侧,可通过肋条结构40在供体膜20与显示基底之间释放气体或通电而升温,而降低供体膜20中的转印层26与基底22之间的粘接强度,使已将有机层材料转印至显示基底的供体膜结构100易于从显示基底上剥离,从而避免了转印后直接剥离供体膜结构100对转印至显示基底上的有机层材料的破坏。
[0023]当采用导电加热的方式时,肋条由可导电的金属材料制成,以进行通电加热。肋条在通电升温的过程中释放的热量可改变供体膜20的转印层26与基底22的粘接强度,有助于供体膜结构100从显示基底剥离。
[0024]当采用释放气体的方式时,肋条呈中空结构,并具有一定的硬度与韧性。肋条的端部开设有用于通入气体的通气口,肋条的侧壁开设有用于释放气体的多个通气孔,且位于肋条远离供体膜20的一侧。当供体膜结构100转印有机层材料时,肋条的侧壁接近或接触显示基底。肋条内通入的气体为洁净空气或其它惰性气体,防止有机层材料被污染。气体可改变转印层26与基底22的粘接强度,有助于供体膜结构100从显示基底剥离。
[0025]在本实施例中,肋条的横截面的形状为矩形。可以理解,肋条的横截面的形状不限于此,可根据需要设置。
[0026]请再次参阅图1及图2,基底22的其中一侧设有第一凹槽222。
[0027]光热转换层24形成于基底22设有第一凹槽222的一侧并填充第一凹槽222,在光热转换层24远离基底22的一侧与第一凹槽222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凹槽242。
[0028]转印层26设有有机层材料,形成于光热转换层24设有所述第二凹槽242的一侧并填充第二凹槽242,在转印层26远离光热转换层24的一侧与第二凹槽242对应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